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之土豪家的傻兒子> 第0398章:喬瑁矯詔

第0398章:喬瑁矯詔

2024-08-01 20:21:16 作者: 漢江永豐

  自從洛陽回到東郡,喬瑁的心情就一直非常鬱悶。自己本來是響應大將軍何進的徵召,率兵趕到洛陽誅滅閹豎,沒有想到讓董卓撿了個便宜,自己反而灰溜溜地退兵回來,想想就覺得窩囊。

  隨著洛陽的消息不斷地傳來,喬瑁則漸漸地由鬱悶變成了憤怒。喬氏一門也是豪門士族,雖然不及袁氏一門樹大根深,卻也是當今大族。眼看得董卓橫行朝廷,喬瑁更是憤恨不已。

  就在這一日,突然有門衛來報,說是太傅大人袁隗的掾史郭圖從洛陽趕來,有要事拜見太守大人。喬瑁當即就想到,肯定是太傅大人有事,連忙命令門衛請郭圖進來。

  郭圖與喬瑁寒暄了幾句,就向喬瑁介紹了洛陽眼下的時局。說到董卓屠殺朝廷大臣,郭圖更是聲淚俱下,引得喬瑁越發地仇視董卓。緊接著郭圖拿出了袁隗的矯詔,讓喬瑁抄發各地州郡。

  喬瑁拿過矯詔,仔細看了一遍,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雖然他非常痛恨董卓,可是他也不傻,如果自己首倡討伐董卓,等於把自己放在火上烘烤。要是成功了自己確有大功,可要是失敗了,喬氏一族恐怕就是滅頂之災。

  「袁氏一門乃當今天下第一士族,袁紹、袁術兩位公子皆當今青年俊傑,且身居司隸校尉、後將軍之職,乃朝廷重臣,聲望盈於朝野。如果由他們出面首倡大義,天下莫不響應,事必成也。而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太守,恐怕沒有人會響應啊……」

  對於喬瑁的拒絕,郭圖一點也不吃驚,這畢竟關係到喬瑁個人的政治生命,甚至整個家族的身家性命,任何人都不會掉以輕心的。但是郭圖也準備好了說辭,他是不會讓喬瑁輕鬆推辭的。

  請記住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太守大人,正因為袁紹、袁術是當今名士、朝廷重臣,如果由他們首發倡議,很容易讓天下人誤以為這是袁氏一門在與董卓爭權奪利,或者是他們之間的私人恩怨。而你與董卓之間沒有任何糾結,只有天下大義。」

  「為什麼不讓驃騎將軍周永首倡大義呢?他手握重兵,雄據河內,正有進攻洛陽、趕走董卓的意圖。而且他已經發過一遍曉喻天下的檄文,也不會在意多發一道討伐董卓的矯詔。」

  喬瑁立即想到了周永,他們並肩攻打過黃巾,也算是有過一段戰友之情。而且周永手下兵精將勇,他也不怕董卓報復。特別是有周永的大軍攻打董卓,勝算應該更大。

  「太守大人,我們討伐董卓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趕走這些只會打仗、不懂得治國的武夫,建立一個由士人治國的朝廷嗎?如果讓周永來領導討伐董卓,我們豈不是直走了一個武夫,迎來了另一個武夫?」

  不管周永有沒有文化,在士人們的眼中他只是個武夫。就象皇甫嵩一樣,儘管他拿出大量的時間鑽研儒家經典,而且還有了很深的造詣,可是士人們仍然把他當成一個武夫而已。

  這麼多年來,士人在與宦官、外戚之間的權勢爭鬥中一直處於劣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手中沒有軍隊,國家的軍隊都掌握在那些武夫們的手下,而那些武夫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是投靠宦官,就是投靠外戚,士人們就成了被屠殺的對象。

  黃巾之亂時,漢靈帝劉宏讓各地州郡增加了郡兵,同時也允許各地門閥富豪自行組建義兵,這給了士人們擁有軍隊的機會。而這次討伐董卓,無論如何也要讓士人們徹底控制軍隊。

  「太守大人,我們這些關東士人中間,只有你與驃騎將軍周永有過共同戰鬥的經歷,私人交情也不錯。因此,由你來首倡大義,既能贏得關東士族的擁護,也能得到驃騎將軍周永的支持。所以,你是首倡大義最好的人選。」

  一時之間,喬瑁也無言以對。郭圖說得似乎很有道理,袁氏一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卻並沒有帶兵打仗的將領,而且他們也看不起那些舞刀動槍的武夫。如果由袁紹、袁術倡議,誰也不知道周永能不能響應。

  「太守大人,我在離開洛陽的時候,太傅大人讓我告訴你,如果太守大人能首倡大義,趕走了董卓,乃為我大漢社稷立下不朽之功,太傅大人將推薦大人為朝廷三公。」

  郭圖看喬瑁還在猶豫,不得不又拋出了一個誘餌。喬瑁承擔了風險,總該有些回報的。象喬瑁這種士人,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身為朝廷三公,成為流芳百世的名臣。

  喬瑁果然有些動心,雖然他依然臉色凝重,可是心底里卻活動開了。

  「由我首倡大義也無不可,不過,為了得到驃騎將軍周永的支持,同時也為了大漢天下的長治久安,我覺得應該在贊同周永曉喻天下檄文的基礎上,起兵討伐董卓。」

  「太傅大人也是這個意思,因此我們發出的詔書,與周永曉喻天下的檄文並不矛盾。而且我們要在詔書中聲明,凡是參加討伐董卓的州郡,在趕走董卓之後,將派一名監察御史到洛陽,選舉新的皇帝。」

  看到喬瑁也贊成周永的檄文,郭圖不由得暗自高興。如果這一次成功趕走董卓,袁紹的聲望無疑將達到頂峰。再加上袁氏一門廣泛的人脈,袁紹將成為當之無愧的領袖。

  ……

  中平六年十二月,東郡太守喬瑁以朝廷三公的名義傳檄天下,羅列董卓廢少立獻、毒殺太后、屠殺大臣的種種罪狀,聲稱董卓是禍亂天下的逆賊,號召天下各州郡起兵平叛。

  一時之間,天下震動。

  先是驃騎將軍周永曉喻天下的檄文,以及隨後各地的響應檄文,已經攪得天下議論紛紛,現在突然又冒出個朝廷三公的詔書,更是讓州郡官府不知所措。幾份公文大同小異,唯一不同的是,作為武將的周永希望和平解決帝位之爭,而作為文臣的三公則要武力討伐董卓。

  凡是接到詔書的官府,不論官職大小,都開始議論討伐董卓的話題。正是因為董卓的倒行逆施,使人們感到了皇權的衰落,而周永的檄文,則攪動了一潭死水,喬瑁的詔書,則給了皇權思想的最後一擊。人們似乎一下子放開了,開始大膽地議論國事,大漢百姓每一次獲得了言論自由的機會。

  自從黃巾起義,大賢良師、天公將軍張角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以來,神聖不可侵犯的大漢王朝就已經在人們的心中崩蹋了。各地的叛亂風起雲湧,就說明底層百姓已經開始藐視皇權。

  而洛陽皇宮的火光、董卓的血腥屠刀、少帝劉辯被冷漠廢黜、何太后被殘酷毒殺,更是給脆弱的皇權補上了最後一腳。當董卓哄著獻帝劉協在皇宮裡自導自演他們的木偶戲的時候,天下卻已經沸騰起來了。

  正是因為周永曉喻天下檄文的影響,喬瑁的三公檄文已經和歷史上的矯詔出現了本質的不同。討伐董卓的終極目標當然不再是為了讓士人獨掌權柄,而是要讓各州郡擁有選舉皇帝的權力。

  對於喬瑁的三公檄文,大多數的州郡官府也僅僅只是議論,這些循規蹈矩的官吏們還在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並沒有採取任何實質上的行動。無事興兵就是謀反,一旦董卓緩過勁來,讓天子下一道旨,說各地州郡舉兵叛亂,他們可就要背上謀逆大罪了。

  不過,也有的州郡官府採取了模凌兩可的態度。他們即不舉兵迎合,也不正式發兵討伐董卓,但亦已經拒絕董卓信使、朝廷詔書,同時還各自大肆招募郡國兵,以求自保。

  當然,也有少數有理想、有抱負的英雄豪傑積極行動起來,立場堅定的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了,他們一方面公開發布聲明,響應朝廷三公的詔書,另一方面湊集糧草、招募士兵,雄心勃勃地準備與董卓大戰一場。

  ……

  東郡緊鄰魏郡,韓馥最先收到了喬瑁的三公檄文,他匆匆掃視了一遍,不由得頭都大了。韓馥本是朝廷的御史中丞,是由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推薦,董卓才派他來冀州擔任冀州牧的。所以在他的內心深處,他還是非常感謝董卓的知遇之恩。

  正因為如此,他上任幾個月來,對於董卓的一切命令都是堅決執行。特別是對於逃亡到冀州的袁紹,韓復雖然沒有抓捕他,卻也時時地防著他。就是朝廷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之後,韓馥依然派了幾個從事到渤海監視袁紹。

  其實袁紹自離開出洛陽,就來到了冀州,並沒有象董卓想像的那樣到處逃亡,反而處處受到士人們的熱情款待。特別是那些年青的士子們,聽著袁紹繪聲繪色地講述他與董卓鬥爭的傳奇經歷,眼神中充滿了崇拜。

  接到朝廷讓他擔任渤海太守的詔令,袁紹立即結束了他的逃亡生涯,來到了渤海郡。然而,他此時並沒有心情去當什麼太守,他到渤海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招募士兵。

  渤海是個大郡,有一百多萬人口,兵源非常充足,加上冀州各地的士族豪強們的支持,袁紹很順利地就招到了三萬多士兵。可見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推薦袁紹擔任渤海太守,是多麼地富有遠見。

  得知袁紹在渤海大舉招募兵勇,讓韓馥非常矛盾。一面是他的老師袁隗,韓馥也算是袁氏的門生,而另一面是相國董卓,對他有提攜之恩。無可奈何之下,他只好招來了他的幾個謀士,商議自己該怎麼辦。

  「如今喬瑁發來了三公檄文,號召州郡官府起兵攻打董卓。而袁紹正在渤海大肆招募兵勇,看樣子起兵在即。」韓馥望著他的謀士們,滿臉疑惑地問道:「你們說說,我如今應當幫助袁紹呢,還是幫助董卓呢?」

  韓馥來到冀州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再加上才能確實有限,並沒有建立起足夠的權威。所以聽到他這麼說,治中從事劉子惠冷冷地笑了笑,很不客氣地說道:「州牧大人,如今起兵是為了國家,為了江山社稷,怎麼談到袁紹、董卓!而且驃騎將軍周永的大軍就駐守在冀州的中山、常山、趙國、巨鹿四郡和司隸的河內郡,他可是反對董卓的,如果你支持董卓,驃騎將軍難道會坐視不管嗎?」

  劉子惠的一席話,立即讓韓馥羞得滿臉通紅。別人都是站在國家、朝廷的利益上在思考問題,而他卻僅僅站在自己與董卓、袁紹的個人恩怨上考慮,其境界何其懸殊!而且手握重兵的周永就在身邊,要是自己敢有他想,周永絕不會放過自己的。

  看到韓馥尷尬的樣子,劉子惠也知道自己說話太過火了,連忙好心地勸道:「州牧大人,起兵是很兇險的事情,我們不能搶先發動。應派人去看其他各州,如果有人率先發動,我們然後再響應。冀州的勢力不比其他州弱,別人的功勞不會在冀州之上。」

  「你說得有道理。不過,雖然我們不率先起兵,但是也要做好起兵的準備。」韓馥終於有了主意,厲聲發布命令:「治中從事劉子惠,你馬上給袁紹寫一封信,講述董卓的罪惡,對他起兵表示贊同。長史耿武、別駕閔純、治中李歷,你們三人負責招募兵勇,準備起兵攻打董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