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蘇州府
2024-08-15 18:27:37
作者: 余新忠
順治十七年六月,吳中大疫。[37]
康熙八年吳中大水,夏,常熟甫里疫癘大作。[38]
康熙十一年吳縣瘧疾流行。[39]
康熙十七年吳門時疫盛行。[40]
康熙十九年蘇州府夏大疫。[41]
康熙四十八年蘇郡大疫,一名鏈條瘟,一家有疾,家家纏染;一名癩團瘟,病者皆腹脹如鐵而死。吳江平望是秋大疫。[42]
雍正六年常熟璜涇疫。[43]
雍正十一年六七月,吳縣疫癘大作,人死甚眾。崑山新陽(以下簡稱昆新)夏疫,民多死。常熟璜涇民大飢,後復大疫,死者甚眾,歷半年猶未止。[44]
乾隆十三年吳江疫大行。[45]
乾隆二十一年蘇州府大疫。昆新春夏大疫,入秋始止。震澤四五月中,瘟疫遍行,家無不病,病無不危。吳江同里春夏之交,疫病大起,死者無算。[46]
乾隆四十五年夏,崑山淞南多疫症。[47]
乾隆五十年夏,吳江大疫,飢,米石錢五千。[48]
乾隆五十一年蘇州府大疫。昆新米石價錢五千二百。[49]
乾隆五十九年四五月,元和貞豐里鎮疫氣流行,人病則五六日內即死。[50]
乾隆六十年長洲、元和、吳縣(以下簡稱長元吳)久旱,後大澇,蒸為疾沴,大疫。[51]
嘉慶六年長元吳痧爛喉流行。[52]
嘉慶二十年吳中大疫。[53]
嘉慶二十五年秋,昆新民疫。[54]
道光元年蘇州府大疫。昆新夏秋大疫,民多驟死,鄉村尤甚,市棺者價驟增數倍,匠役工食亦如之。貧者至不能具棺,好義者為貿工市材以給,入冬始止。吳江春疫,夏疫甚。常熟、昭文(以見簡稱常昭)夏秋疫,至冬乃止,名蜘蛣蛛瘟。[55]
道光二年夏,常昭疫又作,水中見紅色,人飲之輒病。昆新夏秋大疫。[56]
道光四年六月,蘇城時疫盛行。[57]
道光六年吳下爛喉痧大盛。[58]
道光十四年春,常昭疾疫。[59]
道光二十九年冬,昆新癘疫盛行,棺木無資,半多藁葬,至明年五六月疫情始平。吳下爛喉痧大盛。[60]
咸豐五年秋 常熟疫。[61]
咸豐六年夏,吳縣橫金大旱,秋大疫,死者甚眾。[62]
咸豐十年秋冬之間,吳縣大瘟疫,死者甚多。五、六、七月間,常熟時疫興起,死亡相繼。[63]
同治元年秋八月既望,昆新淫雨十晝夜,河水暴漲,斗米千錢,道饉相望,癘疫大行,有全家病歿者。夏秋之交,吳縣大瘟疫。夏秋以來,常熟時疫流行,名子午痧,朝發夕死。無家不病,病必數人,數人中必有一二莫救者。吳江時疫流行,日死數十人,名吊腳痧,無方可治,不過周時。[64]
同治二年六月常熟疫氣大作,病者只半日不治。八月,吳江各處時疫流行,死者甚多。新陽信義,大亂初平,繼以大疫,鄉間無槥可售,屍骸枕藉。[65]
同治三年四月,自長毛去後,常熟遍處起病,醫者忙極,西南尤甚,死者亦多。[66]
光緒八年蘇州被霍亂波及。[67]
光緒十一年秋,昆新疫氣橫行,猝不及治。[68]
光緒十三年吳門霍亂流行。[69]
光緒十四年吳縣秋疫。[70]
光緒十五年崑山虬澤農民至無錫購油染疫,歸延蔓,死者無數。[71]
光緒十六年長洲相城大疫,有一家死數人者。夏,吳江黎里疫癘大作,死者枕藉。[72]
光緒十七年夏秋之交,吳江黎里復大疫,初起或吐或瀉,驟如霍亂,或足麻筋吊屈不能伸,名腳麻痧,又名癟螺痧。患此者甚至頃刻殞命,里人死者日數人,四鄉尤甚,病者過七日,乃得無恙。長洲相城秋疫症盛行,嘔瀉螺瘡起,即不治。[73]
光緒二十一年常昭夏疫(癟螺痧)。蘇州霍亂流行。[74]
光緒二十七年秋冬常昭起喉症,次年春尤甚。冬昆新喉症盛行,迄於明年之夏。[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