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人選
2024-08-31 03:24:13
作者: 三七之間
「你覺得能找到嗎?」桑榆問道。
「不好說,就看那些人到底怎麼想的了。」崔敘抬頭望天,「是生是死,得看幕後之人的態度。」
從跟蹤季伯來的侍衛所言,到現在他被人救走,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明擺著告訴崔敘,是南王世子在暗中指使,可是僅靠這些也不能完全下定論。
沒有人能保證這是南王世子做的,僅僅靠兩三句話就將其定罪也是不可能的,只有找到季伯來,順藤摸瓜才有可能摸到主根。
在沒有證據之前,一切是未知數。
「相比較季伯來,我更想知道帶他走的人是誰。」崔敘眼眸閃爍,此人說不上聰明,可膽子卻不小,能在大庭廣眾之下將人帶走,只能說明他有十足把握不被人認出。
桑榆聽懂了崔敘的意思,「北方人,還是一個書生,聽起來應該在這裡沒呆多久,他是有備而來。」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嗯。」崔敘道:「季伯來能乖乖聽他走,就說明他一定也、是打著南王世子的旗號。」
很有可能季伯來還認識他,崔敘覺得自己好像摸索到了什麼,只是這個念頭一閃而過,他沒有抓住。
「回去找秋棠先生問一下,他和學子打交道多,對此地也很熟悉,沒準兒他能找到人。」桑榆想,就算宋溪亭不認識,他在涇縣也有很多好友可以幫忙。
來到涇縣的學子基本上都喜歡以文會友,時常聚在一起吟詩作對,一個外來讀書人想不被人看作異端,那麼一定會出現在酒肆坊里。
「嗯。」崔敘點了點頭,「我們先去找師兄。」
……
五天後,長安。
又是一日清晨,朝會如期而至,大朝會才過去兩天的時間,又一次召開。
聖人高坐在皇位之上,神色哀痛,「江南受災之重實在乃朕之責,朕會在之後下罪己詔,以告慰百姓之痛。」
「吾皇萬歲!」朝臣們躬身喝贊。
聖人哀嘆後,平息了一下心情,「當務之急是賑災一事,魏卿,此事可有安排?」
「聖人明鑑。」魏相移步道:「老臣已命度支郎、倉部、太府卿等部門調度糧草及災銀,晝夜趕往江南賑災。」
魏相乃是六部之尚書令,統管六部,他為人正直、心懷天下,前後輔佐過三任天子,可謂是真正的三朝元老,他雖年事已高,精力不濟,但在朝著的地位舉足輕重。
他已經很久沒上朝了,此次若不是江南受災嚴重,需要他來鎮場子,可能還見不到他。
不要以為只是天災問題就搞的如此聲勢浩大,要知道天災只是開始,災後重建、疫病預防以及安撫百姓才是重中之重。
聖人點了點頭,「有勞魏卿了。」
御史大夫適時地站了出來,「臣已命何中丞、姚御史待命,隨時出發。」
御史台作為檢察台,派人去江南監督救災工作也是職責所在。
各個負責的朝臣也紛紛表示賑災工作已經著手安排,就等著聖人下旨了。
聖人的臉色好看了許多,大興每年都會有各種天災,這些事情都有相對應的應對措施,大體上不會有太大區別。
只有一條是需要注意的,「哪位愛卿願意走一趟?」?是的,賑災之事必須由朝中派人去,這樣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地方官員和朝廷派去的人出現矛盾或者不和諧的情況,也表示朝廷對賑災的重視程度。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好事,像這樣的差事,做的好是應該的,做不好是要掉腦袋的,賑災之事就是一個需要周旋、應變的過程,不是人人都能勝任的了的。
此言一出,整個朝堂都寂靜了,朝中剛剛經歷過大清洗和更迭,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出風頭,別看聖人平時親和,但在這個時候可不會因為你自薦而手下留情。
聖人久等不到,臉色不愉快,「或者眾卿可有舉薦之人?」?朝臣們開始交頭接耳,但是始終沒人站出來。
一旁伺候著的齊公公,見聖人的臉色越來越難看,忍不住咳嗽了一聲。
朝臣們這才反應過來,低頭沉默。
聖人壓抑住火氣,轉頭看向站在百官之首、與魏相公齊平的中年男子,「崔卿可有合適人選?」?那中年男子這才抬眼,他長身玉立、面容平和,臉上的短須給他增添了幾分穩重,此人正是崔家一脈最有影響力之人,當今的中書令崔相,也是崔敘的族叔。
只見他微微一笑,神色自若,「回聖人,我這裡倒是真有一個人選。」
「哦?」聖人來了興趣,老實說他自己也不知道選誰好,「不知此人為誰?」?崔相笑道:「此人乃是薛國公之子,薛家三郎薛如川。」
薛如川的名字一出來,滿朝文武譁然,當即就有人反對,「不可,這薛如川乃是武將出身,怎能擔此大任?」
「就是,這武將怎麼做文官的活兒,不妥不妥!」
崔相早就知道會有人反對,他也不生氣,只是靜靜地聽他們說話。
「閉嘴!」聖人大喝,雖然每次朝會都在吵架,可也要看場合不是?現在是吵架的時候嗎?叫他們舉薦他們不肯,別人舉薦出來又嘮嘮叨叨,這不是誠心找茬嗎?
朝臣們再次安靜了下來,聖人見狀,和氣地問道:「崔卿可有深意?」?崔相不慌不忙道:「其因有三,一則宣州刺史申藍乃大才之人,他已在江南做了很久,賑災之事有他統籌足以應對。」
眾人聽了,不禁自覺地點了點頭,申藍年少成名,在江南頗負盛名,確實擔當的起。
「二則如今朝中正值人員交接之際,此時派誰去都難以服眾,不如索性放開,只去輔助之人。」崔相繼續道:「這三來嘛,不知諸位可曾記得當年洪州水災,百里郎君前去賑災遭遇不幸一事,雖說疑點頗多,可匪盜之事到底叫人不放心。」
也只有崔相敢在朝堂上提起當年百里一門的案子了,這些年朝廷對其諱莫如深,隻字不提,就是怕會重翻舊帳,畢竟那件事是他們中人算計在先。
聖人的目光悠長又深邃,他自然能聽出崔相話中之意,之前他擄了太多人的官職,這個時候點出一個人,代表他對那人的信任,也就是對他派系的人的態度。
年輕的官員經驗不夠,壓制不住江南的官員,老派的世家做事圓滑,也不願意出這個風頭,而且若百里一門的事重來,這損失可就大了,要知道當年百里無傷攜帶的三十萬銀錢全都不見了。
那可是當時國庫一半的銀錢,百里一門被扣上「監守自盜」的帽子,也有聖人的怒意在裡面。
如今真是用錢之際,這些意外損失不得。
薛三郎是薛家之人,薛家世代忠於皇室,薛國公又致仕已久,他確實是個好人選。
再說了,邊關戰事頻發,若是派遣武將,也可以達到撫慰人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