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鄧君一家北台灣行

2024-08-15 18:36:20 作者: 張廣智

  鄧君,鄧世安也,乃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我寫作《史學,文化中的文化》一書時,就曾引用過他的大作。他畢業於輔仁大學歷史系,1998年6月,我首次訪台時,他還在母校執教,當時的系主任戴晉新教授,邀我等一行去輔仁演講,於是就見到了鄧君,因我們都從事西方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就此結為好友。

  鄧君早就籌劃,說他們一家找個周日,陪我到台灣北部一游。是日上午九時半,他驅車來接我,嫂夫人王聲嵐老師、女公子鄧有臨陪同前往。王老師是這裡「國中」的歷史教師,能言善道,待客又十分熱情。女公子可了不得,她是台大經濟系大四學生,即將畢業。我與坐在后座我邊上的有臨即刻聊了起來。

  正說話間,突然窗外風雨交加,猛烈的雨點拍打著車門,我們在車內都很焦慮,這天氣怎麼個旅遊?但不知怎地,隨著車往北行進,雨停了,天慢慢地放晴了,真是老天有眼,助我們周日旅遊順達。

  車行至淡水捷運站(即地鐵站)稍停,鄧君讓我下車看了一看淡水,叫有臨拍照為我們合影留念。上車後,直奔「紅毛城」。所謂「紅毛城」,因為當地原住民稱興建此城的荷蘭人為「紅毛」,故名。「紅毛城」歷經幾代西方殖民者的建造:西班牙人最先在淡水河口的山崗上初建,起名為「聖多明哥城」,繼而由荷蘭人重建,稱為「安東尼堡」,又經清初重修與擴建。後為英國人租用,又繼續擴修(1891年完工),作為西方人的領事官邸。1972年,英國人離開之後,該處先後委託澳大利亞及美國人代為管理,直至1980年方由台灣當局收回。這座「紅毛城」已列為台灣第一級(甲級)文物保護古蹟。我與世安夫婦,都是歷史系科班出身,有臨小姑娘乃名校文科生,因而對這兒陳列的文物,都有興趣,細細觀看,流連忘返。不過,我的心情總感到一些酸楚。然而,西方殖民主義者霸占中國領土、作威作福的時代結束了,歷史終於翻開了新的一頁。

  作者在台灣最北部的富貴角留影

  時近中午,我們在漁人碼頭瀏覽。這漁人碼頭是淡水與東海交匯處,隔海與祖國大陸福建相望。從橋上遠眺,海風很大,只見白茫茫的一片,水天相接。隨著翻騰的海浪,我思維萬千,正如台灣詩人余光中所言,「一灣淺淺的海峽,像一柄無情的藍刀,把我的生命剖成兩半,無論我寫了多少懷鄉的詩,也難以將傷口縫合」。此刻,我的心情也與詩人是相通的。

  

  隨即,世安兄把我引進了一家水產市場,鄧君夫婦在熟識的攤位前選購活蹦亂跳的水產,再由附近一家飯店去料理。進得店堂,已坐滿了人,幸好我與有臨在窗前占得了座位。不一會兒,美味可口的海鮮一一上桌,眾人均飢腸轆轆,個個都大啖起來,好不痛快也。鄧君見我動作稍慢,便對我說:「教授也太秀氣了吧!」引得眾人都哈哈大笑。

  飯後稍息,天南地北聊了一陣,算是休息吧。然後,我們沿海邊步行,直至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位居台北縣萬里鄉石門鎮)。這一岬角,因地處東北季風的迎風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風切與海蝕竟雕琢出嶙峋的風稜石,一塊連一塊,蔚為奇觀。從岸邊向西北望去,大浪滔天,那正是漲潮的時候。向近處一看,只見在小山礁上,有一人在悠閒地垂釣呢?任憑風浪呼嘯,那釣魚者竟巋然不動。「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實這裡風急浪高,嚇得魚兒早已逃走了,我猜想他在追求一種情趣,一種志趣與愛好,一種遠離城市喧囂、返歸大自然的樂趣吧。

  夜色蒼茫,打開了車燈,在返程的路上,途經陽明山夜遊。陽明山公園占地很廣,景點亦多,下得車來,越過擎天崗,來到了「冷水坑」,其實「冷水坑」一點也不冷,硫磺的煙氣不斷地散發出來,地表附近冒出很燙的水,有臨見狀說道,不知能否煮熟雞蛋?說得大家又笑了起來。

  鄧君一家人實在待我太客氣了,晚餐還特意安排在距東吳很近的一家名叫「富利德利」德國餐館,吃德式豬爪,而又不讓我做東。

  鄧君開車送我至56號,已是很晚了。在濃濃的夜色中,我目送沿山坡而下的他們一家人,「老師,再見!」只聽得有臨小姑娘的聲音在夜空中迴響……

  11月11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