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西方美學史 第1卷 古希臘羅馬美學> 第一節 希臘世界及其文明的形成

第一節 希臘世界及其文明的形成

2024-08-14 17:55:08 作者: 蔣孔陽

  本卷所講的古希臘,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它的範圍要比當今位於巴爾幹半島最南端的希臘共和國的範圍大得多,後者的面積僅131990平方千米,北與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等接壤,東與土耳其交界,大陸部分為半島,西南瀕伊奧尼亞海,南瀕地中海,東臨愛琴海。而古希臘則以巴爾幹半島、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沿岸為中心,包括到北非、西亞和義大利半島南部和西西里島的整個地中海地區,及其在進入階級社會後建立的一系列奴隸占有制國家。時間跨度則是從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30年,這裡所講的早期則是指公元前2000年到希波戰爭(前492—前449年),而具體到美學思想則是指公元前6世紀後半期至公元前4世紀前半期。

  一 希臘遠古文明

  本書首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由於對古代文明的深入研究,人們日益清楚地認識到,作為西方文明發源地的古希臘,屬於古代三大文明區之一的西亞、北非、南歐文明區(地理範圍從印度河流域以西至地中海、西亞、北非和南歐)。它的文明是在這個古老的文明區里孕育發展起來的。[1]因為,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希臘文明的出現並非是最早的,而是在這個文明區的西亞和埃及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這點已被考古文化所證實。表明它是在「東方思想的洪流中」成長起來的。[2]

  希臘遠古文明經歷了基克拉澤斯文化、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的三個相聯繫和相交織的發展歷程。

  基克拉澤斯文化,是希臘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分布於愛琴海中的基克拉澤斯群島,年代約在公元前3500—前1900年。在發展過程中,顯示出米諾斯文明的影響。在經濟方面有農、牧業,商業也很重要。典型青銅器是劍和匕首。陶器典型器物為一種有柄平鍋狀器,另外有罐、缽等,有的已施有簡單彩繪,有的有以螺旋母題為主的刻劃紋。此外還有石皿、項鍊、大理石雕像等。其中有表現「大地母神」的偶像。除偶像外,還有彈琴、吹笛等人像,是相當傑出的。

  基克拉澤斯群島自新石器時代開始,便與小亞細亞、克里特島和希臘本土發展了海上交通。至青銅文化早期,尤其是克羅斯和錫羅斯時期,處於希臘全境的領先地位,並成為由小亞細亞等地區向希臘各地轉運銅等金屬原料的中心,起了希臘遠古文明開拓者的作用。但隨著歷史的進程,其日趨衰落,日益處於米諾斯文明的影響下。

  米諾斯文明,是希臘克里特島的青銅時代中、晚期文化,又稱克里特文化或克里特文明。約始自公元前1900年,至前1450年左右克里特為邁錫尼人占領而結束。它是歐洲的較早的古代文明,是希臘古典文明的先驅。以精美的王宮建築、壁畫及陶器、工藝品等著稱於世。其中的前王宮時期,處於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階段,與基克拉澤斯文化相似。其中的新王宮時期是整個米諾斯文明鼎盛時期,米諾斯藝術在此時也達於全盛,所築王宮各處繪有富麗堂皇的壁畫,喜好表現花草和海洋生物,也刻畫宮廷宴樂、禮儀和競技活動。彩陶底色變淺,以黑、褐等色繪花草、海洋生物等,形象舒展自然。當時海運發達,與埃及、敘利亞來往頻繁,並在其地設立商站。希臘本土南部和愛琴諸島已併入米諾斯王朝版圖,米諾斯王朝成為一方霸主,工農業、海運和商業都達到古代世界的發達水平。

  約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1450年間,克里特各王宮多次遭火山爆發和地震等影響,加之前1450年邁錫尼人入侵,並在前1400年又遭到破壞。至此,米諾斯文明的繁榮即告結束。此後,克里特作為青銅文明中心的地位即為邁錫尼文明所取代。

  邁錫尼文明,希臘本土青銅時代晚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希臘南部和愛琴海區域,年代約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100年。因當時希臘最強盛的王國及其首都邁錫尼而得名。邁錫尼文明繼米諾斯文明而起,它以城堡、圓頂墓建築及精美的金銀工藝品著稱於世。它在公元前2000年後期是地中海區域主要文明之一,其主要經濟是農業和貿易,畜牧業亦較發達,廣泛養馬,盛行戰車,並和埃及、敘利亞有文化商業聯繫,也影響於南歐和西歐。其鼎盛期產生的邁錫尼的陶器,火候掌握得很好,器形多樣,喜用褐、紫單色繪製簡單圖案,密布器物全身,風格粗放,這類陶器和其他邁錫尼產品暢銷於賽普勒斯、敘利亞、腓尼基、埃及各地。隨著邁錫尼線文「B」釋讀成功,已知當時人崇奉萬神之父宙斯、海神波塞冬、天后赫拉、戰神雅典娜和太陽神阿波羅,與日後古典時代希臘宗教相似,也信仰克里特的豐饒生產女神。但當時大型神像雕刻極少,與古典時代的希臘不同。

  隨著公元前1200年左右發生了特洛伊戰爭,邁錫尼文明從此衰落,至前12世紀末即為入侵的另一批希臘部屬多立斯人所滅。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或荷馬時代。

  二 荷馬時代

  邁錫尼被入侵的多立斯人摧毀後,希臘本土出現了三四百年的衰退時期(約前12世紀—前9世紀末),是希臘本土氏族制度解體的歷史階段。它以反映該時期社會狀況的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而得名:「荷馬時代」。由於原先製造彩陶的技藝失傳,線條簡單的幾何圖形的陶器代替了原來的彩陶,所以又被稱為「幾何陶時期」。

  荷馬時代處於邁錫尼文明衰落之後,希臘文明在某些方面出現暫時曲折的時期,所以又有「黑暗時代」、「希臘的中世紀」之稱。這一時期處于氏族社會末期,已有階級萌芽,雖然存在原始民主,但是軍事首長的權力日益增強,所以在社會發展階段上屬於軍事民主制時期。各部落或部落聯盟中,普遍存在長老議事會、人民大會和軍事首長三個機構。到了荷馬時代的後期,整個希臘除個別地區外,都已經開始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正像恩格斯所說的那樣:希臘人「已經站在文明時代的門檻上了」[3]。

  隨著多立斯人南下,有相當一部分邁錫尼人退至阿卡狄亞、克里特和賽普勒斯,在那裡繼續發展,使這些地方成為日後希臘古典文明的發祥地。從而這個時期也可以說是希臘遠古文明中心東移的時期,也是新文明的孕育時期。

  特別是隨著部落大遷徙結束以後,希臘開始由部族向民族過渡,形成了伊奧尼亞族、埃俄利亞族和多立斯族三個穩定的民族居住區,逐漸形成穩定的民族共同體。到了公元前9世紀,希臘本土、愛琴海諸島和小亞細亞西岸基本上連成一個整體。這樣,希臘古典文明這個主體也就形成了。

  隨著希臘民族的形成,希臘人也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希臘語是一種印歐語系語言,其歷史開始於公元前14世紀,一直延續至今,其經歷的時期,比任何別的印歐語系語言都長,前後共計34個世紀。從邁錫尼時期開始的「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直到公元前8世紀時,希臘人根據閃米特語的模式,創製了新的字母,這種字母很快就從東到西在整個希臘語世界廣泛流行開了。

  希臘語言文字在各地區的完善化,是受到原來方言的影響。同希臘原有的三個方言已相適應逐漸形成以伊奧尼亞、埃俄利亞、多立斯為主的三個語支,特別是隨著雅典的興起,同伊奧尼亞語支比較接近的,並又兼備這三個語支共同優點的阿提卡語言就獲得主導地位。當今所看到的古希臘哲學、文學和歷史等著作,就是用這種阿提卡語言文字寫作和傳抄的。[4]

  隨著希臘人日益廣泛掌握冶鐵技術,並在農業和手工業中普遍使用鐵製工具,農業、畜牧業成為主要生產部門,公社土地由每個家庭耕種。貧富分化日趨嚴重,開始出現私有制和奴隸制,但作為奴隸主的氏族貴族尚沒有完全脫離生產勞動,在戰爭中日益起到重大作用。隨著階級社會的形成,公元前10世紀至前9世紀第一批希臘城邦產生,荷馬時代也就終結。

  三 城邦國家的形成

  公元前8世紀至前6世紀末,古代希臘世界的大部分地區處於和平環境之中,沒有受到外族的嚴重威脅,除了自身內在因素外,由於與古代世界其他一些文明中心的聯繫日益密切,希臘人從西亞和埃及學到許多有益的東西。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導致的生產關係的變革,從公元前8世紀起在希臘半島、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沿岸的希臘人中,又開始形成國家。在一兩百年內,陸續出現了名為「域邦」的小國。

  希臘的城邦是由衛城發展而來的,它是當時人們為了防衛而建立起來的。城邦奴隸制的建立經歷相當長的時期。由於希臘世界各地區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所以城邦國家在各地的出現也不平衡。比較而言,斯巴達和雅典還是晚起的,直到公元前6世紀後,斯巴達和雅典才逐漸發展成為最強盛的城邦。

  古代希臘實行地域較小、各自獨立的城邦制度,而未曾像東方那樣較早出現統一的王國或帝國,這對希臘文化的發生和發展,對後來的歐洲文明的發展也是有深遠影響的。這種城邦制度,為希臘文化,包括文學、藝術、科學、哲學—美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多樣性競爭的歷史舞台。

  公元前8世紀至前6世紀末,隨著諸城邦的建立,在希臘出現廣泛的移民運動,這是希臘各城邦內部社會經濟變革中出現的一個重要因素。馬克思在《強迫移民》中曾分析過:

  在古代國家,在希臘和羅馬,採取周期性地建立殖民地形式的強迫移民是社會制度的一個固定的環節。這兩個國家的整個制度都是建立在人口的一定限度上的,超過這個限度,古代文明就有毀滅的危險。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國家完全不知道在物質生產方面運用科學。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它們就只能有為數不多的公民,否則,它們就得遭受那種把自由民變為奴隸的沉重體力勞動的折磨。由於生產力不夠發展,公民權要由一種不可違反的一定的數量對比關係來決定。那時,唯一的出路就是強迫移民。[5]

  當時希臘大史學家修昔底德,就將這個時代稱為「殖民時代」,指出當時希臘人分別向東西方進行殖民:

  接著就是殖民時代,雅典人殖民於伊奧尼亞和大多數島嶼上。伯羅奔尼撒人建立大多數殖民地於義大利和西西里,也建立一些殖民地在希臘的其他地方。所有這些殖民地都是在特洛伊戰爭以後建立的。[6]

  當時殖民範圍,東起黑海東岸,西至今法國的馬賽,包括義大利半島南部和西西里島的一部分,南達尼羅河口和利比亞,北抵今阿爾巴尼亞亞得里亞海沿岸的廣大地域內。據載,從公元前800—前500年間,有文獻或考古資料可查的希臘殖民城邦達一百四十多個。[7]

  這些殖民城邦一般都在地中海(以及黑海等地)沿岸地區,原先就有較好的經濟基礎,同時又較好地擺脫了原先母邦固有的內部束縛,加之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有利於經商和對外交往,並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保守勢力較小。正像英國著名史學家湯因比指出的那樣,當時希臘的一系列偉大貢獻,正是在殖民城邦而不是在本土出現的,伊奧尼亞是把希臘史詩推向頂峰的《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誕生的地方。在繼之而來的年代裡,傑出的輓歌體和抒情體詩人中,沒有一個是雅典人,取代了幾何風格的新的陶藝裝飾風格,也不是在雅典,而是在羅德島、科林斯和斯巴達誕生的。即使到公元前6世紀,當雅典起初是在經濟上,爾後亦在政治上又一次領先之際,希臘自然科學之父也並不是雅典人,而是兩名米利都人(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和愛非斯人赫拉克利特。這些生活於公元前6世紀的亞洲希臘人,對整個古希臘時代的知識成就作出了最偉大的貢獻。[8]

  湯因比的這種論斷,對早期希臘美學思想家也是適用的。他所提到的赫拉克利特,正是出生在伊奧尼亞族人從希臘本土來到小亞細亞伊奧尼亞地區的愛非斯殖民城邦。畢達哥拉斯從出生到盛年一直生活在伊奧尼亞族人、在小亞細亞沿海的殖民城邦薩摩斯島,以後遷居到義大利創建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克羅頓,是公元前710年左右,由阿該亞人建立的殖民城邦。恩培多克勒是西西里島南部的阿克拉伽人,該地是希臘本土阿里亞人在公元前582年建立的一個殖民城邦。德謨克利特的故鄉阿布德拉,則是公元前6世紀中葉由希臘人建立起來的殖民城邦。直到中期古典時代的雅典,才出現了一批偉大的文學家和藝術家,才出現了像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那樣偉大的哲學家和美學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