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弘揚主流價值
2024-08-15 17:43:06
作者: 陳信凌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日益多元化的社會,形形色色的利益群體,其中的關係錯綜複雜。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各種觀點層出不窮,各種是非爭議不斷。但是應當認識到,多元與多樣,並不意味著標準的淹沒和公理的缺失。更重要的是,無論價值怎樣多元,在我們這個社會占據主導地位的仍然應該是主流價值體系。因此,新聞評析還應遵循弘揚主流價值這一原則。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一個社會要有序協調發展和保持團結穩定,除了建立組織和制度,保障社會成員之間的政治、經濟、社會關係之外,還必須形成自身的主流價值觀念體系。主流價值體系為人們提供了一整套觀察世界、判斷事物的基本標準。在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下,取得全社會廣泛而深刻的價值認同,可以使人們超越民族、血緣、語言、習慣、地域等方面的差異,消除彼此之間的分歧和隔閡,增強社會成員的歸屬感和向心力,促進社會共同體的團結和穩定。
主流價值體系就是那些全社會普遍承認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評價標準。這些既是主流意識形態的折射,也是人民群眾普遍信賴的價值尺度,應該得到新聞評論的大力弘揚與積極宣傳。新聞是謳歌時代精神、弘揚文明新風、伸張社會正義的重要力量,既能夠傳播信息、普及知識,也能夠反映民意、開展監督,對於推進社會文明進程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充分發揮新聞宣傳的職能作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廣大群眾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規範、價值取向,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和發展積極健康的主流價值觀,為促進社會進步提供重要精神支撐。
在社會價值觀的立場上,新聞絕對不能缺位。正是在不斷弘揚主流價值觀的過程中,新聞逐步獲得了自身的影響力。在歷屆中國新聞獎獲獎的作品中,都清楚地表現出這一特點,值得我們注意和學習。請看通訊作品《風雪中,佇立著四位「厚道」的農民工》:
風雪中,佇立著四位「厚道」的農民工
付海厚
打了兩三個月的工,卻沒拿到一分錢工資。沒有油了,蜂窩煤也快燒完了,四位農民工每人每頓飯只能吃兩個饃。
更要命的是,王營村那家饃店向他們賒了25元錢的饃後,告訴他們:不清帳,就不能再賒饃吃了。現在,掏遍四人所有的口袋,擺到桌子上一數,只有6元1分錢。看著案板上僅剩的一棵大白菜,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接下來的日子他們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老闆欠工資不見蹤影
1月17日,來自湖南嶽陽的劉先仿到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勞動保障監察大隊投訴,稱他們4人在一家鑄造廠打工,但老闆拖欠他們共計5780元工資後不見了蹤影。1月18日上午,執法人員來到這家工廠。廠內停著幾輛自卸車,四名衣著單薄的工人佇立在風雪中,瑟瑟發抖。
據介紹,劉先仿等4人分別於去年的10月5日、11月8日和11月25日到該廠打工,可自去年12月5日起,老闆就未發過工資。「要了不知多少次了,一分錢也沒要到。」這位老闆1月16日中午曾信誓旦旦地對工人承諾第二天發工資,可自那以後就再也找不到人了,連電話也不接。
因找不到該老闆,勞動監察大隊執法人員無法送達法律文書,執法手段無從施展。目前,執法人員正在積極尋求有關部門幫助,以期儘快解決此事。
農民工堅守做人原則
「這個老闆,太不地道!」劉先仿說。劉先仿本來在臥龍鄉十二里河街的一家鋼廠燒「中瓶爐」(把鐵屑熔化成鐵水),一個月能拿2700元工資。有一天,這位老闆找到劉先仿,求他幫助渡過難關。原來這位老闆在車站南路辦了一家鑄造廠,當時廠內的燒爐工回家收麥子了,又請不到其他的爐工,工廠因此停了產。講義氣的劉先仿聽說老闆有難,二話沒說就投奔了過來。
「我放棄那麼高的工資去幫他,結果卻被搞得走投無路!」劉先仿氣憤地說。
其實,只要劉先仿他們「動一動腦筋」,也不是無路可走——原來,廠區仍有一些化鐵水用的鐵屑,大概能賣兩三千元;半成品的汽車壓盤整齊地碼在那兒,若當廢品可賣9000元,若當半成品可賣20000元。另外還有8輛「解放」牌自卸車存放在院內。
但劉先仿說,雖然未拿到一分錢工資,也要照看好這些物資。
今年47歲的劉先仿是湖南嶽陽人,家裡生活很困難,因此,他的兒子劉敏也在這裡打工。劉先仿的妻子早幾年得了白血病,總共花了6萬元,花掉家中所有積蓄還欠了3000多元債。
四人中最年輕的是30歲的張海龍,河南南陽鄧縣元莊鄉張井村人。張海龍患中風的父親76歲,無勞動能力,有一個小女兒11個月大了,一家人靠他打工掙錢餬口。可從去年10月5日到這兒打工,至今一分錢也沒拿到,張海龍因此不敢給家裡打電話,「也不知道他們過得咋樣。」張海龍低著頭說。
50歲的李三海,是看門的,湖北襄陽黃集鎮人,從去年11月25日來廠里干到現在,不但未拿到一分錢工資,一次老闆招待客人時還向他借了200元。
儘管身無分文,但這四位農民工卻認真看管著廠區存放的物資。他們說:「這裡的任何東西我們都不會損壞,做人要厚道,這是原則!」
(刊於2006年1月24日《工人日報》)
重大典型人物的時代內涵,憑藉典型人物的顯著性,很容易被人們發現;小人物尤其是處於弱勢的農民工這一群體中所蘊含的時代內涵,則容易被人忽視。《風雪中,佇立著四位「厚道」的農民工》通過對農民工群體生存狀態、所作所為的深層把握,表現了小人物在困境中的誠信堅守和令人尊敬的義利取向。角度選擇新穎,以小見大,承載了社會和時代的核心價值。
四位農民工打工數月沒有拿到一分錢工資,但守著欠薪逃逸老闆留下的物資,他們說:「這裡的任何東西我們都不會損壞,做人要厚道,這是原則!」展現了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思想光芒,鮮明而深刻地弘揚了我們時代的主流價值,也正是從這樣的角度而言,普通的農民工因其言行的真實和現實的崇高而形象、而豐滿、感人至深。
報導引領著人們走進了四位經濟困頓但精神富有的「憨厚」農民工的心靈世界,堅守原則的農民工與不見蹤影的欠薪老闆,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值得人們品味、深思。在社會輿論有關農民工「素質低」論調不時出現的背景下,他們的行為及這篇報導尤顯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