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錦繡大明> 第一千二十一章 早朝激辯(七)

第一千二十一章 早朝激辯(七)

2024-05-04 16:41:36 作者: 路人家

  作為一代-開國之君,明太祖朱元璋的強勢和權力欲可算是自古少有了。哪怕他已是天下第一人,說一不二的存在,可他依然很不滿足,不斷想方設法地要掌控更多的東西,不單是大明的現在,更有大明的將來。

  於是,朱元璋便殫精竭慮地設計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涵蓋了大明朝的方方面面。但即便這樣,他卻依然不滿足,因為在他之下,還有一個足以與之抗衡的位置——丞相。

  自秦統一天下後,丞相制度就一直存在於朝堂之上,作為皇帝和底下朝臣之間的緩衝和紐帶所存在。當然,有時候這個位置上的人也會幹出威脅到天子大權的事情來,甚至取而代之也所在多有。但總的來說,君權與相權間的平衡,正是一個政權能保持安定的關鍵所在。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可朱元璋卻並不認可這一點,強大的權力欲和猜疑心,再加上擔心後世子孫會被這位置上的人所控制,他悍然出手,取消了丞相這一職位。而能讓他做成如此大事的,正是胡惟庸一案。

  只是除掉丞相一職後,問題也很快顯現了出來。本來許多瑣碎或是不需與朝臣起衝突的事情這會兒就全直面了朱元璋。哪怕他再是勤政,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在忙於政務,也根本顧不過來。為了應付這一切,朱元璋便設置了內閣。

  事實上,內閣在草創之初不過是天子身邊的秘書機構而已,除了幫著處理下文書工作,幾乎是沒有任何實權的。而生性多疑的朱元璋也知道這麼個機構將來可能會成尾大不掉之勢,於是更是做出規定,內閣成員的品級不過五品,品低而權大,正是制衡他們的重要手段。

  但即便是朱元璋這樣的人物,生前或能掌控一切,死後卻不是他說了能算了。不但他之前辛苦建立的種種制度被後世子孫一一破壞,就是這關係到皇權的內閣制度也完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內閣在其自成祖朱棣手上雖然權力更大,但好歹其中成員的職位依然不高。可等到後面那些子孫上來,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內閣首輔不但迅速取代了丞相,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他們的權力更在自古以來任何一個丞相之上。

  於是大明也成為歷史上湧現出權臣,或可以叫賢臣最多的朝代之一——三楊、楊廷和、李東陽、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一個個光照後世的名字,每一個都足以在任何一個歷史朝代里成一代賢相。

  對此,這些文官自然是與有榮焉的,多少人更是以這些先賢為榜樣不斷努力著,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他們那樣的內閣輔臣。但沒有人去細想,事實上,如果從大明的祖制和規矩上來說,這些人的存在完全是不合理的!

  不錯,你內閣輔臣並無實權,更只能是五品小官,可後來呢?一個個把持朝政,成為說一不二的存在,就是六部尚書在職位上都沒有他們高,這從今日早朝的站班位置上就能看出端倪來了。

  要說違背祖宗規矩,只怕沒有什麼事比這更嚴重了!

  申時行的頭腦很是靈活,楊震只提了個頭,他便已迅速做出了反應,神情變得很是古怪,剛才的氣勢也頓時一斂,竟不知該怎麼說才好了。

  但楊震可沒打算就這麼放過對方,便冷笑著道:「怎麼,真提到了祖宗規矩,申閣老就不提了呢?你們張口閉口地談什麼太祖時的規矩成法,現在你們自己違背了太祖定下的規矩總不能當看不到吧?」

  底下的官員有不明白的,便和周圍的同僚們好一陣交流,隨後他們的神色也都變了,這事他們也不好為申時行他們分辯哪,做人總不能明著立雙重標準,一面用祖宗規矩壓天子,一面又對破壞祖宗規矩的內閣說話吧。

  萬曆也沒想到楊震還有這麼一手,看到群臣那副束手無策的模樣,他心中頓感一陣驚喜:「楊卿果然早有準備,這一回把握應該是不小了。」

  默然半晌,申時行終究沒能說出什麼像樣的反駁之話來。見此,楊震底氣更足,便又把目光轉向了那些官員:「另外,提起祖宗規矩,尤其是太祖時的成法,我還記得有一點是與諸位大人息息相關的呢。」

  「卻……卻是什麼?」有人大著膽子問了一句,更多的人卻是一臉的擔憂,不知這位又會拿出什麼稀奇古怪的規矩出來。

  「太祖之時,官員俸祿皆有定數,並曾下過諭旨,後世不得隨意更改,不知各位可還記得麼?」楊震的目光里滿是調侃之意。

  眾人一聽就傻眼了。大明官員的俸祿本就不多,可這還是逐年增加出來的呢,只夠尋常官員溫飽,要是真倒退回太祖時,那他們只能去喝西北風了。

  對這一點,那些沒什麼實權,更沒什麼外財收入的官員更是感到一陣心驚。倒是手握權力,並因此獲得過諸多好處的官員並不太當回事,本來他們就沒指望靠著俸祿過活,只要有權在手,就是沒俸祿也不影響自己發財。

  可就像是看穿了他們的心思一般,楊震又是一聲嘿笑:「另外,早年間太祖更有嚴令,單凡有官員貪污受賄超過三十兩銀子者,盡皆處死,剝皮萱草!諸位,這一祖宗成法又如何啊?」

  這一回,所有人都慌了神了。大家心裡都很是清楚,自己私下裡乾的那些事兒十有八九是被錦衣衛盯著的,他們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自己貪污了不下三十兩銀子。就是再清廉的官員,除非你跟海瑞似的,否則這項死罪怎麼著也得落到自己的頭上了。

  「你們張口祖制,閉口規矩,不知對這樣的祖製成法又有何看法哪?各位總不能只提對自己心意的成法,以此來反對天子,卻看不到這些針對你們的規矩吧?」楊震這一回的聲音並不響,但在眾人肅靜一片的廣場上,依然能清晰地傳進每一個人的耳中,讓他們的臉上陣紅陣白的,半晌做不出太多反應。

  這一回,他們總算是知道楊震所做的準備有多麼充分了。而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他們卻連反駁的理由都有些拿不出來,只能低著頭,默不作聲。

  萬曆早不是以前的那個懵懂天子,見此心裡已然有數。在看到群臣那膽戰心驚的模樣後,就知道該是自己出面了,便埋怨似地看了楊震一眼:「楊卿,你這番話也太過分了些。今時不同往日,怎能拿太祖時的種種嚴法來苛責朝臣呢?至於內閣,他們也是為朕分憂,列位先帝都厚待他們,朕怎能隨意更改呢?」

  「陛下英明,是臣一時氣憤不過,這才如此出言不遜!」楊震當即很光棍地承認了錯誤。

  這君臣二人一唱紅臉一唱白臉,讓申時行而下的一眾官員都不知道該作何反應才好了。張口結舌之下,只能是一陣嘆息。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他們已無法繼續堅持反對天子立朱常洵的決定了。因為他們能拿出來抗衡君權的理由已站不住腳,若非要堅持,只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

  便是申時行,也只能心中暗嘆,不敢作聲。他向來不是個強硬之人,剛才的反應已屬難得,若繼續糾纏,結果可就不敢想了。

  當然,他們也可以用前些日子的那一招,用集體請辭來要挾天子改變主意。但那帶來的後果卻是極其嚴重的,君臣間必將徹底反目。而有楊震在旁相幫,說不定天子真會拿太祖時針對臣下的種種嚴法來定他們的罪,甚至連那部讓人想想都會頭皮發麻的《大誥》都有可能重新出山,真到了那時,他們可就真有苦吃了。

  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所謂的規矩,為了一個他們甚至都未必能認出人來的皇長子,這些官員實在沒有必要冒著自身丟官被殺的風險哪。

  能在朝堂上身居高位者,是絕對沒有喜歡意氣用事之人的。他們的種種決定,那都是經過仔細考量的,他們只會堅持對他們最有利的事情……

  所以,當楊震再次開口,詢問他們對天子欲立三皇子朱常洵為太子一事的看法時,所有人都沉默了。沒有人再敢提出反對意見,他們都低下了頭,雖然臉上的神情顯得很是複雜。

  當看到這一幕時,萬曆心裡卻是一陣難言的興奮,臉色也迅速紅潤起來:「好,既然諸位愛卿都覺著立常洵為太子沒有問題,那內閣就趕緊擬旨吧。明日,朕就要昭告天下,如此便能使我大明江山穩固了。」

  「臣……遵旨!」半晌後,申時行吃力地答應了一聲。

  而隨著他的一聲遵旨,其他官員也紛紛先後答應了下來,雖然大家都是一臉的無奈!

  大明萬曆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天子詔告天下,立皇三子朱常洛為太子,一時間,朝野譁然……

  這一次,楊震可以篤定地說,自己是徹底改變了大明朝的歷史走向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