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2024-09-14 20:00:33
作者: 酥小方
雜談
首先還是,感謝觀閱。在文中我有很多滿足自己惡趣味的奇怪設定,並且把各個歷史時期的現象攪和成一團,願意容忍到現在的讀者,太感謝你們了。本章節是一點作者對於古代社會女性稱帝,主要是武則天歷史時期的個人思考和理解,並非科班出生,僅供看個樂呵。
如果深糾武則天稱帝的歷史背景的話,當這個首個天時地利的女皇帝出現之前,並不怎麼可能出現女人稱帝的情況的。武則天之後,如果一個女人有條件並且也有野心稱帝,她可以使用這個先前已有的例子,但是武則天之前假如有一個女人掌握國家大政,只能說她99.99%的概率止步於臨朝稱制這一步。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局限前提,就是說女人以某種方式掌權,比如皇后共治、太后垂簾聽政的例子很多,但是在武則天之前,從來沒有哪個人(包括這些掌權的女人們)認為女人可以走到政治前台上來明目張胆地當皇帝,因為皇帝這個東西,就是約定俗成由男人來擔任的,區別在於他是否實際掌權。
人都是有慣性思維的,很多突破並不是憑空而來,有其缺一不可的歷史原由在內。就像西漢的時候外戚政治非常盛行,沒有人擔心他們是否會權力過大,因為以前從來沒有外戚篡位的例子出現,皇帝非常自然地覺得妻子的娘家人和自己是一體的,他們理應幫助自己治理國家,而外戚們也非常自覺地隨著皇帝與皇后的更疊而更疊,直到出現了王莽這個意外,然後大家才開始意識到外戚是有可能篡位的要警惕他們專權。其實王莽篡位這件事,也不能說完全是他自主的,更像是一個時代觀念的縮影,如果對這部分歷史感興趣,可以參讀張向榮《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
武則天稱帝這件事怎麼來的呢?首先,她作為男尊女卑社會中的一個古人同樣具有思想慣性,至少從概率上來說,我們不能假設她離經叛道憑空產生一個當皇帝想法的概率太大。唐太宗時期有一個讖言事件,「當有女武王者」,讖言是伴生在古代政治中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你不能說它對不對,只能討論古人信不信,畢竟不管來源如何,就是有這麼一種現象。我傾向於這則讖言是真實流傳過的,武則天為什麼萌生出當皇帝的念頭而不是止步於太后,很可能是跟這條讖言相關,給她打開了一種新思路,讓她發現:對哦,其實我當皇帝也不是不可以。
唐代的時候,怎麼說呢,剛剛經歷過魏晉南北朝的禮崩樂壞和胡漢大融合,而且李唐皇室本身有一部分少數民族血統,他們在家庭倫理上並沒有往前或者往後的大朝代們那麼嚴謹。什麼兒子娶小媽(李治說你呢)公公娶兒媳(李隆基就是你)哥哥搞弟媳(想不到吧李世民還有你)的經典唐式冷笑話時有發生,都這麼多了那再加一位守母喪期間和小姨媽偷情被抓直接打死的倒霉蛋(房陵公主和異母姐之子楊豫之)……反正都這麼亂來了,女性反竄一下當家作主,概率也不低對吧,而且主母以某種形式當家在遊牧民族中本來就被認定為傳統,太宗皇帝親口認證的哦。此外唐朝的時候佛教盛行,這是一個可以用來打破傳統儒家男女定義的思想觀念,武則天登基時用足了這個風向,把自己塑造成菩薩轉世的形象,很大程度消除了性別對立所可能帶來的矛盾。
為什麼從先秦開始,到魏晉南北朝的混亂時期女性掌權時有發生,稱帝卻要一直到武則天的時候才發生呢?恐怕和她所處時代具備的這些條件密切相關,缺一不可。小說當然可以捏造,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歷史上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特定的問題與特徵,很多現象是不可以捏合的,比如漢初大家還沒搞明白統一帝國到底該用那種方法治理(西漢和春秋戰國差了沒幾十年,誰能想到各自為政的小國家突然沒了出現了一個統一大國,這玩意該怎麼治理沒人有經驗),就不可能出現君主集權專制(即便是這種思想。有學者認為,司馬遷為戰敗的李陵辯護,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可能保留了先秦士人可以擇明主而棲的思維慣性),再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戰亂的緣故,很多農民急切需要找一個有勢力的家族抱團取暖,自然就產生莊園大地主進而衍生出門閥政治(講到這個,陳寅恪先生考證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可能是當時一種真實存在的民間組織形勢,感興趣可以搜索來看看,名字叫《桃花源記旁證》)……這裡要說的是,本文強勢女主應七娘,雖然我設定她最後是稱帝了,但按照更真實歷史進程計較,很遺憾,她鬥倒大兒子後只會繼續保持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然後視其餘兒子的聽話情況,換一個,再換一個,不行換孫子,直到她本人滿意了活夠了安詳入土,於是皇室男性成員終於走出老主母的強權陰影重新掌握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