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心理發展研究的內容
2024-08-14 21:11:41
作者: 孫杰 張永紅
(一)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因素
在幼兒園裡,幼兒教師有時會驚奇地發現某個小朋友聊天時用到一些老師和家長都沒有聽說過的新詞,這些詞孩子是從哪兒學來的,為什麼會對這些詞感興趣並記憶牢固?對於幼兒心理發生和發展的速度和結果影響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學家和幼兒教育工作者努力探討的問題,他們採用各種方法來研究並嘗試揭開其奧秘。
本章節來源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多數研究者認為,幼兒心理的發生和發展是生物遺傳和後天環境的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但由於這兩大因素本身結構的複雜性和它們相互作用的交錯性,研究者只能揭示眾多未知秘密的冰山一角。例如,腦科學研究發現了嬰幼兒心理發展的關鍵期與腦發展的關鍵期的關係。嬰幼兒腦部高級神經網絡的形成有一定的時間期限,不同區域的腦神經網絡有不同的構建,並在不同的時期達到成熟。嬰幼兒比較容易學習某些知識經驗或形成某些行為,這是因為此階段嬰幼兒大腦中負責該行為的特定區域恰好處於發展最快速、最有效的時期。研究還發現,幼兒腦的結構和機能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和制約,例如,5歲以前,幼兒大腦任何一側的損傷都不會導致永久性的語言功能喪失,因為語言中樞可以在適宜的早期語言訓練下較快地轉移到大腦另一半球從而克服言語障礙。但如果幼兒早期經驗被剝奪,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發展出現減慢甚至停滯現象,從而對幼兒心理發展構成傷害。這些腦科學研究的成果,有利於幼兒教師和家長從生理角度科學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結果以及儘早發現幼兒可能存在的腦損傷,及早採取有效的補償性教育和訓練,使幼兒心理機能獲得代償性發展。
幼兒教師與幼兒的日常接觸較長,便於觀察和記錄幼兒的語言和行為發展的具體表現,具有發現和揭示幼兒未知心理發展影響因素的有利條件。因此幼兒教師應注重做好幼兒心理發展的觀察記錄,詳細記載幼兒語言和行為的變化,記錄當下幼兒活動的環境特徵,嘗試探索幼兒一些行為變化的規律和原因,為教師創設更適合幼兒成長的環境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幼兒心理發展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幼兒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總喜歡問這問那。不少幼兒教師都會問:「孩子們是因為愛問問題而變得聰明,還是本來就聰明才好問呢?」不少幼兒的家長都有「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給孩子設計了很多詳細的「教育進補」方案,用「狼媽」「虎爸」的教育方式培養精英人才。但成功卻是個例,有許許多多的孩子在父母的高壓教育下永遠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關於幼兒心理發展是靠外力塑造被動發展的還是靠自己主動參與活動獲得發展的研究,一直是令關注幼兒心理發展的研究者著迷的問題。
心理學研究者普遍認同幼兒心理發展的動因是幼兒積極的實踐活動中的主動選擇,同時,外在教育創設的可供幼兒選擇的環境影響力也不容忽視。例如,現代的認知心理學用資訊理論的概念來揭示幼兒的認知活動的動因。他們把人腦與計算機的操作功能進行類比,計算機是物理符號系統,它有能操作符號的功能,人腦也是物理符號系統,因此人的心理活動也可以看成心理符號(信號刺激)在人腦中操作的過程。幼兒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大腦中經歷了類似計算機符號操作的過程,從感覺的輸入到行為的輸出,再到信息在其中積極地被編碼、轉換和組織,整個過程都是幼兒自主完成的,幼兒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性才是其心理發展的主要動因。信息加工理論的研究有助於幼兒教師和家長理解幼兒主動學習心理發展的規律,根據幼兒心理發展規律創設幼兒感興趣的、主動的學習環境。
因此,幼兒教師需要深入研究幼兒的興趣、學習的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主動發展。
(三)幼兒心理發展的年齡特徵
幼兒的心理年齡特徵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心理年齡特徵是指兒童心理發展的各個不同年齡階段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徵。對幼兒的心理特徵的研究一般分為三個階段:3~4歲、4~5歲、5~6歲,每一個年齡段都有其特殊性。例如,3~4歲幼兒的心理年齡特徵表現為:上幼兒園後的小班幼兒,生活範圍擴大,他們的認識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獲得迅速發展,但他們的認識活動往往還要依靠動作和行動來進行。他們常常先做再想,而不能想清楚了再採取行動。情緒對他們的影響作用很大,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引起他們情緒的巨大波動,受暗示性很強。他們對身邊熟悉的成人有很大的依賴性,喜歡模仿自己的老師的語言、動作。
研究和了解幼兒的心理年齡特徵,有助於幼兒教師更好地理解幼兒園各年齡段幼兒教育的目標,科學設計有利於幼兒心理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活動。同時,幼兒教師堅持做幼兒成長的記錄,對幼兒心理發展做階段性評價,收集匯總後建立幼兒成長記錄檔案,為幼兒心理發展年齡特徵的深入研究積累第一手資料。
(四)幼兒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幼兒園的每個班上都能發現一些在各方面能力表現都非常突出的幼兒,他們聰明活潑、語言表達能力強、思維敏捷,是在班上被許多小朋友喜愛的兒童。同時,也會存在少數各方面能力表現都比較弱或者某個方面發展特別差的幼兒,這些幼兒在人際交往中常常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忽略甚至被小朋友欺負。因此研究幼兒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探究不同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差異、個性化心理發展特點和造成差異的原因,是尋找促進每個幼兒心理個性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國內學者崔金奇的一項關於4~6歲幼兒執行功能性別差異性研究中發現,女孩適應環境的目的性和為了適應環境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比同齡的男孩強。具體表現在幼兒監控外部世界和內心活動,排除或抑制無關信息的干擾的能力方面,女孩比男孩強;在選擇必要的信息、抑制不必要的優勢反應以產生適應新的環境的活動方面,女孩也優於男孩。
當今心理學研究非常關注幼兒的差異性,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幼兒的智力、社會化、個性發展等方面的差異研究。幼兒教師要因材施教,需要深入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性,評價他們心理發展的水平、研究造成心理發展差異的原因,為他們提供針對性幫助是幼兒教師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