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
2024-09-14 14:53:22
作者: 易楠蘇伊
第 34 章
翌日一早, 張希瑤去找張老頭。他還在黃豆地里鋤草。
因為是看成果付錢,所以他也不用監督。
張希瑤在地頭看大家忙活,昨天才只開了兩畝, 今天多了兩倍,這速度也太快了吧?!
她還看到二郎哥正在往外擔草。
其他家是全家人一起出動。農具沒多少, 但是割草、擔草都有人配合。也算是各司其事。
張希瑤去找張老頭, 「阿爺, 這邊開荒速度挺快啊。我看咱們可以種些菜。」
種黃豆肯定是來不及了。但是種菜還是沒問題的。
張老頭點點頭,沖她笑道, 「你的法子真不錯。這些人從早上天蒙蒙亮就已經出來忙活。用不了兩天,咱們家的四十畝就全部開墾完了。」
張希瑤詫異, 怎麼又多了十畝。
張老頭看到她的眼神,笑了笑,「你阿奶跟我說了,真要把甜菜種出來, 咱們家真的發了。多十畝也不算什麼。」
張希瑤覺得阿爺還是很能豁得出去的。
她問阿爺,去汴京買種子, 家裡誰跟她一塊去。
她一個人肯定不行。阿奶年紀大, 受不了顛簸。阿爺身體還不如阿奶, 也沒法去。
張老頭想了想, 把問題拋回來, 「你想帶誰去?」
「我想帶二伯, 還想帶大伯娘。」張希瑤昨晚也在想這事。帶二伯是因為他是男子,問路比較方便,而且也能震懾宵小之徒。帶大伯娘是因為這人比較實誠, 阿奶要是叮囑大伯娘好好聽她的話,大伯娘能聽。換成二伯娘, 估計夠嗆。
張老頭聽完人選,頷首,「行!到時候我找里正辦個路引。」
張希瑤沒想到去汴京還得辦路引,她點點頭,「行!等我做完衣服,咱們就出發。」
汴京可是頌朝首都,一塊板磚下去能砸死七個達官貴人。她要是穿得太破,估計人家都不讓她進城門。
就算城門給進,可穿粗面麻衫,很容易被人看不起。有些人看她身份低,可能會欺負她。做一件體面的衣裳就很有必要。
至於二伯和大伯娘,他們有過年走親戚的體面衣服,不用再花錢新做。
第二天一早,張希瑤就跟著張婆子一塊去鎮子。她倒不是來賣貨的,而t是過來買東西。
她要買布做衣服,張婆子也知道這事兒。再怎麼摳門,這時候也不能吝嗇這些錢。而且孫女也不能一直穿二郎的衣服,免得許氏天天說嘴。
張婆子怕孫女吃虧,就跟過來還價。
張希瑤定做了一套男裝。她現在年紀小,穿男裝,一般人也看不出來。
等再長几次,身體發育,她穿男裝就沒法糊弄人了。
張希瑤見阿奶還完價,就拉著一件緋色的面料,「阿奶,你也買一件吧。你身上的衣服舊了。」
張婆子哪捨得,「我在家裡又不走親戚,穿那麼好幹什麼!」
張希瑤就問一件細棉布,「阿奶,這個可以用來做裡衣吧。穿細棉也能舒服些。」
張婆子問價格。
女掌柜報了帳,把張希瑤都嚇了一跳,這也太貴了。張婆子攔著不讓她買,張希瑤只好放棄。
她又問了一件鴉青的面料,「阿奶,給二郎哥做一身吧?」
張婆子一副看傻子的表情,「你給他做什麼衣服?」
「我一直借他的衣服穿。總得給點謝禮吧?」張希瑤也是不好意思,二郎哥可就這一件體面的衣裳,還被她借了。他天天穿的是打滿補丁的短打。
張婆子卻說不用,舉起手上的布,「回家後,就讓你二伯娘幫你做身衣服,剩下的布全歸她。她就滿足了。」
她壓低聲音提醒孫女不要太大方,「你一開始就給二郎做身新衣服。以後不給,你二伯娘肯定就會生氣。再說你大伯娘看了,她不吃醋嗎?!你這衣服洗乾淨,還給他就行了。又沒弄髒,也沒弄破。她有什麼不滿的?」
張希瑤尷尬,這樣真的好嗎?
張婆子卻已是自信滿滿,「好得很。這剩下來的布夠做一件犢鼻褌外加兩雙鞋。」
犢鼻褌就是現代的三角短褲,通常是農夫、僕役或軍人為了勞動、行動時方便才穿的。
張希瑤詫異,居然還能做鞋子和內褲,剛剛也沒剩下多少啊。
她還在愣神,張婆子已經催促她付錢。
張希瑤付了錢,不過她到底還是給二郎哥買了五尺粗麻布,做一身衣服可能勉強,但可以做一條褲子了。
頌朝平民百姓的衣服分為斜襟褙子和下褲。
張婆子直搖頭,「你還是麵皮薄。等你到了我這個歲數就知道省錢的妙處了。」
張希瑤也沒說什麼,她拉著張婆子要去鐵匠鋪打鐵。
「咱們家農具還是太少了。咱們多打些。」
張婆子幽幽道,「你是不知道價格。等你知道了,你就不說大話了。」
到了鐵匠鋪,只有兩個鐵匠帶著個半大孩子。這孩子看起來很瘦弱,坐在門邊一聲不吭,玩著他的魯班鎖。
其中年紀大的鐵匠四十來歲,瘸了一條腿,走路倒是不影響。正和另一個年紀較輕的鐵匠你一下我一下捶著鐵疙瘩。旁邊是燒得旺旺的火。
天太熱了,鐵匠鋪更熱,張婆子和張希瑤就站在外面等。
張希瑤隔著門,表示自己想打一鐵杴。
古代是有鐵杴的,張希瑤看到門口就有一把,只是款式跟她上輩子見的不一樣。這個鐵杴像大號的鍋鏟,整塊鐵是平整的。
張希瑤就問鐵匠能不能把它做成彎的,這樣挖土時可以節省力氣。
年紀大的鐵匠看了她一眼,眉頭皺緊,「能是能。可是它很容易折斷。」
張希瑤卻不在意,「要是斷了,到時候再把它熔了,重新再打好。」
鐵匠見她執意要弄成彎的,也就沒說什麼,爽快答應了。
張希瑤還提了要求,把木柄做到後面,而不是前面。
鐵匠也沒什麼意見。
「多少錢?」
鐵匠問她要什麼樣的鐵。
「好鐵!一定要鋒利。」張希瑤不圖便宜,只圖好用。
「用好鐵,那就得四百文。」鐵匠指了指外面的鐵杴,「像這種普通的鐵,一把只要三百文。」
這鐵居然如此之貴。
張希瑤有點肉疼,又問他再打一個曲轅犁多少錢。
鐵匠報了價,「八百文。雖然用到的鐵不多,但它前頭都得用好鋼,價格比鐵貴很多。還有用到的木材比較多。需要木匠配合才能做成。」
張希瑤頷首,又指了指旁邊立著的四齒鐵耙,這個跟她現代見到的很類似。不過用料肯定不一樣。
「這個要五百文。」
張希瑤覺得這個開荒用它比較方便,就想多打幾個。卻被鐵匠給拒絕了,「一戶只能買一樣農具。多了得去官府寫條子。我做不了主。」
張希瑤沒想到還有這麼多限制,點頭,「那行。我再打一把鐮刀吧。」
張希瑤問鐵匠接不接受定製。她把自己在家畫的打賣機圖紙給鐵匠看。
下面怎麼踩,帶動上面,她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大概輪廓。她就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對方聽。
鐵匠只看了一眼,就圖紙還給她,「這個做不了。你應該去找木匠。」
張希瑤微訝,「可這上面需要用到鐵。」
「但是怎麼帶動,得要木匠來操作吧?」鐵匠攤手,「我只會打鐵。」
張希瑤被他問住,這鐵匠說得有幾分道理。她還在愣神時,剛剛一直在玩魯班鎖的男童不知何時湊到她旁邊,一直盯著那圖紙瞧。
他似乎很感興趣,還問張希瑤這個是幹什麼用的。
張希瑤告訴他,自己想做個打穀機,「用連枷打穀子太費時間。要是用打穀機,會輕鬆很多。」
她問鐵匠,這附近哪有木匠。
鐵匠給她指了路。
男童也收回視線,拿著魯班鎖到旁邊玩去了。
張希瑤要買四樣,張婆子讓鐵匠便宜些,對方看了眼張婆子,卻是一文也不讓,這可把張婆子氣得不輕。她慣會討價還價,誰成想碰到二愣子。
張希瑤見便宜不了,就付了錢。沒辦法,誰叫整個鎮也只有這一家鐵匠鋪呢。
這邊交了定金,要七日後才能取。
這速度真的很慢。難怪大家都要提前定。
走出鐵匠鋪十來米遠,張希瑤就勸張婆子放寬心,「人家報的就是最低價。你就彆氣了。」
「什麼最低價。只有他一家,還不是他想報多少就報多少?!」張婆子抱怨幾句,又嘆了口氣,「現在還沒分家,你買這麼多農具,幹什麼?!」
「我開荒的地得要人種啊。沒有農具那得猴年馬月才能種完。」張希瑤還告訴她,「等我再賺些錢,手頭寬裕了,我還得買頭牛。」
張婆子張了張嘴,罷了,買牛是正事,到時候也能落戶在孫女頭上,也就隨她去吧。
晚上回到家,張希瑤拿著布就去找許氏,請對方幫自己做身衣服,就比照二郎的衣服款式就行。
二郎比她大兩歲,可能是吃得多,幹得少,個子跟她差不多。
許氏看到她還單獨買了五尺粗布當謝禮,笑成一朵花,嘴裡連連埋怨她,「都是一家人,怎麼能讓你破費。」
她拿著衣服在身上比量,琢磨可以做什麼衣服。
隨後又拿了尺子過來給她量尺寸,「你儘管放心。五日就能做好。要不是現在天天下地拔草,我還能更快。」
這話明顯帶著暗示。想讓張希瑤去找張老頭說和,讓她少干點活。但張希瑤不接這話茬,只向她道謝。
許氏也沒指望她真的幫忙。多了一塊布,她就很開心了。
**
許氏的動作很快,昨天拿到布,兩天就做好了。
張希瑤穿上身,真是哪哪都合身,幾乎就是照著她的身體做的。
張婆子扯了扯衣服,一點讓勁兒都沒有,「你二伯娘這是把布省到家了。誰家袖子做得這麼緊。」
張希瑤一個現代人,袖子釘在身上早就習慣了。但古人做衣服沒有做那麼緊的。像達官貴人都是寬袖。普通百姓穿的是半截袖。到胳膊肘的位置。
張希瑤這是長袖,可是許氏為了省面料,把袖口做得很緊。有點類似於現代衣服的袖子。但現代衣服彈性好,古代布料沒有彈性,很容易壞。
張希瑤覺得這樣挺方便,張婆子不滿意,「這麼好的面料怎麼也得多穿兩年,做這麼緊,以後還怎麼往外加布?」
張希瑤哭笑不得,「奶,我明年就長高了。這衣服肯定穿不了。」
張婆子瞪了她一眼,「你胳膊肘往哪拐啊?!我在為你說話。」
張希瑤失笑,指了指外面,「你快看!」
張婆子透過窗戶看去,許氏正在餵豬呢。這是阿瑤的活計。許氏這個懶貨怎麼會主動幫忙?
扭頭看到孫女在偷笑,張婆子瞬間懂了,何著這孩子是拿了人家的好處。怪不得這麼好說話。
「換了多少天?」
「十天!」張希瑤得意一笑,「我可是你親孫女,自然得你真傳!」
張婆子滿意地笑了,「就該如此!別人欺t負你,你千萬不能算了。要不然他會覺得你好欺負,下回還欺負你。」
張希瑤跟著點頭,「這叫得寸進尺。」
張婆子不懂成語,聽孫女出口成章,笑得合不攏嘴,連連點頭,「還是讀書人好。道理都寫在書上,我可是悟了半輩子才悟會的道理。」
轉眼,穿著一身新衣的張希瑤帶著張二伯、大伯娘陸氏跟著車隊一起出發。
張家的生意不能停,張二伯不在,就讓二郎頂上。
大郎和張婆子在鎮上,張大伯和二郎就去書院門口擺攤。
張希瑤三人先到鎮上,坐牛車一路去汴京。坐牛車要三個時辰,回來後又得三個時辰,他們說不定要在汴京城住一晚。
三人各自背著一個背簍。
張希瑤背簍里裝的是孩子們撿到的知了猴殼。前幾天她拿去鎮上藥鋪賣。那家藥鋪只給了二十文一斤,擺明是看鎮上只有一家藥鋪,故意坑他們鄉下人。張希瑤一氣之下就拿回來。不賣了。汴京城的藥鋪比較多,這知了猴的殼又輕,打算碰碰運氣。
陸氏背簍里裝的是之前從山裡采的紅菇,之前賣給客商,新鮮的他不要,後業曬乾就一直儲存起來。家裡人也不捨得吃。
這會兒要去汴京,自然要給拿上。除了紅菇,她還在村里收了其他蘑菇,有比較名貴的松茸、猴頭菇、香菇和竹蓀。
數量比較少,每樣也才五六斤。在鎮上也賣不出高價。順便帶過來了。
除此之外還有三人一路的口糧。張婆子給做的餅,還有兩個葫蘆裡面灌滿涼白開。
張二伯背簍里裝的是雞蛋。好不容易去一趟,他想到汴京看看雞蛋會不會比鎮上貴。哪怕只是貴一點點,好不容易來一趟汴京城,也不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