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一 從「唯物主義辯證法」到「辯證唯物主義」

一 從「唯物主義辯證法」到「辯證唯物主義」

2024-08-14 17:45:27 作者: 楊耕

  按照傳統的且占主導地位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不過是辯證唯物主義在歷史領域中的「推廣」與「應用」。然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深入考察卻使我們得知,馬克思主義哲學創始人馬克思一生都未提出和使用「辯證唯物主義」這一術語;恩格斯提出了「唯物主義辯證法」這一術語,但從未提出和使用過「辯證唯物主義」這一術語。實際上,首先提出並使用「辯證唯物主義」這一術語的是狄慈根[1]。

  請記住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1886年,狄慈根在《一個社會主義者在認識論領域中的漫遊》中首先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2]這一術語,以此來概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恩格斯哲學思想的特徵。狄慈根指出:「這種從德國唯心主義的完全首足倒置發展而來的,弗·恩格斯本人為其主要共同創建人的新唯物主義,目前還很少為人理解,雖然它是德國社會民主主義最根本的理論基礎。因此,我們需要比較詳細地敘述這種唯物主義。」「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稱這種不懂概念學的唯物主義為形上學的唯物主義,而稱社會民主主義的唯物主義為辯證的唯物主義。」[3]從內涵上看,狄慈根的「辯證唯物主義」包括唯物主義一元論、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觀。

  按照狄慈根的觀點,「辯證唯物主義」不僅「把僅限於可觸的物質的概念擴大為指一切存在的物質」[4],而且探討了作為事物本質的矛盾;不僅闡述了普遍聯繫、運動發展的觀點,而且闡述了認識活動中的經驗與理性的辯證關係,因此是辯證法、認識論、邏輯學的統一。同時,狄慈根又把「辯證唯物主義」稱為「社會主義的唯物主義」,並認為「了解德國唯心主義的完全首足倒置必然導致社會主義的唯物主義,這種唯物主義之所以獲得『社會主義的』這個稱號,是因為社會主義者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明確地指出:人類社會的物質狀況、特別是經濟狀況是基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思想方式以及法律和政治制度的整個上層建築,都由此而得到最終的說明」。[5]可以看出,狄慈根在這裡所說的「社會主義的唯物主義」實際上就是後來人們所理解的歷史唯物主義,即唯物主義歷史觀。這就是說,狄慈根所說的「辯證唯物主義」在內容上包括「歷史唯物主義」。

  狄慈根的哲學思想得到了恩格斯的高度評價。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我們發現了這個多年來已成為我們最好的工具和最銳利的武器的唯物主義辯證法,而且德國工人約瑟夫·狄慈根不依靠我們,甚至不依靠黑格爾也發現了它。」[6]正是在這裡,恩格斯首先提出「唯物主義辯證法」這一術語。研讀恩格斯的文本可以看出,雖然恩格斯並不是用「唯物主義辯證法」來命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但他是在用「唯物主義辯證法」來概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徵。

  按照恩格斯的觀點,從笛卡爾到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屬於形上學唯物主義,而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唯心主義辯證法,自然界和人類歷史的辯證運動在這裡成了概念自我運動的翻版。「這種意識形態的顛倒應該消除的。我們重新唯物地把我們頭腦中的概念看做現實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現實事物看做絕對概念的某一階段的反映。這樣,辯證法就歸結為關於外部世界和人類思維的運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這樣,概念的辯證法本身就變成只是現實世界的辯證運動的自覺的反映,從而黑格爾的辯證法就被倒轉過來了,或者寧可說,不是用頭立地而是重新用腳立地了。」[7]這個「倒轉過來」、「重新用腳立地」的辯證法就是唯物主義辯證法。在恩格斯看來,「唯物主義辯證法」表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既不同於形上學唯物主義,也不同於唯心主義辯證法的現代唯物主義。

  1876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提出了「現代唯物主義」[8]這一概念。從內容上看,現代唯物主義包括自然觀和歷史觀,而無論是自然觀,還是歷史觀,「現代唯物主義都是本質上辯證的」。「馬克思和我,可以說是從德國唯心主義哲學中拯救了自覺的辯證法並且把它轉為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唯一的人。」[9]在這裡,辯證唯物主義這一概念簡直是呼之欲出了。更重要的是,恩格斯並不反對用「辯證唯物主義」稱謂馬克思主義哲學。1891年,普列漢諾夫在《黑格爾逝世六十周年》中提出,「現代辯證唯物主義在歷史上第一次破天荒地開闢了通向自由和自覺活動的王國的道路」[10]。恩格斯高度評價了普列漢諾夫這一篇論文,認為寫得「好極了」[11]。

  由此可見,首先提出並使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是狄慈根,首先提出並使用「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是恩格斯。從內涵上看,「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主義辯證法」是一致的,二者都力圖概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所以,阿爾都塞認為,馬克思主義「這種理論就是與辯證唯物主義渾成一體的唯物辯證法」[12]。

  無論是狄慈根的「辯證唯物主義」,還是恩格斯的「唯物主義辯證法」,都不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式命名。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正式用「辯證唯物主義」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命名的是普列漢諾夫。如前所述,1891年,普列漢諾夫在《黑格爾逝世六十周年》中就使用了「辯證唯物主義」這一術語。1895年,普列漢諾夫在《論一元論歷史觀之發展》中明確指出:「我們用『辯證唯物主義』這一術語,它是唯一能夠正確說明馬克思的哲學的術語。霍爾巴赫和愛爾維修是形上學的唯物主義者,他們曾和形上學的唯心主義鬥爭過。他們的唯物主義讓位於辯證的唯心主義,而後者則為辯證唯物主義所戰勝。『經濟唯物主義』這一名字是非常不恰當的。馬克思從來沒有自稱為經濟唯物主義者。」[13]可見,普列漢諾夫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稱為「辯證唯物主義」,是相對「形上學唯物主義」,針對「辯證唯心主義」、「經濟唯物主義」而言的。

  普列漢諾夫的「辯證唯物主義」是對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下的定義,包括後來被稱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容。按照普列漢諾夫的觀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如我們剛才所看到的——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歷史。無論是在自然界或是在歷史方面,這種世界觀『都是本質上辯證性的』。但因為辯證唯物主義涉及到歷史,所以恩格斯有時將它叫作歷史的。這個形容語不是說明唯物主義的特徵,而只表明應用它去解釋的那些領域之一」[14]。所以,普列漢諾夫在闡述「辯證唯物主義」時,大量闡述的卻是歷史唯物主義即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內容,如地理環境與社會發展、人的理性與歷史動力、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關係問題。正因為如此,列寧認為,普列漢諾夫的《論一元論歷史觀之發展》「對辯證唯物主義作了極其完美的有價值的闡述」[15]。

  當然,我注意到,「辯證唯物主義」在普列漢諾夫那裡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即在普列漢諾夫那裡,「辯證唯物主義」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哲學,但有時又指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中,普列漢諾夫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觀。簡單說來,這是現代唯物主義,也就是現今發展到最高階段的世界觀……這個世界觀的歷史方面和經濟方面,也就是所謂歷史唯物主義以及同它有密切關係的對於政治經濟學的任務、方法和範疇的見解,對於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見解的總和」,「存在的只是一個『體系』——辯證唯物主義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既有政治經濟學,也有對歷史過程的科學解釋,還有許多別的東西」[16]。顯然,在這裡,「辯證唯物主義」是指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

  同時,我注意到,當普列漢諾夫用「辯證唯物主義」來理解和稱謂馬克思主義哲學時,其理論樂曲中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音響。具體地說,普列漢諾夫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實踐觀點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極端重要性,並認為「行動(人們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的合規律的活動)向辯證唯物主義者說明社會人的理性的歷史發展。全部他的實踐哲學歸結為行動。辯證唯物主義是行動的哲學」[17]。這是一個值得讚賞的觀點,深入下去就能從根本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徵。

  然而,普列漢諾夫對馬克思的實踐觀點只是表現出一種應酬式的熱情,並沒有沿著這一線索深入下去,因而也就沒有理解馬克思所說的從人的實踐活動出發去理解「對象、現實、感性」的深刻內涵,沒有把握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與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根本差別。相反,普列漢諾夫認為,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與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都屬於「最新的唯物主義」,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觀點是在費爾巴哈哲學的內在邏輯所指示的同一方向上發展起來的」;「馬克思的認識論是直接從費爾巴哈的認識論發生出來的,或者要是你願意的話,也可以說馬克思的認識論實際就是費爾巴哈的認識論」。[18]這是一個無原則的糊塗觀念。它表明,普列漢諾夫沒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徵,並模糊了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與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根本界限。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費爾巴哈不理解實踐是一種對象化的活動,「對象、現實、感性」都是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生成的「對象性的存在」,因而「他沒有看到,他周圍的感性世界決不是某種開天闢地以來就已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19]。因此,費爾巴哈力圖從現實的自然出發,可最終得到的仍然是一個脫離了人的活動,脫離了社會歷史的「抽象的自然」、「抽象的物質」。

  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實際上是雙重意義上的不徹底性:一是在歷史觀上沒有從人與人的社會關係去理解人,陷入「抽象的人」之中,以這樣一種「抽象的人」為基礎,必然直接踏上唯心主義道路;二是在自然觀上沒有從人與自然的實踐關係去理解自然,陷入「抽象的自然」、「抽象的物質」之中,以這樣一種「抽象的物質」為基礎,實際上悄悄走上「唯物主義方向」。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實際上是一種「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這種「排除歷史過程的、抽象的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的缺點,每當它的代表越出自己的專業範圍時,就在他們的抽象的和唯心主義的觀念中立刻顯露出來」[20]。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把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包括」在「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即「舊唯物主義」的範疇之中,而把自己的唯物主義稱為「新唯物主義」。普列漢諾夫不理解這一點,因而他把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與馬克思的唯物主義都看作「最新的唯物主義」,從而遮蔽了馬克思唯物主義的本質特徵。

  普列漢諾夫是「最通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黨人」[21]。《論一元論歷史觀之發展》「對辯證唯物主義作了極其完美的有價值的闡述」,「培養了整整一代俄國馬克思主義者」[22]。列寧對普列漢諾夫及其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給予了高度評價。從總體上看,列寧繼承了普列漢諾夫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或者說,普列漢諾夫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列寧。

  1894年,列寧在《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一書中首次使用了「辯證唯物主義」[23]這一術語。研讀列寧的這一著作可以看出,儘管列寧沒有對「辯證唯物主義」做出解釋,但他實際上是把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作「辯證唯物主義」,並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稱之為辯證方法(它與形上學方法相反)的,不是別的,正是社會學中的科學方法,這個方法把社會看作處在不斷發展中的活的機體……把社會演進看作是社會經濟形態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24]。1908年,列寧在《向報告人提十個問題》中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25]後來,列寧多次重申了這一觀點:「馬克思和恩格斯幾十次地把自己的哲學觀點叫作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26]「馬克思一再把自己的世界觀叫作辯證唯物主義,恩格斯的《反杜林論》(馬克思讀過全部手稿)闡述的也正是這個世界觀。」[27]從內涵上看,列寧所說的「辯證唯物主義」包括四個方面:哲學唯物主義、辯證法、唯物主義歷史觀、階級鬥爭理論。在列寧看來,這四個方面的內容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整個世界觀」,表明「馬克思的哲學是完備的哲學唯物主義」[28]。

  自普列漢諾夫和列寧之後,「辯證唯物主義」便作為正式表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概念廣泛流傳開來。問題在於,20世紀20年代以後,「辯證唯物主義」概念的內涵發生了演變。從總體上看,這種演變是沿著兩個方向展開的:一是在蘇聯馬克思主義中演變為一種自然觀;二是在西方馬克思主義中演變為一種歷史觀。

  20世紀20—30年代,蘇聯出版了一批辯證唯物主義教科書,如沃里夫松的《辯證唯物主義》(1922年)、薩拉比揚諾夫的《辯證唯物主義導論》(1925年)、德-米揚斯基的《辯證唯物主義導論》(1930年)、蒂緬斯基的《辯證唯物主義導論》(1930年)、貝霍夫斯基的《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概論》(1930年)、西洛可夫和愛森堡的《辯證法唯物主義教程》(1931年),建構了以「物質」為起點,包括唯物主義歷史觀部分內容在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從總體上看,這些辯證唯物主義教科書繼承、沿用了普列漢諾夫、列寧關於「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然而,到了史達林那裡,「辯證唯物主義」的內涵發生了變化,即從一種世界觀演變為一種自然觀。1938年,史達林出版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該書開宗明義地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世界觀。它所以叫作辯證唯物主義,是因為它對自然界現象的看法、它研究自然界現象的方法、它認識這些現象的方法是辯證的,而它對自然界現象的解釋、它對自然界現象的了解、它的理論是唯物主義的。」[29]顯然,史達林所說的「辯證唯物主義」就是一種自然觀。

  以此為前提,史達林論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的基本特徵」:一是世界按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世界是按物質運動規律發展的;二是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思維是發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質即人腦的產物;三是世界及其規律是可以認識的。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三個特徵在近代唯物主義那裡都已經具備了。這表明,史達林也是脫離人的活動,脫離了社會歷史來談論自然物質的,以這樣一種「抽象的自然」、「抽象的物質」為基礎來理解辯證唯物主義,實際上是在用近代唯物主義來理解辯證唯物主義。史達林根本沒有理解近代唯物主義及整個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根本沒有把握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的本質特徵,實際上磨平了新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的根本差別。正因為如此,在《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史達林把霍布斯的話,即「物質是一切變化的主體」當作馬克思本人的話加以引用,把馬克思所批判的觀點當作馬克思本人所讚賞的觀點加以闡述。這也就是說,史達林所理解的辯證唯物主義與馬克思所批判的自然唯物主義沒有本質區別。

  與蘇聯馬克思主義不同,在西方馬克思主義中,一部分學者在否定的意義上使用「辯證唯物主義」,如薩特。按照薩特在《辯證理性批判》中的觀點,根本不存在「自然辯證法」,「辯證法的唯一存在可能性是辯證可能性;或者說,作為歷史發展規律的、作為歷史發展運動中的認識規律的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它在任何情況下都只能是一種由形上學假設的客體」;根本不存在「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只有在人類歷史內部確定起物質條件的優先地位,由特定的人們在實踐中發現了它們並承受它們時,它才有意義。簡言之,如果存在某種像辯證唯物主義那樣的東西,那它一定是一種歷史唯物主義」。

  另一部分學者則在肯定的意義上使用「辯證唯物主義」,但對其內涵做了根本的改造,如盧卡奇。按照盧卡奇的觀點:「我們所要恢復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前提是,『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他們的存在,而是相反,是他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他們的意識。』」[30]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然是一個社會的範疇。在任何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上,無論什麼被認為是自然的,那麼這種自然是與人相關的,人所涉及的自然無論採取什麼形式,也就是說,自然的形式,自然的內容,自然的範圍和客觀性總是被社會所決定的」[31]。盧卡奇從根本上否認自然辯證法,認為辯證法不屬於自然,只屬於歷史,歷史過程中的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是辯證法的基礎。馬克思的辯證法把社會作為整體來理解,對於辯證法來說,「中心的問題是要改變現實」[32]。顯然,盧卡奇所理解的辯證唯物主義實際上是和歷史唯物主義融為一體的,與史達林所理解的辯證唯物主義具有本質的不同。

  施密特的觀點與盧卡奇的觀點相似,但施密特主要是從批判費爾巴哈「抽象本體論」和「蘇聯馬克思主義」、「物質本體論」的角度論證辯證唯物主義的。按照施密特的觀點,「把馬克思的自然概念從一開始同其他種種自然觀區別開來的東西,是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會—歷史性質」[33]。「由於物質實在和人相關聯的相對性,因而不僅它處於『為他存在』時,即使處於『自在存在』時,也都和本體論原理不相容。把辯證唯物主義和黑格爾的辯證的唯心主義相比,稱它為『本體哲學』,這是站不住腳的。辯證唯物主義並不承認有什麼脫離具體的規定而獨立存在的自在實體。」[34]顯然,施密特的用意是想劃清辯證唯物主義與辯證唯心主義的界限;劃清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抽象本體論為基礎的「形上學」的界限,並力圖說明,「蘇聯馬克思主義」所理解的辯證唯物主義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同盧卡奇一樣,施密特所理解的辯證唯物主義實際上是和歷史唯物主義融為一體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