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2章:劉表赴任
2024-08-01 20:22:04
作者: 漢江永豐
鍾繇自告奮勇地到了青州,十數日就來到了北海,本以為可以輕鬆地說服孔融,哪知道孔融也是一根筋,任憑鍾繇磨破了嘴皮子,孔融依然不答應以自己的名義行文天下。
恰好這時,青州人張饒趁著中原混亂起兵叛亂,打著黃巾軍的旗號攻打劇縣。孔融雖然到北海後起兵講武,可是他確實不是打仗的料,最後兵敗城破,不得不逃到朱虛縣。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為了平定張饒的叛亂,他不得不救助於鍾繇,因為鍾繇的背後是驃騎將軍周永。孔融雖然迂腐,可是他也知道,身處亂世,實力才是第一位的。而當今天下,最有實力的就是周永了。
鍾繇在去青州的時候,周永就曾經交待過鍾繇,平原郡守龔林、東萊郡守龔易都是自己的人馬,有什麼困難可直接去找他們兄弟倆。因此,鍾繇立即派人去找龔易。
龔易的東萊郡緊靠著孔融的北海國,龔易即刻帶兵前來,很快就趕走了張饒的黃巾軍。龔林、龔易手下的隊伍都是三韓士兵,不僅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讓孔融很是羨慕。
至此,孔融終於明白,自己寫寫文章、罵罵大臣們還可以,但要是自己上陣打仗,那確實不是自己的強項。為了自己的北海國不再受黃巾危害,他不得不請求龔易派兵防守北海。
同時孔融也想到,既然周永主張由監察御史會議管理國家,那麼自己就算是投靠了周永,他也不會派人來北海,而是由北海人的監察御史自己管理北海,並沒有損害到北海人的利益,因此,他決定投靠驃騎將軍。
時年三月,大名鼎鼎的名士、青州北海相孔融也順應源流,發表了曉喻天下的檄文。當然,這一切都是鍾繇的功勞。鍾繇到北海一月有餘,與孔融多番長談,終於說服了孔融。
孔融先是強烈地譴責了董卓廢嫡立庶、毒殺太后、殺害群臣、穢亂內宮的滔天罪行,聲稱董卓是盤古以來最無恥、最缺德、最殘暴的歷史罪人,並號召天下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清除董卓這種人渣。
緊接著,孔融引經據典,從炎黃兩帝說到夏、商、兩周,再到春秋戰國,秦滅六國、劉項爭霸、東西兩漢,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既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因此,孔融建議由天下各郡派一個監察御史到洛陽,由監察御史會議管理國家。
最後,孔融針對董卓廢度少帝年號,自立年號的非法之舉,認為天下人既然不承認董卓的朝廷,當然也不應該使用董卓的年號。而炎黃兩帝是我們的共同祖先,因此,我們就以他們出生的年份為紀元。而且根據他的推算,今年正好是炎黃兩帝出生的3190年,所以我們就把今年稱為中元3190年。
……
這天晚上,孔融的臨時相府燈火通明,高朋滿座,熱鬧非凡,北海國內的名人幾乎都被孔融請來了。之所以搞得這麼隆重,就是為了招待鍾繇、龔易等人。既是為龔易慶功,感謝龔易為他平定了黃巾之亂,也是為鍾繇送行,明天鍾繇就要回河內去了。
由於在坐的都是當今天下的名士大儒,龔易顯得非常小心,生怕說錯了什麼話,惹得大家笑話。可是鍾繇卻顯得非常興奮,他這趟來青州,既說服了孔融來投,又幫孔融平定了黃巾,鍾繇不由得心花怒放,不自覺也狂放了許多。
「龔易大人雖是一介書生,卻能率兵打仗,龔景大人真是後繼有人啊……」正在喝酒之間,孔融突然感慨地說道:「可惜我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可是逢此亂世,卻不能上陣殺敵,不如一武將也。」
「孔融大人過獎了,我手下精兵,乃驃騎將軍手下之士兵也。」龔易連忙朝孔融拱了拱手,謙虛地笑了笑:「孔融先生乃當今大儒,胸中自有百萬雄兵,豈是一個武將可比的?」
「武將?」鍾繇猛地一楞,突然想了起來,驃騎將軍臨走時可有交待,要他來青州尋找一個叫太史慈的青年將領的,連忙問道:「孔融大人,向你打聽一個人,你的手下,是不是有個叫著太史慈的將領?」
「太史慈?沒聽說啊……」孔融搖了搖頭,他的手下確實沒有叫太史慈的。此時的太史慈,還沒有干出什麼大事,象他這樣的大儒,怎麼會知道一個不出名的小人物呢?
「鍾繇大人,我的手下倒是有個叫著太史慈的將領。」龔易放下酒杯,突然開口說道:「由於他作戰勇敢,剛剛被我提拔為都伯,本是東萊郡人,鍾繇大人怎麼知道他呢?」
「哦……快叫他來,讓我看看。」鍾繇等不及了,連忙吩咐龔易。
不一會,一個身材魁偉的年青將領走了進來,雖然個子不是很高,可是渾身透著英武之氣,一看就知道是個良將。
「你就是太史慈?」鍾繇連忙站了起來,走過來問道。
「回大人的話,我就是太史慈?」那個年青人朝鐘繇拱了拱手,鄭重地說道。
「呵呵……果然是一員良將!趕快收拾收拾,跟我去見驃騎將軍。」鍾繇笑了起來,上前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驃騎將軍特別囑咐我,一定要打聽到太史慈,並把你帶回河內。」
「驃騎將軍怎麼知道我?」太史慈一頭霧水,象他這樣的都伯,龔易的手下不知有多少,驃騎將軍怎麼突然就想到了他?
不僅太史慈不明白,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明白。
「呵呵……驃騎將軍是什麼人?他就是一個下凡的武曲星,這世間的武將了都清楚。」鍾繇也不知道周永為什麼會知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都伯,不過當作這麼多人的面,他是不會承認自己不知道的。
……
孔融的檄文發布幾天之後,立即引起了天下士族、百姓的紛紛議論。正是因為孔融的身份不同凡響,所以他的檄文在士人中更有影響,就是那些還在觀望、徘徊的士人,其信念也開始動搖。
驃騎將軍周永則抓住時機,再次發文曉喻天下。他首先是積極響應孔融的檄文,堅決擁護和支持孔融的建議,聲稱孔融是當今天下大儒,把孔融大大地吹噓了一番。
緊接著,周永宣布幽州大軍已經兵進河東,一舉消滅了盤據在河內境風燒殺搶掠的匈奴騎兵,並大肆渲染了消滅匈奴騎兵的重大意義,聲稱這是平定匈奴叛亂、重整大漢雄風的重大勝利。
同時,周永也把這場戰爭與討伐董卓聯繫起來。不僅肆意嘲笑董卓的十幾萬軍隊在匈奴騎兵面前裹足不前,幽州大軍則一戰而定,而且宣布幽州騎兵已經控制河東郡,切斷了董卓與西涼的聯繫,董卓已經成為瓮中之鱉。
最後,周永宣布幽州的遼東郡百姓自發地武裝起來,消滅了董卓派往遼東郡的太守公孫度。周永隻字不提張飛的大軍,把所有的功勞都歸於遼東的監察御史們。是他們發動民眾與公孫度作鬥爭,並最後取得了勝利。
周永詳細地介紹了公孫度是如何的利用公孫家族在遼東的勢力,強行控制了遼東郡,並在遼東郡為所欲為,殘害百姓,終於激起了民眾的憤怒,引起了襄平城百姓的暴動。
周永著重強調了這是遼東郡監察御史會議的勝利,充分肯定了遼東監察御史的作用。並再次重申,任何個人、任何家族要想專制統治,都是不得人心的,最終於必將被人民所消滅。
……
和煦的春光吹拂著小河,許多的小鳥在樹林裡自由自在歡樂地飛翔著,唱出清脆悅耳的曲子。隨著春姑娘輕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已經破土而出,偷偷的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荒野里到處都可以看見這一些生命力頑強的小草。
洛陽城東的官道上,十幾個士人雖然騎在馬上,卻並沒有急著趕路,而是緩緩而行,似乎在欣賞這春天的美景。然而他們的臉色凝重,眉頭漢鎖,又似乎有無盡的愁緒難以在這春天裡排泄。
離城十里的地方,有一個接官亭,不管是送官還是接官,人們都習慣在這個地方停下來,說幾句歡迎、或者差別的話。十幾個人跳下馬來,走到亭子坐下。隨行的僕人立即擺下幾盤下酒菜,一壺好酒,十幾個人便喝了起來。
「劉表大人,你此去荊州,恐怕是凶多吉少啊……當初董卓派公孫度到遼東,還不是為了給驃騎將軍周永添亂,可是你看結果怎麼樣?公孫度竟然被襄平城的暴民殺了,連帶著整個公孫家族被斬草除根。如今天下人都被驃騎將軍周永蠱惑,連當今大儒孔融也支持他的建議,誰能保證荊州士族、百姓能接受你?」
黃琬喝下一口酒,苦笑著搖了搖頭。就因為反對董卓遷都,黃琬和楊彪被董卓罷了官。可是看到董卓殺了周毖、伍瓊,他們兩人也慌了,連忙上門賠禮道歉,董卓才放過他們,又任命他們為光祿大夫。
就在昨天的朝會上,董卓先是斥責孫堅目無朝廷、殘暴無行、肆意誅殺朝廷官吏,並讓大家推薦荊州刺史人選。可是大臣們一想到孫堅自長沙起兵,過襄陽而斬荊州刺史王叡,經南陽而殺南陽太守張咨,聞孫堅名而色變,誰還敢去送死?
其實董卓早有主意,見朝堂大臣們皆低頭沉默,不敢應聲,便直接推薦劉表為荊州刺史,獲得了大家的一致首肯。董卓隨即勉勵劉表好生努力,為天子鎮守荊州,護佑天子安全。
在無數朝廷大臣注視下,劉表一臉平靜的點頭,應諾即時就任荊州刺史。朝廷大臣聞得劉表答應,齊齊鬆口氣外,不禁又有些為劉表擔憂。現在的朝廷官吏,不僅部屬敢殺,連百姓也敢殺,似乎誰都可以殺,誰還敢為官?
「幽州士人和百姓之所以敢暴亂,殺死公孫度,滅其全族,那是因為他們的身後有周永在給他們撐腰。荊州沒有周永,我也不是公孫度,在荊州我可沒有任何勢力,我不相信荊州的士族、百姓會暴動。」
劉表身為漢室宗親,在洛陽混跡了許多年,一直沒有得到重用。好不容易熬到了北軍中侯,可是又逢何進秉持朝政,因信任不過劉表,故曾以何顒代替劉表掌權北軍五校。而後董卓入雒,為穩固根基,遂又施恩,再次起用劉表。現在機會來了,他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荊州沒有周永,可是荊州有孫堅。不管怎麼說,周永還量個講道理的人,可是那孫堅乃虎狼之徒也,不能通人性,偶爾不忿,就舉刀殺人,不能與之共言語。而且關東州郡起兵,你又是董卓所任,似袁術、孫堅,定會視你為故寇,他們豈能容你?」
楊彪也不看好劉表,認為劉表一旦赴任荊州,很可能會被孫堅襲殺、誘殺。荊州八郡已為孫堅、袁術控制,有這個兩次三番誘殺朝廷大臣的孫堅在,誰敢輕易去赴任荊州刺史?這豈不是羊入虎口!
「唉……孫堅以下犯上,誅殺上官,皆因國家衰敗、朝綱不振矣。如今周永倡議選舉天子,更是要傾覆我大漢四百年江山。至此國家危難之時,我豈能以個人安危而不顧國家大義?」
劉表一口喝乾杯中水酒,仰天長嘆一聲,眼睛裡不覺擠出幾滴淚來。雖然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可是劉姓宗親們卻始終把大漢天下當作他們自己家的菜園子。
「劉表自少年奉職郡縣,遷之朝廷,二、三十年來於國家無所貢獻,今日正是一償所願之時。若能在衰世之中,護得荊州數郡安全,當不虛活此生也!而且這洛陽形勢,董卓獨掌朝政,為所欲為,縱是留在此間,亦是危機重重,還不如趁此機會離開洛陽,從此以後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
在坐的朝廷大臣們互相看了看,不自覺的露出了苦笑。誰說不是呢?儘管荊州兇險,難道洛陽就安全嗎?董卓還不是想殺誰就殺誰?誰也敢說半個不字?十幾個站起身來,一起端起了酒杯。
「劉表大人,此去荊州山高路遠,也不知我們今生是否還能重逢。來,我們一起喝了這杯酒,祝願劉表大人吉星高照,避過孫堅,安全赴任荊州,一展胸中抱負,了卻畢生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