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建背景
2024-08-14 21:31:34
作者: 肖建彬
強大的美國實際上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騰飛的。這是一個學習、借鑑、趕超的過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20世紀初,隨著初中教育的普及、工業化的推進以及職業教育的發展,高中教育開始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為了滿足人們對教育的需求,貫徹教育公平的原則,美國打破了高中教育實行普職分離的雙軌制模式,建立了一種兼具升學和就業雙重導向的新教育制度——綜合中學。綜合中學制度的出現,開創了把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整合在同一學校中的先河,聯通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改變了以初中升學分數作為學生普職分流以及確定未來職業方向的做法,保障了教育的公平。1918年《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的出台,標誌著綜合高中在美國的確立。
美國綜合高中創立的時代背景大致有四個方面。
(一)經濟發展,物質保障
19世紀中葉以來,美國經濟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19世紀末,美國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強國,一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等,開始感受到這個新興國家的強大。經濟欣欣向榮,產業不斷升級,社會日益民主進步,便是這一時期美國的國際形象。隨著前後兩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經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並迅速發展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這個過程中,生產工業化進程加速發展,人口大量湧入城市,產業工業化對技術工人的數量需求增加的同時,也對技術人才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一方面促進了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也為綜合高中的創建和發展提供了需求驅動和物質保障。20世紀初期,傳統高中以博雅教育為主,主要為上層階級服務,而隨著工業化運動的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加上實用主義思潮的濫觴,使得改革高中教育結構的呼聲越來越高,職業教育開始受到廣泛關注,1917年美國《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頒布,促進了職業教育在美國的發展,職業教育的引入使中等教育的實質與內涵發生極大的變化,中等教育的功能開始朝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學術教育不再主導中等教育,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並存的局面得以確立。如果在一個國家裡,可以形成學術教育與職業教育並存的局面,那麼,二者同樣可以在一所學校里並存,而這正是綜合高中產生和發展的極為重要的法理基礎。當然,這種法理基礎首先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可以說,沒有經濟的大發展,不可能萌生出綜合高中這種新的學校類型。
(二)教育民主,政治訴求
在現代社會,職業(專業)教育是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普通教育又是實現社會均衡發展的重要工具。社會需要有良好素養的公民,並為這些公民在各階層的流動提供機會,產業部門則需要合格的從業人員,並期待這些人能夠不斷適應技術升級的需要。在現代民主社會中,如何打破「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桎梏,通過教育革新有望整合這一矛盾,而綜合高中就是這種教育革新。綜合高中從一開始就迎合了教育民主化的政治訴求。20世紀中葉以後這種政治訴求似乎變得更為強烈。眾所周知,蘇聯衛星率先上天,引發美國對中等以下教育學術性不足的質疑,綜合高中的設置首當其衝。但人們更關注綜合高中所體現的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
隨著美國逐漸普及高中教育,如何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教育環境,成了當時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人們普遍認為,公立學校是所有人共享的學校,應該給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綜合中學的目的就是保障教育的公平與民主,在學校里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期望進行分流培養。綜合中學的「綜合」有兩層含義。一是為不同文化和社會經濟背景的學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二是給所有學生提供各種可選擇的課程,為升學或就業做好準備。綜合高中可以打破人為的社會分層,促進社會的流動與社會公平,同時又可以為社會培養多樣化的人才。這是綜合高中得以產生和發展的重要的社會基礎。沒有對民主與公平的追求,也是不可能萌生出綜合高中這種新的學校類型的。
(三)高中普及,多樣選擇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初中教育得到普及並開始延伸到高中教育階段,以前把高中階段的教育分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雙軌制的做法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一方面,受歐洲教育傳統的影響,重學術知識的教學、輕職業技能的培養,不能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雙軌制的學校制度,加劇了社會的兩極分化,與美國倡導的民主平等精神不符,這就需要一種全新的學校制度,把所有的課程都組織在這種學校制度之下。因此,綜合中學成了解決教育公平的首選。20世紀20年代以前,美國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分置的狀況難以令美國公眾滿意,人們不再滿足非普即職的高中選擇模式,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一種具備多種功能,並且提供多樣化課程選擇的新型高中——綜合高中就應運而生了。這是綜合高中產生與發展的教育基礎。可以說,假如教育不普及或普及沒有延伸到中學特別是高中階段,這種新的學校類型同樣不可能萌生。
(四)個性發展,以人為本
美國是一個崇尚個性的社會,高中非普即職的二維結構嚴重影響了學生選擇的自由。非普即職的二維結構使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分別成為相互獨立的體系,學生一旦進入不同的學校,這意味著他們做出了不同的職業和生活選擇,這種過早分流的教育既違背人們的意願,也違背了美國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
人本主義思想是美國20世紀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之一,人本主義關注人的需要,強調個性發展,這種思想廣泛的傳播與認同,促進了中等教育的改革。1918年,由金斯利(Kinsley)領導的美國教育協會中等教育改組委員會發表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則》確立了高中教育的標準類型。這是綜合高中產生和發展的人性基礎。美國的這種思想理念和國家精神,催生了這種新的學校類型,並在它遭遇困難時給予細心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