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水平與思考能力
2024-08-15 17:42:23
作者: 陳信凌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新聞學科的課程體系也一直在不斷地進行調整。近些年由於通識教育的理念自上而下滲透,課程體系更是經歷了一次大幅度的更新,不過其中的變化更多只是發生在基礎課程層面。不管發生了怎樣的調整和更替,就新聞學科而言,其專業類課程還依舊是三大塊:一是歷史類課程,包括新聞傳播史,廣播電視史等;二是理論類課程,包括新聞理論、傳播理論、廣播電視理論、播音與主持理論等;三是業務類課程,包括新聞採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攝影、電視攝像、節目製作、播音與主持等。如果不是老師的刻意安排與設計,就新聞學科的特點與課程的性質而言,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似乎無需多加思考,只要照單簽收就行了。具體來說,新聞學科的培養目標不是專業的研究人員,而是新聞媒體一線的從業者。所以,對於專業的歷史與理論課程的內容,往往只須直接領會和把握就可以了,不必作深一層的追問和思考。對於業務類課程,則是連領會和把握都唯恐不及,更遑論其他。實際上,我們的新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這樣進行的。我們的許多在教師的指揮棒影響下的學生,就是在不加分析無需思考的狀態下完成他們的學業的。
在這樣的情形下,開設新聞評析課程,不惟必要,簡直是彌足珍貴。新聞評析中的「評析」二字,強調的是評議與分析,這就說明它不再是記誦之學。學生述而不作,照單簽收,根本就不可能學好這門課程。他們必須充分發揮主體意識,積極投入,並且調動已有的知識與理論儲備,尤其是新聞理論與新聞業務的相關內容,才能自主地評析好一篇新聞作品。很顯然,學生經歷這樣的學習與訓練,其分析水平和思考能力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思考與練習
1.學習新聞評析,價值何在?應該如何學習?
2.請找一篇新聞評論和一篇新聞作品評析文章,比較新聞評論和新聞評析的區別。
[1] 甘惜分:《新聞學大辭典·序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董天策:《我國新聞教育的四大缺失》,載《新聞記者》,2005年第9期。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3] 劉霆昭:《細節的力量——〈墜海漂流18小時的生命奇蹟〉評析》,載《新聞與寫作》,2010年第3期。
[4] 陳力丹、趙卓倫:《大膽履行職責 謹慎點名揭露——評通訊〈甘肅14嬰兒同患腎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載《新聞實踐》,2010年第1期。
[5] 《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頁。
[6] 陳信凌:《媒介批評芻議》,載《南昌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7] 轉引自周海燕:《大學新聞教育的可為與可能》,載何梓華主編:《進入21世紀的中國新聞教育》,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