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李世民穿越劉禪> 第十五章分化拉攏

第十五章分化拉攏

2024-08-01 18:00:12 作者: 退休奧特曼

  一連幾日,朝堂之上都再無動靜。

  李世民有意不提平叛、謠言之事,只等著十日期限,屆時以刺客之事大做文章。

  他知道只要自己先表明態度,那益州諸公便會快速找出應對之策。

  現在李世民需要的是益州諸公摸不清自己的態度,人對於未知的事情往往會產生恐懼和焦慮。

  朝堂之上亦是如此,李世民等的就是諸公因為未知恐懼而互相猜忌。這樣自己才能有可乘之機,找到破綻進而分化益州士族,拉攏一批聽話的,打擊剩下那些不識時務的。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刺客之事十日之期的第八日黃昏,成都一座富家府院,若干身份顯赫之人齊聚其中。

  「近日陛下簡直如同消失了一般,朝會之上不做表態就算了,下朝之後便一頭扎進後宮再不出來。一連幾日,在陛下那裡未曾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這可如何是好?」

  「誰說不是呢?前幾日大家眼睜睜看著陛下與范無為談笑自若出入禁宮,本以為陛下會有所行動,沒想到陛下如同恢復之前那般,倒做起了安樂皇帝。」

  府院之中,眾多顯赫之人,你一言我一語,訴說著心中不解。

  眾人皆人心惶惶,不知當今陛下到底意欲何為?

  即便謠言四起、刺客事敗、平叛受阻等諸多要緊之事,都沒能令陛下表現出哪怕一絲可循之跡。

  「莫不是我們之中出了細作?陛下成竹在胸,只是暗中策劃,待時機成熟後再將吾等……」

  「假如被我找出細作,定將其挫骨揚灰,此等為一人之榮華陷吾等於不義之人,實在該殺!」

  「或許陛下也在思索應對之策,故而未曾表態。」

  「應該不會,今日吾曾拜會范無為,希望從其言語之中獲得陛下的消息。奈何這范無為,天上地下無所不談,單單略過與陛下交談之事。其中定有蹊蹺,吾等各自好自為之吧。」

  眾人或驚奇或惶恐又或激憤,激烈討論至清晨,尚未爭出個好壞。

  於是眾人各懷鬼胎,相互猜忌,各自散去。

  後宮之中,黃皓一邊為陛下整理朝服,一邊匯報導:

  「陛下果然神機妙算,近日奴婢奉陛下旨意,派人暗中監視益州諸公。果不其然,昨日宵禁之前,益州各家頭面人物齊聚一處,討論至今晨方才散去。聽來人回報,聚會之地徹夜燈火通明,散去之時,人人面帶疲色。」

  李世民很滿意地點點頭,然後吩咐道:「今日早朝照常無事退朝,記住,退朝之後你去把王平、馬忠、張翼、張嶷、句扶等益州武將請到朕的御書房。」

  黃皓領命,準備妥當後,二人直奔勤政殿而去。

  早朝之上,李世民一如既往地沉默,仿佛自己不在現場一般。

  眾朝臣連日來一直未見陛下有任何旨意,也各自疑惑。

  想當初,陛下因為魏延之事,接連幾日在朝堂之上大發神威。現如今刺客、平叛這等大事,陛下反而沉默了。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正當眾臣心中疑慮之時,黃皓又如前幾日一般宣布朝會結束。

  「按照陛下的性子,不應該啊。其餘且不論,單就刺客一事,明日就要到期,今日陛下好歹也要催促提醒一番吧?」

  眾臣心中不解,但不知陛下心思,也只好各自沉默不語。

  退朝之後,李世民直接來到御書房,等待諸位益州武將的到來。

  不多時,門外黃皓來報,說是益州武將已在書房門外等候。

  李世民穩坐書案之後,令黃皓宣眾人覲見。

  王平等人,各解劍履,躬身覲見。

  山呼萬歲之後,幾人不敢起身,只跪著等待陛下旨意。

  李世民遍觀幾人,倒未發現幾人表情上有任何異樣。

  輕咳一聲後,李世民面色嚴肅,沉聲道:「諸位平身吧。」

  幾人謝恩後起身侍立書房之中,個個心中忐忑,不敢入座。

  李世民再觀眾人,仍未發現幾人面有異樣。

  「諸位愛卿,此間乃朕之書房,又不是朝堂之上,不必唯唯諾諾。」

  眾人看陛下面色不再嚴肅,語氣也緩和了下來,心中稍定。這才敢席間入座。

  「今日邀幾位前來,是有些行軍打仗之事想不明白,欲向幾位討教。」

  眾人看陛下面色平靜,加之語氣平和,各自心中安然。

  於是馬忠試著回稟道:「臣等惶恐,怎敢讓陛下討教。陛下但有疑問,臣等定知無不言。」

  李世民感受著幾位益州武將的一言一行,感覺似乎也沒有之前自己想像的那般不堪。

  畢竟都是史書留名的將領,想必氣節德行不會太差。

  想到此處,李世民輕聲笑道:「諸位不必如此,朕又不是吃人的老虎,汝等大可不必這般謹慎。」

  不等眾人反應,李世民接著說道:

  「諸位皆乃我蜀中大將,之前或追隨丞相南征北伐,或代表朝廷鎮守蜀中要衝。這平叛之事想必諸位定有獨到見解,今日還請諸位試言之。」

  幾人看陛下繞來繞去,最後還是落在了平叛上,又想到益州士族暗中阻礙平叛之事,各自心中便有了計較。

  王平守過漢中,南征北伐也出力最大,於是便先開口道:

  「陛下聖明,臣以為,平叛之事可行。但倘若無甚有經驗的老將參與,恐怕事倍功半。」

  王平文化水平確實偏低,心中所想之事一到嘴邊卻變了味。但大致意思還是表達清楚了。

  李世民只是點頭,示意其他人發言。

  而王平在李世民心目中,已經成為第一個可用之人。這種知兵事且少計較的武將,確實是最適合拉攏的人選。

  餘下幾人也各自就陛下關於平叛之事的問題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總的來說,平叛是他們都支持的,但沒有派任何益州本地將領去,是他們所不解的。

  李世民看幾人基本都是善戰且忠勇之輩,心中喜悅。立場不同可以拉攏,只要他們不似朝堂益州諸文臣那般油滑狡詐就好。

  「倘若朕欲著幾位愛卿為主將,以馬承、趙統等元老後裔為副,卿等以為平叛之事勝率幾何?」

  幾人聽到陛下話語,皆驚訝,沒想到陛下居然有讓益州將領參與平叛的想法。

  張翼本就對昔日越嶲郡劉胄反叛耿耿於懷,現今陛下表露願意以益州諸將為主平叛,內心激動,趕忙稽首而言:

  「臣等自先帝起便為國家征戰,皆願為國家效死。區區蠻夷,不論誰為主誰為副,只要末將去了,定能讓那些不服王化之蠻夷舉族來降。」

  其他人也隨之附和,都著重強調了「只要他們能去」而對於誰主誰副並沒有過多糾結。

  李世民聽罷,對眼前幾人又加了一分滿意。

  「諸位願為國家之事,放棄個人利益,朕心甚慰。」

  眾人見陛下誇獎,也趕忙謝恩。

  李世民看幾人都是善戰之士,又是益州士族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心中更是滿意。

  「假如平叛之後,朕欲興兵北伐,無論時機是否成熟,諸位敢跟隨朕再出祁山嗎?」

  李世民確定了幾人是可堪大用之人後,也終於表明了自己最終的目的。

  讓幾人就北伐一事表露心意,北伐一事,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蜀漢官員站隊表態的「試金石」。

  倘若猶豫不決,此人日後恐怕多半會和自己站在對立面,此等情形就需要多多斟酌再決定是否拉攏。

  倘若真心實意且利落應允,此人定是可以拉攏的對象。

  李世民選定標準後,靜靜看著幾人,等待著幾人最後的表態。

  王平幾乎未猶豫便率先表態:

  「昔日漢中之戰跟隨先帝起,臣這條命便是先帝的,陛下亦然。陛下但有驅馳,臣定當效死!」

  緊接著馬忠、張嶷也表了態,雖說不似王平般激昂,但也足以讓李世民安心。

  張翼雖未遲疑,但是卻勸陛下倘若時機不成熟,事定難成,希望陛下以為蜀中黎民為重,莫要行冒險之舉。

  句扶雖然遲疑片刻,但最終也表達了願意為國家赴死的意願。

  李世民結合自己所知的歷史記載,加上對幾人言行的觀察,心中已然把幾人心思看透。

  只待明日早朝,以刺客之事再次試探幾人,最後再確定幾人命運如何。

  是拉攏成為盟友,還是從此不再重用,亦或者趁早除之後快……全在李世民一念之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