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映程度方面的評價
2024-08-15 17:49:49
作者: 陳信凌
關於新聞攝影作品反映程度方面的評價,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反映的完整性評價
反映的完整性評價,首先要求作品相對完整地拍到被攝主體。這裡的拍到,要求被攝主體相對完整,比較清晰地在畫面里得到再現,這是技術方面的標準。此外,反映的完整性評價還要求攝影作品在結合標題或者文字說明後,能基本反映出記錄目標的「5個W」(即:when、where、who、what、why)。
雖然新聞攝影作品可以藉助文字說明來進行表述,但是,攝影的主要功能是形象再現。「以形象說話」才是攝影的本位。
《中國攝影》編輯部主任李波說:「攝影畫面要有信息量。」這是對「反映的完整性」的另一種表述。所謂信息量,一般可以理解為:通過畫面里的圖像,使受眾對畫面所反映的新聞對象有更多了解。新聞攝影作品應在有限的平面里,儘可能清晰、明了地體現所反映新聞對象的「5個W」。當然,「5個W」都通過形象來表明或暗示的可能性並不太大,不過,以形象語言來表現5個「W」中的「who」(誰)、「what」(做什麼)、「why」(為什麼),卻是新聞攝影作品經常可以到達的形象語言表述的境界。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2.反映的感人程度評價
形象感人,或者形象具有感染性,是新聞攝影作品反映程度獲得肯定的一項重要標準。形象越感人,或者說形象越具有感染性,新聞攝影作品的評價就越高。
對形象感人的評價,從內涵上看與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五項標準」中「瞬間動人」這一項相類似。舉一個例子,法國攝影家富蘭克·福尼爾拍攝的《奧瑪伊拉的痛苦》,反映的是一位被死神召喚的、浸泡於火山災難廢墟液體裡的女孩。這幅作品令人難以忘懷的,是畫面中女孩那雙能刺入讀者靈魂深處的大眼睛,這雙夾雜著哀求、呼救、絕望的大眼睛使受眾震撼,這幅獲得1986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大獎的作品,讓受眾對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有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3.反映的美觀性評價
反映的美觀性評價是對新聞攝影作品美感方面的評價。雖然新聞攝影作品在一些時候可以忽略美感的重要性,但是,只要有可能,把畫面拍得美觀一點,在構圖、用光、對比設計、幽默感等方面,儘可能有所追求,同樣是使新聞攝影作品獲得肯定的一項標準。這方面的例子,吳印咸先生拍攝的《白求恩大夫》最為經典。仔細分析《白求恩大夫》,會發現這是一幅用光、構圖都十分講究的作品。不僅如此,這幅作品被攝主體和陪體的動作抓得也恰到好處,環境交代也簡潔、明了,反差和影調也十分到位。
4.反映的技巧性評價
反映的技巧性評價,雖然不是特別重要,有的時候卻是不可忽視的。特別是在一些鏡頭密集,競爭非常激烈的重大題材現場,如何顯示出拍攝的與眾不同,技巧的發揮,就顯得十分重要。
例如,在大型運動會上拍攝各種運動場面,要表現出運動員的精彩瞬間,除了要比瞬間抓拍的感覺,還要比諸如追隨、爆炸、慢門等不同技巧的合理應用。當技巧用得恰到好處時,反映運動的新聞攝影作品在動感方面,就會比較完美、動人。
5.反映的及時性評價
及時性評價要求攝影作品應在受眾有普遍興趣接受的時間範圍內發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新聞攝影作品的發表,都是越快越好,越快越有價值。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發表的時機選擇有意識地滯後,也會為新聞攝影作品贏得更高的評價。
關於這一點,著名攝影家李振盛在「十年一瞬間」攝影大賽中獲得大獎的組照作品,就是一個例子。這組照片拍攝於「文革」期間,但是,選擇的發表時機卻是在「文革」的十年以後。那時,人們對「文革」的反思日益成熟,上層建築各個領域,正進一步清算「文革」帶來的災害。這樣的時機,在新中國成立後首個攝影系列作品大獎賽上發表作品,這樣的選擇雖然有點投機,但確實是發表的最佳時機。這組系列作品當時發表出來獲得巨大成功,它促進了人們對「文革」的進一步反思和批判。當然,這組關於「文革」的系列攝影作品,同時為作者贏得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5萬元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