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四 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核心:資本批判

四 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核心:資本批判

2024-08-14 17:49:28 作者: 楊耕

  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存在三種思路:一是從人的欲望的角度來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把資本主義社會的興起與發展歸結為人的自然欲望的結果,並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只是在於欲望的過度,只需從道德角度對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的自然欲望進行限制;二是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把市場經濟歸結為一種理性經濟,其中,經驗理性主義強調個人自由理性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思辨理性主義則強調國家理性對社會的總體控制作用;三是從經濟的角度來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對經濟規律的強調、對勞動價值論的分析都體現了這些要求。但是,在馬克思之前,這一思路在理論的深層依據上仍然強調理性的作用,對人性的追問與界定構成這一思路的哲學前提。馬克思同樣強調從經濟的角度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性,但與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人不同,馬克思同時強調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必須回到資本主義社會本身,回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17]。正是在這一過程中,資本邏輯呈現出來了,資本批判因此成為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理論的核心和標誌。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於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係,後者體現在一個物上,並賦予這個物以獨特的社會性質」[18]。這就是說,資本不是物本身,但又是通過物並在物中存在的。同時,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生產關係,資本又賦予物以特有的社會性質。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是最基本和最高的社會存在物,它自在自為地運動著,創造了一個不同於傳統社會的現代社會:「在土地所有制處於支配地位的一切社會形式中,自然聯繫還占優勢。在資本處於支配地位的社會形式中,社會、歷史所創造的因素占優勢。」「如果說以資本為基礎的生產,一方面創造出一個普遍的勞動體系,——即剩餘勞動,創造價值的勞動,——那麼,另一方面也創造出一個普遍利用自然屬性和人的屬性的體系,創造出一個普遍有用性的體系,甚至科學也同人的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屬性一樣,表現為這個普遍有用性體系的體現者,而且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在這個社會生產和交換的範圍之外表現為自在的更高的東西,表現為自為的合理的東西。因此,只有資本才創造出資產階級社會,並創造出社會成員對自然界和社會聯繫本身的普遍占有。由此產生了資本的偉大的文明作用;它創造了這樣一個社會階段,與這個社會階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會階段都只表現為人類的地方性發展和對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自然界才不過是人的對象,不過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認為是自為的力量;而對自然界的獨立規律的理論認識本身不過表現為狡猾,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為消費品,還是作為生產資料)服從於人的需要。資本按照自己的這種趨勢,既要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見,又要克服把自然神化的現象,克服流傳下來的、在一定界限內閉關自守地滿足於現有需要和重複舊生活方式的狀況。資本破壞這一切並使之不斷革命化,摧毀一切阻礙發展生產力、擴大需要、使生產多樣化、利用和交換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19]可見,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具有支配一切的權利。

  資本不僅是物與物之間的關係,而且是人與物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人與人的關係「採取了一種物的形式,以致人和人在他們的勞動中的關係倒表現為物與物彼此之間的和物與人的關係」[20]。人與人的關係由此變成了以物為中介和基礎的關係,「物」取得了統治地位。資本不僅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資本家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而僱傭工人只是資本自我增殖的工具;資本不僅改變了與人相關的自然界的存在屬性,而且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存在形態。「這種有機體制本身作為一個總體有自己的各種前提,而它向總體的發展過程就在於:使社會的一切要素從屬於自己,或者把自己還缺乏的器官從社會中創造出來。」[21]這就是說,正是資本使資本主義社會總體化了。由此可見,資本本身就是一種獨特的社會存在,就是現代社會的根本規定、存在形式和建構原則,構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建制。

  只有到了這個時候,即展開資本批判的時候,馬克思才真正走向歷史的深處,並形成了透視資本主義社會的科學邏輯,建構了科學的社會批判理論。馬克思以商品為起點範疇,以資本為核心範疇展開的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本質上是一種存在論意義上的批判。換言之,馬克思對本體論的重建,對形上學和意識形態的批判都是通過資本批判實現的。正是在這種批判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揚棄了抽象的存在,發現了現實的社會存在,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秘密,並由此「透視一切已經覆滅的社會形式的結構」[22];發現了人與人的關係以物化方式而存在的秘密,並透視出人的自我異化的邏輯,從而把本體論與人間的苦難和幸福結合起來了,開闢了從本體論認識現實的道路,使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得到了本體論證明。

  這表明,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不僅具有重大的經濟學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哲學意義。同時,馬克思的資本批判不僅存在著哲學的維度,而且意味著「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嚴格表述所不可缺少的理論(哲學)概念的產生」[23]。我們既不能從西方傳統哲學、「學院哲學」的視角去認識馬克思的資本批判,也不能從西方傳統經濟學、「學院經濟學」的視角去認識馬克思的資本批判。實際上,馬克思的資本批判已經超出了經濟學的邊界,越過了政治學的領土,而到達了哲學的「首府」——存在論或本體論。馬克思哲學的意義只有在同馬克思資本批判的關聯中才能顯示出來;反之,馬克思的資本批判只有在馬克思哲學這一更大的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只有在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這一更大的意識形態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就這種批判代表一個階級而論,它能代表的只是這樣一個階級,這個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最後消滅階級。這個階級就是無產階級。」[24]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馬克思社會批判理論的科學所在、力量所在和魅力所在。

  

  「文明的一切進步,或者換句話說,社會生產力(也可以說勞動本身的生產力)的任何增長,——例如科學、發明、勞動的分工和結合、交通工具的改善、世界市場的開闢、機器等等,——都不會使工人致富,而只會使資本致富,也就是只會使支配勞動的權力更加增大,只會使資本的生產力增長。因為資本是工人的對立面,所以文明的進步只會增大支配勞動的客觀權力。」[25]當代的世界市場體系、國際政治結構和主流意識形態,都證明了馬克思這一觀點的真理性及其深刻性、超前性,並表明我們仍處在資本支配一切的時代。在當代,無論是對科學技術、價值觀念和政治制度的分析,還是對個人存在方式、社會生產方式、國際交往方式的分析,都必須明白,資本仍然是當代社會的基本建制,建構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理論的當代形態,必須以馬克思的資本批判理論為基礎,否則,任何理論「創新」都是無根的浮萍;同時,又必須明白,資本的形態處在歷史性的變化之中,我們應分析資本的當代形態及其主導特徵,從而以此為基礎建構馬克思主義社會批判理論的當代形態,真正實現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科學的批判。

  [1] 北京圖書館馬列著作研究室編:《馬恩列斯研究資料彙編(1981)》,442頁,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5。

  [2] 北京圖書館馬列著作研究室編:《馬恩列斯研究資料彙編(1981)》,445頁。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4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6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92頁。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65—66頁。

  [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6卷(上冊),11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6卷(上冊),111頁。

  [1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3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4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42頁。

  [1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8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84頁。

  [1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00頁。

  [17]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92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45、392—39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2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2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235—23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43頁。

  [23] [法]阿爾都塞:《讀〈資本論〉》,215頁,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2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26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