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之土豪家的傻兒子> 第0409章:董卓遷都

第0409章:董卓遷都

2024-08-01 20:21:52 作者: 漢江永豐

  「相國大人,情況有些不妙,驃騎將軍周永終於出手了。牛輔將軍剛剛來報,周永的大軍突然出動,一舉全殲了於扶羅的匈奴騎兵。現在周永的數萬騎兵屯兵汾水河,隨時有可能一瀉而下。」

  李儒匆匆趕到相國府,遞給董卓一封急報。這是他剛剛收到的,一刻也沒敢耽擱。牛輔在急報是把幽州騎兵說得非常恐懼,一日之間滅掉七千匈奴騎兵,這可是他幾個月都沒有辦到的,讓牛輔很有些緊張。

  「該死!」

  董卓把急報看了一眼,惡狠狠地罵道。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周永,一旦周永占據了河東郡,洛陽與長安的聯絡就會受到威協,身在洛陽的西涼士兵要是得知歸路阻隔,恐怕頃刻之間就會崩潰。

  「命令李傕,立即帶領五萬人馬增援牛輔,讓他們固守安邑,防止周永大軍渡過汾水河。告訴他們倆,我給了他們十幾萬大軍,要是還丟了河東郡,就讓他們到黃河裡餵魚去吧。」

  「相國大人,增援安邑確實刻不容緩,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且不說十幾萬大軍陳兵河內,極大地分散了我們的兵力,而周永屯兵汾水河,又全部是騎兵,他可以隨時渡河攻擊西涼大軍。一旦李傕、牛輔有個閃失,我們的後路就會被切斷,西涼大軍危矣。」

  

  雖然西涼大軍並沒有與周永的幽州騎兵交過手,可是李儒仍然對周永的騎兵絲毫不敢大意。特別是現在的西涼大軍大多數是新近整編的北軍、西園軍,真正的西涼騎兵並不多。

  「相國大人,如今東有袁紹的關東州郡聯軍,北有周永的幽州騎兵,南有袁術的荊州之兵,洛陽雖有八關之險,將士恐怕無防守之心,終將不可守也。我們不如遷都長安,據函谷關天險自守,奉天子以令天下。」

  「你說的有道理。洛陽雖有八關之險,可一旦失去了外援,就成了一塊死地。而只要我們占據函谷關,隨時都可以打進洛陽。」

  不用李儒提醒,久經戰陣的董卓當然知道現在的處境是多麼的嚴峻。他何嘗不明白,就憑李傕、牛輔的十幾萬大軍,是很難擋住周永的幽州騎兵的。因此,他必需考慮自己的退路了。

  「不過,我們不能這樣輕易的被人趕出洛陽,必需要讓他們付出代價。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可以讓天子先到長安,西涼大軍繼續鎮守洛陽。」

  「如此甚好。相國大人,他們與我們過不去,我們也不能讓他們安生。」李儒陰沉著臉,冷冷地說道:「孫堅不是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嗎?我們再派去一個刺史,讓他們的後方不得安寧。」

  「洛陽以東都被關東聯軍占據了,怎麼去上任?那孫堅就是一個莽夫,不講道理,亂殺朝廷大臣,有他在荊州,誰敢去做荊州刺史?」董卓疑惑地看著李儒,似乎不相信李儒怎麼會出了這麼個餿主意。

  「相國大人,派一般的人肯定在荊州待不下去,可是我推薦一個人,他一定能在荊州站穩腳跟。」李儒神秘地笑了笑,自信地說道:「原北軍中侯劉表,乃漢室宗親,與袁紹、袁術等人有隙,又受何進冷遇。讓他去荊州,他定然不會與袁紹、袁術同盟,孫堅也不敢殺他。」

  「呵呵……劉表確實非常合適,就讓他去吧。」董卓重重地點了點頭,同意的李儒的推薦。直到現在為止,在用人方面,董卓倒是沒有私心。西涼集團的大多沒有重用,而提拔的都是關東士人。

  ……

  第二天的朝會,象往常一樣,仍然在董卓的相府里舉行。也許是董卓也覺得事關重大,所以他一直緊鎖著眉頭,直到大臣們到齊之後,他才緩緩抬起頭來,對朝廷大臣們提及遷都之事。

  「諸位公卿,昔日高祖建都關中,共歷十一世,至王莽而亂。光武帝建都洛陽,到現在也是十一世了,又逢何進而亂。按照《石包讖》的說法,應該遷都長安,以上應天意,下順民心。」

  對於遷都的理由,董卓也是想了很久,他當然不會承認自己怕了討伐董卓的聯軍,是被逼才遷都的。他提出的這種巡迴輪說,雖然有些牽強,倒也有幾分理由。

  董卓的話說完了,可是朝廷大臣們都默不作聲,在董卓的屠刀之下,他們很明智地選擇了自保。雖然他們反對遷都,可是他們知道自己無論為力。董卓的屠刀教會了他們,沉默是最好的抗爭!

  然而也有特別不識趣的,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怕死。來自弘農的司徒楊彪,在漢靈帝時期就敢與大宦官王甫爭鬥,並將王甫捕獲下獄,死於杖下。如今董卓妄議遷都,楊彪當然不能容忍。

  「遷都改制,是天下大事。殷代盤庚遷都毫邑,就引起殷民的怨恨。從前關中地區遭到王莽的破壞,所以光武帝改在洛陽建都,歷時已久,百姓安樂。《石包讖》是一本專談妖邪的書,怎麼能相信使用!自光武中興以來,已經定都洛陽兩百年矣!豈可因二、三讖語,便驚動百姓,積怨萬民?且漢世祖宗宗廟、園陵皆在洛陽,一朝遷都長安,莫非將盡棄這些不成?」

  遷都畢竟是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大事,董卓早就料到朝廷大臣們會反對。雖然他可以用屠刀讓他們屈服,可是他還希望這些朝廷大臣們跟隨他一起到長安,來撐起朝廷的面子,因此他不得不跟他們講道理。

  「高祖皇帝等十一陵墓盡在長安,何謂棄漢室宗廟?且宣帝杜陵之側,有武帝所營建陶社瓷器,隴右又多出良木、營建之材,今可順勢遷洛陽陵墓至長安,使世祖、高祖並存一地,豈不美哉!」

  「如今山東叛亂,數十萬大軍,分屬南陽、陳留、河內三處,威懾洛陽,意圖不軌。萬一某將校偶爾疏忽,為敵軍所趁,乃至叛賊饒幸入洛陽,驚擾天子卻該如何?叛賊一旦入京師,必定舉國齊震,以為漢祚已經不能自保。一旦天下人心亂,必將再現秦末之景。」

  「關中肥沃,良將無數,故秦據關中能吞六國。今天子入長安,未戰關東叛賊,已經先立於不敗之地。只有天子安全,我才能隨意指揮兵陣,破擊關東二十萬賊寇!」

  「動天下是很容易的,但再安天下就很困難了。」然而,董卓這些理由並不能說服楊彪等大臣,連太尉黃琬也忍不住向董卓建議道:「相國大人,一朝遷都,天下驚動,必將革改今時格局,相國還是再仔細考慮考慮吧。」

  董卓的臉色卻越來越陰沉,雙手情不自禁地握成了拳頭。「本相雖令部下防護洛陽八關,隔絕叛賊,然但凡大將者,未戰必先慮其敗。當今之時,一切應以軍事為重,豈可頑固於俗禮繁節。一旦關東眾賊強擄天子,傷損國家聲名,大漢焉能再威懾四疆?雖未與眾賊開戰,但是勝敗之事不可不早慮也。」

  無論董卓如何說理,黃琬、楊彪都有更多的道理等著董卓。他們辯論了許久,某些觀望時風的朝廷大臣,以為董卓或能放棄遷都抉擇,也都蠢蠢欲動,欲與楊彪、黃琬合勢,強行說服董卓。

  一直沒有說話的荀爽,早已看出朝廷大臣們想要集體勸阻董卓的苗頭,暗道一聲不好。與董卓交往這麼長時間,荀爽已經稍稍了解董卓的性情,凡是他董卓認定的事,肯定要倔犟到底。縱使天下人都反對,只要他以為自己做的是對的,董卓就絕對不會改變心思。若是大臣們強行阻攔,恐怕朝廷上又起血光之災。

  司空荀爽看見董卓已很生氣,如果再進一步的激怒他,恐怕他就要當場傷害楊彪、黃琬和眾位大臣,他連忙充當和事佬,分開對峙的董卓、黃琬、楊彪。於是和緩地說道。

  「你們也不想想,突然遷都,驚擾天子和萬民,種種弊病,相國豈能不知?難道相國大人是樂於這樣做嗎?奈何關東州郡起兵,幾十萬大軍雲集洛陽周圍,縱然相國大人縱橫無敵,也非一朝一夕能夠盡數擊敗關東聯軍。兵戰勝負不可預測,若是一旦天子被俘虜,卻是大大損傷天子威嚴。秦吞六國,漢逐項籍,皆是先據關中,而後虎視中原。今相國所思,多在於兵事考慮,黃公、楊公,眾位大人雖然關心國家大勢,也當理解相國難處。」

  看到司空荀爽為自己說話,董卓的怒氣稍稍平息。不過他還是不想放過楊彪、黃琬,冷冷地說道:「如今天降異象,乃大臣不盡為臣之責。本相即刻上奏天子,免除黃琬、楊彪的職務。同時任命光祿勛趙謙為太尉,太僕王允為司徒。」

  黃琬、楊彪隨即站起身來,臉上掛著一絲淡淡的冷笑,什麼話也沒說,昂首走出了相國府。對於他們來說,也許這是一種解脫,與其天天在屠刀下當官,還不如回家去清閒。

  ……

  聽說董卓要遷都,已經升任督軍校尉的周毖、城門校尉伍瓊也跑去勸說,他們兩人仗著董卓多次聽從他們的建議,自以為是董卓的心腹,積極的勸說董卓重用黃琬、楊彪,並反對遷都長安。

  然而,督軍校尉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絕對沒有想到,此時的董卓已經將他們列入了奸細名冊。黃琬、楊彪反對他遷都,不管言辭多麼激烈,他都可以接受,因為那畢竟是他們的真實意圖,而對於周毖、伍瓊,他就沒有那個耐心了。

  自董卓進入洛陽之後,由於周毖、伍瓊的主動投靠,董卓確實一度將他們列為親信,兩人所有的建議,董卓多依計而行。如命韓馥為冀州牧、孔伷為豫州刺史、劉岱為兗州刺史,袁紹為渤海太守、王匡為東平太守、鮑信為濟北相、以及徵召天下名士、為黨人平反等等,多是周毖、伍瓊強烈建議。

  可如今關東起兵之州郡,差不多都是周毖、伍瓊推薦的士人。董卓早就疑心這一切都是周毖、伍瓊兩人的布局,或者是袁傅的設計。如今袁傅已經被殺,他豈能放過周毖、伍瓊?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在與關東聯隊決戰之前,類如董卓這樣的戰陣大將,肯定要先根除隱患。

  周毖、伍瓊兩人此時勸說董卓重用黃琬、楊彪,廢棄遷都計劃,卻給了董卓一個藉口。他知道大臣們都會反對遷都,不殺人是不足于震懾群臣的,而周毖、伍瓊正好是最合適的人選。

  「本相初入朝廷,是你們兩個勸我為天下黨人平反,重用良善之士,如韓馥、孔伷、劉岱、王匡、鮑信等等,我皆一如君願,盡錄用之。而事不過數月,韓馥、孔伷、劉岱、王匡、鮑信等人便欲圖謀大不逆之事,試圖攻陷洛陽。」

  「早就有人提醒於我,說你兩人暗通關東眾賊,實為關東眾賊內應。我念及情誼,不忍你們受關東眾賊牽連。誰知你們兩人變本加利,卻又想阻止遷都大計,協助關東眾賊破殺我等,你們兩個人多次出賣於我,我又有什麼對不起你們!」

  董卓惡狠狠地瞪著周毖、伍瓊,被欺騙的怒火衝天而起。他實在是不明白,自己對他們兩人這麼好,他們為什麼還要設計害自己。雖然他可以立即下令誅殺他們,不過,他還是想留下時間,讓周毖、伍瓊為自己辯解,也好讓自己知道,他們這是為什麼。

  「哈哈哈……你以為你是誰!無非一蠢豬耳,也值得我等投靠?」伍瓊見董卓大怒,知道董卓再也不會留他,不由得放聲大笑,厲聲說道:「我等推薦才士,皆為大漢江山考慮,豈因你董卓一人而廢公心?縱然你今日殺了我等,你的死期也不遠矣!」

  「孰可忍,孰不可忍。你兩人既不顧國家大義,暗中布局以亂於下,又不講私人情誼,視我董卓為蠢豬,你心中既無我,我又何惜你兩人性命?縱然我明日即亡,也要讓你兩人早死一日。」

  董卓殺過無數的人,可是卻從來沒有覺得這般屈辱。周毖、伍瓊臨死都沒有悔改之意,似乎根本沒將他放在心中,董卓也不再多言,即刻命令衛兵誅殺周毖、伍瓊,宣揚威勢。

  眼看周毖、伍瓊身死,朝廷大臣們頓時汗流浹背,違心向董卓道歉,並瞬間改變心意,贊同董卓遷都長安決議。在朝廷大臣們的眼中,身為董卓親信的周毖、伍瓊,董卓就能隨意斬殺,何況他們這些不相干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