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思想家與文化傳統的關係

2024-08-14 17:33:07 作者: 李宗桂

  文化傳統與思想家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單向的決定,而是互相作用的繁複多樣的過程。傳統薰陶了思想家,培育了思想家。

  首先,思想家的眼界、素養受文化傳統的制約。人們創造歷史,思想家鑄造傳統,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在歷史已經形成的條件下進行的,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西周「以德配天命」的理性覺醒,帶給孔子的是天命觀念動搖、人文精神崛起的文化財產,因而孔子要鑄造而且也只能鑄造的是古典人道主義的傳統,是質樸的人本主義傳統,而不可能鑄造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傳統,也不可能鑄造三綱五常的傳統。同理,董仲舒必須而且也只能鑄造天人感應、君權至上和三綱五常的傳統,而不可能鑄造以無為本、無中生有的思辨傳統,或者融儒釋道為一的「理」本體的傳統。因此,既有的文化傳統必然要影響到思想家建構新傳統的材料,給予其構想方面的參照,從文化範式的角度引導、規範思想家的行為,從而在客觀上把文化傳統的延續灌注于思想家的意識之中,甚至是下意識之中。

  其次,既有的文化傳統為思想家創造性的精神活動提供啟迪,為其重建傳統、開創新的傳統作理論準備。思想家之所以配稱為思想家,就在於他不僅自覺地繼承傳統,承擔傳統,而且主動地創造新的傳統。歷史表明,思想進程的每一步發展,都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但要保持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一貫性,依靠因襲的方式是遠遠不夠的,而要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儘管它的根源深藏在經濟事實之中),結合時代條件,創造新的思想。明智的思想家都清醒地認識到,「傳統是一種巨大的保守力量」,這種「保守」,固然可以理解為對固有文化的鐘情,但更為重要的是,這種「保守」昭示的是一種阻力、「是歷史的惰性力」。因此,思想家必須克服這種阻力,衝出歷史的惰性力,繼往開來,煅鑄新的文化傳統,以繼承、光大固有傳統。而固有文化傳統的存在,則在思想資料、理論思路、價值規範等方面,給思想家的創造性活動提供了前提。這種前提的提供,不僅可以使思想家在重建傳統的過程中有所歸依,更為重要的是,它可以成為思想家開創新的傳統的基點。漢代董仲舒、宋代朱熹等人對儒學傳統的繼承和革新,現代新儒家高唱並努力實踐的對儒學的「返本開新」,都有力地證明了這點。

  最後,文化傳統的存在和深厚影響,給特定時代的人們以價值導向,為思想家的活動提供了廣闊的認識基礎和實踐經驗。既有文化傳統,作為民族精神的一種積澱,往往成為古典社會中的人們自覺接受的精神食糧,成為文化的「集體無意識」。這種情況,在客觀上開通了人們文化接受的心扉。在人們具備接受心理的條件下,思想家對固有文化傳統的詮釋、發揮、轉化,容易為人們所接受;而當思想家創建新的傳統的時候,也不致出現明顯的心理障礙。這些,已經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事實所證明,人們耳熟能詳,無須贅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