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開局就登基> 第994章 姚啟聖

第994章 姚啟聖

2024-08-11 17:48:11 作者: 物語000

  康熙十八年,劉國軒、吳淑、何佑等占據郭塘歐溪頭,準備毀斷江東橋以攻取長泰。

  姚啟聖偕賚塔、楊捷及巡撫吳興祚協力追殲,大敗鄭錦軍隊,先後招降官吏400餘名、士兵14000餘人。

  五月,劉國軒、吳淑等率萬餘人謀奪江東橋、榴山寨,姚啟聖同賚塔、石調聲擊敗之,至太平橋、潮溝,殺敵千餘。

  康熙十九年二月,姚啟聖與賚塔、楊捷、石調聲督兵攻復海澄縣,提督萬正色攻克海壇,姚啟聖同賚塔及總兵趙得壽、黃大來等分兵七路合擊,破敵19寨。

  另派遣軍隊渡海,攻下金門、廈門,招降偽將軍朱天貴、楊彪等。敘恢復長泰等縣功,進封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正當姚啟聖迎來人生巔峰之時,他的一些作為也引起了朝臣的不滿。

  時任左都御史的徐元文上疏彈劾姚啟聖,說他「穢績彰聞,孑身戎行,遂冒軍功,以虛詞為實事,以乾沒為己貲」。

  徐元文這是在彈劾姚啟聖虛功冒賞,侵吞他人財物占為己有,然後拿出來做拼軍功的資本。

  因為姚啟聖發跡之前,只不過是一個屢屢逃亡、曾被革職的低級罪官,哪有錢用來招募兵勇,還養著一個龐大的護衛(史料稱姚啟聖當布政使時,親兵護衛多達三千多人)。

  此外,徐元文還指控姚啟聖私生活糜爛,拆毀民居建築,傭人上千人,數不清的舞女歌郎。

  

  他年近花甲,還強娶長泰縣鄉紳戴璣的孫女為妾。最後徐元文給了總結性的建議:

  委以封疆,甚非八閩蒼生之福,乞部確察嚴議,以為人臣詭譎行私者戒。

  徐元文的這些指控並非是空穴來風,姚啟聖自身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其品行也有待商榷。

  但在能力方面又很突出,加上這一時期,正是康熙收復台灣的關鍵時刻。

  因此他給了姚啟聖申辯的機會,並授予世襲騎都尉,加一雲騎尉的世職。

  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攻克台灣,姚啟聖還兵福州。

  在收復台灣的過程中,姚啟聖的功勞是不容置疑的,甚至比施琅還要大。

  姚啟聖即將收復台灣之時,康熙卻派了施琅前去主攻。

  這相當於變相地架空。攻下台灣後,功勞全被施琅搶走,前期的鋪墊也十分重要。

  但朝廷和歷史對此不管不問,將功勞全部歸於施琅。

  而施琅卻是姚啟勝親手舉薦的,心裡的各種滋味,恐怕只有姚啟聖最清楚。

  返回福州後,姚啟聖悶悶不樂,不久舊疾復發,病逝福州,享年六十歲。

  這實際上也是康熙作為統治者與姚啟聖作為臣子之間的「爭鬥「。

  康熙勢必要挫一挫姚啟勝的傲氣,才會毫無徵兆地空降一位將領,搶了原本應屬於姚啟聖的功勞。

  然而精明如姚啟聖,他也看透了這一點,自己的一生不過都是皇帝手中的棋子。

  縱然心懷大清、心懷天下,也逃不過任人擺布的結局。

  這場與皇帝的較量中,自己終究還是敗了。可試問,古往今來,又有誰?真正迎來了勝利呢?

  而在施琅入京覲見康熙,並被封為世襲罔替的靖海侯時,姚啟聖已經病逝,享年六十歲。

  按照慣例,封疆大吏死後,朝廷都會有所表示,不是加官晉爵,給一個合適的諡號等等。

  姚啟聖又和一般的督撫不同,畢竟是立有軍功的,但康熙沒有按例賜祭葬,給諡號,就連官方總結性的祭文也沒有。

  這就說明,康熙沒有對姚啟聖蓋棺定論,大致還是持否定態度的。

  事實上,姚啟聖在福建百姓的心目中,其形象也很一般。

  同時期的福建巡撫吳興祚儘管也沒有得到康熙的褒獎,但他死後當地官民擁戴,呼籲將其作為好官祭祀。而姚啟聖不然。

  姚啟聖死後不久,朝中御史便追究他修造船舶、軍械虧空四萬七千兩銀子,請求康熙給予嚴肅處理。

  康熙他念及姚啟聖生前勞苦,免於追繳,這多少還是給了姚啟聖一點面子。

  作為皇帝,一個帝國的統治者,康熙不喜歡姚啟聖的性格,他並不完全接納這個勞苦功高的臣子。

  因為康熙比誰都明白,姚啟聖雖然感激自己的知遇之恩,欽佩自己的雄才大略,但實際上還是不接受自己、看不慣官場上的虛偽與狡詐。

  縱觀姚啟聖的一生,可用「驕傲「二字概括。康熙對他可謂「又愛又恨「。

  他不像李光地那樣對康熙言聽計從,也不像周培公那樣直言頂撞。

  而是順從中有些反叛,欽佩中又有桀驁不馴,巧舌如簧,一針見血地諷刺朝中官員。

  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對這個國家的熱愛和責任感使得他極盡批判之能,只為給當時污濁的官場帶去一絲清風。

  儘管個人的努力在大環境面前如蜉蝣撼大樹,但他的風骨值得後人敬仰。

  為彌補禁海、封鎖台灣給沿海居民造成的損失,康熙下令,凡遷地的居民都可得到土地和銀兩,可百姓實際得到的銀兩遠遠少於應該得到的。

  姚啟聖心裡知道這是被各級官吏層層剋扣的結果,可面對責問,他仍無能為力。

  他說,他恨死了這些蛀蟲,可是為了完成海禁,他只得這樣做。

  這種無奈是官員的良心,是真正的體恤百姓,也是看透世道的清醒與消極。

  其實說起姚啟聖的風骨還真的不存在,無論別人怎麼評論他,姚啟聖在朱由檢的心裡就是漢奸。

  雖然此人很有能力,可是他主動投清,並幫助東擄圍剿明軍都是朱由檢不可原諒的。

  不過那是歷史,而現在朱由檢已經改變了歷史。

  現在姚啟聖是沒有機會投降東擄的,東擄早就被滅了。

  朱由檢總不能想到姚啟聖在後世投清就莫名其妙乾死他。

  所以朱由檢一時陷入沉思,他暫時找不到治罪姚啟聖的理由。

  還有就是此人還有點作用,至少目前他表現很好,又很愛民。

  算了,以後看看情況再說,本想和姚啟聖好好談談的。

  可是想到姚啟聖在歷史上也是一個漢奸,朱由檢突然沒有了那個興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