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一戰改變格局
2024-07-31 13:41:52
作者: 狼煙東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時間一長了之後,吃虧的自然就是腓力五世了,而且人家羅馬人本來就是用的循序漸進的方式,開始的時候用自己的盟友們消耗了一番對方的體力,等到戰爭進行到差不多了的時候,他再用羅馬的精銳和腓力五世硬剛。
終於,勝利的天平開始漸漸的向羅馬人傾斜了,腓力五世在發現了自己好像已經無法從羅馬人的手裡面獲得什麼優勢了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一次自己沒有嚇唬住羅馬的執政官,而大秦和匈奴又並沒有給自己足夠多的人馬,所以和上一次的戰爭相比,腓力五世也知道這就是一次換湯不換藥的戰鬥。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但是在大秦和匈奴騎兵的注視之下,腓力五世可不想再像上次一樣淺嘗輒止了,他總是覺得自己有信心能夠在後期翻盤,換句話說,就是總覺得自己是能夠反殺成功的。
於是,這場戰爭從爭奪埃及的戰爭變成了馬其頓和羅馬人定生死的戰爭了。羅馬的執政官之前也並沒有想到的腓力五世竟然會在埃及的土地上面有著這樣的執念。
他雖然已經看出來了要是他們倆打的魚死網破的話最終只能是讓大秦坐收漁利,但是因為腓力五世一直在不停的進攻,而羅馬人又不想就這麼放棄埃及,所以他們的傷亡一直在上升。
最終,埃及還是那個埃及,腓力五世的計劃的完全失敗了,因為糧草無法及時的供應上,這一次腓力五世終於是在付出了近乎十萬人的性命之後做出了撤軍的決定。
而大秦和匈奴的五萬人,最終也只回去了兩萬多一些,畢竟這是一場異常艱苦的戰鬥,在雙方互不相讓的過程中,時間都是伴隨著將士們的傷亡而流逝的。
「我們守住了埃及,地中海的那片地界,以後都會是聽命於我們羅馬的了!」
在回到了羅馬的都城之後,執政官對元老院說出了這樣的一句話,但是他的臉上卻沒有一點點高興的樣子,因為他知道,自己真正的敵人很可能已經從腓力五世變成了一個更加可怕的人。
這兩次戰爭已經能夠證明一件事了,那就是羅馬人在戰鬥力上面肯定是要比腓力五世麾下的騎兵強上不少的,但是有一點卻是他控制不了的,那就是在一段時間之後,腓力五世可能會和匈奴一樣成為大秦的依附,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羅馬人還能在他們的身上占到多大的便宜,就不是什麼容易的事兒了。
但是至少這兩次的風波,羅馬人已經是安然無恙的過去了,他們要做的就是在這段時間裡面讓自己麾下的人馬更加的多,更加的厲害,以應對可能會到來的更加猛烈的戰爭。
「那腓力五世就這麼放棄了攻取地中海?」羅馬的元老院對於這個消息還是十分的震驚的,在他們的眼中,腓力五世依然是他們羅馬人最大的敵人。
執政官想了想,並沒有說出什麼他的想法,因為他知道,說出大秦對於羅馬會有多麼大的威脅這樣的話並不會讓這些元老院的傢伙們有什麼特殊的感覺,畢竟這些事兒還是得依靠自己的。
其實正如羅馬執政官所預料的那樣,這一次的戰鬥其實已經在無形之中改變了這個世界的權力格局。
原本是羅馬和馬其頓的二人轉,而且羅馬人的實力還是稍微比馬其頓要強悍一些的,但是到了現在的這個時候,羅馬人已經完全不懼怕馬其頓了,甚至如果真的只有他們兩個勢力的話,羅馬現在咬著後槽牙差不多都能夠把馬其頓給滅了,但是問題是現在馬其頓已經不單單是一個馬其頓了。
他們的身後就是大秦和匈奴,羅馬人當然看出來了,大秦和匈奴的實力加一起至少是不必馬其頓弱的,而且人家大秦的本土到底在什麼地方,他們這些勢力是沒有人知道的,換句話說,人家到底有多少的隱藏實力你不知道,人家現在還只是在用孔雀王朝和塞琉地界上面的人馬跟你玩呢。
的確,大秦這一次就是在看看羅馬人究竟在面對全力出擊的腓力五世的時候能夠爆發出多大的能耐。
嬴高的腦袋,那可是在後世不知道積累了多少時間才達到現在的程度的,早在他接到了腓力五世的書信的時候,這個計劃就已經在他的心裏面形成了。
用僅僅三萬大秦騎兵來換取羅馬人和馬其頓人的重大傷亡,其實就是嬴高這一次答應腓力五世的唯一一個目的。
嬴高知道,就算他不答應腓力五世這件事,也依然是改變不了腓力五世想要攻打埃及的事實的,但是他不出兵的話,腓力五世一旦發現自己拿不下來埃及也就撤兵了,但是有五萬盟友在的話,腓力五世可就肯定會抹不開面子的。
這毫無疑問是嬴高跟腓力五世玩的心理戰,腓力五世當然不會發現,因為嬴高玩的是猜測後續劇情的發展,而腓力五世玩的是看嬴高是不是能夠真心出兵幫助自己。
這麼一來,腓力五世吃了敗仗之後倒是十分的不好意思,本來自己信心滿滿的帶著大秦和匈奴的五萬人馬去了埃及,本來想的是讓大秦和匈奴人看看自己麾下戰士們的戰鬥力,看看羅馬人是如何在自己的腳下苟延殘喘的。
但是現在看來,完全是事與願違,之前嬴高在書信裡面說的清楚,自己和項羽派出來的這五萬人馬就是來幫助腓力五世打這場仗的,現在這場仗顯然已經是敗了,他們當然也不能繼續留下來幫著腓力五世再弄什麼別的了,所以在戰爭一結束之後,損失同樣也是不小的他們就直接回了塞琉了。
腓力五世知道自己這一下子可就是非常的被動了,他要是勝利了的話,大秦和匈奴的人馬損失的不多,自己稍微給大秦和匈奴一點好處意思一下也就完事了,但是現在顯然並不是那樣的情況,自己不但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反而是讓人家來幫忙的也損失了不少的人馬。
他知道這樣一來自己明顯就得向嬴高賠禮道歉,而且光是語言和書信上面的賠禮道歉還是不行的,自己必須得拿出一點實際行動來,才能讓大秦和匈奴繼續和自己保持著這樣的關係。
要不然一旦大秦和匈奴和自己斷交並且讓羅馬人知道了的話,自己的日子顯然會十分的難過,並且非常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就被羅馬人給攻陷。
戰爭的結果第一時間隨著回去的軍士傳遞到了蒙恬的耳中,蒙恬也是十分的詫異,他其實並不認為腓力五世是個沒什麼把握就敢於出兵的人,但是腓力五世卻還是出兵了,而且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蒙恬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是嬴高的判斷出現了失誤,他急忙將這裡的消息告知了嬴高,畢竟嬴高距離塞雷還會十分的遙遠的,他並不能知道這裡發生的事兒。
消息的確是很快就傳遞到了咸陽城之中,傳遞到了嬴高的耳朵裡面。但是嬴高的反應卻並不是蒙恬所想像的那樣的,這一切都是在嬴高的預料之中。
他當然知道大秦會損失一些人馬,但是這些人馬要是現在不損失了,等到以後真正和羅馬人開戰的時候只能損失更多,嬴高的確是對於對於自己麾下的騎兵的性命十分的吝惜,但是卻也不能一味的只看當下。
這裡面和嬴高之前想像的唯一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之前他想的是有了這五萬的精兵,腓力五世怎麼著也能在和羅馬人的戰鬥中占上一點點的上風,就算是沒有拿下來一整個的地中海。那也是應該拿下個埃及吧?
但是現在看來,前世的歷史上在第二次馬其頓戰爭中馬其頓基本上就算是被羅馬人給滅了的事兒還是跟現在的事實十分符合的,雖然這兩個勢力看似實力並沒有差太多,但是手底下見真章,你腓力五世在打硬仗的逆風局的時候還真的就是打不過人家羅馬人。
雖然實力上面可能就差那麼一丁點,但是最終反映到打仗的結果上就是一個勝利,一個失敗,一個繼續稱王稱霸,另外一個在歷史上變成滾滾紅塵,不管在什麼朝代,這都是一成不變的,成王敗寇,莫過於此。
嬴高當然不會為了羅馬和馬其頓而嘆息,現在腓力五世極力的想要和自己結盟,那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十分強大的敵人羅馬,要是真的有朝一日羅馬這個敵人沒有了的話,腓力五世會立刻和大秦反目成仇,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樣的情況嬴高是早就有了心裡準備的。
嬴高知道,腓力五世的書信肯定也快要到了,這一次的戰敗,平白無故的給大秦和匈奴帶來了不少的損失,腓力五世肯定是要有點什麼說法的,不然的話他以後再想要和大秦一起出兵可就是十分困難的事兒了。
果然,又過了僅僅幾天的時間,來自腓力五世的使者也到了大秦的地界上了,雖然這個時候距離這一次的戰爭其實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了,但是嬴高知道,沒有自己的回信,腓力五世肯定是不會再採取什麼下一步的行動的。
在書信中,腓力五世倒是並沒有逃避責任,表示自己對於敵人的估計稍微有點不足,沒有想到羅馬人竟然會真的為了一個小小的埃及就由他們的執政官親自帶著二十萬大軍出擊,自己雖然也盡力了,但是因為敵人狡猾,這一次的戰鬥還是失敗了,大秦和匈奴騎兵的那些個損失,腓力五世答應嬴高肯定是會用其他的方式給他們賠償的。
與此同時,腓力五世也隱晦的提出來,要是嬴高和匈奴能再多給他一些人馬的話,這一次戰爭的結果肯定就會是不同的。
他以為嬴高並不會知道其實這場戰鬥是因為他的補給跟不上羅馬人了才落敗的,畢竟大秦和匈奴的那些軍士被他單獨安放在了一邊,並沒有跟他自己的軍士混合在一處。
但是這些東西,嬴高早晚都是要知道的,那些帶領著被派出的精兵的副將在和蒙恬報到之後已經往咸陽城趕了,雖然距離遙遠,但是嬴高知道,大事兒還是得需要他親自來掌控著的。
現在的情況已經非常的明顯了,腓力五世一時半會肯定也是拿羅馬人沒有什麼辦法,畢竟他連一個受到了羅馬人庇護的埃及都沒有拿下來,更別提在不久的將來去攻打羅馬人的本土了。
而對於羅馬來說,嬴高也相信他們並不會因為這一次的勝利就覺得自己已經有了能夠滅掉馬其頓的實力了,因為很明顯的一點就是馬其頓和大秦已經結盟了,而結盟所針對的目標正是羅馬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什麼時候羅馬人已經有了能力能夠將馬其頓和大秦全部都給解決了,不然他們是肯定不會輕舉妄動的。
雙方誰都不敢動,反應到嬴高這兒就是給自己機會了,畢竟現在大秦只有通過塞琉的地界上才能出兵往他們的地方去攻打,而在塞琉只有十萬人馬,任誰都會看出來,至少在這個階段嬴高是絕對沒有什麼可能性出兵去攻打什麼像樣的勢力的。
而嬴高想要做的,無非就是將他們這樣的想法一直保持下去,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漸漸的把塞琉這個橋頭堡的作用發揮出來,塞琉和孔雀王朝不一樣,孔雀王朝給嬴高提供的是十分之多的資源和人口,對於大秦的內政是一個極大的補充,但是塞琉則是給大秦提供了十分之多的軍士上的可能性。
要是沒有塞琉的話,大秦是不可能會和腓力五世聯繫上的,沒有塞琉的話,大秦也不可能能夠有任何出兵的機會。
所以嬴高雖然之前讓韓信回了大秦,而只是將蒙恬留在那裡,不過是一個給外人看的情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