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現代舞欣賞
2024-08-14 20:45:44
作者: 時芹
(一)現代舞概述
現代舞是20世紀初在西方興起的一種與古典芭蕾相對立的舞蹈派別。其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脫離現實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主張擺脫古典芭蕾舞過於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主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
19世紀末,古典芭蕾開始走向衰落,一成不變的動作傳統和陳規舊習使舞蹈失去了鮮活的氣息和崇高的品位。人們也急於打破中世紀以來對人體的束縛,無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行為規範上,都需要一場革命來應和解放身體和追求自由的呼聲。在工業革命帶來的喧囂中,藝術家們熱衷於回歸自然、田園和古代文化,去尋找一種感性的真實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瓦·鄧肯的出現,掀起了20世紀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體文化的復興,她拋棄了緊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圖尼克衫,赤足而舞,從大自然和古希臘文化中尋求靈感。
她提出的「反芭蕾」口號和靈魂肉體高度結合的宣言,是與當時人們內在需求和時代精神相一致的。鄧肯對自然的憧憬,是自認情感對社會習慣的勝利,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精神。如果說鄧肯不自覺、本能地反叛芭蕾傳統帶來了一場舞蹈革命,那麼,當德國的瑪麗·魏格曼、美國的瑪莎·格雷姆、多麗絲·韓芙麗出現時,他們就是在自覺地、有意識地創造和建立一種新的秩序。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舞,不僅僅作為一種身體的復興運動,而是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與觀點,它是以產生新的動作體系和動作理論並逐漸成熟為標誌,以人類精神的觀照為初衷,創造一種個性化、時代化的以身體動作認知世界、表達情感的方式。歐洲與美國在現代舞的發展上大體是共時同步並且互相影響的,而歐洲在現代舞發生時間上又要早些。19世紀末,現代舞的萌芽由歐洲向美國漸變而成長,即使是出身美國的鄧肯,也是在歐洲首先得到了認可。在當時,藝術文化都遵循著一種歐洲的標準。法國的戲劇家、歌唱家佛朗索瓦·德爾薩特創建的表現體系理論,把人體動作分為不同表情,成為戲劇性的姿態。美國現代舞的第一代先驅丹妮絲受他的影響頗深,把他的體系列入自己教學課程中。德爾薩特的弟子、瑞士音樂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茲又發明了「舞蹈韻律操」,現代舞大家魏格曼、尤斯、霍爾姆曾向他學習。當德國魯道夫·拉班的「人體動力學」與瑪麗·魏格曼的「表現主義舞蹈」出現時,中歐便成為現代舞的一個放射分流的中心高地。無論是拉班對動作進行科學性的分析,還是魏格曼關注的人生主題和人體的內宇宙,都對美國在19世紀20年代執迷的東方情調形成衝擊。
同時,以美國瑪莎·格萊姆等為代表的第二代主流現代舞,在德國表現主義、人文精神的感染下,在古代文化的感召下,開始樹立本土的舞蹈形象,為自己內心複雜、略顯混亂的情感動機尋找動作出路。美國作為一個多元化並存的新生國家,充滿了樂觀精神和自由觀念。在這樣一個生存環境中,現代舞不斷的叛逆、造反與獨立的行為,成了一種更新的力量,促使舞派迅速分流裂變。著名的美學家和史學家塞爾瑪·珍妮·科恩也由此得出結論:「現代舞是一種打倒偶像崇拜的藝術。」隨著美國社會的高度工業化,後工業文明在人性的異化、戰後的破滅感中開始解構一切。20世紀60年代,賈德遜舞蹈實驗基地誕生之後,後現代舞與後後現代舞運動便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20世紀20年代以來,現代舞者們穿著日常生活的裝束走出了劇場,在湖面、樓頂、街邊、美術館等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創造出「陌生」的視覺環境和聽覺氛圍。舞者們則更多地進行著純動作的實踐,由早期的從情感動機中產生動作回到動作本體上萌發意義。安娜·哈爾普林使用大量的非職業舞者,把舞蹈還原成為一種社會功能和群體的歡娛。戴維·戈登則有意地消除了生活與舞蹈的距離,生活化動作的運用與譏諷芭蕾的變形,顯示了後現代破碎、解構的玩笑,同時也反映了當代舞者放鬆的心態與人格。後現代舞蹈的冷漠、躁亂,卻越來越真實地貼近了生活,在這樣一個沒有傳統重負的國度,現代舞不斷地更新換代,而過快的新陳代謝也導致一種創新的窮竭和某種慌亂,創新成為它自身的傳統和規律。德國作為現代舞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卻一直在戰爭的陰影下緩慢發展,充滿了悲觀情調。在德國理性的傳統下,德國現代舞者最先確立了動作規範和對本體進行理論分析,雖然其舞蹈宗旨是非理性的,強調個人情感的自我體驗,但「表現性」的方式仍流露出了深刻的理性思辨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德國現代舞不像美國那樣舞派繁多,隨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內省的特質和思考習慣。這種表現主義的舞蹈風格對美國的現代舞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0世紀是人類身體全面覺醒的世紀。現代舞從反芭蕾的自由的動作,到情感動機中挖掘動作,到純動作的實踐,到生活化動作的大量參與,到歸還給人民成為生活的舞蹈,扮演著一個喚醒身體的使者。而當工業文明對的人的身體和心靈重新構成了抑制的無形桎梏時,現代舞成為了一種人的內在需求,它高度地弘揚了個體生命。在現代舞中,觀眾可以領略新鮮怪異的動作形式的衝擊、快感,可以在動作與聽覺、視覺環境的關係中發現特殊的意識,可以大聲咳嗽、提前退場,現代舞讓你憤怒、快樂、感動或噁心,就是不能讓你無動於衷。
現代舞自20世紀初已進入中國,裕容齡應為中國學習西方舞蹈的第一人,其父裕庚為清朝官員,曾任中國駐法國公使,因此裕容齡能夠有機會跟隨「現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鄧肯學習現代舞,並回到國內在清朝宮廷表演。20世紀30年代,吳曉邦赴日本學習現代舞,回國後在上海創辦曉邦舞蹈學校,並進行新舞蹈的創作表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吳曉邦創建「天馬藝術工作室」系統地推行他創建的現代舞教學體系,為中國現代舞的發展進行了多方面的創作探索。「文革」前後,中國現代舞的發展趨於停滯,80年代初才開始重新崛起。1980年,曾赴美留學8年的郭明達老師率先開始現代舞的教授,之後現代舞開始激起中國年輕舞者們的好奇,一些現代舞作品得以面世。1987年,廣東省舞蹈學校開辦了一個現代舞實驗班,1992年,以這批學員為基礎,楊美琦創辦了中國內地第一個現代舞團——廣東現代舞團。1994年,中國舞蹈家協會舉辦了「中國首屆現代舞大賽」,更多的現代舞優秀作品展示在觀眾面前。1996年,北京現代舞團成立,結束了「現代化的北京沒有現代舞團」的局面。中國的現代舞者開始走出國門,參加世界現代舞大賽,並走進世界各大現代舞團效力。現代舞在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獨特風格的道路,中國的現代舞編導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從中國民間舞、戲曲、武術,乃至中國的書法、詩詞歌賦、繪畫雕塑中汲取營養,使得中國現代舞獨秀於世界現代舞之林。
(二)名舞欣賞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德國舞蹈劇場舞《春之祭》
《春之祭》由皮娜·鮑希編導,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作曲,1975年12月於德國烏帕塔爾由烏帕塔爾舞劇團首演。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春之祭》自1913年由20世紀最偉大的芭蕾男演員之一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編舞。佳吉列夫俄國芭蕾舞團在巴黎公演以來,不僅引起了世界性的轟動,更吸引了各國才華橫溢的編舞家。皮娜·鮑希就依照了斯特拉文斯基原作的幻象創編了此舞。
舞蹈以一場原始部落祭祀春天之神的儀式為背景,舞台上鋪滿了厚厚的泥土,人們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嗅到泥土的氣息,它營造著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春天的意象。
在這個原始部落里,每當春天到來時,都要從部落成員中選出一位最純潔、最美麗的少女作為祭品,獻給春之神。儀式的終結就是全體成員看著這位少女跳舞致死。作品中使用了一件紅色的衣裙作為道具,被選中的女子將穿著這件衣裙被獻給春之神,於是這件紅色的衣裙就有了更深一層的象徵:它是血與火的凝聚,是生命與死亡的邊線,是對神靈的敬畏與虔誠。它讓人們從心底攀升出一份恐懼、壓抑和強烈的抗拒。當這件紅色衣裙在人群中還未落定時,人們的舞蹈沉浸在迷惘和慌亂之中,帶著躁動和即將爆發的原始的衝動。舞段中突然停止的寂靜,又帶著死亡般的絕望和無助。接著一名神情麻木、精神恍惚的少女從人群中跌撞到台前,發瘋似地穿上了那件衣裙。她毫無理性歇斯底里的死亡之舞,寓意著她的精神早已接近了死亡的路途,那件紅色的衣裙也終在瘋狂的奔跑中從身體上脫落,赤條條的人體就這樣毫無保留地裸露。在早期文明的愚昧無知之下,最基本的羞恥已經不復存在,這樣聖潔、光亮的身體,這樣年輕充滿活力的生命,就在虛偽的宗教的淫威之下一點點殆盡,而人性的覺醒也最終走向了徹底的崩潰與毀滅。
在舞蹈中,各種形體動作都表達了很深刻的內涵,其中舞蹈以軀幹及腹部的強烈的抽搐、收縮式的發力為主要動作。在一次次的、重複的、鏗鏘有力的動態中,讓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對死亡的恐懼,即人性的毀滅。皮娜·鮑希通過《春之祭》展現的不再是賞心悅目和輕歌曼舞,而是那樣一幕滅絕人性的人間慘劇。她以女性獨特敏銳的筆觸揭示了在現代文明之前,人們面對大自然不可知的種種魔力的恐懼,妄圖以犧牲祭祀的方式來獲得暫時的庇護和保佑,而這一切則是以美好的生命為代價。作品毫不掩飾地展現了人性的醜陋和渺小,除了對宗教虛偽本質的揭露與批判,也揭示了人性的自私、野蠻和殘酷,男女之間的傾軋和人與人之間的鬥爭。這部作品也體現了編導深刻的藝術追求。
●中國現代舞《也許是要飛翔》
《也許是要飛翔》是一部享譽中外的中國現代舞作品,由王玫編導,音樂採用丁薇的歌曲《冬天來了》,曾榮獲北京市第七屆舞蹈比賽專業組創作、表演一等獎,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表演二等獎,第九屆法國巴黎國際舞蹈比賽現代舞表演金獎。作品準確地刻畫了都市女性獨守空房那種落寞與不甘的心理狀態,也反映出一種現代女性敢愛敢恨,不輕言放棄,能夠自我治療的堅強品格。
音樂響起,一個身著單衣的女子赤腳走上舞台,她止步、伸手,似乎是想留住什麼,卻只能是想抓又抓不到的失望,一個簡單的控起後腿的造型卻將作品的情緒渲染而出:無可奈何,卻仍要奮力爭取。隨著音樂《冬天來了》推向高潮,她絕望地趴在地上,不停地翻滾、抽搐著,最後終於站起來,抬起頭。瘋狂扭曲舞動的身體,似乎是以此來求得加於己身最殘忍的寬恕,在歷經失望的無可奈何之後,仍然要堅持著自己最後一點尊嚴。
作品與音樂完美結合,暢快淋漓地在歌曲《冬天來了》的悽美旋律下一氣呵成。演員一次次地奮力起身緊隨其後卻是一次又一次的跌落,把女性對現實人生百味的感悟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出來,也不斷強化了作品揭示的心靈渴望飛翔的美好理想與現實無情阻擋的矛盾主題。
《也許是要飛翔》在法國現代舞大賽上,讓所有的評委為之動容,最終獲得現代舞表演金獎,這個金獎,體現了國際現代舞界對中國現代舞編導和表演者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