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師幼互動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
2024-08-15 18:12:45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通過教育實驗研究發現,教師期望對幼兒的發展具有直接重大的影響,證明在教育過程中也存在「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教師期望效應。有些學者認為,由於幼兒在幼兒園與教師、同伴一起度過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師幼關係會成為幼兒建立同伴關係的模式,而且,良好的師幼依戀關係能夠對安全性低的親子關係起到補償的作用。
(一)師幼互動影響幼兒人格特徵的形成和發展
艾里克森在1950年出版的第一部著作《童年與社會》中強調:幼兒從進入人生中第一個專門的教育機構——幼兒園,就開始與教師發生直接的行為往來。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當教師認為某些學生是聰明的,學業會有迅猛發展,因而對他們抱有積極期望,而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智力都得到了較快、較好的發展;相比之下,那些沒有得到教師期望的學生,在經過同樣長的時間後,智力發展和進步則不明顯。而事實上兩類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並沒有什麼差別。近年的研究還表明,教師期望不僅影響幼兒的學習和智力發展,而且對自我概念、自我期望、動機、歸因等都具有重要的影響,進而影響幼兒的行為、個性、師幼關係、同伴關係等多方面的發展。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因期望的不同,對幼兒採取不同性質、水平的接觸以及不同的教學、評價態度等。當教師對幼兒抱有較高期望時,教師與幼兒相處的心理氣氛就會比較積極、融洽;教師會更信任幼兒,不僅給予更多的語言鼓勵,而且會用微笑、注視、身體接近、點頭、肯定手勢等身體語言對其進行鼓勵;教師會給幼兒更多表現和鍛鍊的機會,更經常地提問他們,對他們有更高的行為要求,幼兒也更有可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教師對幼兒的注意、讚揚和批評的方式也都表現出積極的傾向。可見,較高期望帶來的良好教育結果絕非偶然,而是系統的積極對待的必然結果。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現代教學提倡幼兒生活、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培養幼兒的主體意識和能力。平等和諧的師幼關係,有助於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並形成良好的個性特徵。如果作為教育者、養護者的教師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幼兒發展的作用,明智地把握自己對待幼兒的態度和行為,就會對幼兒人格特徵的形成產生決定作用。因此,師幼互動對幼兒人格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二)師幼互動影響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幼兒很容易受教師情緒狀態的影響,他們不僅會因教師高興而高興,因教師煩惱而驚恐,因教師不悅而老實,而且還會因教師的熱情或冷漠的不同態度而取得截然不同的學習效果(馬森等,1990)。研究表明,那些感受到教師關懷和高期望的幼兒更可能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意識。幼兒對於自我的認識又直接影響其社會性情感的發展,自我意識水平高的幼兒傾向更自信,具有更強的自尊心。相較於家長,幼兒似乎更重視教師的評價。教師對幼兒的評價、獎勵與批評、表揚與懲罰,對幼兒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直接對幼兒的社會行為和學習、發展產生促進或調整、改變的作用。
此外,教師對待幼兒的態度和方式也直接影響幼兒的自尊水平,教師對幼兒的接受、尊重、關心、鼓勵和期望有利於自尊的發展。幼兒與教師之間不僅僅是一種受教育者與教育者的關係,還存在一種情感依賴關係。如果幼兒感受到教師在密切關注他們,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那麼,幼兒會對教師產生依戀性情感。眾多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依戀有助於幼兒形成積極愉快的情緒,並對幼兒自信心和自尊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與教師交往中獲得安全感的幼兒往往對同伴也更友好,更愛交往,更容易為同伴所接受,更少出現退縮行為,對同伴也更少出現敵意和攻擊性行為。
單元小結
親子關係是幼兒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會關係,也是個體社會性發展的開端和組成部分。依戀是一種雙向互動的積極過程。嬰兒的依戀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對嬰兒的教養方式。安全型依戀嬰兒的母親從一開始就較為敏感和負責;迴避型依戀嬰兒的母親對孩子非常缺乏耐心;矛盾型依戀嬰兒的母親經常誤解孩子的信號,在與孩子重逢後也常常不能建立良好的同步關係。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社會性認知發展和幼兒性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同伴關係在幼兒的發展中具有成人無法替代的獨特作用。在整個幼兒期間,同伴相互作用的基本趨勢是:從最初簡單的、零零散散的相互作用逐步發展到各種複雜的、互惠性的相互作用。這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而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幼兒同伴關係表現出不同的發展特徵。
師幼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是一種雙向的人際關係。在幼兒園,教師通過直接教導、言行榜樣等與幼兒的互動方式,使幼兒學習一定的社會道德規範、行為規範、集體生活要求、文化知識以及與他人交往的基本準則、規範等。師幼互動會影響到幼兒的人格特徵的形成和發展以及良好情緒情感的建立和發展。
思考與練習
1.簡述依戀關係的影響因素。
2.簡述父母教養方式與嬰兒依戀的關係。
3.簡述同伴關係在幼兒心理發展中的意義。
4.簡述師幼互動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
5.如果你是一名幼兒教師,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師幼交往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6.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幼兒同伴關係的發展有哪些作用。
案例分析
閱讀以下材料,分析強強屬於哪種同伴關係類型,並提出相應的教育建議。
小朋友為啥不理我
今天是強強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聽說幼兒園裡有許多小朋友,他高興地早早背上小書包,等著和媽媽一起出門。雖然有些怕生,但是強強不像別的小朋友那樣又哭又鬧,而是和媽媽說了再見,就興高采烈地牽著老師的手走進了班裡。可是放學的時候,情況卻完全不同了。老師告訴媽媽,今天強強在幼兒園裡和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打了起來。之後,看到別的小朋友都不理自己,強強推搡了別的孩子,還把玩具扔到了地上。於是小朋友們都不愛和他玩了。晚上,強強垂頭喪氣地和媽媽回到家,很委屈地說:「小朋友們為什麼都不和我玩了呢?我可喜歡他們了!」
問題解析:
1.強強的同伴關係類型分析
強強的例子在幼兒園中並不少見。幼兒一方面有同伴交往的需要,很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個性特點的差異,與同伴之間常有矛盾,於是受到小朋友的排斥。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幼兒同伴團體中,一般包括五種類型的幼兒:受歡迎的幼兒、被拒絕的幼兒、被忽視的幼兒、一般的幼兒和矛盾的幼兒。本案例中強強屬於被拒絕幼兒。強強在與同伴玩耍的過程中,總是從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不顧及和關心同伴的感受,喜歡獨占玩具,希望同伴都聽自己的,不願意遵守遊戲規則。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後,出現很大的情緒反應,如吵鬧、推搡、打人等攻擊行為。強強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什麼都是依著他的性子來,所有的東西都是他一個人獨享。因此,在與小朋友交往的時候,他還像在家裡那樣,以為所有人都會讓著他,結果就因為爭搶玩具打了起來。
2.教育建議
(1)親子撫養方式對策。同伴關係是幼兒主要的社會關係之一,其對幼兒認知發展、人格發展、社會適應性及心理理論發展的作用是成人無法代替的。針對同伴交往困難的幼兒,家長需要在改變自己教養方式的同時,還要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干預。
首先,對孩子進行情感訓練。比如,在講故事過程中,通過圖片欣賞讓孩子看到主人公的情緒變化;在家中父母應積極的鼓勵孩子進行情感表達,時常對孩子進行擁抱、鼓勵。還可以多給孩子聽音樂,並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感受。其次,對孩子進行行為訓練。家長對於孩子出現的好的行為,比如說助人、分享、合作等,一定要給予及時、有針對性的表揚。最後,給孩子更多同伴交往的機會。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問題,多帶孩子去公園等小朋友多的地方玩,讓孩子有更多同伴交往的機會。並且在孩子與同伴交往中,父母可以進行觀察和記錄,從中發現孩子的問題,及時地針對孩子的問題進行指導,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同伴交往,提高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技能。
最新的干預心理療法是心理學理論和遊戲療法相結合的「箱庭療法」。在「箱庭」治療過程中,幼兒由家長陪伴,在其所創造的「自由和受保護」的空間內自由地擺放沙和玩具,自由地幻想和想像,自由地表達情感、宣洩情緒,以喚醒他們的潛意識,最終發揮自我的治癒的能力。
(2)幼兒園教育對策。被拒絕幼兒更多的時間是在幼兒園裡度過的,作為幼兒園的教師,也應該採取一些措施,與幼兒家長配合共同提高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
首先,教師通過與家長的溝通,轉變家長的教養方式和教育觀念。教師應引導家長多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培養幼兒的是非觀念。同時,也應通過生活中的教育培養所有的幼兒團結友愛的意識。當教師發現被拒絕幼兒的行為有一定的改變,取得一定的進步時,應及時給予適當的獎賞。
其次,教師應教會幼兒一些積極的解決衝突的方法,如群體討論、角色扮演和講故事等,同時也要給幼兒練習和使用這些方法的機會。被拒絕幼兒在同伴交往中發生衝突,教師不可急於幫助解決,應給孩子自己解決的機會,教師可以在旁邊對他應該怎麼解決給予輔助性的指導。比如,先學會聽別人的觀點、友善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使用商議等方法。
最後,合作遊戲法。通過遊戲讓交往困難的幼兒學習交往技能,提高遊戲水平,對於不願意參加遊戲活動的幼兒,應積極鼓勵其參加。合作遊戲就是能過設計多種合作遊戲(如角色扮演、班級集體遊戲、全園遊戲),鼓勵被拒絕幼兒主動參與,在遊戲活動中領會合作的意義並學會合作。
(資料來源:楊麗珠,《現代家庭教育智慧叢書》,2011)
幼兒教師資格考試模擬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父母教養方式的類型通常被分為四種:民主型、專斷型、放縱型和( )。
A.溺愛型 B.保護型 C.包辦型 D.忽視型
2.在母親離開時無特別緊張或憂慮的表現,在母親回來時,歡迎母親的到來,但這只是短暫的,這種孩子可能屬於( )依戀類型。
A.迴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遲鈍型
3.「清高孤傲,自命不凡」,最容易在( )親子關係的家庭出現。
A.民主型 B.專斷型 C.放縱型 D.忽視型
4.4歲幼兒大多數從事( )。
A.單獨的遊戲 B.旁觀者行為 C.平行遊戲 D.合作遊戲
二、案例分析題
試從幼兒同伴關係發展特點分析下面幼兒的行為,並提出相應的教育建議。
華華,男,1998 年4月生,2001年9月入園,為全托幼兒,主要由母親接送。華華的家庭是核心家庭,父母均為小學學歷,經營服裝公司,家庭月收入在該市屬中等偏上水平。開學後第二周的一天下午,孩子們拿出自己喜歡的玩具,分散在各個區角進行活動。華華從陽台走進活動室,遠遠地看著美工小組的同伴,他緊抿著嘴唇,兩手半握拳頭緊貼在雙腿外側,像一個被罰站的孩子。這樣的情形大約持續了3 分鐘,華華始終沒有表現出想與同伴交往的動作或語言。之後,華華又轉向正在用積木合作搭建公路的小組。玩積木是華華喜歡的活動,只見華華側著身子、踮著腳尖,站在距離小組約兩米遠的地方看著。該組的小寶抬頭看見華華,向他揚了揚手中的積木示意他過去,華華卻轉身走了……在近20分鐘的時間裡,華華走過所有的活動小組,但沒有與同伴發生過一次成功的交往——既沒有主動參與活動的表示,也沒有接受同伴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