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學
2024-08-14 19:14:52
作者: 余運英 等
老年人人際交往心理與行為
(一)如何調整老年人人際交往心理與行為
老年人在與各類對象進行交往時,要克服自身的交往障礙。自負、孤僻、多疑、自卑、嫉妒、干涉、敵視等性格特徵;自私自利、暴怒無常、虛偽浮誇、心胸狹隘、粗暴固執等品質都是人際交往的障礙,有交往障礙的老人應正視自己的不足,積極加以糾正。
進入老年以後,人的生理狀況逐漸變得糟糕起來,體內的各種器官陸續出現問題,同時,心理上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培養高尚的情操及廣泛的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素養,以便更好地與人和睦相處。
1.心理層面上的調整
(1)老年人應從心理上重視人際交往。
人的生理狀況向壞的方向發展是必然規律,無法抗拒的。另外,人在退出職業崗位後,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和人際態度的細微改變,心理也會漸漸產生落差。各種心理問題逐一萌芽和滋生。此時,如不及時進行心理調整,平衡心態,就會影響到心理健康,從而引發身心疾病,不僅不能延緩身體的衰老速度,反而會加速生理狀況向更糟糕的狀況發展。
在人際溝通過程中,各種信息被發出或接收,機體受到持續的社會性刺激,產生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心理反應。在人際溝通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良好人際關係,能夠起到相互之間的心理相容、互相吸引、互相依戀的作用,它促使老年人排解孤獨與寂寞,讓老年人共享人際間的幸福與歡樂,增添生活的樂趣。相反,如果缺乏人際溝通,人的機體就得不到足夠的社會性刺激,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心理反應就會受到影響,孤獨、空虛、抑鬱等不良情緒也就得不到有效排解,人的心理平衡不了,就會引發生理機能的紊亂,產生身心疾病。遇到這種情況,嚴重時,老年人有可能出現痴呆症、抑鬱症等老年性疾病。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種「感覺剝奪」試驗:將自願者關在一個杜絕光線和聲音的實驗室里,被試身體的各個部位也被包裹起來,以避免與外界接觸。試驗期間只給被試必要的食物,不允許被試獲得其他任何刺激。僅僅3天,自願者的整個身心就出現了嚴重障礙,甚至大動作的準確性也受到嚴重損害。這一試驗說明了溝通對於人是多麼的重要。人們還發現,許多因戰爭、自然災害、事故等因素獨居深山或孤島的人,因為得不到正常的人際溝通,重新返回社會後,其身心素質方面比正常人要差許多。這更加證明老年人應該重視人際溝通。著名的恆河猴「社交剝奪」試驗從側面說明包括人在內的動物都需要進行正常的溝通。
老年人進行正常的人際溝通,除了具有身心保健功能外,還具有交流信息、學習知識、傳授經驗等方面的作用。為了適應社會,追趕時代潮流,人需要終身不斷地學習。因此,社會化存在於人的整個一生,老年人同樣不能例外。老年人通過人際溝通,參與社會活動,深入社會生活,從而掌握新的知識和信息,與時俱進地與其他各個年齡層次的人形成共同的社會態度,真正地成為社會的一分子。當然,通過報刊、電視等媒體,老人們也可以了解社會,學習新東西,但由於缺乏互動機制,沒有情感上的交流,在深度和效果上均不如人際間的面對面直接溝通和交流。
在繼續不斷地人際溝通過程中,老年人也將自己身上蘊藏的寶貴社會經驗和優良的品德,傳輸給年輕人,影響著年輕人,為社會發揮著餘熱,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承。這一狀況有利於建立起老年人與社會的良性互動,使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2)老年人交友心態要積極樂觀。
老年人對於退休後人際關係變淡往往感慨萬千,從而忽略了身邊的友情。作為老年朋友,要時常注意篩選、更新,擁有新鮮的人際關係圈。保鮮工作的好壞,將極大地影響老年期的心理健康。同時,一味地因循守舊,不注意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最後會落得視野狹小,交際面窄。
①學會「遺忘」
人際交往是健康的前提,也是矛盾的滋生地。人際矛盾總是因「交」而產生。與和諧相比,矛盾帶來的是煩惱與氣憤。煩惱讓人不安,氣憤使人痛苦。生活中人們為逃避這些消極情緒的困擾,有時不得不放棄人際交往,選擇自我封閉。由此,一個交往行為存在著兩種可能性,第一個可能性是繼續交往,第二個可能性是終止交往。
退休後的老人,為了能夠使已經開始的人際交往持續下去,需要學會有意去忘掉一些可能成為人際交往障礙的東西。此類障礙不排除,人與人之間勢必永遠存在隔閡,恰似一堵牆擋在中間,阻斷了人與人的交往。這裡講的遺忘,不是指真的忘掉,而是換個角度看問題。比如:多念人優點。對於和自己有矛盾的人,多念其優點,多想其長處,多記其對自己的關心、照顧、友情乃至恩情,以此來不斷沖淡舊時的恩怨情仇;換個心情看問題,世界上許多事情不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理解,去認識,還可以用不同的心情去看,去理解,去認識,喜者見之喜,憂者見其憂,愁者見其愁。
②調整心態,積極交友
1)心態適度的調試
在人際交往方面,的確有一個適度的問題。適度,不是戒備,而是針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同而要求的。不同的交往程度,不能等同劃一,一概而論。老年人在人際交往中,不可不放開心態,也不可過度放開心態,必須把握好尺度。過猶不及,走極端最終所帶來的只能是對人、對己的傷害。人際交往對於老年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生命活動的一部分。老年朋友要積極走到青年人群中去,和他們交換思想,交流情感,暢談人生,論古道今,還有在保健、飲食、居家過日子等各方面的感受和體會,一定樂趣無窮。
2)以平和的心態待人
過去,在漫長的職業生涯和瑣碎的日常生活中,老人們或多或少都會與人產生某種不快,形成心理上的隔閡,為此可能彼此之間長時間不來往,見面時形同陌路。其實,老人們應該拋棄前嫌,忘卻人世間的恩怨情仇,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對方,「相逢一笑泯恩仇」。否則,一輩子念念不忘,豈不一輩子都要為此壞了心情,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善待別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另一種情形是,回想退休以前,大家彼此差不多,有些人可能還是自己的下屬。如今地位不同了,可能有的人不像以前那樣尊重自己,心理上的落差使得老人不願與對方接觸。這是一種明顯的心理障礙。俗語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如果人們豁達大度,沒有冤家只有朋友,那這個人的心情只會充滿了燦爛陽光。事實上,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一個包容心強的人,是不大計較人世間的恩恩怨怨的。這是心理健康的一大標誌,是保持樂觀開朗性格的重要前提。在人際溝通中,有些信息可能從平常較少來往和見面的人那裡更容易獲取。社會交往不設限,無疑可以獲得更為廣泛的社會信息和更為有益的社會性刺激。當然,防人之心也不可無。憑藉著老年人的豐富的社會經驗和智慧,只要處事理智,是容易辨出真偽來的。
3)尋找交往中的相似點
在人際交往中要善於和別人「求同」。求同存異、結「忘年交」、輩分不同而興趣相投的朋友之間結交,對老年人保持心理年輕化有特殊的作用。少年朋友純真童趣,青年朋友朝氣蓬勃,中年朋友成熟有為,老年朋友沉穩練達,結成「忘年交」可以互助互補,消除「代溝」。
(3)把握好人際交往的技巧
步入老年期,老年人的交往狀況發生了變化。如何調整好心態,處理好老年階段的人際關係,是許多老年朋友要面對的問題。對於老年人來講,相互交往不僅能獲取信息,增加友誼,還能有效緩解孤寂感,通過宣洩內心苦悶,平衡心理,增加情感支持,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豐富晚年生活的重要渠道。
應對技巧:
①主動交往自信點
老年人退休後閒暇時間多,在允許的情況下,經常主動與他人(同學、朋友、鄰居等)聯繫,不斷加深彼此的了解,逐漸豐富情感生活,達到減少孤獨感的目的,通過擴大交往圈,讓自己生活多彩起來。
②營造快樂感染點
情緒是可以傳染的,老年人之間相互交往中,積極的情緒相互傳遞,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十分有益。交往中以微笑、溫和的言語,主動熱情的關愛行為等,向對方傳遞友好的信息,感染對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增進友情,提升快樂感。
③為人處世寬容點
人和人的交往更多的在於情感的交流,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都需要有耐心,這樣才有好人緣。老年是人生的成熟期,老年朋友之間的情感支持十分重要,關係到老人的心理健康。在人際交往當中老人要有容人之量,以誠心待人,增進相互信任,建立親密的朋友關係,有利於提升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④與人相處和諧點
有研究認為:通過參加社交活動,老年人能積極「開動腦筋」,與不同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由此獲得各種信息,開闊眼界,並受到啟迪,活躍大腦思維,防止認知功能退化。因此,老年人經常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老年活動,不僅能滿足老年人社會交往的強烈願望,還能創造機會和諧地與他人相處,平衡心理,增加安全感,提升社會支持度。
⑤互幫互助奉獻點
老年人之間互幫互助,既可發揮餘熱,奉獻愛心,也能為晚年生活添加動力源泉;在幫助別人時也給自己帶來快樂,又可激發老年人積極情緒,積蓄正能量;還可提升老年人自我價值感,增加自信心;另外,互幫互助還可加深與幫助者彼此間情感,促進社區和諧。[10]
2.行為層面上的調整
(1)擴大人際交往的對象
老年人既可與老夥計們交往,也可與自己的親人和左鄰右舍保持接觸,還可以廣泛結交社會上的朋友,甚至年輕人。要放下架子,忘卻年齡和輩分,與青年朋友保持平等接觸,進行真誠溝通。老少間如果真能結成忘年之交,將使老年人從年輕人身上感染到青春的氣息,獲取更多的有益成分,喚回自己的年輕心態,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廣泛接觸,廣交朋友,可以擴充老年人的信息通道,擴大老年人的信息量,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質量,達到健康長壽。
(2)加大人際交往的深度
研究發現,人際交往是遵循交互原則的。通常,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與疏遠、愛與恨都是相互的,人人都希望與他人關係保持某種適當性和合理性,以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老年人在與他人的交往當中,如能做到真誠、熱心,就能贏得別人真心待你,與你肝膽相照。其結果,讓對方愉悅的同時,也必然引發自己的積極心理反應,使老年人沉浸於積極的情感狀態,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老年人在與他人的交往當中,應儘可能敞開心扉,揭去面紗,真誠對待他人。
(3)廣開人際交往的渠道
如今,人際交往的渠道除了傳統的信函和面對面交流外,還有電話、無線通訊、網際網路等現代交流渠道。尤其是網際網路,通過它,老人們可以與分別多年的好友進行遠距離即時對話,與兒時的夥伴共同回憶悠悠往事,與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孫進行「面對面」親情交流。通過「網絡聊天室」、「老年論壇」等老年窗口,可以找到老朋友,結識新朋友,或高談闊論,或發泄胸中憤懣。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裡,老人們可以隱去自己的身份、年齡和性別,與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各種類別的人進行交流討論。可以穿越時間隧道,回到年輕時代,重新體驗逝去的歲月。由於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處在職業崗位的人或者身處異國他鄉,或者瑣事纏身,常常沒有空閒時間來到朋友或親人身邊,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藉助現代通信工具進行人際溝通,將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人際間由於長時間隔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4)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
社會活動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老年人應積極參與社區、村鎮和街道組織的各種老年活動,並力所能及地加入到各種老年群眾性組織中去,同時,也可參與其他經濟社會活動,發揮自己的餘熱,在為社會作貢獻地同時,強健自己的身心。只要是有益的活動,老年人就應該儘可能地參加,哪怕是自己過去未曾接觸過的活動。研究發現,老年人依然具有學習能力,同樣可以接受新鮮事物。所以,老年人應該克服畏難情緒,大膽參與各種社會活動。應該指出的是,由於各地經濟、社會和文化條件差別較大,老年文化建設存在著較大的地域差距。作為政府部門,應該關注老齡事業,統籌協調好各地區、各方面的資源,加大老年文化設施的投入,積極開展扶老、助老工程建設。我國當前正在進行的新農村建設,在積極推進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的同時,也給廣大農村老人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這是一項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的有益舉措。應該說明的是,老年人際交往應取的態度和方法肯定還不止以上提到的這些。在具體的人際交往過程中,還存在著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的問題。各人應結合自己的實際,在實踐中總結摸索出一套適於自己的人際交往的成功經驗。此外,在老年人際交往當中,還存在著技巧問題,比如表現出樂意與人交往的姿態,談雙方感興趣的話題,尊重別人,善待別人的不足等。
小貼士
最理想的表情
日本《Associe》雜誌提供了一個練成最理想表情的方式:咬住一根筷子,露出上排牙齒,你可以用雙手按住兩頰肌肉,調整嘴角上揚的角度,直到你認為是最好的位置為止。然後把筷子拿掉,這就是你個人最理想的表情。看著鏡子,記住這個表情。
(5)運用人際關係中的處世之道
①微笑交往
在交往中,微笑不僅能讓「強硬」變得溫柔,「困難」變得容易,有時還會反敗為勝。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不僅體現在打扮舉止上,還體現在他的微笑中。我們將永遠保持微笑的人視為優雅而有修養的人,面帶微笑的人永遠受欣賞、受歡迎。難怪有位老人如此讚嘆:「微笑雖不用花錢,卻永遠價值連城;」對老年朋友來說,微笑輕而易舉,卻能照亮所有看到他的人,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帶給人們溫暖。微笑的背後傳達的信息是:「很受歡迎,我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很高興見到你。」老年人見到同事或朋友,微笑地問候:「哦,今天你真漂亮」、「身體怎麼樣」、「上哪兒去呀」之類的話,會給人以親近感,也使老年人深深地享受到朋友交往的快樂。
②善於傾聽
老年朋友的交流依然表現在聽和說兩個方面:首先要善於傾聽別人的發言,這是交流中的修養。因為每個人的說話只有在別人傾聽時才顯得有價值。一個人在講話時都會捕捉那些全神貫注的目光,這樣的目光對發言者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建議在相互交流時應注意以下細節:
當對方與你目光交流時,要有積極反應,表示自己在注意傾聽,以激發對方繼續講下去的興趣。即使不同意人家的意見,也應等別人講完後再闡明自己的觀點。有時發言者會因某一問題表達不清感到尷尬,這時聽者可進行簡短的插話,調節一下氣氛,以引導對方繼續說下去。如果發言者請教我們的時候,最好的回答便是:「你看怎麼辦。」樹立真誠的傾聽形象。
小貼士
學會傾聽才能交到朋友,傾聽朋友的訴說可以使我們心心相通。
在社交生活中,一個跟你交談的人,對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問題,要比對你的事情、問題感興趣得多。這時,你應仔細傾聽,這是他所迫切需要的。注意傾聽對方的談話,具有以下三種心理效果:
一是通過交談,對方會對他自己的問題及如何處理逐漸明確起來(心理學上叫做「自我洞察」)。有時候對方也會注意到自己的問題沒有什麼大不了,會從中找到解決的方案;二是交談能使一個人的情緒變得開朗起來(心理學上叫做「淨化功能」),讓他把心中的積鬱一吐為快,具有心理治療的效果;三是注意傾聽他人說話,能獲得他人的好感,使別人信賴你、喜歡你(心理學上叫做「親近感」的產生)。
③尊重對方隱私
尊重他人隱私,這就要求老年朋友不要打探對方的隱私。對方把一個領域劃為隱私,對這個領域就有特殊的敏感,任何試圖闖進這個領域的話題都是不受歡迎的。但隱私這個領域是一個秘密的狀態,對方不會告訴我們。我們就只有憑自己與朋友交往過程中的感覺,自己進行判斷。如果在交往過程中,朋友從未對我們主動提起過某方面的情況,我們也就不要主動打聽。
小貼士
為朋友保守秘密,是忠於朋友的表現。不傷朋友的面子,不僅是給朋友面子,也是給自己面子。
凡是涉及隱私的話題,老年朋友要懂得談話的技巧。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要開始的話題是不是朋友的隱私,而自己又對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那就巧妙地試探一下。如果屬於對方的隱私,就立刻打住;如果不是對方的隱私,話題可以深入下去。
朋友的隱私被我們發現了,我們要為朋友保守秘密,這是維持朋友關係的一種需要,也是朋友之間的互相信任。作為朋友,為對方保守秘密,也是為自己保守秘密;保守秘密是對朋友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尊重隱私是朋友間應具備的道德修養。
小貼士
一個被人信愛的人所說的話,常常可以比尊師嚴長更有影響力。
——惲代英
④誠信交友
人際交往離不開信義,它既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所以凡是我們承諾了的事情,就要努力兌現。「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如果因為客觀原因無法辦到,要及時和朋友道歉並說明情況。一個守信義的人能夠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我們可以根據他的言論來判斷他的行為,進行正常交往;如果一個人不守信義,說話前後矛盾,做事言行不一,我們就無法判斷他的行為動向,這種人是無法進行正常交往的。老年人在人際交往中要取得對方的信任,就不要輕易許諾,應該給自己留有一定的餘地。而答應了對方的事情,就要千方百計去兌現。
小貼士
如果「自以為是」,就不能吸收別人有用的東西,就會妄自尊大,孤陋寡聞,在學術上必定狹隘,在政治上必定孤立。
——徐特立《思想修養漫畫》
⑤保持謙遜品德
做一個謙遜的人,就是要在交往中保持一顆坦蕩的心。既不因為自身的長處而驕傲,也不因自身的短處而氣餒,老年人在人際交往中,做一個謙遜的人,就會保持一顆進取的心。無論什麼時候,不表現自己的優越感,不強調自己的職位高低,在別人痛苦或遇到不幸時,絕不袖手旁觀,幸災樂禍,而是儘量給予幫助和同情,這也是謙遜的態度。比如有位老朋友,無論什麼時候都很謙遜。他在農村當村支部書記時是那麼謙遜,當了鄉黨委書記還是那麼謙遜。後來聽說他遇到不順被縣委撤了職,官復原職後見到他,他依然是那麼謙遜。本以為他退休後被一家大企業聘為理事後會有所變化,但直到常務、專務的職務,他還是那麼謙遜。最後,直到他坐到董事長的位置,還是沒有丟掉謙遜的美德。有了這種謙遜品德,讓人無法小看。
(二)老年人人際交往心理與行為應對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在此背景下,如何應對老年人人際交往心理的種種問題,是一項緊迫的現實話題。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表明,我國老年人群體壽命逐步延長,人口老齡化程度明顯加快,已提前步入老齡化社會。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廣大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如何提高老年人群體的心理保健水平,使億萬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狀況下安度晚年,已逐步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關注老年人心理與行為是「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老年時代是人類生命中的最後階段,由於生理、體力等方面的老化和變異,老年群體成為社會的困難群體之一。隨著人類社會經濟和科學的發展,老年人在全社會的比例將越來越大。因此,要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必須「以人為本」,從科學的角度認真研究分析老年人心理與行為,了解他們的需求,尊重他們的意願,關心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晚年幸福,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老年人的權益,使他們幸福地安度晚年,才能真正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1.老年人人際交往心理方面的應對辦法
(1)牢記一切以健康為中心。
有人戲稱:「青年人用健康換金錢,老年人用金錢換健康。」此話並非沒有一點兒道理。年輕人忙事業,忙家庭建設。現在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年輕人不同程度地透支生命,用健康的體魄賺前途、換金錢。老年人在青壯年時期已經對社會和家庭盡了義務,作了貢獻,所以到了晚年應該不再是追求事業或金錢,而是要以健康為主了。
退休以後,老年人主要有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在家安度晚年;另一種是再就業發揮餘熱。但無論幹什麼,都應該有利於身心健康,如果與健康的目的相矛盾,就不應該去做,就要堅決糾正。有的老年人退休後什麼事都不做,什麼事都不想,一心想清福,結果缺少必要的活動,很快便疾病纏身;有的老年人不太願意歇下來,為了賺錢而不顧及自己的身體,結果因操勞過度而病倒,甚至丟掉了性命。這樣的退休生活方式都是錯誤的。實際上,老年人做到身心健康,不給社會和子女添麻煩,就是對社會和家庭的最大貢獻。
(2)凡事不要較真,要學會忘記。
老年人應適當糊塗一點,忘記年齡、忘記疾病、忘記恩怨。忘記年齡,是說老年人沒有必要總在心裡惦記著一個「老」字。有的人常常嘆息「歲月催人老,時光不饒人」,甚至害怕過年過生日。其實,年齡有著不同的計算方法,可分為「日曆年齡」、「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一般情況下,我們經常使用的是「日曆年齡」,又稱「年代年齡」或「時序年齡」,計算單位為年。「生理年齡」又稱「生理學年齡」或「生物學年齡」,是指從生理學和生物學角度來衡量人的年齡。「心理年齡」則是指從大腦功能和心理衰老程度來衡量人的年齡。「日曆年齡」的「老」並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身體的衰老程度,如果用日曆年齡與生理、心理年齡進行比較,就會發現有的人是未老先衰,有的人則是老而不衰。
忘記疾病,並不是說老年人有病也不要去治療,而是不要過度擔心自己的疾病。人老了,難免會有病,但不必對所患的疾病過分地擔心和害怕。對常見的老年性疾病,理當採取積極的防治措施,但防禦過度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有的老年人雖然沒有什麼大病,卻總是懷疑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而到處求醫問藥,或對照著醫學書籍自己「找病」。這種對疾病過度恐懼的心理狀態是非常有害的。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本來沒病的人也可能「怕」出病來。不要怕病,但有病也不要諱疾忌醫,積極治療就是了。
忘記恩怨,是指老年人要忘記過去的恩恩怨怨。人生旅途上總會經歷一些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不必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有人說:「傷害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記住那些令你不快的事情。你『懷念』它一次,它就傷害你一次。」為什麼要自己傷害自己呢?我國科學工作者對長壽老人的調查結果表明,性格開朗、心態平和是他們的共同性格特點。老年人要想獲得平和的心態,最好的辦法就是寬容、豁達,給記憶裝一層過濾網,濾去過去的不愉快,只留下快樂與自己相伴。
(3)保持一顆寬容之心。
人和人的交往更多的在於情感交流,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建立和維護人際關係都需要有寬容之心。老年是人生的成熟期,在人際交往當中要有容人之量,要以誠待人,這樣才能有個好人緣。為人要厚道,要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理解人。不要人家對你有點建議,或與你的思想觀點不一致,就覺得人家是針對你,於是跟人家較真或對著幹。每個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有缺點,對人不能求全責備,要學會求大同,存小異,全方位了解別人,多發現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
廣交友,交益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悅身心,除孤獨,老年交友能延壽;增知識,開眼界,幸福人生共攜手;我幫你,你幫我,老年快樂無憂愁。[11]
(4)要保持心態安逸、平和,必須有「四個有」。
如何做到心態安逸、平和?需要有「四個有」。「四個有」是指有個老伴、有個老窩、有點老底、有幾個老友。有個老伴,是指夫妻白頭偕老當然最好,不幸喪偶之後也應該找個合適的伴。俗話說:「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老夫老妻在一起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兒女再多也比不過夫妻之間的相互照應。即便是再婚的老年夫妻,相互的關照也要比子女及時、周到、細緻。老來有個伴,精神上可以相互安慰,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顧,這種感情是其他親情關系所無法替代的。
有個老窩,是指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有的老人怕自己身後留給子女的房子要交遺產稅,於是將房產全部分給了子女。誰想分房之後子女互相扯皮,把他當做了包袱,誰都不想盡贍養義務,他這家住幾天,那家住幾天,後悔極了。像這樣的例子可能極端了一點,但不管怎麼說,老少之間難免有「代溝」,老年人有一個家,有一個獨立的小天地,起碼生活上要自由自在得多。
有點老底,是指留有一點積蓄。有積蓄的作用很奧妙,不說可以防備兒女不孝,重要的是有那麼一點「老底子」心裡才能踏實,精神上才會放鬆,思想會有安全感。這對老年人身心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幾個老友,是指有幾個情投意合的老朋友。年齡大致相同的老年人,生活經歷和人生觀基本相同,有共同語言,相互間更容易進行思想交流。老哥老姐在一起,平時一起聊聊天,有事相互幫幫忙,對身心健康很有好處。
(5)要做到心態年輕、快樂,必須有「五個要」。
五個要,是指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
要掉,是指放下架子。對於原來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老年人來講,這一點非常重要。離退休後,就不要再比職位高低、成就大小,也不要再講當初如何如何。要把自己放在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和處理周圍事務。這樣就不會嘆息「人走茶涼」等,就不會因失落感的困擾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要俏,是指穿著要漂亮一些,讓自身的形象更美一些。老年人千萬不要有「上了年紀還講什麼穿著打扮,有身衣服穿就行了」的想法。老年人衣著漂亮一點,能增強自信心,自我感覺就會年輕許多。
要笑,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笑可以讓人忘記煩惱,化解恩恩怨怨,讓人舒心快樂。對生活充滿樂觀的情緒,時時保持著愉快的心態。有人說:「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傳統養生學認為,一個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開朗,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就會陰陽平和,氣血通暢,五臟六腑協調,機體自然會處於健康狀態。現代醫學也證實,心理因素對機體的健康有明顯影響,心胸豁達、性格樂觀開朗的人,則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處於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處於正常狀態。
要跳,是指經常活動。跳能促進血液循環,適量的活動(包括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可以活動筋骨,調節氣息,暢達經絡,疏通氣血,調和臟腑,增強體質,使人健康長壽。
要聊,是指經常與親朋好友聊天,拉拉家常,說說閒話,談天說地,可以抒發胸懷,活躍思維。老年人要邁出家門,走向社會,參加集體活動,多交朋友,「晚年多交友,能活九十九」。經常和朋友在一起聚聚,聊聊天,散散步,或結伴去風景名勝區旅遊,親近大自然,陶冶情操。聊天是一種最經濟實惠的活動,有益於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不但能調節情緒,促進大腦的思維活動,還能起到預防抑鬱和老年痴呆的作用。[12]
2.老年人人際交往行為方面的應對辦法
(1)走出家門,主動聯繫他人。
現在城市基本都是單元式住房,本來就不利於人際交往,如果成天坐在家裡,怎麼會結識到朋友?老年人退休在家,時間充裕,在可能的情況下,老年朋友,請您要多走出家門,走向社會,與大家溝通,加深彼此的了解。例如,一些過去曾一起工作的老同事,可能分別多年,互相之間不甚了解了,交往不多,可以主動與幾位老同事聯繫,敘敘舊聊聊天,很快就會建立起新的聯繫。精力允許的情況下,要從「熟人社會」走向「陌生人社會」,如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不同行業的人、不同地區的人、不同國家的人都可以交朋友,這樣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老年人多交幾個知心朋友,可以紓解身心、延年益壽、延緩衰老,俗話說:「晚年多交友,能活九十九。」
(2)經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老年人要經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以擴大自己的視野,拓寬生活面。如每天到游泳館游泳,可以結識一批「泳友」,在社區打球會有許多「球友」,參加社交沙龍、生日晚會、郊外野炊、旅遊參觀、茶話會、座談會,等等,現在城市社區建立了文化體育活動組織、老人互助組織、公益活動組織,經常組織老年人開展活動,滿足了老人社會交往的強烈願望。老年人是社區活動的主力,要積極參加這些有益的活動。只要你經常參加社會活動,相信一定會結交到不少新朋友。
(3)做點力所能及的工作。
老年人經歷多、閱歷廣,要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管是體力還是腦力活動,要依靠自己去尋找一些樂趣。鄰里之間閒聊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可以多參加一些運動,拓展人際圈子;可以參加老年大學或自己學習一些知識,不但學會了會很興奮,增加心理成就感,而且在與其他老學友共同學習、探討中,增加了人際交往,減少了孤獨感;可以到一個單位噹噹顧問,支持年輕人的新思路,甘當人梯;或者靜下心來寫寫回憶錄,以文會友,以詩會友,給社會提供寶貴的精神財富。「老有所為」的例子舉不勝舉。如清代名將左宗棠在60歲的時候,主動請纓率軍打敗侵占新疆的英俄帝國主義入侵者,在花甲之年再立奇功。再如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退休後接受了非洲綠色革命聯盟主席的任命,繼續為世界變得美好而工作,退而不休,樂不知疲,做到了「壯心未與年俱老,銀髮猶能再生輝」。還有北京有個老年博客村,在電腦網路上名聲很大,村民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在網上交流,寫博客,玩遊戲,各展才藝,真正做到了「老有所為」。
(4)多舉辦一些小範圍的聚會。
聚會是聯絡感情的重要方式。關係密切的同事朋友可以經常聚餐,炒幾個小菜,邊吃邊聊,飯後下下棋、打打牌,輕鬆又熱鬧;喜歡駕車出遊的老年人,可以約幾個老朋友一起到郊外看風景,享受自然風光。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聚會方式,不喜歡熱鬧的,可以遛鳥、晨練,或找幾個朋友爬爬山。不喜歡寂寞的朋友,可以把老朋友請到家裡聚會、跳舞、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