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設計的發展史
2024-08-14 20:50:31
作者: 時芹
設計創造了歷史。在廣義含義中我們了解了形式的、實體的都是設計產品,包括社會制度、社會分工環節都屬於創造者的設計思維。同時,歷史也在創造設計。設計是與當時社會形態有緊密聯繫的,設計產品能幫助我們窺探歷史的秘密,了解一個時間段文明的表象和趨勢,了解某個歷史階段的夢想和文化架構的宏基。
人類的設計是從製造用於生存的工具開始的,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以前。我們現代的動物實驗研究所研究結果表明,很多動物是有使用工具的潛質的(見圖8-1-1)。
我們一般認定早期的工具是石器。原始人類在製作工具時逐漸形成了明確的目的性和一定的標準製作程序,人類的祖先們開發智力,凝結了人類早期的智慧結晶,是人類審美的萌芽。人類最初會使用未經加工的天然石塊或棍棒作為工具,後來學會精撿打磨使用的物體,進而形成了敲擊、穿透、攻擊等目的性工具。這是最原始的設計本質,即目的性,目的性成為設計的最重要的特徵。
圖8-1-1 飛鳥築巢
圖8-1-2 黑猩猩使用木棍
從大量發掘的石器造型看來,原始先民已經能有意識地去發現一些有用的物體,使之變形、塑造成為能夠適應生產或生活的物品(見圖8-1-2)。但其形式感還不如其功能作用大,所以,石器時代的功能性設計可以作為審美性設計的前期。
設計藝術是實用藝術,它以藝術為設計的要求和要素。在人造物系統中,廣泛地涉及人的衣、食、住、行、用的各個方面,是人造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藝術的表現方式是不同的,設計品類呈現不同的藝術形態,其本質是實用與審美的結合。
藝術設計具有物質和非物質兩個層面,在物質層面,它是人造物的藝術方式,它創建了藝術質的人造物系統。在非物質層面上,它同樣採用藝術設計方式,對事物進行籌劃、安排,如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發展規劃等。
(一)中國設計的歷史
1.石器到先秦時期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這一時期大致經歷了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春秋戰國和秦漢,這一時期出現了原始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文字、紡織、宗廟建築等眾多設計成果。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誌,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劃時代的意義。陶器的出現,標誌著新石器時代的開端。陶器的發明,也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在人類發展史上開闢了新紀元。陶器不僅滿足祖先們的日常生活需要,更有專家學者認為,陶器有氏族圖騰的神聖含義,因文字記載的史料不多,也僅僅停留在探索的階段。
先秦的玉器象徵意義豐富多彩。中國有「玉者,國之重器」一說,就清楚地道明了中國玉器的象徵意味。古人更是把佩戴玉石看做是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象徵著自己的高貴品格。中國亦有「玉不琢,不成器」一說,也是把玉比作可以雕刻的精品物件。玉象徵倫理道德觀念中的高尚品德,也具有很強的宗教意義,中國古人更是把玉石、桃木、青銅作為和神靈溝通的媒介。
青銅器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製工具越來越少。中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圖8-1-3 石鼓文
中國漢字形態是中國的獨特的審美形式。由中國漢字的形態美,自然地會想到漢字的書法藝術和篆刻藝術。漢字的形態美不僅僅表現在中國的書法和篆刻,自倉頡造字以來,中國文字就是以形為意的,具有原始設計的動態審美。觀看史料,一個個出土的古代漢字都如一幅幅鮮活的畫面,眼前重現出造字者曾經為之悸動過的場景。它是音符,是影像(見圖8-1-3)。
進入商代,絲織品琳琅滿目,服裝設計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國,以嚴密的階級制度來鞏固帝國,制定一套非常詳盡周密的禮儀來規範社會,來安定天下。服裝是每個人階級的標誌,因此服裝制度是立政的基礎之一,規定是非常嚴格的。周代服飾設計大致沿襲商代服制而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為寬鬆。
2.魏晉至隋唐時期
這一時期在設計思想上更注重表現在物體的本身。這一時期經歷的魏晉、隋唐、五代幾個不同社會形態的變更,更注重實際的儒家學說和科學技術自然觀的轉變,從器物到對象風格的探索。唐代瓷器以青為美,說明中國古代設計理念曾向外在美傾斜,這個時期的設計產物十分注重外觀的欣賞性能。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大批的佛寺、石窟興盛起來。李春設計的趙州橋(見圖8-1-4)是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反映了當時橋樑設計的風格和技巧。唐代城市與宮殿的設計表明,中國的建築設計已趨於成熟,唐都長安規劃嚴整,分區明確,唐代宮殿尤其氣勢恢宏。
圖8-1-4 趙州橋
3.宋元時期
宋代的設計日益趨於理性的規劃和嘗試。主要表現在對天文儀器、紡織、印刷技術的探索研究。漢代設計師已經設計了渾天儀,宋代天文學家郭守敬改良其缺點,使渾天儀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由於工業生產的需要,宋代出現了32錠大紡車。此時在織機方面提花機已經初定形態。宋代是中國陶瓷發展的鼎盛時期,在形式上追求簡潔優美。器皿上更是對尺寸比例要求甚微。各地名窯分別發展著不同風格的陶瓷製品,如汝窯的渾厚、官窯的典雅、鈞窯的絢麗等。
4.明清時期
這一時期設計更加注重實務,注重對象意境。明清設計重要的成就是家具和園林。明式家具是我國明代形成的一項藝術成就,被世人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在世界家具體系中享有盛名。明式家具古樸典雅、結構嚴謹,材料紋理樸實,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內斂和高貴,工藝製作和造型藝術的成就已達到當時世界上最高的水平。
園林設計師的思想在《園冶》一書中有集中體現,內容用600餘幅手繪插圖,三卷文字,直觀解讀中國古代宅院,別墅營造的擇地之要,相地風水,亭台門窗,牆垣屋宇,鋪地裝摺,選石掇山,理水,以及草、木、花、竹營景之學。我國的園林造景手法是「巧手拈來,人宜景宜」,設計師會考慮天、地、時、物等諸多因素,通過精當的選址造景、規劃建設出屬於中國風的園林之美。
園林的設計關鍵在於精心營造。古典園林在疊山理水中,善於利用各種手法使得園林錯落有致、富於變化,給人以曲徑通幽、別有洞天的獨特感受。園林「雖由人作,宛若天開」,是中國園林設計師追求的主流設計理念。園林比建築更能表現出設計的目的性。
(二)西方設計的歷史
1.手工藝時代的設計
新石器時期,陶器的出現表明人們開始懂得怎樣使用化學手段改變材料的特性,也標誌著人類手工藝設計階段的開始。
工藝美術運動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設計標準來拯救設計的危機,提出「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主張發揮材料本身特有的氣質發掘。19世紀末一場名為「新藝術」的設計運動在歐洲捲起風波。儘管這時的設計仍然是形式主義,但畢竟打破了古典傳統,為20世紀現代工業設計開闢了道路。自18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期,是工業設計的醞釀和探索階段。在此期間,新舊設計思想開始交鋒,傳統手工藝設計逐步向工業設計過渡。
2.工業化時代的設計
圖8-1-5 蒸汽機
由於工業革命的勝利,大機器生產日益成為社會生產的主導,設計面臨著廣大的市場的需求。機械化始於美國的紡織業。紡紗機變革、織布機出現,水力以及蒸汽動力的應用(見圖8-1-5)更是加緊了機械生產的步伐。一方面,因機器的廣泛使用,一些擁有手工技藝的人逐漸放棄勞動力的廉價出賣,轉變成操作機器的工人,手工藝受到很大的衝擊;另一方面,傳統的消費品因耗費時間耗費材料而逐漸被機器生產的低價位、高質量產品所取代,手工藝的創造力大大降低,但消費者也樂意接受這一改變,畢竟用可接受的價格去購買到稱心的東西才是消費者需求的。
19世紀,打破了樸實無華的幾何化設計。早期的工具機設計為了美觀使用了當時常見的藝術樣式,後來工程師們通過調整工具機的外形與其各部分的比例並採取標準化的方法,提高了生產工藝的精確性和工具機質量,使之成為世界性的通用標準。
機械化的設計在鐵路、廠房、懸索橋、鑄鐵穹窿的領域表現極為優秀,這些是19世紀機械化不朽的社會成就。機器生產在美國發展成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這種方式確定了現代工業化生產的模式和工藝。其特點是大規模批量生產、產品零件可更換。
圖8-1-6 福特汽車
在一系列簡化了的機械操作中使用大功率機器,這就是「美國製造體系」。懷特尼的標準化槍枝製造就是針對「美國製造體系」而設計的,其部件可以應用於任何一支火槍。
汽車是美國最典型的消費工業品,最能反映美國工業設計的特點。德國人本茨發明了汽車,美國就是用「美國製造體系」來加快汽車的生產效率,福特T型車和流水裝配線作業開始了美國的汽車革命(見圖8-1-6)。
圖8-1-7 《紅屋》
機械化生產表明,工業產品必須根植於產品內部結構和實際功能,去掉外在的任何裝飾。19世紀初期,機械化設計一直是主流設計思潮。
19世紀下半葉,與美國標準化設計相矛盾的歐洲傳統藝術工業產品興起。這是在裝飾和機器生產極其不協調的情況下出現的。1851年,參觀水晶宮博覽會的17歲的莫里斯對機器化的設計產生極大反感,韋伯為他設計的《紅屋》成為他和朋友「為生活而設計」的初次成功實踐(見圖8-1-7)。之後莫里斯更是熱衷於「生活設計」。尤其是他的織物設計,多取材於自然界的清新質樸,這種風格和19世紀新藝術運動有著巨大關係。莫里斯的生活設計引發了歐洲大陸的新藝術運動,波及整個現代設計運動。
新藝術運動反對摺中主義,重視自然和現實。在「整體藝術」思想盛行的文化氛圍下,新藝術運動主張對人造生活環境進行超越的全面綜合設計。
1907年10月,由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企業家和政治家組建了德意志製造聯盟。他們支持工業生產,認為產品的劣質原因在於操縱者,因此他們致力於建立機器化時代的新的美學觀。
現代工業設計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發展起來,這個時期出現了很多現代主義流派。使用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的「新建築」掀起了建築革命,奠定了現代主義的設計基礎。1919年德國「包浩斯」的成立更進一步推動了現代工業設計的發展。立體主義派生出的荷蘭「風格派」大師蒙德里安繪畫給現代主義設計很大啟發。義大利的「未來主義」藝術和建築,大力提倡機械美和都市美,是對現代工業化的肯定。
20世紀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美國工業設計影響力逐漸提升的時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設計、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緊密結合,掀起了後現代工業設計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