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合作
2024-07-31 13:41:50
作者: 狼煙東去
嬴高這句話應該已經算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了腓力五世的問題,他想要的是啥,嬴高的心裏面還是非常的清楚的,大秦自然不能讓腓力五世給當槍使喚了。
「既然君上已經都看出來了腓力五世的心思了,那咱們必然不能讓他的計劃得逞了,就算是咱們大秦不出兵的話,想來他們該去攻打也是會去攻打的,我們何不坐山觀虎鬥?」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韓信見嬴高看似不想出兵去和腓力五世一起征討,只能又開始順著嬴高的話去說。
但是聽了韓信的說法之後,嬴高卻又是擺了擺手,笑道:「我們和腓力五世可是簽訂了盟約的,在這段時間內,羅馬是我們共同的敵人,如今羅馬人把我們的盟友給打敗了,我們要是坐視不理的話,那可就和我們大秦的一貫作風並不符合了啊。」
「君上,這齣兵就中了腓力五世的奸計了,而不出兵又會讓我們陷入這樣的境地,到底該當如何?」
嬴高這前前後後的話語直接就把韓信給干蒙圈了,韓信不知道嬴高到底是要進攻還是無視腓力五世的請求,這要是出兵的話,肯定得是韓信親自帶著兵馬出發,要是不去的話,跟他也就沒啥關係了,所以韓信對於這件事還是十分的關心的。
「出兵倒是可以出兵,但是得是按照我們的方式來,而且朕絕對不會因為一個腓力五世的請求而直接將我大秦的精兵派往距離大秦那麼遠的地方去的,這樣的長途跋涉,不論最終腓力五世能給我們什麼,那都是得不償失。」
「那君上的意思是?」
「因為這件事我們大秦是肯定不會出兵超過五萬的,這樣的規模蒙恬將軍那就完全可以解決了,而且這件事要做的話,朕想要把項羽也拉進這件事中,朕會在書信中和腓力五世說明白,大秦和匈奴可以出兵一共五萬,我大秦出兵三萬,匈奴出兵兩萬,要是再多的話,我們也是無能為力了!」
韓信剛一聽之下,還真是不怎能能理解嬴高為啥把這件事會讓項羽參與進來,畢竟這是一件一旦有了成績了人家腓力五世就會給你回報的事兒,要是把項羽也拉進了這件事裡面的話,不管項羽出兵是兩萬還是三萬,最終項羽也是必須得得到好處才行的,這樣的話,無疑就擠占了大秦本來應該得到的那一份。
嬴高見韓信如此,當下就耐心解釋道:「我們大秦的胃口,目前看來還真的就是到不了那麼大的,要是不把這些功績分給匈奴一些的話,到時候不旦會讓項羽產生一些個不好的想法,而且這一次要是不能直接把羅馬人給剿滅了的話,羅馬人和大秦的仇怨就不知道會增加到什麼程度,萬一羅馬人認為大秦要比馬其頓更加的好對付,頭腦會直接把矛頭對準大秦,只有好好的把匈奴人繼續聯合起來,日後在面對可能到來的羅馬人的攻擊的時候,才能和匈奴人共進退。」
這回韓信倒是明白了,他知道了這是嬴高一個誰也不得罪的決定,你腓力五世不是想要讓我出兵去幫你對付羅馬人嗎,我的確是可以出兵,但是出兵的多少不還是得我們說了算不是,五萬精兵,說多不多,但是說少也完全不少了,腓力五世就算是覺得嬴高應該出兵十萬,但是這五萬人他要或者不要,對於他和羅馬人之間的勝負關係都是有著十分之大的影響的。
還有一點,嬴高並不是自己去幫助腓力五世,而是還帶來了自己的盟友項羽,之前在守衛塞琉的戰鬥中,項羽和他麾下的匈奴騎兵已經在戰鬥中露過臉了,戰鬥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嬴高相信腓力五世麾下的將領在回到馬其頓之後一定是會把這個細節告知腓力五世的,現在多多了這麼一個強有力的戰友,腓力五世何樂而不為呢?
除此之外,嬴高此舉也是在向的腓力五世和羅馬人表明了立場,那就是現在大秦和匈奴都是和腓力五世站在同一邊的,羅馬是他們共同的敵人。
綜合這幾點來看,腓力五世的心裏面縱然可能會有點不滿,但是他肯定不會因為這麼一點點的不滿就拒絕了嬴高的這個提議的。
嬴高辦事兒,向來都是決定了就是決定了,一旦做出了決定之後,嬴高就不會想那麼多了,他立刻寫下了書信,一封書信是給蒙恬的,另一封書信則是給腓力五世的,而韓信等在大秦的境內鎮守著的將領,則是一丁點都沒有變動,甚至於這件事都沒有在朝堂上面經歷過什麼像樣的討論,其實大秦的官吏對於這樣的情況都已經是司空見慣了,日常事務嬴高還是允許他們在朝堂上面商量商量的,但是像這樣比較大的事兒,嬴高想來都是只和與這件事有關的人商量。
嬴高的書信到了塞琉的時候,其實蒙恬已經知道了腓力五世和羅馬人在埃及的領土上面開戰的事兒了,蒙恬也知道大秦曾經跟腓力五世簽訂了一起對付羅馬人的盟約,但是蒙恬更知道,自己的任務是在這守衛塞琉的領土,而不是去管那些個不切實際的事兒。
而在嬴高的書信中,嬴高告訴蒙恬的是一旦腓力五世再次對地中海區域的國家用兵的話,蒙恬是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支援的,但是大秦這一次只派出兩個副將和三萬騎兵就可以了,而且這三萬騎兵還不能是那些個精通陣法的騎兵,只能是在那些精兵之中稍微差一點點的騎兵。
雖然嬴高官方的解釋是讓這些人見見血,但是蒙恬當然知道,這不過是嬴高不想要讓自己麾下騎兵的真正實力暴露在敵人的眼皮子底下的一種方法罷了。
與此同時,項羽也收到了消息,嬴高並沒有和項羽隱瞞自己跟腓力五世針對羅馬人而結盟的消息,並且說明了這一次是腓力五世直接邀請,嬴高想要和項羽共同進退,並且提出了自己出兵三萬,匈奴出兵兩萬的提議,而且說明了要是在戰敗了羅馬人之後這一次出兵的腓力五世對他們有好處的話,這些好處大秦是肯定會跟匈奴平分的。
這樣的提議其實項羽是沒有理由拒絕的,他現在不怕嬴高和自己一起出兵,怕的是人家自己跟腓力五世去玩了,卻不帶著自己了,要是那樣的情況出現了的話,就說明大秦吞併匈奴的時候不遠了。
最後接到書信的是腓力五世,他看完了嬴高的這封書信之後,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嬴高猜測的一點都沒錯,本來腓力五世想的是自己出兵十萬,大秦也出兵十萬,這樣才能去攻打埃及。
但是現在人家只願意出兵五萬,而且還是大秦和匈奴的聯軍,這就稍微差點意思了。
差點意思歸差點意思,五萬精兵對於腓力五世而言也已經是不小的助力了,畢竟他聽自己麾下的將領說過,匈奴騎兵的戰鬥力就算是比大秦的騎兵差一點,也差不多多少。
思量了一段時間之後,腓力五世也只能是默認了這個事實,他知道,人家大秦在這就只有十萬的人馬鎮守著,他想要讓大秦把這十萬人馬都用在他的身上,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麼一看,大秦自己出兵五萬和與匈奴一起出兵五萬並沒有什麼更大的分別了。
「如今我們得了大秦和匈奴的幫助,再次攻打埃及指日可待,你明日啟程,到大秦在塞琉的大營中見一見大秦的將領蒙恬,看看他給我們派出來的人馬究竟都有多少戰鬥力。」
接到了嬴高書信的第二天,腓力五世就在自己的朝堂上面下達了這麼一個命令,上一次的戰鬥雖然還沒過去多長時間,但是失敗的經歷卻讓腓力五世十分的不爽,雖然上一次的戰鬥要是腓力五世硬拼的話他並不一定會失敗,但是從現在的結果上來看,敗了就是敗了,馬其頓的百姓和羅馬的百姓並不那麼想,所以腓力五世要迅速的召回場子。
腓力五世的使者到了塞琉蒙恬的大營中的時候,他發現人家已經是按照答應給腓力五世的五萬兵力準備好了,兩萬匈奴精兵也已經到了。
在受到了蒙恬的熱情招待之後,蒙恬告知那個腓力五世派出來的使者,五萬大軍和將領他和匈奴的單于項羽都已經準備好了,現在等待的就是讓他把大軍給帶過去了。
當然,蒙恬也讓這個將領給腓力五世帶了話了,那就是要是腓力五世把大秦和匈奴的大軍當了敢死隊了的話,蒙恬是絕對饒不了他們的。
結果沒用得上三天的時候,那名馬其頓的將領就帶著五萬人馬浩浩蕩蕩的回了馬其頓了,連他自己都沒想到大秦和匈奴這麼信任腓力五世,竟然連一個主將都沒有派出來就讓這五萬精兵跟著他出來了。
五萬人馬,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能讓腓力五世的實力有什麼實質性的提升,但是在輿論上,這五萬人給羅馬人帶來的壓力可就是十分的大了。
五萬人馬一到位,腓力五世立刻就衝著埃及人和羅馬人發出了檄文。
在檄文中,腓力五世聲稱自己攻打埃及乃是正常的戰爭,但是羅馬人不顧自己和埃及並沒有什麼關係就出來橫插一缸子,實在是破壞規矩的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來自於遙遠的東方的大秦和匈奴都已經是看不下去了,他們在十分氣憤之下派出了軍隊,想要幫助腓力五世整治一下羅馬人這囂張的氣焰。
這麼一說,其他先不說,羅馬人一下子在腓力五世的口中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勢力了,大秦的崛起在整個世界的範圍內都是引發了十分之大的關注的,不說別,人家大秦人一直發展到現在,雖然別人對於大秦的歷史都是十分的不了解,但是有一條,大秦幾乎就沒有吃到過什麼敗仗,人家說拿了孔雀王朝,直接就拿了,人家說拿了塞琉,那也是到那就把安條克三世給抓住了。
而且就因為塞琉的這個事兒,大秦還真就是跟羅馬人結了仇了,而且把羅馬人號稱三十萬的大軍給殺的丟盔棄甲,這都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之前羅馬人的敵人就只有一個馬其頓,而且在不少人的眼中羅馬人相比於馬其頓還是占有不少的優勢的,但是現在在馬其頓的陣營中加上大秦的話,一切可就都不一定了。
戰爭還沒來,輿論先來了,消息很快就傳遞到了羅馬人的耳朵裡面,而這個時候,才是羅馬執政官剛剛從羅馬元老院的手裡面奪過來大部分的權力的時候,在爭權的過程中,不管是執政官還是元老院,他們都並沒有太關注腓力五世和大秦他們。
按照他們之前的設想在,這麼一整應該是足夠讓腓力五世老實挺長時間了,但是他們實實在在是沒想到,才這麼長的時間過去了,腓力五世就整出來這麼大的一個動靜。
其實腓力五世也是在嚇唬羅馬的成分居多,他在檄文裡面啥都說了,但是唯獨沒有說大秦和匈奴為了配合腓力五世一共出兵多少,雖然其實不過是五萬人馬,但是羅馬人看到了之後,可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十萬是有可能的,更多的話以大秦的實力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得到了這個消息之後,執政官知道,這又到了他做決定的時候了,人家腓力五世這回可是在還沒有開始出兵的時候就先叫喚出聲來了,以他對於腓力五世的了解,要是他沒有什麼十足的把握的話,他是肯定不會這麼幹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埃及肯定是還會來求救的,但是他要是像上一次一樣出兵的話,面對的肯定就是馬其頓,大秦和匈奴三方的軍隊的廝殺了,這一次他會面臨什麼樣的情況,他自己心裏面也是沒什麼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