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新聞作品評析> 三、需要足夠的儲備與積累

三、需要足夠的儲備與積累

2024-08-15 17:42:09 作者: 陳信凌

  一般新聞評析的教材,都會交代新聞評析的原則、方法,有的甚至還會細化到步驟及要訣等,這些林林總總的內容完全可以稱得上新聞評析的指南。從理論上看,掌握好這些指南,就可以按部就班,開始進行評析了。實際的情形並非如此。如同小學生知道了寫作文可以開門見山、首尾呼應等種種技法以後,不一定能寫好作文一樣,熟知了諸如此類的指南以後,也不一定能夠做出上乘的新聞評析。這中間需要完善的環節還有不少,其中有一項是絕對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對新聞作品要有足夠的儲備和積累。其理由就是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篇》中說的「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這兩句話的含義是:練習一千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一千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觀賞音樂和利劍是這樣,評析新聞作品也沒有例外。我們不妨結合下面一個例子,加以說明:

  山定權 樹定根 人定心

  ——溫家寶考察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郭亮

  本書首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現場音響】溫家寶和村民的說笑聲……

  【記者旁白】在山青水綠、靠林吃林的長水村,男女老少們聚集在村口的空地上,他們或坐或站,親熱地把同坐在一條長板凳上聊天的總理和村支書圍在中間。

  【現場音響】

  溫家寶:這裡人均不到1畝地?

  余錦兵:人均7分耕地、70畝山林。

  溫家寶:好記呀……

  【記者旁白】不遠處有幾株粗壯的紅豆杉已經300年樹齡了,輕風吹過,送來陣陣幽香。

  【現場音響】

  溫家寶:你告訴我,2004年林權改革以後山林的管理發生了什麼變化?

  余錦兵:老百姓明晰了產權,就說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溫家寶:喲,這三句話好!你再把它說一篇。

  余錦兵: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溫家寶:三句話的核心在人定心。人定心了,他就知道愛護林子、發展林子。

  余錦兵:他們保護森林啊,造林育林啊,還有防火。清明節上山搞祭祖,他們都是掄著水桶上去的,相當愛護森林。第二大變化是,兩取消、兩調整、一規範。

  溫家寶:你講的兩取消包括取消農業稅、農林特產稅?

  余錦兵:對,還調整了育林基金。

  溫家寶:育林基金現在還交不交?

  余錦兵:交一點點,只有70塊錢一個立方。林改前一個立方米的木材才賣180—200元,通過林改以後每個立方賣530元。老百姓增加了收入非常高興。

  【記者旁白】村支書余錦兵說,現在森林成了農民的「綠色銀行」。這時村民嚴明禮拿來自己「綠色銀行」的存摺,也就是林權證給總理看。

  【現場音響】

  溫家寶:你看它最後這句話,就是把現在我們通過的《物權法》用上了,哈哈,「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記者旁白】溫總理輕輕打開,一頁一頁細細觀看。

  【現場音響】

  溫家寶:還是列印的。

  地方林業幹部:現在都上網了,在網上可以查到。

  溫家寶:旁邊還有個圖,是地形圖呢。(問村民嚴明禮)你會看這個圖嗎?

  【記者旁白】嚴明禮搖搖頭說,自己家林地的地界,他是清楚的。可是林權圖是技術人員搞的,他看不懂。

  【現場音響】

  溫家寶:這個圖啊,我會看,這叫等高線。(眾人笑聲……)

  【記者旁白】曾經多年從事地質工作的溫總理教嚴明禮看懂自己的林權圖。

  【現場音響】

  溫家寶:如果你看熟了,能把圖上的山看立起來……

  【記者旁白】溫總理說,在這裡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就像當年安徽小崗村搞土地家庭承包制一樣,對全國的山區、林區都有重大意義。雖然林權制度很複雜,不僅關係到農戶、國有林場、林業機構,還涉及稅費政策調整,但是政府有信心把這項改革搞好。

  【現場音響】

  溫家寶:它最根本的就是你講的「人定心」。通過綠色銀行發展生產,這個事好!將來它的前景是:山更綠、樹更多、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也更多。對吧?

  【村民】對!

  【記者旁白】談話間不覺已經夕陽西下,漫山遍野的森林鬱鬱蔥蔥,即使是那些百年的參天古樹也染上了春天的翠綠。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2007年4月22日播出)

  如果我們在廣播消息方面有足夠的積累,我們就會知道廣播消息最初並沒有明顯的自身特色,其中主要的證據是不注重音響與同期聲的使用,它們在很大程度上與報刊消息沒有區別,只是換了個發布的平台而已。隨著廣播記者經驗的積累,他們開始注意發揮廣播的媒介特色或者優勢,開始有意識地採錄現場的音響,這就出現了錄音報導。但一般情況是,在廣播消息中,錄音的部分是片斷的、零星的,也就是它肯定不能展現一個整體的流程,不是消息作品的主體部分。好像是文字寫作中的引文,其功能只是為了鞏固和加強主體部分的說服力。當我們有了這些積累以後,就很容易感受到該作品在音響和同期聲使用方面的新意了。經過記者巧妙的採擷和連綴,它們展現出來一個完整的情境,成了這個作品的主體。而記者自身並不直接介入這個情境,他置身事外,小心地維護著這個情境的原始狀態。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用聊聊數語簡單介紹、說明,目的是交代現場關鍵性的細節,以及推動情境的前移。讓人感嘆整個作品渾然一體,圓融剔透。

  如果我們在廣播消息方面有足夠的積累,我們還會知道,一般時政新聞由於主題重大,政策性強,很容易變得硬度十足,難以讓人親近。《山定權 樹定根 人定心》則與此不同,它以輕柔的格調,流暢的節奏,完成了一個重大主題的報導。作品涉及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它對全國的山區、林區都有重大意義,就像當年安徽小崗村搞土地家庭承包制一樣。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這樣的一個重大主題,不是消息的作者在作品中費力地推導與提煉出來的。與此正相反,記者對此沒有直接下過一個評語,它是由這個情境中的人物在歡聲笑語中說出來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