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一、掃除人文素質「盲點」

一、掃除人文素質「盲點」

2024-08-14 21:29:07 作者: 赫崇飛

  人文素質指一個人成其為人和發展為人才的內在品質。如果生理機制是一個生命體成其為人的物質條件,那麼人文素質則是決定這個生命體「是人還是非人」,或「是人才還是非人才」的最主要的內在因素之一。故許多有識之士特別強調人文教育對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認為:「人文教育具有基礎的地位……忘了人,就忘了一切;忘了人文教育,就忘了人的思想、感情、個性、精神世界,從而也就忘了一切。」

  一般來說,青少年時代就應具備基本的人文素質,並且保持向高境界發展的狀態。這並不與年齡、學歷成正比。各種年齡段、各種學歷層次、各種職業階層的人,都有人文素質培養和修煉的問題。有的博士畢業生可能還未完全具備基本層的人文修養,而有的普通農民在某些方面已達到了高境界。人文修養的各方面對於個人來說,並不一定能得到均衡(和諧)發展,這主要取決於個人的認識態度、興趣愛好、主觀努力程度。但任何一項人文修養目標一定是逐層發展的,其必須具備基本層,才可能上升到發展層;必須通過發展層,才可能進入高境界。人文素質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不注意吸取新的人文知識,不加強自我修煉,人文素質就可能退化,甚至變質。培養人文素質就是「學會做人」,做一個有良知的、有智慧的、有修養的人。

  (一)做一個有良知的人

  人文素質的培養不同於一般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人文素質培養起始於人性的自覺,著眼於情感的潛移默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十分重視這一點。這不是強迫人要怎樣,而是啟發人從心靈深處自悟應該怎樣。雖然有「性善論」「性惡論」之爭,但都主張自我修煉、靈魂陶冶,從根本上讓人領悟做人的道理。

  做人的根本不是技巧問題,單純的技巧是低級的,其根本在於品質培養。人的言行儀態只是內在秉性的一種反映。內心沒有的東西,外表就無法顯露;內心擁有了,外在就能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人的傑出行為源於傑出的心靈,人的內心美好,氣質才會美好。正如唐代最傑出的散文家韓愈在《答李翔書》中勸誡後輩青年人所說:「無望其速成,無誘於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此話的意思是:凡事不能指望很快就學成,不要受功名利祿的誘惑,根本問題是要培養深厚的基礎,根茂密了果實才長得好,膏油加足了燈光才亮,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其話自然親切感人。)

  (二)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葛敦納認為人的智慧能力由七個方面構成:語文能力、數理能力、空間能力、音樂能力、運動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知能力。他認為這七個方面綜合起來才能構成真正的智慧,其中多種能力與人文修養息息相關。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早在100年前法國文學家福樓拜就說過:「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而科學也要藝術化。」科學和藝術在山麓分手,又在頂峰會合。這種交會已成為當代社會的一種趨勢,逐步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錢學森指出:「從思維科學的角度看,科學工作總是從一個猜想開始的,然後才是科學論證……相反,藝術工作必須對事物有個科學的認識,然後才是藝術創作。」科學和藝術相輔相成,都追求創造美的世界,哪一個形象思維、審美能力強,哪一個就可能迸發出超人的創造智慧。

  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其新著《高科技·高思維——科技與人性意義的追錄》中,對科技與思維做了最新的解釋,他指出:「高思維包括文學、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及宗教信仰等人類精神領域的活動。這是一種與高科技相平衡的力量。我提出高科技、高思維的概念,就是要探討科技如何與人類精神世界結合的問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處理與技術的良性互動關係,有的人做了技術的奴隸,有的人則排斥一切技術。科技狂與反科技者同樣短視。我們應當看到人的存在更多的是通過藝術、自然、社區、家庭等途徑而非技術來體現,『科技以人為本』,關注人的生命價值和精神世界。」

  (三)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所謂有修養的人,是具備了人文素質發展層的主要素質、多方面接近或達到高境界素質的人。這是發展人文素質所應追求的目標。當具備了人文素質基本層的主要素質,就有了向高境界發展的基礎;如果志存高遠、持之以恆地努力,就完全有可能接近或達到高境界的層次。

  一個人是否有修養,往往表現在其言談舉止上,但根源卻在其內在的人文素質中。富蘭克林有句名言說得好:「留心你的思想,思想可以變成言語;留心你的言語,言語可以變成行動;留心你的行動,行動可以變成習慣;留心你的習慣,習慣可以變成性格;留心你的性格,性格可以決定命運。」人的一生命運循環的起點在人的思想,而人的思想有無、是否健康、能否發展卻主要取決於人的人文素質。人們若想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那麼就必須在珍惜自身生命和良心的基礎上,發展關愛他人、關愛社會與自然的責任感;人們若想具備一個仁者的儒雅風度,那麼就必須從修煉心性開始。

  一個人的修養可以表現在多種方面,有的人與人為善、寬容厚道,是一種仁者的風範;有的人學識淵博,卻又從不賣弄學問,是一種儒雅的風度;有的人口若懸河、下筆成章,是一種文學修養好的表現;有的人能歌善舞,或琴或畫,具有藝術修養,終身受益;有的人善於著裝,舉止有度,隨時給人一種高雅的氣韻……無論哪一種修養表現,都是個體的天生因素與後天人文素質相互作用的結果。每個人都可能具備某一方面素質發展的潛能,只要人們願意去追求,去自我培養,就能向人文素質的高境界邁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