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
2024-09-14 16:21:18
作者: 杲杲出日
西域
長安的失守與桓元的自盡, 令桓楚徹底陷入了無可逆轉的頹勢之中。
北府軍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便收復了所有被桓楚割據的國土。
江左的疆域一時擴充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處處皆是一副欣欣向榮、革舊鼎新的好景象。
新收復的各州均在加緊開展丈量土地、劃分田畝的工作, 新年到來之前, 所有村縣都已報上了新的三長名冊,溫述持續在中原和關中地區推行新政, 郗如與南燭則基本完成了兗、青二州的工作, 由南燭回建康復命。
宋和成立了專班隊伍,從江左原有諸州開始, 帶著北府軍的帶刀護衛,逐個巡視新政推行結果,凡有欺上瞞下、以權謀私者,均審問記檔,當場撤職,等候處置。
徐州府學的第一批學子已然畢業, 顧信帶著府學中的教習與博士, 綜合考慮學子們的學習成績與實習表現,擬出了一份去向名單。
需要審定的名單很快就被呈給了郗歸,郗歸翻閱之時,發現儘管府學並不以門第分別人才, 可成績優異的學子中, 仍以世族子弟為主。
在這個階級之間涇渭分明的時代,珍貴而稀有的知識,已經被世家大族壟斷了太多年。
請記住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當初府學初立之時, 前來就學的僑姓世家很少, 倒是有幾家三吳世族,因為北府軍在三吳的動作而送了子弟過來。
與徐州本地的諸多學子相比, 這部分人本不算多,可如今卻占據了極大一部分首批畢業生的名額。
鐵一般的事實告訴郗歸,過去數百年的知識壟斷,如今依然在學校中發揮著「餘威」,貧民學子依舊無法與出身高位者站到同一條起跑線。
郗歸知道,要想打破「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的壟斷,就必須讓貧民出身者有機會進入官場,接觸權力。
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讓他們公平地獲得讀書識字明理的機會。
然而,即便北府軍早已開設了數所公益蒙學,建造了可以閱書抄書的書樓,可推廣知識,普及教育,仍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業。
更何況,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外,那些世家大族司空見慣的待人接物之道與官場上錯綜複雜的關係,也都是貧民學子無法輕易學到的東西。
自利是人的天性,人人都希望兒女子孫能夠過得更好。
江左的疆域越來越大,涉及到的人與權也越來越多,郗歸若想讓這封名單日後變得更加公平,就要邁出比如今更大的步伐才是。
心中的對手,以及欲望的誘惑,未必比戰場上的敵人更好對付。
好在,並不是只有郗歸一個人在努力。
顧信一直盡心盡力地為府學的改革籌謀,學子們大多也很出色,並未辜負這份機會。
如宋和那般的天分雖然難得,可此次授官的學子中,仍不乏這幾年內懸樑刺股發奮上進的貧寒學子,實在不能不令郗歸感到欣慰。
在最終的名冊中,南枝依舊名列前茅,勝過一眾世族子弟與男性學子,只待在縣鄉、州郡鍛鍊幾年後,便會成為朝堂上的新興力量,為貧寒學子與有志女性占據一席之地。
想到這裡,郗歸溫和地笑了笑,在這封名冊上蓋上了印璽。
無論這群學子之間有著怎樣的身份差異與性別差異,至少此時此刻,他們將共同作為徐州府學培養出的人才,奔赴大江南北,帶著他們在此學到的新理念、新知識,去推動新政的施行,共同營造一個更好的世道。
在這之後,需要雙簽的授官名冊被送到了謝瑾手裡。
許多年過去了,謝瑾年歲漸長,可卻依舊是從前那副峨冠博帶、神情溫和的模樣。
只有他自己知道,時光如同逝水一般地流走,自己早已不是昨日的心境了。
他與郗歸之間,曾經有過種種的分歧,譬如關於對皇室的態度,關於北府軍的未來,關於節奏的急緩,關於是否北伐……
最痛苦最動搖的時候,他曾迫不及待地期盼塵埃落定的一天,希望時光向他指明對錯,希望自己不必再如歧路亡羊一般無處可去,希望自己能夠依舊與郗歸同路。
自從戰事起後,時光便過得很快,似乎是轉瞬之間,聖人沒了,北秦亡了,江左再不必擔憂來自江北的侵略,甚至收復了北方的大片土地。
事實告訴謝瑾,郗歸併沒有錯,她想要做的,已經在逐步實現。
可這並未彌補他們之間的疏遠。
當謝瑾終於能夠心口如一地承認郗歸的正確,能夠心無旁騖地去踐行她的想法時,他們已經離得太遠了。
聯合執政的身份註定了彼此的繁忙,乃至於此後的逐漸疏遠。
他們的接觸,漸漸只限於台城,或是如這名冊一般的文書之中。
當江左的版圖越來越大,郗歸心中承載的責任也越來越多,謝瑾一日日看著,她從僅僅作為一個人的郗歸,向作為一個主君的郗歸轉變。
人有偏私愛憎,可主君只需要公正。
曾經的愛戀與情分,終究都風流雲散、了無蹤跡了。
很快,江左就會徹底成為過去,連同他在內的所有人,都將只是郗歸的臣子。
多年的執政生涯賦予了謝瑾敏銳的觸覺,很快,這件事就被提上了日程。
那一日,閣臣議事之後,郗歸命人換上了新制的大幅輿圖。
這輿圖明明白白地昭示著,江左的版圖已然擴張到了怎樣的地步。
她說:「北府軍已在金城郡駐紮,是時候恢復前往西域的商道。我打算命北府軍護送商隊,與南涼、吐谷渾貿易,儘快打通自西域市馬的渠道。」
西域良馬,多麼久違的詞彙。
數十年來,江左始終苦於缺少戰馬,只能輾轉通過桓氏與鮮卑市馬,誰能想到,事到如今,江左竟能自己去西域買馬了?
激動的同時,也有朝臣不大同意,只見那人面色凝重地說道:「西出金城,便是兩國相交。我泱泱大國,正朔所在,正當藉此機會宣揚國威,怎能與那些蕞爾小邦行貿易之事,白白跌了身份?」
回來復命的南燭瞥了他一眼,正色說道:「韓公說得輕巧,可若不貿易,如何能添置良馬?難道要讓將士們去攻打南涼、吐谷渾,搶得戰馬嗎?北方才新收復不久,尚需推行新政,教化百姓,提防胡族捲土重來,北府軍應將重心放在這些事上,而非與西域各國糾纏t。商隊與互市,正是獲取戰馬最為便捷的方式。」
「不可!」韓翊當即駁道,「商人重利輕義,遊走兩國之間,焉知不會首鼠兩端,從中漁利,甚至引發紛爭?邊境互市更是積患已久,根本不宜推行!」
郗歸併未直接勸說,只是指了指輿圖,而後才緩緩說道:「後燕、桓楚雖已相繼滅國,可并州、冀州乃至幽州,還有不少國土在鮮卑拓跋部手裡。拓跋部疆域遼闊,既有鮮卑、烏桓二地的良馬,又有長期與柔然作戰的經驗,更未在諸胡紛爭中折損太多實力,如若沒有西域良馬,將士們要如何與鮮卑人作戰?靠從巴蜀之地一批又一批往外運的矮小建昌馬嗎?」
韓翊頓了頓,強辯道:「建昌馬從前用得,往後為何便用不得?再說了,這幾年來,北府軍連連作戰,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如今二京收復,叛臣自盡,江左也到了該休養生息的時候。鮮卑雖素有實力,可卻與江左向來交好,實在不必急著與之一戰。」
郗歸直直看向韓翊,又掃視殿中諸人。
行軍打仗,向來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北府軍這幾年來,節奏有急有緩,圍城與進攻交錯進行,並不算一意冒進,更稱不上窮兵黷武,如何就要急著休養生息?
郗歸縱然也有先穩定內政的打算,可卻是打算以西域良馬的取得和北境邊界的重定為前提的。
如何能不聲不響便收了兵?
若真如此,豈非讓拓跋部以為北府軍怯戰不前?讓並、冀、幽三州的漢人百姓,以為如今的漢人政權對他們棄之不理?
郗歸一時沒有說話,韓翊也是出了名的老學究、犟脾氣,殿中氣氛頓時凝滯,誰都沒有率先開口。
最後還是謝瑾了打破僵局:「韓公學問精深,怎會不知遠交近攻的道理?從前咱們與拓跋部之間,先是有劉、石這樣的宿仇阻攔,後又隔著前秦無數州郡,根本沒有衝突的必要,所以琅琊王才能市得良馬。可後來拓跋部屢屢趁機南侵,儼然已經越過平城,到了接近中原的地界。如今沒了緩衝,焉知拓跋部不會揮鞭南下、犯我國土呢?」
韓翊臉色通紅,堅持駁道:「區區代北胡人,如何能比得上從前流落中原的匈奴、羌、羯諸族,冒著那樣大的風險侵犯上國?」
謝瑾笑而不語,只溫和地看著韓翊,直看得他有些難堪,不得不垂下頭顱,掩飾自己因強詞奪理而產生的難為情。
郗歸這才說道:「國土大事,從來不該也不能寄希望於異國的止步。歸根結底,還是要增強自家實力。西域市馬勢在必行,我要與諸位商議的,還有另一樁事。」
「北府軍的商戶,近些年賺了不少錢財,足以維持軍費、撫恤傷亡,甚至開設學校,足見經商一事利潤豐厚。我打算讓國庫出資,在北府軍派往西域的商隊中參上一股。如此一來,商隊一來一往,除了馬匹之外,還能做些絲綢香料之類的生意,所賺錢財,正可以用於民生與教化。」
「不行!」此話一出,殿中便多有反對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