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奮鬥在初唐> 第2243章 九連殿?又一個玄武門?

第2243章 九連殿?又一個玄武門?

2024-05-03 14:51:35 作者: 牛凳

  郭業像是看傻子一樣看著李大亮,滿臉的不可置信之色。

  他說道:「武陽縣公,你說什麼呢?現在真相大白,太子李治是被冤枉的,根本就沒有什麼調戲郭玉蘭之事。至於李佑,他乃是假陛下所立,根本就做不得准。這些都您不清楚?」

  李大亮微微一笑,道:「秦王千歲,你以為我瘋了是吧?但事實上,我現在好得很,甚至可以說從未這麼好過。不錯,晉王李治是被冤枉的,但那又如何?被廢就是被廢,想要復立,除非有陛下的旨意。」

  郭業怒道:「你這是強詞奪理,現在陛下已經龍馭賓天了,又怎麼可能重新立李治為太子?」

  李大亮雙手一攤,道:「那就沒辦法了。沒有陛下的旨意,他現在就不是太子,理所當然地不能繼承皇位!」

  郭業深吸了一口氣,道:「好,就算你說的有幾分道理。但齊王李佑也算不得太子吧?憑什麼要大家擁立他為新君?」

  「齊王乃是被陛下冊封為太子,有詔書在,如何做不得准?」

  「可那個陛下明明是假的!他現在還在……還在……」剛才一通忙活,郭業還真忘記那個假李二陛下去哪了,只得大而化之地說道:「還在九連殿活得好好的呢!」

  「哦?是嗎?」李大亮裝傻充愣道:「那就好辦了,咱們找他當場對質,看看是他立了齊王為太子,還是真正的陛下立了齊王為太子?」

  郭業怒道:「這不是明擺著嗎?還用對質?」

  

  李大亮不慌不忙地說道:「事關江山社稷,在下以為無論如何小心都不為過。秦王千歲,您說呢?」

  「哼,對質就就對質,我就不信了,事到如今,那個假陛下還敢抵死不招?」

  郭業的猜測當然沒錯,假李二確實不會抵死不招。但問題是……等眾人回過頭來找到假李二和郭小蓮的時候,發現二人均已口吐鮮血而亡,馮鬼正抱著郭小蓮的屍身放聲大哭呢。

  到了現在,郭業才明白李大亮的圖謀。

  李大亮的心腹不少,剛才肯定是有人給他通風報信了。

  郭業點了點頭,冷笑道:「我明白了,你這打的是死無對證的主意。」

  「秦王莫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實,對這二人的死,我李大亮也深感痛心。這下子有些事情就永遠都搞不清了,比如……這賊子到底是什麼時候替換了陛下?在立太子之前還是在立太子之後?」

  郭業鬱悶地想吐血,道:「你……你……」

  李大亮猛然間一拍腦袋,道:「不好意思!剛才我想錯了!知道這事的,除了郭小蓮和假陛下外,還有高陽公主呀。咱們問問她不就行了?」

  高陽公主自從事發之後一直面無人色,聞聽此言頓時有如枯木逢春。

  她對著群臣微微一福,道:「本宮自知罪惡滔天,現在追悔莫及。眾位有什麼要問的儘管問,本宮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稍贖前罪。」

  李大亮道:「那請問公主,假陛下到底是何時替換了真陛下呢?」

  「就是剛才。父皇冊立萬太子之後,太監牛玉等人就把他囚禁起來,換成了假父皇。」

  「原來如此。」李大亮對群臣道:「這下大家都聽清楚了吧,齊王的太子之位乃真陛下所立,理應繼位。」

  郭業道:「高陽公主意圖謀害陛下,證據確鑿,她的話怎麼能做得准?你們倆沆瀣一氣,一唱一和,想把我們當傻子嗎?你們以為這樣就能顛倒黑白?」

  李大亮道:「現在唯一的證人就是高陽公主。如果秦王不信她的話,請提出證據來。如果只是心裡懷疑,卻沒有過硬的證據,恐怕難以令天下人心服。」

  高陽公主道:「本宮願意對天發誓,剛才所言句句屬實!但有半句虛言,天打五雷轟!」

  在場的都是人精,當然不會被這二位如此簡單的伎倆所欺騙。這事是明擺著的,李二陛下性情大變已久,假陛下替換真皇帝,那肯定是發生在在幾個月以前。

  但現在唯一的證人就是高陽公主,讓大家拿出她說謊的證據還真拿不出來。

  對於一般證人,人們還能威逼利誘,迫使她說實話。但高陽公主不管怎麼說都是李二陛下的親閨女,未來皇帝的親姐姐。

  不錯,陛下是死了,但那是秦瓊殺的。嚴格來說,和她真的關係不大。

  至於囚禁陛下……要說重罪的確是重罪,但話又說回來了,誰知道新皇帝是怎麼想的?萬一人家出於血緣的關係,就不再追究此事了呢?

  所以,一般的手段人們還真使不出來。

  既不認同李大亮的歪理,又無法出言反駁,現場一陣沉默。

  良久,孔穎達輕咳一聲,道:「武陽縣公,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真的假不了,事情的真相不是憑強詞奪理就可以改變的。你不要錯打了如意算盤。」

  李大亮眼珠一轉,道:「您老人家也認為高陽公主的話為假?」

  「那是自然。」

  「好,那我給孔尚書一個面子。大家各退半步如何?」

  「半步?怎麼是半步?」

  李大亮道:「我不再堅持立齊王的一定是真陛下。但也請大家不要堅持認為是假陛下立了齊王為太子。這個問題,咱們暫時擱置。」

  孔穎達大惑不解,道:「這個問題擱置了,那到底讓何人登基為帝?」

  「晉王李治曾經當過太子,不久前被廢。齊王李佑被立為太子,大家卻不知立他之人是不是真正的陛下。那咱們可以認為在名分上雙方勢均力敵,到底讓誰登基可以從別的方面考慮。」

  郭業道:「別的方面?晉王李治乃是長孫皇后所生,陛下的嫡子,正應繼位!」

  「那卻不然。」李大亮搖了搖頭,道:「晉王李佑的生身之母也被封為皇后,按說他也是陛下的嫡子。雖然成色上可能略遜於晉王,但您別忘了,他的年紀可比晉王大,長幼有序,理應晉王繼位!」

  「可陰皇后到底是不是真陛下所立都不一定呢?」

  李大亮道:「那這個問題咱們也算平手,可以再考慮別的方面。」

  「還有什麼方面?」

  「當然是諸位大人自己了。」李大亮沒理郭業,卻走到了孔穎達的面前,道:「孔尚書,今天在立齊王為太子的大典上,您給齊王行禮了吧?」

  「呃……那當然是是行禮了。」

  「行禮之後,是不是就算承認了太子的地位?承認了齊王乃是半君?」

  「呃……算……算吧?」

  「您是孔聖人的三十二世孫,最是知禮不過。這認了君主,還有反悔得道理麼?」

  「這……」

  李大亮舌辯滔滔,還真把孔穎達說了個啞口無言!為啥?關鍵是在封建社會來說,這個道理極正!

  俗話說得好,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舊的主公死了,改投新主公,那誰也沒辦法,總不能讓大夥都陪葬吧?但是舊主公還好好的你就改投他人,那就很不合適了。

  所謂太子,又稱儲君,或者說是半君。

  不管是什麼原因,群臣在大典上給李佑這麼一跪,雙方就有了君臣之分。

  再想反悔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舉個例子,在歷史上,宋仁宗去世,趙曙為新帝。在山呼萬歲之前,名臣韓琦先囑咐身後的大臣們,我跪了你們再跪,我不跪你們都別跪。

  為啥?萬一寶座上坐的不是趙曙本人呢?大家要是跪錯了,不是全完了嗎?

  所以,他要先命人把坐在御座上那人額前的頭髮撥開,露出真容。等確認了是趙曙本人,這才下跪。

  大庭廣眾之下,去撥皇帝的頭髮,這多不禮貌?但那也沒辦法,此事太重要了,就算對新皇帝無禮,也只能這麼幹。

  雖然說「半君」和「君」並不完全一樣,但現在李二陛下已經死了,所謂的「半君」自然和「君」也就相差不大了。

  見孔穎達久久不語,李大亮趁熱打鐵,繼續道:「另外,大夥想想,晉王對大夥有何恩義?立齊王為帝有什麼不好的?大家何必死抱著晉王不放?」

  李佑看出了便宜,趕緊道:「蒼天在上后土在下,本王在此立誓,我若為帝,原來與孤王有仇怨者,既往不咎。不僅如此,群臣盡皆官升一級!如違此誓,天誅地滅!」

  若是李治在這,當然不怕這個,大家爭相出價唄,你升一級,我就能升兩級。但問題是,李治現在還被關著呢,他不開口,其他人若是代替他許諾,那效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李佑的話音一落,不少人看他的目光開始熱切起來。

  還是那句話,都是陛下的兒子,差不多的情況,立誰不是立呀?

  至於說李佑的人品不好?

  李二陛下弒兄殺弟逼老父讓位,最後李淵還死的不明不白的,論起私德來,他又比李佑強到哪去了?

  這也並不妨礙他當一個好皇帝呀!

  左右是帝王家事,咱們硬頂著幹啥?還是官升一級落袋為安吧!

  於是乎,人們開始竊竊私語,討論李佑繼承皇位的可能性。

  眼睜睜地看著局勢開始逆轉,郭業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高聲道:「諸位,不要被李大亮所欺騙!雖然沒有證據,但大家心裡都明白,陛下被囚,恐怕和陰皇后和齊王逃不脫關係。現在陛下屍骨未寒,難道大家就要把害他的人推上皇位嗎?」

  說到這裡,他猛然間抽出了腰間的寶劍,往地上劃了一條線,道:「事到如今,咱啥也不說了。以此線為界擁護齊王為帝者,往左邊站。擁護晉王為帝者,請站右邊。」

  這就是逼大夥站隊了。

  人們都知道,這種情況下可容不得含糊。

  保持中立也不是不行,但你得有保持中立的資格。比如說李靖,比如已死的秦瓊,那是國家棟樑,無論誰登基,都用得著他們,自然可以中立。

  但大部分人就沒那麼重要了,現在中立,新君登基之後,肯定得被趕回家吃老米。遇到暴虐的君主,說不定還得被羅織罪名抄家滅族。跟選錯了邊的結果差不多。

  於是乎,郭業的話音一落,群臣就亂成了一團。最終一清點,支持兩位王爺的人數是半斤八兩,一半對一半!

  當然了,支持太子的重臣還是要多一些,齊王這邊有名有號的大臣不過是薛萬徹、張亮、韋挺、許敬宗等聊聊數人。

  對於這個結果,李大亮是喜出望外——在取得大臣的支持上,雙方沒有質的差別,後面剩下也只有武力解決了。

  他手持寶劍指著支持李治的人群道:「眾將士,聽我的命令,殺光這幫亂臣賊子!誰出的力多,齊王定當不吝封賞!封妻蔭子就在眼前,大家隨我沖!」

  長孫師也高聲道:「晉王才是真命天子,大家殺李大亮迎晉王,兄弟們隨我博這份擁立之功!」

  負責九連殿守衛的甲士們也分為了兩派,一派以李大亮為首,一派以長孫師為尊。

  雙方劍拔弩張,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諸位且慢動手!我有話說!」

  正在這個關鍵時刻,忽然有人高聲叫喊。

  人們循聲望去,說話的卻原來是太子府的長史馬周。

  李大亮道:「馬元舉,事關皇位的歸屬,你不會以為憑藉口舌之利就能解決吧?」

  馬周胸有成竹地說道:「口舌不利當然不行,但是……遺詔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