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釘子戶> 第十一章 周圍村民

第十一章 周圍村民

2024-07-31 05:07:53 作者: 九禎

  還有被驚動的是周圍的村民。這附近大多是大戶勛親的僱農形成的村子,本身沒有地,靠著給大戶人家種地為生,其中不少是簽了身契的。

  這兩年,天公不作美,大戶人家也沒有餘糧。田地歉收不說,這田租反而不降,征餉攤派一個也不少,這日子就越發艱難了。

  今年山西受了災,這京城也不遠,同樣乾旱無雨,永定河都快幹了,多數田地都拋了荒。

  沒想到還有比他們更苦的呢,從山西逃來的災民那個慘樣,看著都滲的慌。這讓他們也是感同身受,不知道哪一天,自己也要和他們一樣背井離鄉。

  京城附近的百姓也為這些災民悲哀,他們以為天子腳下容易討生活。真以為京城是你們這些人想進就能進的?還不是被京營給擋住了,哭爹喊娘也沒用啊。

  只是這災民滯留在宛平,可坑苦了附近百姓,那是什麼都吃呀!莊稼,樹葉,樹皮,草根逮到什麼吃什麼。還好老爺們大發善心,開了粥棚,這才沒把這地界給毀了。

  不知道從哪天起,這些災民逐漸都往張家莊方向去了,可把張家莊的莊戶給驚著了。

  剛開始人不多也沒在意,反正那邊的地里僅有的莊稼也被你們果了腹,成了荒地,由著你們折騰。

  誰知道這幫災民折騰起來動靜夠大的,先是人越來越多,接著那邊經常能聽到奇怪的轟鳴聲,猶如野獸在咆哮,隔著好幾里都能聽見。

  就怕這麼多災民在這裡亂來,憑莊子裡的那四百多號人,擋也擋不住呀!還好,災民就是在地里折騰,沒往張家莊來。

  

  國人愛看熱鬧的傳統是一脈相承的,張家莊的村民也不例外。

  關門閉戶了好些天,想像的災民進村搶東西的情形沒有發生。就有愛湊熱鬧的村民過去看看熱鬧,那邊這麼大動靜到底是怎麼整出來的。

  這一看不要緊,還真看了個稀奇。只見地里竟然有好幾種沒有牛拽,也沒有馬拉的鐵車子,在那裡跑來跑去。可真看到新鮮了,這以後又有了跟人吹噓的資本。

  還是有心人看出了不對勁,這幫災民穿著奇怪的衣服,好像在築城牆。

  可不是在築城牆嗎?這都齊腰高了,起碼有兩里地長。

  張家莊的村民一琢磨,不對呀!你們把這裡圍起來,我們去哪裡種地呀?莫非是張老爺的意思?不行,這個要問問。

  有膽大的村民就過去了,隔著老遠就喊上了:「喂,是誰叫你們在這裡築城牆的?」

  「我們中隊長安排的。」工人如是說。

  這些災民是奔著這裡管飯才來這裡幹活的,時間又短,大部分人還不知道誰是這裡的領頭的,最大的領導就認識中隊長。

  「中隊長?朝廷里沒聽說有這樣官職啊。」有點見識的村民也被搞糊塗了。

  「你們中隊長是哪位?」

  「中隊長,有人找你。」

  這一段是由周義德的徒弟馮達負責的。

  現在築城的青壯已經達到一千多人,共分四個中隊,每個中隊有十個小隊。

  按照王越的要求,用分段包幹的方式來施工,每天完成快的中隊和小隊都有集體積分獎勵。

  這裡不但吃的飽,還吃的好,每天下午還有綠豆湯送過來,乾的好還可以掙了積分買個小酒喝喝,太美了。所以大家都幹勁十足,工程進度很快。

  聽到有人叫自己,馮達從工棚里出來就問:「誰找我?」

  馮達最近覺得自己真的是時來運轉了,從一介災民僅幾天的功夫就完成華麗的轉身。

  現在大小也是二百多人的頭兒了,有那個別的都開始叫他馮爺了。

  馮達一看那些村民就知道怎麼回事兒了,因為王越交代過他。

  「你們是那邊村子的吧?這邊的地是你們的?」馮達走過去問道。

  張家莊的村民一看,來了個穿著打扮像富家公子的後生,自己這邊的氣勢一下就低了。為啥?窮不和富斗唄!

  實際上這都是王越順來的影視道具,築城的勞工發的工作服是為了耐操,當領導的穿華麗點以示身份。

  有那膽大的村民,向馮達一抱拳道:「這位公子請了,小的們過來問問,你們在這裡築城,我們張老爺是否知道?因為這個地是張老爺的。」

  「啊,這個是我們二少爺安排的,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我覺得二少爺應該和你們張老爺打過招呼了吧!」

  馮達按著王越交代的口徑回復著。

  村民們一聽還有個二少爺,看來這肯定是京城哪位勛親家的了。看看這工地就知道了,這得要多大的財力才能搞這麼大場面。

  馮達一看這些村民一時無語,就開始扮演大灰狼:「我們這裡正缺人做工,有願意來的,我們一天包三頓,白面大米飯管夠。想在這裡住的也包住,一個月還有積分拿,積分可以換銀子,最少一個月發三兩銀子。」

  張家莊的村民一聽,呼啦一下就把馮達圍上了。紛紛問道:「此話當真?」

  別說三兩銀子了,就憑三餐管飽白面大米,這些人也願意干呀!何況還有三兩銀子,這些人一年也見不著三兩銀子是什麼樣子。

  就算明末米價很高,三兩銀子還是可以買一石多米,能養活一家老小了。

  「當然當真,你們問問那些做工的。」馮達用袖子擋在胸前,真怕這幫人把他撕了。

  正在築城的工人聽了半天了,都笑著道:「老鄉們,當然是真的了,我們幹了好些天了,天天的大米白面呀。晚上想喝個小酒,可以拿積分買哦。哈哈!」

  這幫人現在日子過得舒心了,這心情也好了。

  「那個積分怎麼賺?」其中一個黑大個問道。

  馮達早就注意到這人了,一看就是個壯勞力,於是笑著問道:「不知這位如何稱呼?多大歲數了?」

  黑大個抱拳道:「小的張鐵柱,今年十九歲。」

  「好,那我就說說這個積分。「馮達對他道:「積分分三個檔次,乾的最好的一天30積分,良好的20積分,一般的10積分,這10積分就是一錢銀子。只要不偷奸耍滑,人人都有10積分。那一個月就是三兩銀子。」

  「也就是說,也有可能賺九兩銀子?」張鐵柱摩拳擦掌的說。

  「對,沒錯,只要你肯干!」馮達點頭道。

  趙鐵柱小心翼翼的問道:」那個,那個大人們那裡要剋扣多少?」這在明朝是慣例,有個名詞叫「漂沒」。

  「你是在說我嗎?」馮達樂了,旁邊築城的工人也樂了。

  馮達只好向他解釋:「我是剋扣不了你的,每天的積分發到你個人手裡。我比你們的積分高,每月最高也就收入十二兩銀子,要是多出來了,二少爺一會問我從哪裡來的。是吧?」

  管理人員有單間住房,吃小食堂等特權。個人積分由小隊集體評,三等積分都有固定的指標。小隊積分由中隊按工程進度每周評一次。匯總和發放,由王鵬遠帶著幾個做過帳房的人在做,不經過管理人員的手。

  張鐵柱聽完了馮達的介紹,搓著手問:「那我們何時可以上工?」

  馮達笑著說:「我們隨時歡迎呀,不管是青壯還是婦女、老人孩子我們都要。」

  「啊?女人和孩子老人也要?」張家莊的村民不敢相信的問。

  「沒錯,」馮達得意的說:「這女人可以做飯,洗衣,售貨。年紀大的可以種菜,清掃衛生。積分雖然少了點,一個月也差不多能有二兩銀子的積分。年紀小於12歲的孩子來了,必須讀書。這裡包他們一日三餐,每天一頓肉菜,早上有牛奶,還發衣服。」

  馮達總覺得王越對孩子們的待遇太好了,這哪裡是孩子,這分明是少爺。

  他哪裡知道,這些孩子才是王越未來的希望和基礎。

  經過現代教育出來的新生一代,必將不同於大明現在的那些所謂的讀書人。

  用高福利待遇,是為了吸引窮人把孩子送過來。現在的師資力量還很單薄,只是安排了幾個私塾先生和童生,先教識字和寫寫三字經什麼的。等條件具備了,王越打算上電化教學。

  至於銀子是怎麼來的?當然是各銀儲金庫里的金錠、銀錠還有從其他地方搜刮的大量袁大頭。

  聽完了馮達的話,讓這些村民心癢難耐。

  張鐵柱向馮達一抱拳道:「那我回去和我爹娘說說。」轉身就往回跑,其他村民也紛紛跟著他往家趕。

  這些村民一回到張家莊,整個莊子都熱鬧起來。

  一陣雞飛狗跳,呼朋引伴的喧鬧,很快從莊子裡出來一支幾十人的隊伍,沿著小道向工地趕去。有些不明所以得村民,拉住其中的人一打聽,也趕緊回家招呼人去了。

  看著不斷趕來的村民,馮達覺得他們也比以前的災民也好不到哪裡去,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能餬口而已,同樣的破衣爛衫。

  還是老套路,先吃飯,再洗澡,發衣服。

  一通折騰之後,這些村民就煥然一新了。雖然這衣服有些古怪,可的的確確是新的呀。看來這裡的東家沒唬人,這麼新的衣服都發給他們,還能少了自己的銀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