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新聞作品評析> 二、新聞節目編排的基本思路

二、新聞節目編排的基本思路

2024-08-15 17:48:32 作者: 陳信凌

  1.選好頭條

  在消息的製作過程中,我們一般都會強調把最重要、最被關注的信息放在起首的部分,這是新聞製作的基本常識。同樣,在新聞欄目的編排中,我們也應該把最重要與最具有吸引力的新聞編排在頭條。頭條新聞往往體現著電視欄目的報導思路與報導方向,並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電視媒體的採編質量與水平。所以,對於頭條新聞的編排一般都會經歷披沙揀金、再三權衡的過程。

  明確了這一點以後,接下來的問題是:怎樣的稿件才有條件被確定為頭條新聞呢?這是個很難進行一概而論的問題。也就是說,新聞欄目中單條新聞的重要性不能憑空估量,而應該與特定的新聞欄目結合起來考慮。具體來說就是在編排頭條新聞的時候,一定要與所在的欄目的定位與目標結合起來權衡,不同的欄目所選擇的頭條新聞肯定是不一樣的。

  下面是中央電視台「晚間新聞」欄目 2011年3月5日播出的節目內容: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

  兩會瞬間:搶新聞

  兩會聲音:尊重民意

  藏族同胞歡度藏曆鐵兔新年

  巴西:狂歡節拉開首日 孩子是主角

  從利比亞撤離中國公民全部回國

  

  紐西蘭總理就中方向克賴斯特徹奇市地震提供支持和援助向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致感謝信

  可以看出,「晚間新聞」欄目這天的節目數量與往日相比,顯得非常少,這是因為其中的新聞《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占用的時間很長。不僅如此,這條新聞還被列為頭條。這充分體現了中央電視台的性質以及「晚間新聞」欄目的基本定位。全國人大召開一年一度的代表大會,原本就是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且2011年又是我國「十二五」計劃開局之年,中國內政外交政策和經濟形勢走向,備受矚目。所以,作為中央電視台「晚間新聞」欄目以最顯眼最突出的位置播出這條新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2.層次清晰

  現在的新聞欄目大多時長為30分鐘,在這樣的時間區段里,可以播發二三十條新聞。這些新聞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領域,其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果任意編排,新聞欄目就會變成毫無章法的雜貨鋪。但是,即使是意識到這個問題,一般也很難用清晰的線索將它們貫穿在一起。因為新聞稿件是既定的,編排的時候不能過於隨便地進行增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追求欄目的層次感,儘可能讓電視欄目的節目結構顯示出一定的規律和脈絡。

  下面是東方衛視「東方新聞」欄目2009年7月1日播出的節目內容。

  上海世博會:個人門票今起發售

  直播連線:上海世博會四種購票渠道暢通【售票點】

  南京、北京:世博會個人門票銷售第一天

  上海世博會:購票不實行「實名制」不限制購買張數

  上海世博會:7類個人門票

  直播連線:介紹參觀流程以及注意事項【世博局】

  湖北武漢:遭遇27年來最大暴雨 全城交通幾近癱瘓

  上海:第二架ARJ21飛機首飛成功

  也航空難:一女孩生還 航空公司成眾矢之的

  A股:上證指數重上3000點 本輪反彈幅度約75%

  直播連線:湖南列車相撞後續【湖南郴州】

  上海「蓮花河畔景苑」:倒塌原因可能在周五公布

  上海「蓮花河畔景苑」:卸土工作今晚結束 危險隱患基本消除

  南京:別克鬧市接連肇事9人被撞5人死亡

  南京:警方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

  工信部:綠壩強制預裝推遲 客戶可請商家代裝

  香港:今起香港全面禁菸 違者最高罰款5000港幣

  伊拉克:最大油田競拍成功 中石油中標

  宏都拉斯:被逐總統明日回國 不再尋求連任

  麥道夫案:10名生意夥伴遭起訴

  傑克遜:遺體或將移至「夢幻島」

  北京:「鳥巢」音樂會主打「跨界合作」

  雖然我們很難說,這些新聞以這種形式編排都有必然的理由。但是,編排者的良苦用心及其成效還是可以感受到的。它重點關注「世博個人門票開售」、湖南列車相撞、上海「蓮花河畔金景苑」倒樓、南京別克車酒後鬧市肇事等備受關注的新聞事件。結構安排張弛有度,頗具層次感和節奏感。需要說明的是,其層次感是以題材內容與報導形式為依據,對每條新聞進行歸類劃片達成的。所以,對其層次感的認識,只有親身觀看了電視節目才可以獲得全面的領會。

  3.摸索規律

  熟能生巧,水到渠成的。只要用心,經過長時期的實踐和探索,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尋找到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人們發現,以權威性、指導性為追求目標的電視新聞欄目,一般是都是按照這樣的方式編排的:第一組要聞,第二組經濟,第三組會議及一般時政,第四組社會新聞。有人把這種編排看成是陳規俗套,這是過於輕率的判斷,我們願意把它理解為對新聞編排規律的探索的成果。如果我們的社會環境與新聞觀念沒有發生重大改變,這種編排的方式基本上是可以沿用下去的。新聞原本就是一項講究規範性的工作,美聯社記者約翰·唐寧於1889年3月30日啟用的5個W和1個H新聞寫作規範,至今還很有生命力。當然,我們應該鼓勵創新。但是創新是需要機緣的,多種條件與機緣湊齊了,創新才是具有意義和生命力的。總而言之,摸索和遵循規律是常態,而創新則只能偶爾為之。否則的話,創新就不再顯得稀罕和珍貴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