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兒記憶的發展特點
2024-08-14 21:14:30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儘管人類在嬰兒期就表現出了一定的再認和再現能力,但並不完善。隨著兒童活動的複雜化和言語的發展,幼兒的記憶不斷發展,主要表現在:信息的接收和編碼方式有所發展以及記憶的策略開始形成。
(一)無意記憶占優勢,有意記憶逐漸發展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無意記憶是一種沒有自覺記憶目的和任務,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記憶。如幼兒在生活中或遊戲活動中,自然而然記住了某件物品的名稱。幼兒的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他們所獲得的許多知識都是無意記憶的結果。有關研究表明,幼兒記住什麼,沒有記住什麼,取決於記憶的對象是否是兒童感興趣的、是否能給兒童留下鮮明強烈的印象。具體說來,幼兒能記住的往往是具有下列特徵的對象:一是直觀、形象、具體、鮮明、活動的事物;二是滿足兒童的需要、符合兒童興趣、能激起兒童強烈的情緒體驗的事物;三是兒童活動的對象或與兒童活動任務有聯繫的事物。在整個幼兒期都表現出無意記憶的特點,並且,無意記憶的效果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
有意記憶是一種有預定目的和任務,採取一定的措施,按一定的方法步驟並經過一定的努力完成的記憶。如大班的幼兒記住老師布置的任務等。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晚期的兒童有意記憶和追憶的能力才逐步發展起來。幼兒最初的有意記憶往往是被動的,記憶的目的和任務通常是由成人提出的,隨著言語的發展和教育的影響,幼兒才能主動確定目標進行記憶。有意記憶的出現標誌著兒童記憶發展的一個質變。
資料卡
幼兒的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
蘇聯心理學家陳千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給兒童在實驗桌上畫一些假設的廚房、花園、睡眠室等,要求幼兒用圖片在桌上做遊戲,把圖片放在實驗桌相應的位置上。圖片共15張,內容都是兒童熟悉的東西,如水壺、蘋果、狗等。待遊戲結束後要求幼兒回憶所玩過的東西,測查其無意記憶的效果。另外,在同樣的條件下,要求兒童進行有意記憶,記住15張圖片的內容。結果表明,幼兒中期和晚期的記憶效果都是無意記憶優於有意記憶。3歲幼兒並未真正接受記憶任務,基本只有無意記憶。到了小學階段,有意記憶才趕上無意記憶,並逐步超過無意記憶。
(資料來源:林崇德,《發展心理學》,2009)
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發展幼兒的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一方面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引起幼兒的無意記憶,提高記憶的能力和效果;另一方面要正確對待幼兒的「偶發記憶」,充分發揮幼兒言語的調節機能,幫助幼兒確定記憶的任務,激發幼兒記憶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幼兒有意記憶的水平。幼兒的「偶發記憶」是指當要求幼兒記住某樣東西時,他往往記住的是和這件東西一起出現的其他東西。如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當老師要幼兒回憶剛出示的卡片上有幾隻小狗時,而幼兒回答小狗是黃色的。這是由於幼兒對課題選擇的注意力、目的性不明確,只把不必要的「偶發課題」記住了,而對「中心記憶課題」的記憶效果不好。
(二)機械記憶占優勢,意義記憶逐漸發展
根據記憶方法的不同,人們往往把記憶分為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前者是在不理解內容的情況下主要採用簡單重複的方式完成的記憶;後者是根據內容的意義和內在邏輯關係,依靠已有經驗的聯繫形成的記憶。例如,兒童早期「鸚鵡學舌」式的背誦詩歌、認字多是機械記憶,而大班幼兒複述簡單易懂的故事時多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經過了一些加工的記憶,這就是意義記憶。但更多時候,由於幼兒的知識經驗比較貧乏,理解事物能力差,他們往往是在對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繫進行簡單重複之後而記憶的,表現為非常突出的機械記憶。這一現象在小班幼兒身上表現尤為明顯。在成人的正確引導下,幼兒的意義記憶開始發展起來。中大班的幼兒在進行記憶活動時不再只用機械記憶,而是開始對記憶材料進行分析和一定的邏輯加工,有時也用自己的語言代替原文,表現出一定的意義記憶和優於機械記憶的良好記憶效果。一般來說,意義記憶效果高於機械記憶效果。
幼兒教師可充分利用幼兒機械記憶占優勢的特點,應讓幼兒多記憶一些知識,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教師更應該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發展幼兒的意義記憶,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材料,對於那些沒有意義的內容,要引導幼兒把它賦予一定的意義,建立人為的意義聯繫,提高幼兒記憶的效果。如讓幼兒認識阿拉伯數字「9」時,引導幼兒把它與「氣球」形象聯繫起來進行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三)形象記憶占優勢,語詞記憶逐漸發展
形象記憶是指藉助事物的具體形象來進行的記憶。如我們到過天安門或看過天安門的圖片之後,頭腦中還保留了天安門的形象。語詞記憶是利用詞的標誌來進行的記憶,如我們背誦概念、定理、公式等,這種記憶只有在言語系統出現後才產生。由於幼兒心理發展水平較低,所以整個幼兒期以形象記憶為主,並且形象記憶的效果比語詞記憶的好。同時,這兩種記憶的能力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並且語詞記憶的發展速度大於形象記憶,語詞記憶的效果逐漸接近形象記憶的效果。在教育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幼兒教師要善於把記憶材料形象化、直觀化,同時要加強語詞與形象的結合,提高記憶效果。
(四)自傳式記憶突出
自傳式記憶是指對個人特別重要的經歷的回憶。幼兒對新異事件的自傳式記憶常常表現得很好。在3歲或4歲時參加過好朋友的生日派對的幼兒,甚至在18個月之後,還記得許多發生於這次派對的事件。通常而言,年齡較小的兒童比年齡較大的兒童需要更多的提示或指示性幫助,在這種幫助下,他們常常能回憶起與年長兒童一樣多的事件。
但是嬰幼兒對事件的記憶非常容易被誤導,他們會以為一些強加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和原先虛構的事件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切奇等(Ceci,et al.,1995)在研究中詢問幼兒是否記得曾經經歷了諸如被老鼠夾夾到手指這樣的事件。儘管幾乎所有的兒童在第一次訪談的時候都沒有承認經歷過這些虛構的事件,但是在不斷的詢問之後,超過50%的5歲以下兒童和約40%的5、6歲兒童都說這些事件在自己身上發生過,並且還能生動地對自己的經歷進行描述。此外,即使面談者和父母告訴兒童這些事件是假的,實際上並沒有發生過,但許多兒童仍然相信這些事件確實在自己身上發生了。因此,成人應該正確對待這種現象,不要隨便指責幼兒「不誠實」,而要耐心地幫助幼兒把事實弄清楚。
(五)記憶策略的形成
記憶策略是人們為有效地完成記憶任務而採用的方法或手段。個體的記憶策略是不斷發展的。弗拉維爾等(Flavell,et al.,1966)提出記憶策略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沒有策略;二是不能主動應用策略,但經過誘導,可以使用策略;三是能主動自覺地採用策略。一般來說,兒童5歲以前沒有記憶策略,5~7歲處於過渡期,10歲以後記憶策略逐步穩定地發展起來。
下面介紹三種記憶策略。
1.複述
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記憶策略。許多心理學家曾研究過兒童複述策略的發展。
資料卡
兒童的複述策略
弗拉維爾等(Flavell.et al.,1966)做過一項實驗,被試是幼兒園和小學的5歲、7歲、10歲兒童。實驗時先呈現給被試7張物體圖片,主試依次指出3張圖片要求被試記住。15秒後,要兒童從中指出已識記的那3張圖片。在間隔時間內,讓兒童戴上盔形帽,帽舌遮住眼睛。這樣兒童看不見圖片,主試卻能觀察到兒童的唇動。以唇動次數作為兒童複述的指標。結果是20個5歲兒童中只有2個(10%)顯示複述行為,7歲兒童中60%有複述行為,10歲兒童中85%有複述行為。在每一年齡組中,採用自發複述策略的兒童的記憶效果優於不進行複述的兒童。
年長兒童與年幼兒童除了複述策略使用率不同外,其複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讓兒童記憶呈現給他們的一組單詞,5~8歲的兒童通常會按原來的順序每次複述一個單詞,而12歲的兒童則會成組地複述詞語,也就是每次複述前面連續的一組單詞。
2.組織策略
這種策略與複述是有所不同的,複述策略可以被看做是機械記憶,而組織策略就可以認為是意義記憶。人們在運用這種策略時,會主動地對記憶內容進行組織加工,把新材料納入已有的知識框架之中或把材料作為合併單元而組合為某個新的知識框架,從而獲得更好的記憶效果。對記憶材料可以用多種方式組織加工。下面介紹幾種加工方式。
(1)歸類加工:如果向你呈現60張圖片,它們分別屬於家具、碗碟、花、交通工具等,然後要求你進行自由回憶,你會怎麼做呢?你自然知道,要記住60張互不聯繫的圖片要比把這些圖片聚集為幾個類別再進行記憶困難得多。所以可能的做法就是將這60張圖片分門別類再進行記憶。事實上,研究結果表明,歸類加工是促進幼兒記憶的一種良好的組織策略。上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類別歸類,意思是指我們在記憶一系列項目時總是傾向於將它們按一定的類別記憶。還有一類歸類加工是聯想歸類。所謂聯想就是由一種經驗想起另一種經驗,或由想起的一種經驗又想起另一種經驗。人們在記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著名的聯想三定律(相似律、對比律和接近律)進行歸類加工。例如,根據接近律(由一種經驗而想到在空間上或時間上與之接近的另一種經驗)而將「桌子—椅子」「男人—女人」等詞彙組織在一起記憶。
(2)主觀組織:當記憶材料既不能進行類別歸類又沒有較好的聯想律可以用時,人們傾向於進行主觀的組織加工。例如,當向被試呈現一些無關聯的單詞(如帽子、照片、羊、祖父等),讓他們自由回憶時,隨著測驗次數的增加,被試的回憶量會不斷增多。同時還發現,被試在連續各次實驗中有以相同順序回憶單詞的傾向。這種現象就可能是被試主觀地將這些無關聯的單詞放到一個故事場景中進行記憶而產生的。
(3)意義編碼:對那些無意義的數字、單詞等,如果把它們與原有的知識經驗聯繫起來,或者從中找出它們之間的關聯來,賦予一定的意義,就容易記住。例如,要記住:149162536496481。如果看不出這些數字間的意義聯繫,就很難記。如果看出了這些數字的一種意義結構:1,4,9,16,25,36,49,64,81,即「從1到9的整數的平方」,那就容易記住了。
(4)心象化:幼兒早期的記憶特點是形象記憶占優勢,語詞記憶逐漸發展。因此,對於故事、詩歌或單詞,如果能在頭腦中形成心象來記憶,其效果遠遠優於機械地重複記憶。
3.檢索策略
信息一旦進入記憶系統,就要通過某些方法將它檢索出來。對於再認而言,因為呈現的刺激將有助於檢索出相應的記憶內容,所以檢索過程就要容易些。然而,對於回憶而言,檢索過程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幼兒在檢索方面的缺陷明顯地與他們對恢復原先的編碼環境的需要有關。例如,在一項研究中,呈現給幼兒一組與當時的目標表徵有關的線索(如用玫瑰花和鬱金香花作為百合花的線索)。然後,在檢索過程中,又再將這些線索部分或全部呈現給幼兒,要求幼兒回憶那些與線索相關的目標詞。結果發現,幼兒在適當的指導下,能夠檢索出信息,但是需要比年長兒童更多的、更清楚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