紫微星

2024-09-14 22:57:34 作者: 擊雲腰

  紫微星

  第十四章:

  在崔家的日子,鄭泠逐漸適應,除了依舊看話本打發日子,有時候閒來無事,她也會去找王氏聊聊書畫,一起以畫會友,順道教教小侄女。

  小侄女名喚崔蘊,很是活潑,小孩子不怕生,本就喜歡鄭泠這位新進門的嬸嬸,一來二去,與她更是相熟,常常過去串門,一待就是一天半日的。

  

  崔夫人見新媳婦與自家人親親切切,相處的融洽,也頗為高興,對著鄭泠的態度,就更好了。

  盧氏見鄭泠走和大嫂走的近,起初沒放在心上。

  畢竟大嫂膝下就一個丫頭片子,就算再好,將來也是要嫁出去的。哪比得上自己,雖然夫君也已故,但好歹還有個兒子傍身,且是崔家目前唯一的孫兒和長孫,將來如論如何都有倚靠,不必愁。

  她正是因為為英年早逝的老三生有一子,留了後,是以在崔家一直備受疼愛與尊榮。

  如今自從鄭泠這個郡主嫁進來之後,她覺得婆母和全家上下的關心,都轉移到了鄭泠的身上。

  這讓本處於眾人矚目中心點的盧氏,有些微微的在意,一連幾天整個人都異常低迷。

  王氏與她相反,身居高宅,守寡多年來,遇著一個有著共同興趣愛好的鄭泠,每每與她聊天都覺得恨不早相逢。

  是以一段時間下來,這個日常深居寡出的寡嫂,除了吃飯和給崔夫人請安之外,也會邁出步子出門,去鄭泠那裡串門了。

  崔夫人看在眼裡,越發覺得取回來一個家和之人,是家中的福氣。

  於是私下,她叫盧氏沒事也常去與鄭泠聯絡聯絡。

  盧氏雖然不太情願,但婆母要自己去那個郡主面前露臉,還是不得不照做。遂第二日就帶了自家兒子崔幕上門,去拜見鄭泠。

  鄭泠自那夜睡前後知後覺想到,自己被她們誤會與李環有什麼後,也就順著當時的情景回味了一下,發現那夜盧氏一個勁的給自己挖坑,遂也大概知曉了她這一點,不那麼討人喜歡的性格。

  但是同在屋檐下,她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加上五歲的崔幕,可可愛愛,小嘴又甜,喊人的時候又敞亮又熱鬧,她也就不予計較那日的事情,一直對他們客客氣氣。

  相處下來,盧氏見她隨和敞亮,對自己家的幕兒和大嫂的蘊兒一視同仁,對自己也不偏不倚,也就不再鬱鬱寡歡,胡思亂想。

  真正讓盧氏對鄭泠有好感,拿她當一家人的,是一日午飯之時,上桌前崔幕不小心絆了一下,險些臉著前,一頭栽在廳中燒得正旺的火爐上。

  幸虧當時被站在火爐旁烤火的鄭泠,給伸手擋了一下。

  小崔幕躲過了一劫,但受到他衝力的鄭泠因著這一撞,摔了一下,一條手臂直接燙在了爐壁上。

  千鈞一髮之際,幸好她身旁的金釧和女蘿連忙扶住她,才沒有整個人摔上去,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這一突發狀況,嚇壞了廳中眾人,立刻蜂擁上去,查看鄭泠的情況。

  盧氏拉開兒子,連忙趕到鄭泠身邊,臉上花容失色,急的磕磕巴巴:「弟妹,你有沒有事?有沒有燙著?」

  那一下揮上去的衝擊,撞在銅爐上是有些疼的,只是隨後,她就察覺不到這隻手臂的存在了。

  她有了一個猜想,好像脫臼了。

  至於燙沒燙到,她覺得應該沒有。

  冬日穿的厚,隔著這層層疊疊的衣物,是燙不到肌膚的。

  於是她微微展開皺著的眉,只道:「應該沒燙著,只是脫臼了。」

  崔夫人趕緊讓人叫府醫,讓金釧和女蘿扶著鄭泠坐下。

  鄭泠見大家都神色緊張,怕她們擔憂,那一點從前在鄭家被呵護出來的嬌氣眼淚,被她壓下。

  大夫來了之後,給她接回去了胳膊,再望聞問切了其他情況,確認她沒有燙傷之後,交代了幾句醫囑,讓她好好歇著,這些天都不要動力。

  盧氏心驚膽戰,想著萬一她要是燙傷了,就麻煩大了。

  女子肌膚最是嬌嫩,萬一要是留疤更是不得了。

  此刻聽到這樣,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不禁擦了擦額上的汗,對著鄭泠千恩萬謝,加上一頓自責:「還好吉人天相,弟妹沒有燙著,你剛剛這般不管不顧出手去救我這命根子,嫂嫂我心內唯有感激不盡。但說太多感謝,都不如東西來的實惠,我那裡還有幾支前年老參,等會兒親自去給你燉了,你喝了補補身子。」

  鄭泠向來不拒絕別人釋放的好意,況且看著盧氏這般真心誠意,如若她不要,可能會讓盧氏惴惴不安,於是她便大方收下:「那就有勞嫂嫂了。」

  盧氏一愣,送參不假,她也捨得。

  只是她親自去燉,那就是人情往來間的客套話了。

  她與這麼多高門大戶的娘子夫人們打過交道,正常來說,任是誰聽了這話,都會給彼此一個台階下,只收禮,萬萬不會真的讓她下廚。

  此時鄭泠這話,儼然就是接受了她的謝禮。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盧氏有種自己多此一舉的感覺。

  但是幾件事下來,也讓她看到鄭泠那不同尋常,不懂人情往來的特性。

  也難怪那夜能夠被她帶進坑中而不自知,竟是個沒有心眼子的老實人。

  *

  餐後很久,盧氏端來了一盅煲了兩個時辰的人參湯,親自送到了鄭泠的屋子。

  她看著鄭泠一口一口喝掉,樣子莫名可愛,像個小孩子,如同她家幕兒一樣,喝完湯還舔了舔勺子。

  盧氏頓時繃不住,用手帕擋著唇,笑了笑。

  鄭泠見她笑,臉上微微發熱,有些不好意思。

  她但凡吃到好吃的東西,就會下意識舔舔勺子。這個習慣,自小時候起,到現在都改不了。

  是藥三分苦,喝參湯之前,她還怕會有人參的微苦,還想著能拖一時是一時,等盧氏走了再喝。

  不然怕她見到自己吃苦時的樣子,怕是會誤會自己對她煲的參湯有意見,不領情。

  然而盧氏一直坐在旁邊,目含期待地等著她喝,她這才不得不硬著頭皮淺嘗了一下。

  誰知入口是鮮香,全無一丁點兒苦口。

  她也就一口氣喝光了,喝完還覺得不過癮,忍不住舔了舔勺子。

  這個不好的習慣,從前只有近身伺候的金釧和女蘿知道,如今被盧氏看見,鄭泠有種秘密被看破了的囧意。

  喝完湯,她對著盧氏說了句謝謝,轉移話題,也是真心誇讚:「三嫂手藝真好,這參湯不苦。」

  聽見誇讚,盧氏忙忙碌碌辛苦了一晚上,頓覺值得。

  她滿面驕傲,笑吟吟她對著鄭泠分享了熬製的過程:「這參湯的底湯是用豬肚和雞一起熬製的,聽起來沒什麼複雜,步驟卻錯不得一點。新鮮的豬肚包上烏雞先大火熬一個時辰,這時候湯中的精華才會出來,取了這高湯,再與人參黨參一起文火細燉一個時辰,黨參味甘,足以中和人參的苦,就成了你如今喝的這一碗。」

  鄭泠雖不會廚藝,也沒進過廚房,但聽的認真,邊聽邊點頭。

  盧氏見她一臉好學的樣子,說得越發開心,還與她聊起了其他湯的熬製方法。

  高門大戶的貴女,日常的各種教習之中,有風雅的琴棋書畫,也有實用的女工庖廚、算帳持家。

  她從前尚未出閣時,就熱衷於各種吃食,屬廚藝學的最好,雖不必她日日親自下廚,還是有了一手好廚藝。

  出嫁之後,她也曾為亡夫洗手作羹湯。那會兒她們夫妻恩愛,每每為他做菜燉湯,他也會認真地吃,欣賞地誇讚她的廚藝。

  她也曾告訴他每道菜是如何做的,彼時他認真聽的神色,就和鄭泠差不多。

  只是後來他與崔家大郎,一起戰死沙場,就再也無人賞識她的廚藝了。

  人道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1】

  她是沒了食客,又能做給誰吃?

  於是此後,也就沒怎麼再進過廚房。

  如今她難得進到廚房,為鄭泠做了一碗湯,倒是叫她撿起這個被自己荒疏的技藝,和承載著她昔日快樂的興趣。

  盧氏不自覺對鄭泠敞開心扉,傾吐這些。

  鄭泠聽後鼓勵她:「三嫂有這樣一手好廚藝,平白埋沒了,豈非可惜。就算沒有食客,那就做給自己吃。人活一世,未必要為別人而活,就為自己吧,三嫂也要多多愛自己一些。」

  盧氏很是感動,她自從守寡之後,那些女規女訓女責,無一不是要她做個深居簡出,低調行事的寡婦。

  若非近來鄭泠嫁了過來,她和大嫂,才多有了出自己院落的機會,陪同她一塊兒吃飯。

  不然,此前她們兩個寡婦,都是帶著孩子在自己院中足不出戶的。

  經此一事,盧氏便常常進廚房,有時候做了各色糕點,就會親自送到鄭泠和王氏的院子裡,常與她們串門。

  禮尚往來,鄭泠也會牽頭在自己遠中辦個茶會,招待二位嫂嫂和兩個小侄兒。

  妯娌三人,相處的越發融洽。

  崔夫人看在眼裡,這些年來老大媳婦和三媳婦,沒了丈夫之後,為了避開崔摯和崔忱霜,越發不愛出來拋頭露面。

  連給她請安,都是要等著他們父子離開府上,去了廨署,才會過來。

  逢年過節更是不必說,只讓僕婦送了兩個小孩兒過來,她們卻是不出來的。

  若非小六迎娶了郡主,她才以『要她們招待陪伴郡主』為由,讓她們出來,一日三餐一同用餐。

  見她們其樂融融,一改往日的暮氣沉沉,崔夫人也寬心了不少。

  鄭泠也是這樣想的,她十分喜歡這樣的家庭氛圍,人多熱鬧,又沒什麼爭端吵鬧。

  她也很喜歡蘊兒和幕兒,看到他們,有時也會想,日後她若有了孩子,不知是個什麼樣。

  想著想著,就會想到崔忱驦,他長得不差,自己長得也不差,他們若是有孩子,必定也不會差。

  起碼也該和蘊兒和幕兒一樣,秀氣可愛。

  她身處這樣的幸福之下,時常會想,要是一直都如此,這一生,也就不算白活了。

  然而,世上之事,總是與願違。

  花開自會敗,好事難長久。

  這一年的朝廷四面楚歌,李叡與夏弋兩方叛軍,分為兩部,一面持續攻打都畿道河南道,企圖直取陪都洛陽;另一部河東軍則向西行軍,攻打關內道。

  崔氏父子帶領的左右武衛和左右威衛,遠赴河南道支援,如今關內道危在旦夕,於是朝廷又派了左右驍衛北上關內道,對抗夏弋那支叛軍。

  長安之外的土地,戰火頻起。

  新一年的上元節,頭一次沒有解除宵禁。

  那綿延兩百餘年的上元花燈會,第一次中斷。

  有江湖術士一語道破天機,說長安東北方位,有紫微星臨凡。

  有人想起來,曾經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趙朝【2】,正是發跡於冀地。

  而這位自立冀王的原河北道節度使李叡,便是出自趙郡李氏。

  這一支氏族,恰是七百年前的趙朝末代王族,為了保命避禍,由『趙』姓更改成了『李』姓。

  於是輿情如洪水,有聲音四起,說這個東北方位,指的就是冀州河北道;紫微帝星所指,除了冀王李叡,別無他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