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中國史學史綱(第四卷)> 二、近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和中國史學

二、近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和中國史學

2024-08-14 18:46:20 作者: 瞿林東著

  我們認識近百年來的中國史學,首先要認識近百年來的中國歷史,這是因為,後者不僅是前者發展的基本條件,而且也決定了前者發展的面貌。認識近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又要追溯到19世紀中期中國社會歷史的巨大變動:「自從一八四○年的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一步一步地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後,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4]這個反抗過程,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經歷109年;近百年來的前半期,就包含在這109年之中。我們認識近百年來前半期的中國史學,自然不應脫離近百年來前半期的中國歷史。這是一個基本的出發點,也是一個基本的研究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面貌,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共和國的發展道路並不是平坦的,有許多成功,也有一些失誤。近百年來後半期的中國歷史經歷著勝利、挫折、崛起這樣一條曲折的道路。[5]近三十年來的歷史表明,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正在走向偉大的振興。近百年來後半期的中國歷史,距離我們現在更近一些,許多人的感受也會更深一些。可以這樣說,凡重大的事變或轉折,都有億萬人民的驚心動魄與之相伴,都深深影響著這個時代的思想和學術文化的發展及其面貌。我們認識近百年來後半期的中國史學,自然也不應脫離近百年來後半期的中國歷史。這也是一個基本的出發點和基本的研究方法。

  基於上述認識,從歷史同史學的關係來看,是否可以做以下概括:

  ——19世紀末,民族危機加深,變法維新思潮日盛,思想文化領域發生重大變化,於是在20世紀初年有梁啓超「新史學」的提出,並產生了強烈回應和長久影響。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孫中山領導同盟會進行反清鬥爭,至辛亥革命的爆發,其間乃有鄒容、陳天華、章太炎等人的政論和史論的出現。

  ——內涵豐富的新文化運動和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推動了科學與民主的倡導和西方歷史哲學與史學方法的傳入;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與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於是有新歷史考證學的興起和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產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幾次國內革命戰爭和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一方面極大地促進了史學家們歷史觀的進步,一方面也加強了史學對於社會、國家、民族前途和命運的關注,新歷史考證學和馬克思主義史學在20世紀20至40年代,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而後者更在發展方向上顯示出自己的科學性和生命力。

  ——新中國的成立,使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中國大地上得以廣泛傳播,從而在根本上推動了中國史學在科學化道路上的發展,這是中國史學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偉大變革。但是,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逐步發展起來的「左」的思潮,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主義的理解和運用,也給史學的發展造成了許多困難和損失。1949年至1966年的17年,中國史學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現了重大失誤。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政治悲劇,也大「革」了文化的「命」,馬克思主義史學和一切正直的史學家遭到無情的打擊,這是近百年來中國史學所遭受到的最黑暗的年代。

  ——1978年以來,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引下,在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中國史學經過艱苦的撥亂反正,努力克服教條主義的影響,積極引進、借鑑外國史學的有益成果,認真總結和繼承、發揚中國史學的優秀遺產與優良傳統,中國史學走上了健康發展的大道。

  從唯物史觀來看,上面所說的這些都是常識問題。然而,正是屬於常識性的東西,反倒容易被人們所遺忘,以致在考察問題時犯常識性的錯誤。應當強調的是,這裡有一個關鍵問題,即究竟怎樣認識近百年來的中國歷史?這個問題認識上的歧異,會直接導致對近百年來的中國史學之認識上的歧異,這是毋庸置疑的。認識上的歧異,這在學術研究領域是正常的。我們所努力追求的目標,是盡力使關於史學的認識符合於產生它的客觀歷史條件,併合理地闡述它們之間的關係。

  此外,我們還應當注意到:

  ——近百年來的中外學術文化交流的歷史,對史學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以「五四」前後、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八九十年代較為突出。

  ——近百年來中國相關學科的發展,對史學的發展也有重要影響,如哲學、考古學、經濟學、政治學、地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對史學的影響都甚為明顯,在觀念、材料、方法上給予史學發展以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百年來的中國史學的發展,還有自身的傳統和積累。譬如:18世紀,以錢大昕、趙翼、王鳴盛等為代表的歷史考證學派,以及以章學誠、邵晉涵等為代表的史學理論思潮,都對近百年來的史學發展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19世紀,中國史學開始經歷著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轉折,即由古代史學發展到近代史學;近百年來的前期中國近代史學的發展正是這一轉折的延續和提升,而救亡圖強的愛國主義思想和社會變化與進步的歷史思想,則貫穿於這一過程之中。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自覺地認識到,總結和繼承中國史學的優秀遺產和優良傳統,對於現今中國史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認識已經產生了積極的結果,並將繼續擴大其影響和作用。

  近百年來的中國歷史為近百年來的中國史學的發展提供了種種條件,近百年來的中國史學又反轉過來對近百年來的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一定影響。這是歷史發展與史學發展之辯證關係最近、最新的反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