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八十章 聯姻就是武器(求月票)
2024-08-05 10:57:27
作者: 小鹿愛小胖
誰敢相信,現在牛逼轟轟、驕傲如斯的加泰人,祖宗其實是非洲土著。
事情還是要從遙遠的「很久前說」起。
都知道土耳其是歐亞的「十字路口」,其實遠在歐洲大陸西南端的西班牙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西班牙註定會邂逅來自四面八方的定居者。
自公元前3000年起,凱爾特人、腓尼基人、摩爾人等不斷造訪這片土地,「西班牙」一詞就來源於腓尼基語,意為「野兔」。
公元前19年,羅馬帝國徹底地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在此建立「西班牙行省」,全稱是「塔拉戈納西班牙行省」。
400年後,國日暮西山的羅馬帝國已無力阻擋蠻族的遷徙,西哥特人趁機進入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國,取代了羅馬帝國在伊比利亞半島的統治。
在經歷了羅馬征服和西哥特王國數百年的「羅馬化—基督教」統治與整合後,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國度迎來了命運大轉折。
公元711年,皈依伊斯蘭教的柏柏爾統帥塔里克伊本齊亞德率軍渡過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在瓜達萊特戰役中擊潰數倍於己的西哥特王國軍隊,隨即掃蕩這個伊比利亞半島。
穆斯林的統治在半島建立起來,而基督教勢力則被擠壓到半島北部的群山里。
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的加泰隆尼亞也未能倖免,彈丸之地根本不足以抵擋穆斯林騎兵的衝擊。
然而沒過幾十年,來自北方的騎士就將他們從穆斯林的統治中「解放」出來。
在法蘭克加洛林王朝的皇帝查理曼大帝時期,法蘭克軍隊翻越庇里牛斯山,驅逐了占據加泰隆尼亞的穆斯林軍隊,將這裡變成法蘭克王國的邊疆。
公元801年,巴塞隆納伯國建立,並向法蘭克王國稱臣,作為王國與伊比利亞半島穆斯林zheng權的緩衝地,並監視穆斯林zheng權的動向。
然而在加泰隆尼亞,不論是平民還是當地的貴族,他們既不願意接受穆斯林的統治,也不希望被遠在北方的法蘭克王室領導。
相反,過去三百年間在管理鬆散的西哥特王國統治下的感覺,讓他們念念不忘。
公元985年,穆斯林軍隊攻陷巴塞隆納,伯爵逃到山裡避難,並向他的西法蘭克宗主求援,然而加洛林王室這時候卻氣數將盡,在公元987年就掛了。
新登場的卡佩王朝要求巴塞隆納伯爵的效忠,可是那會兒連地盤都沒有了,還效忠個毛線?
伯爵沒有答應法蘭克新國王的要求,這被認為是巴塞隆納伯國從法蘭克王國獨立的標誌。
換句話說,早在10世紀末,加泰隆尼亞就早早的獨立了。
而那時候的西班牙呢?很抱歉,此時的伊比利亞半島四分五裂,作為ZZ實體的「西班牙」此時並不存在:自西哥特王國建立,「西班牙」就只是個歷史地理概念了。
當然,如果只是說「西班牙行省」大概可以從舊方志中找得到蹤跡。
在被穆斯林征服者趕到北部群山之後,不甘心做山大王的原西哥特王國的貴族們抱團取暖。
旨在驅逐闖入半島的穆斯林,奪回屬於西哥特人的土地,恢復過往的秩序和信仰的「收復失地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自公元718年起,阿斯圖里亞斯、納瓦拉、阿拉貢三個基督教小國先後在半島北部建立。
為了抵抗和驅逐占據半島中南部的穆斯林zheng權,三個基督教小國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同時,為了在伊比利亞半島的ZZ格局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三個基督教小國也相互傾軋,相互攻伐。
是合作還是對抗,取決於「外敵」的強弱,當穆斯林政權強大時,基督教小國之間就互相合作;當穆斯林zheng權孱弱時,基督教小國之間就互相競爭。
穆斯林zheng權方面,自8世紀攻滅西哥特王國起,伊比利亞半島上先後出現了後倭馬亞王朝等四個統一的穆斯林zheng權。
雖然穆斯林將東方先進的科技成果帶入半島,在社會發展、文化、建築等領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在ZZ維繫上,穆斯林一直都很無力:
一方面,穆斯林內部內鬥不止,權力分散。
與北方的基督教國家相比,南方的穆斯林很少會出現能整合國家各部分力量進行「聖戰」的領袖,在分裂割據的時候甚至會引入北方基督教勢力尋求「幫助」;
另一方面,穆斯林在大多數時期不實行宗教寬容,強令臣民改宗伊斯蘭教,對不從者課以重稅,甚至強令離開,導致國內宗教衝突此起彼伏。
作為外來的異族異教統治者,穆斯林既無法團結自身的力量,也沒能對這片新土地進行有效的整合。失敗根本是命中注定。
12世紀末期,新當選羅馬教皇的英諾森三世號召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基督教諸國停止內鬥,團結一致對抗南部的穆斯林zheng權。
隨即,半島上的基督教勢力聯合起來,歐洲大陸上的十字軍戰士也進入半島。
一支龐大的基督教聯軍建立起來,並在隨後的托洛薩會戰中大敗穆斯林軍隊。
至1251年,穆斯林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領土僅剩半島南端的格拉納達,以進貢黃金、聯盟和依附等外交手段苟延殘喘。
此時,更名為「萊昂王國」的「阿斯圖里亞斯」已經被它原來的封國卡斯蒂利亞兼併了,而葡萄牙也從萊昂王國的西南獨立出去,並取得羅馬教廷的承認;巴塞隆納伯國則成了阿拉貢王國的一部分。
之後,就是不可避免的聯姻了,要想兼併一個國家,除了通過戰爭,別無他法,聯姻是最好的武器。
在中世紀歐洲人看來,聯姻甚至比戰爭更有效,比如A王國的國王跟B王國的女王結婚了,那麼A、B兩個王國自然就合併成為聯合王國,而這對夫婦的後代則同時獲得這兩個王國的繼承權;
又比如A王國的國王無嗣而終,那麼根據本國的「王位繼承法」,可能會由國王的某位外國親戚來繼承王國。
前面說過的普魯士,就是通過聯姻的方式迅速擴張領土和勢力,一躍成為中歐強國。
而這種「好事」,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發生了不止一次。
1137年,巴塞隆納伯國的貝倫格爾伯爵與阿拉貢的女王儲貝特隆尼拉訂婚,成為阿拉貢王國的親王,就這樣,巴塞隆納伯國被併入阿拉貢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