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美利堅縱享人生> 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 與老對手的差距(求訂閱)

第兩千一百一十三章 與老對手的差距(求訂閱)

2024-08-05 10:59:13 作者: 小鹿愛小胖

  波音如今算是四面出擊,呈進攻之勢,有些「招數」甚至與被普遍認同的理念和做法相悖,但他們不管不顧,先買下來再說理念問題。

  做這一切就是為了應付老對手空客,龐巴迪C系列在進入空客產品譜系後,變化立現,從併購完成到現在,飛機還沒造出來呢,A220就獲得了超過50架訂單,都快趕上龐巴迪C系列時代的三年訂單總數。

  而隨著達美這家大客戶的介入,訂單總數突破100恐怕要不了多久。

  空客一面接單,一面稱將利用飛機現有的結構冗餘、系統冗餘和燃料容量等條件,對A220作重大改進,計劃到2020年下半年完成,屆時A220-100和A220-300的最大起飛重量(MTOW)都將增加2268kg,航程均增加830km,兩型機的最大航程將分別升至6300km和6200km。

  本章節來源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

  由此,在從100到160座級的支線飛機領域,A220形成了全面的優勢,勢必使原本就很優秀的C系列飛機受到更多的客戶青睞,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眼下的空客,似乎順風順水,但有個問題卻是誰都不能忽視的,就是在遙遠彼岸即將崛起的對手——ARJ21。

  當今,世界民機研製生產的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革,看看波音的出招、空客的作派,想想三菱重工的動作,前兩者各自都擴充了自己的客機產品序列,形成了從支線到幹線的全覆蓋;

  而後者則意味著,一個實力顯著增強的支線飛機提供商——日本MHI,也是ARJ21項目的有力競爭者;當然,還有北極熊振興民機業的雄心與實務操作。

  由此,一個世界支線的新格局已經呼之欲出了,這個新格局就是「兩強+三新」,兩強分別是美(波音)與歐(空客);三新就是俄、中、日。

  經歷上世紀90年代的市場競爭,福克,道尼爾等逐步退出了支線飛機市場,巴航工業和龐巴迪憑藉噴氣支線飛機展露頭角,在20餘年間成長為支線飛機的兩位霸主。

  但如今,時過境遷,巴航工業和龐巴迪的支線業務竟分別被更大的霸主——波音和空客吃掉,而Z國、北極熊和RB在21世紀初進入到支線飛機市場,悄然間,在世界的東方正長出一個支線「新極」。

  這也跟支線飛機的市場主體也在東方興起有關,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在未來20年裡,對150座以下支線飛機的需求將達到3000多架,占全球總需求1.05萬架的三分之一。

  在需求的牽引下,Z國的ARJ在努力進入市場,北極熊的SSJ(蘇霍伊超級噴氣機)甚至已經交付上百架,而RB正在大力發展自己的SpaceJet系列。

  其實不僅是在支線飛機領域,包括幹線機在內的整個民機製造業似乎也在朝著這個方向變。

  波音/空客——「兩強」更強,基本實現全譜系,無明顯短板。

  而「新銳」中除三菱、維京等業務相對單一的力量外,中、俄的目標決不止於支線,而是要謀求更大、更全面的作為。

  在說到北極熊民機發展時,蘇聯時期原已投入運營的伊爾-62、圖-154、圖-204、伊爾-86/96等多型民航機型,以及相對較好的航空發動機基礎,為其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當下的SSJ和MC21兩款機型,以及與Z國合作研製CR929寬體客機,正奏響北極熊振興民機製造業的新樂章。

  SSJ100由蘇霍伊民機公司通過國際合作、按西方適航標準研製生產,蘇霍伊民機公司是在蘇霍伊設計局股份有限公司下,設立的獨立項目公司。

  SSJ項目啟動更早,於2000年啟動,2008年 5月首飛;2011年首架交付國內用戶;2012年獲得歐洲EASA適航認證。現有75座與95座兩個型號。

  其配裝的發動機為SaM146,由法國賽峰集團與北極熊土星航空發動機製造公司以50:50股比成立的合資公司PowerJet研製。

  雖然SSJ飛機在近兩年發生了兩起空難,但整體進展和表現尚好,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占總交付數20%的飛機已銷往國外。

  啟動於2007年的新型中短程幹線客機MC-21(150-211座級)馬上就要實現首飛,並獲得一切手續交付使用。

  該機由北極熊聯合航空製造集團(UAC)旗下的伊爾庫特公司製造,未來將取代本國的「圖」、「雅克」和「安」系列飛機,並力爭把一半以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再加上目前來看表現不錯的ARJ21,未來的支線航空領域,肯定是一次大混戰,為了這次大混戰的到來,達美航空必須提前做好準備,這是楊橙對巴斯蒂安的要求。

  在巴斯蒂安的第一個任期內,如果能平穩解決支線航空的鬥爭,將非常有利於他的連任,在楊橙的規劃中,巴斯蒂安是他把控達美航空的關鍵紐帶。

  聊完了正事,楊橙笑了笑緩和了下氣氛,問道,「最近我聽說有財經媒體對你大肆褒獎?」

  巴斯蒂安無奈道,「這絕對不是我花錢找人寫的文章。」

  楊橙大笑,「哈~我知道,我覺得寫的很好,達美航空這兩年的發展確實超乎預期,無論是大股東還是股民都很滿意,這是你這個CEO的功勞,沒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

  沒等他接話,楊橙又道,「不過未來兩年的利潤肯定要下滑,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巴斯蒂安鄭重道,「我知道boss,目前油價回暖,勢必會衝擊我們的財報,不過我有信心壓美航一頭。」

  楊橙意外道,「怎麼說?」

  「前段時間的一次業內聚會上,美航CEO帕克說了一番話,他認為美國航空業的上一輪兼併重組徹底改變了行業的競爭環境,美航再也不會陷入經營虧損的境地。

  而且他樂觀的表示,美航利潤同比的大幅下降,完全是因為燃油價格的快速上漲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

  這固然是事實,但完全歸結於油價我覺得不妥,更多的還是他們管理層的問題。

  仔細研究一下他們的財報,就不難發現,美航利潤驟降主要是由於收入的增速落後於競爭對手,而在成本方面的增長三大航基本持平。

  達美航空與美聯航的收入增長主要來源於高端產品、企業客戶以及提升票價水平,進而較大程度覆蓋燃油成本的上升,相比之下,美航在這一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

  按照帕克的說法,美航在這方面的落後主要受技術限制。

  但美航與全美航空的正式合併開始於2013年,晚於達美航空、美聯航的合併,因此美航近年來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整合有關工作中,而在IT系統方面的投入有限。

  因此,美航缺乏像達美和美聯航那般高效的渠道,無法有效的將高端產品推薦給旅客。

  目前,美航和全美的整合工作已經進入到最後階段,其IT系統的合併已經完成,所有航空器、飛行員及空乘已經整合到了統一的調度平台,完成了對旗下邁阿密、達拉斯和芝加哥三個基地的融資工作。

  隨著整合工作的完成,美航將加大對於數位化轉型的投資,這將大大改善高端產品的銷售,進而提升輔營收入水平。

  在油價走高的大環境下,通過產品細分、增加對企業客戶的重視和提高票價水平來保證利潤,這幾乎是我們三大航空公司的共識,三家公司都認為高端產品收入和企業客戶需求將持續上漲。

  儘管美航目前的輔營收入並沒有取得顯著增長,但從其局部的產品分銷來看,其高端產品也有巨大需求,這也是此後美航利潤提升的主要策略之一。」

  楊橙聽完後點了點頭,「說的沒錯,美航的資源整合效率太低,耽誤了發展,在這一步已經慢於我們和美聯航,以後再想追趕就難了。」

  巴斯蒂安也說,「這是對的,與整體營收上的差異對應的是,美航、達美航空、美聯航在相同市場上的表現各異。

  收入結構上,我們三大航空公司均以客運收入為主,國內市場占總體收入的絕大部分,第二大市場為大西洋地區,三大航中,美航的拉丁美洲收入占整體收入的比例最高。

  但如今,阿根廷經濟形勢嚴峻、巴西ZZ存在風險,墨西哥收入環境較差,導致三大航在拉丁美洲市場的單位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而在四大市場中,美航在這一市場的座位運力增長率最高,這也就意味著美航受到的影響最深,更進一步影響了他們的整體營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