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西方美學史 第6卷 二十世紀美學 上> 第一節 俄國形式主義美學的發展及概況

第一節 俄國形式主義美學的發展及概況

2024-08-14 18:15:50 作者: 張德興

  俄國形式主義是1914年到1930年在俄羅斯產生和發展的一種美學學派。

  「形式主義」這個概念,最初是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提出的,但它成為一股文藝學、美學思潮,則是俄國十月革命前幾年的事。在當時的西方,一方面各門學科都以文學作為研究資料,利用文學研究為自己的學科服務;另一方面,就文學研究本身來說,研究者又往往習慣於研究作者生平、時代背景與社會因素,旁徵博引許多外在資料以解釋文學作品,而不注重作品本身。在這一背景下,俄國的一批青年學者不滿於文學研究淪為其他學科的附庸,認為文學研究作為一種獨立自主的活動,必須以文學本身為目標,探索文學的內在規律。因此,他們否定傳統的文學研究方法,提出以科學的方法研究文學的「內在問題」,即文學本身的形式。

  俄國形式主義主要有兩個分支:1914—1915年在莫斯科成立了「莫斯科語言學小組」,創始人是雅各布森,成員包括維諾庫爾、布里克、托馬舍夫斯基等人。第二年在彼得堡成立了「詩歌語言研究會」,協會以什克洛夫斯基為首,成員包括艾亨鮑姆、雅庫賓斯基、鮑里瓦諾夫、特尼亞諾夫、日爾蒙斯基、維諾格拉多夫等人。這兩個學術組織的成員大多是莫斯科大學和彼得堡大學的青年學生,沒有任何背景,在當時的學術界及社會上也沒有任何地位。他們常在一起討論語言、文學、藝術等問題,或合資出版學術著作,但主要是按照各自的學術觀點從事研究。因此,他們各有自己的學術見解,對語言和文學的看法也不盡相同。總的來看,莫斯科語言學會的研究重點是俄羅斯民謠和民間故事,詩歌語言研究會則熱衷於研究歐洲文學的形式。所以這個時期的形式主義美學思潮只是鬆散的學派,並未形成自覺的「運動」,但他們都表現出對20世紀初文學研究現狀的普遍不滿。

  儘管如此,在理論和學術觀點上,這兩個組織的成員還是有不少共同之處。他們都受到索緒爾語言學理論的影響,試圖從語言學的角度切入文學研究,強調文學語言的獨立性。正是由此出發,他們建立起自己獨特的美學觀和文學觀,認為文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文學世界是獨立的世界;因此,文學與其他科學一樣,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一切文學的闡釋、標準及價值評估,都只能由這個內在規律來審定,與一切外在的價值無關;文學研究的目標就是探尋文學之為文學的所謂「文學性」(literariness),即文學作品中獨特的形式與語言結構。很顯然,俄國形式主義主要是從語言的角度來理解文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領域的獨特性的。

  俄國形式主義思潮從誕生之日起,便有著鮮明的美學傾向。它否定傳統的文學摹仿論,否定文學與現實之間的關係;提倡以語言學的方法來研究文學,極力凸顯文學的獨立和自由。這些觀點在當時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啟發意義。但由於鮮明的形式主義傾向,20年代中後期在蘇聯就遭到了批判。從1924年至1925年間,大多數學者再沒有機會在蘇聯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他們只能接受官方的批判。1930年什克洛夫斯基發表了自我批判文章《給科學上的錯誤立個紀念碑》,標誌著俄國形式主義的終結,1934年後他們的學術組織也最終被解散了。但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藝學、美學思潮,俄國形式主義的思想對後來西方文藝學、美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原民主德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戲劇大師布萊希特便深受俄國形式主義的影響,開創了他的史詩劇理論,歐洲許多著名的理論家、作家,如羅蘭·巴特、喬伊斯、卡夫卡等人都深受俄國形式主義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在國內受到批判,艾亨鮑姆、雅各布森等人先後流亡東歐,與捷克學者共同開創了布拉格學派,影響了整整幾代人。在一定意義上,俄國形式主義是結構主義美學的發源地之一。到了60年代,蘇聯學者對形式主義也已開始重新估價,試圖肯定形式主義在理論上的貢獻。

  俄國形式主義的起源和發展十分複雜,就其思想來源來說,它深受日內瓦語言學派、胡塞爾現象學、象徵主義、未來派、立體主義等思潮的影響,又以科學實證主義的方法,反對主觀主義的美學原則。在具體觀點上,受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語言學理論的影響,他們反對只根據作家生平、社會環境、哲學、心理學等文學的外部因素去研究文學作品,認為文學研究應該面對文學作品本身,要著力去探尋文學自身的特性和規律,即「文學性」,也就是說,去研究文學作品的語言、風格和結構等形式上的特點和功能。這樣,他們就把文學僅僅看作是手法和技巧的集合,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俄國傳統的現實主義理論的研究方向和任務。

  俄國形式主義的主要理論主張包括:

  一 強調文學世界的獨立性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在藝術與社會的關係問題上,俄國形式主義者反對西方文學傳統中的摹仿說,強調藝術永遠獨立於生活。他們認為文學是一種超然獨立的自足體、一個超然的世界。文學既不摹仿現實,也不反映現實,文學只是以現實為材料,建立純粹的文學世界。因此,文學世界不同於日常現實,它可以不合邏輯,不合常理。文學作品的讀者也不為現實的追求來閱讀文學,正是因為這種超然獨立、不斷創新,文學才能在讀者的腦海中產生吸引力。形式主義的文學批評工作也便是檢視個別作品如何超越日常生活的慣性,建構起獨特的文學世界。

  同時,形式主義也否定文學藝術與作者、讀者的主觀意識之間的關係,強調文學作品是「意識之外的現實」。文學研究應該面對的是作為客觀現實的藝術作品,而不管作者和接受者的主觀意識和主觀心理如何。藝術作品中的每一個句子乃至作品的整體結構任何時候都只是一種語言構造和遊戲,而不可能是作者個人感情的簡單反映。形式主義正是由此來理解文學作品的客觀性及其脫離主觀意識的獨立性。他們追求進入文學自身的「內在」世界。

  二 關注審美過程

  形式主義者認為,文學創作的根本宗旨不在於審美目的,而在於審美過程。俄國形式主義者分析了審美感知的一般規律。他們認為,人們感知已經熟悉的事物時,通常體現為自動感知的過程。這種自動感知是舊形式大量重複導致的結果,因而往往是概念化的,忽略了事物給人的直觀感受。要使自動感知變為審美感知,就需要採取「陌生化」的方法,也就是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增加感知的難度,延長感知的時間,讓人們從自動化感知中解放出來,重新審美地感知事物,恢復感知的強度與質感。在俄國形式主義看來,藝術就是作為手法和技巧的存在,因此,作家應該儘可能地通過語言技巧延長人們這種審美感知的過程。「陌生化」理論是俄國形式主義美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因此,對於形式主義來說,藝術的目的不在於最終的結果,而在於審美過程,在於通過特定的方法擺脫日常現實的規範和束縛,更新人們的感知,讓人們重新獲得生活的源初感受。

  三 注重研究文學的形式與結構

  俄國形式主義者們認為,文學研究的任務是要研究文學之所以成為文學的內部規律,即文學性。既然文學可以表現各種各樣的題材內容,文學作品的特殊性就不在內容,而在語言的運用和修辭技巧的組織安排,因此文學性就存在於文學作品的形式和結構之中,文學研究也應該深入文學系統內部去研究文學的形式和結構。很顯然,他們反對只根據作家生平、社會環境、哲學、心理學等文學的外部因素去研究文學作品,認為這些因素都是文學作品外部的要素,根本沒有觸及文學自身。文學研究應該面對文學作品本身,去探尋文學自身的特性和規律,也就是說,去研究文學作品的語言、風格和結構等形式上的特點和功能。

  形式主義者由於把研究文學的形式和結構放在首位,因而又對藝術的形式和內容的傳統二元論提出了批評,不過他們的「形式」概念已不同於傳統的「形式」概念。在他們看來,藝術作品中形式與內容就統一在具體的審美對象上,任何內容都必須表現為形式,不存在沒有得到形式體現的內容,因而形式本身就是特定內容的表達程序。從這一觀點出發,俄國形式主義者對傳統的形式和內容的二分提出了批評,認為這一划分是蒼白無力、含混不清的。它使人錯把在藝術內外兩種情況下的內容完全等同,並且容易使人把形式當作器皿,所盛的液體便是內容;或者把形式當作一種可有可無的外表裝飾。因此,在俄國形式主義對形式的關注中,實際上已經改變了形式在之前文學研究中的意義,著力突出了形式對於藝術的重要作用。

  四 文學研究的語言學方法

  俄國形式主義者認為現代語言學的方法是文學研究可以運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這一方法能夠科學地揭示文學作品的形式結構,把握文學的特殊規律。形式主義者按照索緒爾的思路,把文學研究也劃分為內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並著眼於以形式分析為主的內部研究。在他們看來,共時性的語言學研究方法是文學科學化研究的理想方法。因此,現代語言學方法成為俄國形式主義的重要方法論前提,俄國形式主義的許多重要觀點都建立在語言學方法的基礎之上。

  在具體研究中,俄國形式主義區分了文學語言和非文學語言,認為文學語言不同於非文學語言的地方就在於文學語言並不以日常交際、傳播思想作為自己的主要功能。另外,針對那種以為文學語言的特徵就是以形象代替平鋪直敘的語言的觀點,俄國形式主義者認為,形象並非文學語言的專利,詩人所以為其他人所不及,並非在於詩人能塑造形象,主要還是在於藝術手法的設計與安排。在形式主義者看來,藝術手法的功用主要是增強人們對文字經驗的感受與注意,而文學語言考慮的就是如何使文字更加色彩鮮明、表現強烈,它既不關注形象,也不側重傳遞信息,而是指向了語言本身。這構成了文學語言與非文學語言的主要差異。

  俄國形式主義汲取了20世紀初人文科學領域,特別是語言學研究的重要成果,並以此作為研究語言藝術的方法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們對文藝研究的原則、功能及規律的許多看法都帶有強烈的反傳統色彩。他們在研究文藝的出發點、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對文學自身審美特徵的強調與探索是文藝學、美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進步的標誌。他們追求文學自身的內在規律,探索文藝內部特有的結構、規律、構成因素及創作手法等,都是結構主義的催產劑,也造就了英美的新批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除了文學方面,在人類學、語言學方面,俄國形式主義也有深遠影響。列維-史特勞斯為人類學開創了新的視野,喬姆斯基創立了「轉換生成語法」,這些都是形式主義的餘韻。

  但是,俄國形式主義片面地否定文學的外部因素,絕對排斥社會、歷史、作者的個人經歷等對文藝的影響,割裂了文學與社會、現實、歷史的血肉聯繫,使文學成為一種單純的語言文字的審美遊戲,這就把形式主義的研究方法絕對化了,從而把文藝研究封閉在形式的狹小圈子裡,則具有明顯的片面性。儘管俄國形式主義後期已開始注意把文藝作為社會諸多系統中的一個系統,但仍未完全擺脫對文藝進行形式結構分析的束縛,這也從根本上影響了他們試圖解答文藝的特殊性問題的初衷。

  俄國形式主義在20年代一度盛行,但很快就受到學界的批評,到20年代中期以後,詩歌語言研究會實際上已不存在。什克洛夫斯基在1930年發表的《給科學上的錯誤立個紀念碑》一文中迫不得已地宣布:「形式主義對我來說,已經是過去的道路。」此後,作為一個理論派別的俄國形式主義便銷聲匿跡了。但是,俄國形式主義理論本身卻並未結束,而是從莫斯科、彼得堡轉向了布拉格、巴黎,影響了布拉格學派、結構主義等理論流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