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浪漫音樂
2024-08-14 20:44:41
作者: 時芹
(一)浪漫音樂概述
1826年的巴黎,23歲的柏遼茲正在和當時莎士比亞歌劇名演員史密遜小姐熱戀著,然而,這段羅曼史卻是以悲劇告終。失戀的痛苦使這位窮音樂家陷入了絕望的深淵。這種熱情與頹唐、渴望和苦悶、幻想及懷疑、憤慨兼嘲弄的精神境界,在他自傳式的《幻想交響曲》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這部作品首演即大獲成功,成為浪漫樂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透過這部交響曲,可以感受到當時社會脈搏的跳動,以及在當時政治趨向反動的年代,法國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趨向衰落時期的矛盾狀態。
浪漫一詞又音譯為「幻想的」、「傳奇故事的」、「有騎士精神的」等,是文藝上「古典」一詞的對稱。浪漫派音樂則是繼古典樂派後,流行於19世紀的一種西方音樂流派。在音樂上以強調主觀、情感以及更多形式上的自由為特徵。這些特徵雖然早在貝多芬晚期作品中,特別是鋼琴奏鳴曲中就有所顯露,但總的來講,浪漫樂派是以韋伯及舒伯特為代表的。韋伯在當時創作了歌劇《自由射手》,成為公認的浪漫派先驅;舒伯特所作的獨唱曲也在此時流行。浪漫派音樂的標誌之一是需要台詞對白或詩的歌劇,以歌曲作為分野。這在開始時絕非偶然,因為浪漫主義運動並不只是音樂方面,它與當時的造型藝術及文學上的美學思潮有密切的聯繫。僅就音樂而言,一般可分為前期浪漫樂派與後期浪漫樂派兩個階段。
前期浪漫樂派除韋伯及舒伯特外,又在6位出生於同一十年之間的作曲家手中得到發展,這6位著名作曲家是:
1.柏遼茲(1803—1869),主要作品有:《幻想交響曲》、《匈牙利進行曲》等。
2.孟德爾頌(1809—1847),主要作品有:《蘇格蘭交響曲》、《義大利交響曲》等。
3.舒曼(1810—1856),主要作品有:《狂歡節》、《蝴蝶》、《童年情景》等。
4.蕭邦(1810—1849),主要作品有:《華爾茲》、《夜曲》、《瑪祖卡》等。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5.李斯特(1811—1886),主要作品有:《浮士德交響曲》、《但丁交響曲》、《死之舞》、《匈牙利狂想曲》等。
6.華格納(1813—1883),主要作品有:《漂泊的荷蘭人》、《湯豪舍》等。
自1850年後,西方浪漫樂派進入第二階段,稱為後期浪漫派。由於前期浪漫派音樂的高度發展,至此後,有人回頭去尋求古典的簡樸與統一,企圖回復到類似原先的風格。也有人致力於發展自己本民族的音樂,以此與德國音樂對抗。還有人大膽探索高度半音化的音樂,使其逐漸向現代音樂過渡。後期浪漫樂派的重要代表人弗朗克主要作品有《鋼琴與小提琴A大調奏鳴曲》等;勃拉姆斯、布魯克納、柴可夫斯基主要作品有《第一鋼琴協奏曲》、《弦樂小夜曲》、《天鵝湖》等;馬勒主要作品有《第一巨人交響曲》等;雷格、理察·施特勞斯主要作品有《莫扎特主題變奏曲》、《玫瑰騎士》等;西貝柳斯主要作品有《悲傷圓舞曲》等。
除作曲方面,浪漫派音樂在演奏方面也有很大發展,個性的表現不只是作曲的要素,對演奏家也漸漸成為必要的條件,其結果自然會考慮到演奏效果,演奏家發揮高度的演奏技巧,受到聽眾的熱烈喝彩,其代表人物如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此外,當時的作曲家兼演奏家如李斯特、蕭邦、維尼亞夫斯基等人,對改造發展演奏法,也有著卓越的貢獻。
(二)名家介紹
蕭邦(F.F.Chopin,1810─1849)
圖2-3-3 蕭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蕭邦,1810年3月1日生於華沙近郊,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蕭邦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g小調波蘭舞曲,8歲登台演出,不足20歲就已出名。蕭邦39歲時英年早逝,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創作了大量鋼琴作品,被譽為「鋼琴詩人」。蕭邦的主要作品包括:4首敘事曲、4首諧謔曲、26首鋼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鋼琴練習曲(包括《黑鍵》、《革命》)、3首鋼琴奏鳴曲(包括《葬禮奏鳴曲》)、2首鋼琴協奏曲、20首波洛涅茲舞曲、58首瑪祖卡舞曲、17首圓舞曲、4首即興曲、21首夜曲、2首幻想曲、搖籃曲、船歌,以及若干室內樂曲和歌曲。
以1831年為界,可以把蕭邦的一生劃分為兩個時期,在祖國時期和在巴黎時期。在祖國時期,蕭邦接觸了不少具有進步意識的知識分子,他們對蕭邦眼界的擴大、智力的發展、民族文化的認識等方面都產生了非常好的影響。16歲後,蕭邦在音樂學院學習,這期間他已經寫下了不少作品,包括一首波洛涅茲舞曲、一首夜曲、一首變奏曲、一首圓舞曲、若干首瑪祖卡舞曲等。1830年,蕭邦完成了他早期最重要的兩首作品:e小調和f小調鋼琴協奏曲。之後,蕭邦離開了祖國,前往巴黎。在前往巴黎的途中,他聽到了華沙淪陷的消息,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心情極度悲痛,在這種心情下,他寫下了著名的c小調鋼琴練習曲《革命》。到達巴黎後的蕭邦,接觸了李斯特、舒曼、孟德爾頌、貝里尼、柏遼茲等藝術家,還有畫家、文學家等,與這些人的交往,對蕭邦在音樂風格的成熟上起了很大作用。1838-1845年,是蕭邦創作生涯中最輝煌的7年,他的創作在藝術上達到了最後的成熟。
在蕭邦的作品中,瑪祖卡舞曲和波洛涅茲舞曲是最具有民族性的。瑪祖卡這種題材來源於民間,本身為一種三拍子舞曲,但較快速,並且重音位置多變、不規則。波洛涅茲與瑪祖卡不同,雖然同樣來自波蘭,但則出身宮廷,為貴族沙龍伴舞所用。而蕭邦的波洛涅茲,則成為了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作品。蕭邦一生創作了20首波洛涅茲,其中最著名的是A大調《軍隊波洛涅茲》和bA大調《英雄波洛涅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