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
2024-08-15 18:36:33
作者: 張廣智
「民以食為天」,怎麼能不記「吃飯」的事呢?陽曆元旦前後,各類「吃飯」的邀請紛至沓來。舉其要者,可記下列數則:
歷史系歲末聚餐會。12月29日晚六點,地點在江浙滿福樓。說起這家餐廳,還與台灣地區著名歷史學家逯耀東先生有些關係,逯先生也是「美食家」。記得一次他在上海,我們在老正興菜館招待他,那次菜很豐盛,他特地喚我把菜譜弄來,果不其然,這菜譜在他旅遊散記中出現了。再說這家江浙滿福樓的好多菜譜,也都由耀東先生親自「審定」的。這頓飯給我留下印象的是東坡肉,據該店大廚說,這道菜的烹製是逯先生親自傳授的,怪不得如此可口誘人。
2007年1月4日,人文社會學院歲末聚會。這由該院院長黃兆強教授,親自邀請人文社會學院的「元老級教授」吃飯,我也被邀出席,地點在雅苑粵菜海鮮樓。進得翠苑廳,一個大圓桌,來的確是資深教授。菜餚以海鮮為特色,廣式烹調,品種很多,夠上檔次的,但吃在肚內,五味雜陳,過後印象並不深刻。席間,與鄰座陶晉生院士閒談,知他已不再為學生授課,已處「准退休狀態」,其實在台灣,院士的地位沒有那麼顯赫,與大陸的情況不同。
1月5日晚,輔仁老友戴晉新教授設家宴款待。戴家距東吳很近,晉新兄很細心,怕我不認路,特地駕車來接我。進入邸內,收拾得十分整潔。他與嫂夫人馮明珠女士(現為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各有一間書房,因書的堆積而略顯逼仄,不過晉新兄從書架繁多的藏書中,很輕易地找到了我的書。主人熱情好客,菜很豐裕,都是他與嫂夫人輪流下廚做的確是鮮美。這頓飯留下的是主人的感情而不是菜餚。
1月6日晚,學生請老師在耕讀園吃飯。「耕讀園」,這一店名清秀而又典雅,在美味可口的味道中,散發出一股濃濃的書卷氣。這種溫馨的環境助我食慾,學生們點的首烏烏骨雞湯、特為老師點的東坡肉,實在是好吃。耕讀園的東坡肉或許可與江浙滿福樓的「逯記東坡肉」相媲美。師生吃得很開心,聊得更開心,直至深夜方歸。
1月11日晚,東吳圖書館館長丁原基教授宴請。我來東吳後,圖書館是我待得最多的地方,因此很早就與丁館長相識。她邀我「吃個飯」,原本早就講好了的,但我一直拖著,看來不能再拖,因為再過幾天,我就要回上海了。丁教授把我引進到一家名叫「博士煮茂」的火鍋店,它那兒的底湯名頗具人文氣息,比如有什麼「孔明益智」、「西施美艷」、「后羿精氣」等,由顧客選擇。丁館長向我介紹說,這店是由一位博士開的,所以這店堂充滿了文化氣息。博士開飯店,當然不是新聞,但這次宴請,也讓我開了眼界。
1月16日,東吳大學「尾牙」。所謂「尾牙」,即是「吃飯」的別名,即我們這兒新年聚餐會。是日晚,我直接見識了「東吳尾牙」,集「吃飯」、「娛樂」、「總結」為一體,突出娛樂,顯現喜慶,不啻為忙碌了一年的東吳人的嘉年華。吃得好,自然不用記,最令人難忘的是表演節目,都是東吳人的作品,其間穿插開獎,一步一步營造氣氛,開大獎時,「尾牙」進入高潮,歡聲笑語夾雜尖叫聲,把個東吳地下餐廳掀翻了。節目也值得一提,平時文靜的黃兆強院長,此時穿上演出服,載歌載舞,一首粵語歌曲唱罷,贏得了滿場的喝彩聲。給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由政治系三位教授、當時電視台的「名嘴」演出的「東吳大悶鍋」,其內容取材於校內外現實,針砭時弊,詼諧有趣,獨具一格,獲得了更熱烈的掌聲。
與東吳大學的研究生合影
1月17日,個人在士林午餐。明天要打道回府了,上午去士林購物,買些「伴手禮」送人,時至中午,在中正路一家小店鋪吃飯,買了大碗滷肉飯、一份青菜湯,滷肉飯真香,青菜湯好喝,真是價廉物美,難以忘懷。
回想這幾頓飯,當然飯的「品質」有差距,意義也各異,然豪華漸淡化,豐盛成追憶,唯簡約最難忘。如陳道明在《閒話人生》所言,「那種單純帶來的美好,我始終不能忘卻」。不是嗎?
2006年12月29日—2007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