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晉顏血> 第七七六章 閉關鎖國

第七七六章 閉關鎖國

2024-07-30 21:53:51 作者: 上林春

  雖然劉隗曾與自己為敵,可那是各為其主,楊彥並不怨恨劉隗,反而因劉隗一心為公,行事風格比刁協更加嚴厲,對其頗為讚許。

  而且劉隗的家族勢力隨著他本人投奔羯趙,已近乎於土崩瓦解,不足為慮。

  於是,楊彥擺擺手道:「刁公時常念叨著劉公,若是得知劉公無恙,必彈冠相慶,劉公先好生將養,過段時日,隨孤回洛陽,孤另有任用。」

  「什麼?」

  劉隗驚呆了。

  要知道,他和楊彥有仇啊,又有投奔羯趙的污點,一時之間,感慨萬分,心頭也漸漸地繚繞上了一絲感激之情。

  本書首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楊彥微微一笑:「時王敦勢大,連孤都屈居於下,劉公若不跑,多半如戴若思般引頸就戮,刁公也跑了,無非是湊巧落孤手上罷了,微暇不足以掩其瑜。」

  「臣……劉隗,但憑大王安排!」

  劉隗眼圈微紅,哽咽著拱手應下。

  楊彥又是笑容一斂,冷眼掃向了其餘的羯趙朝臣,臉上就差寫著自己識趣點這幾個字。

  能在羯趙朝堂上混下來的都是人精,也都看出來了,楊彥就沒有任用他們的意思,雖然心裡不服,可這種事情,沒有道理可講,於是紛紛表示願告老還鄉,楊彥一一應允。

  接著,楊彥又把目光投向了羯將。

  羯將均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甚至也有人後悔,楊彥擺明了連晉人都不用,又怎會留著他們呢?搞不好外面已經在調兵遣將,圍住他們的府邸了。

  楊彥沉吟道:「對於爾等犯下的惡行,孤不多說,雖爾等未附從石勒屠殺城中晉人,算是有功,但未開門獻降,未曾阻止石勒挾持人質,功不抵過,孤如此判決,爾等可服?」

  羯將面面相覷,其中一人猛一咬牙:「明王,到底如何處置,給個準話,既便是死,也讓我等死個明白。」

  楊彥淡淡道:「孤先問你們,服不服?」

  「服!」

  羯將們仔細想想,也是,袖手旁觀確實不能算什麼了不得的功勞,再退一步說,他們這數萬人馬就算投入襄國保衛戰又有什麼用呢,無非是多拖個數日,於大局無補,於是紛紛道了聲服。

  「好!」

  楊彥道:「孤欲於上谷築桑邱城,便判罰你等築城,可帶家眷,築成之日,遷入梁州,獲得明國戶籍,自此老老實實過日子,莫再好勇鬥狠了。」

  羯將大喜,這比他們料想的處罰要好多了,一個城池只要有充足的人手,築起來其實很快,最多兩三年,就可獲得自由,於是齊聲感謝楊彥的不殺之恩。

  楊彥揮了揮手,眾人陸續離去,殿內還留下蕭鎋、任回與劉隗,實際上他們也不理解,楊彥為何厚劉曜而薄石勒,在當時人眼裡,劉曜因掠了懷帝和愍帝,又掘了晉室五主的陵,犯下的惡行要超過石勒。

  而石勒作的惡,憑著良心講,未必就超過司馬潁、司馬越等晉室諸王,無非是石勒在寧平城屠盡了司馬越的最後班底,但從陰謀論的角度來講,若是司馬越諸子與舊部皆在,就不會有司馬睿父子在江東建制登基,也沒了楊彥出鎮郯城,置下第一份家業。

  儘管以楊彥的才能,未必就不能走別的渠道崛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會這樣順利。

  因此在他們看來,對羯趙的官員正常處理就可以了,何必如此嚴厲呢?

  當然了,這不是為石勒翻案,而是覺得處置不公。

  最終,蕭鎋問出了這份疑惑。

  楊彥沉吟道:「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但恐怕這只是老夫子的一廂情願之說。

  就以匈奴為例,自後漢中葉起,匈奴內附已有兩百年,學我漢家文字典儀,論起言行舉止與學識淵博,實非尋常人所能相較,其中皎皎者如劉淵、劉聰、劉曜三人,均可稱為飽學大儒,可也正是這三人,給華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故夷狄入中國,真中國之?」

  「這……」

  蕭鎋、任回與劉隗相互看了看,都覺得楊彥說的挺有道理的。

  楊彥又道:「草原環境惡劣,往往一場風雪,就能滅絕一個部族,故草原人以狼性自居,而狼這種動物,毅力堅韌,狡詐殘忍,常常在惡劣環境中蟄伏,尋找獵物的破綻,瞅准機會,一擊必殺!

  雖匈奴人內附已有兩百年,卻仍具狼性,並非真心歸順,只是無力對抗後漢朝庭,且草原環境漸漸惡劣,不得不內遷,學我漢家文化,佯作歸附,但天性不改,反因其得到漢家的治國理念與大量的技藝財富,為禍之烈堪稱前無來者。

  試問自三皇五帝至今,可有異族連掠二帝而去?又可有竊據中原,僭越為帝者?除劉石再無他人,究其根源,便是師我長技以制我,以草原人天性之兇悍,與我漢家文化取長補短,故而造下了滔天罪孽,因此授胡人文化技藝者,孤不殺他已是仁慈了,又怎能再任用他。」

  楊彥有這想法,並不是拍腦袋決定,而是結合了後世的歷史。

  宋朝為什麼勢弱?

  主流觀點是宋朝吸取了五代十國的教訓,揚文息武,但實際上,宋軍的戰鬥力是不弱的,能與遼國相持,又能在與西夏的戰爭中,總體不處劣勢,這對於以步卒為主的宋軍來說,相當難能可貴了,其關鍵,便在於宋朝喪失了對周邊民族的技術文化優勢。

  宋朝的制度,遼、西夏、金都有,宋朝的技術,人家也有,且草原人兇悍,在科技上不占優,性格上又不夠勇武,因此只能守成,沒法進取。

  再對比元清,向異族傳播科技文明的惡果更加顯現。

  元朝對漢人採用包稅制統治,不易服,不剃髮,這其實對於中下層民眾來說,換了王朝沒什麼太大的切身感受,很多人還以為自己依然活在宋朝呢,他們只是向當地鄉紳或世候交稅,並不直接接觸元朝朝庭,因統治基礎不牢固,故元朝只有百年不到的國祚。

  而清朝不同,充分吸取了元朝短命的教訓,深入研究漢文化,採取了歪曲醜化漢文明的國策,從思想上統治漢人,得享兩百七十六年國祚,甚至國滅了,仍遺禍甚深,百年過去不僅未有消除,反愈演愈烈。

  當然了,楊彥不是說非要搞閉關鎖國,也不是非要搞封閉,而是反對單方面的輸出文明,搞一堆不能實際控制的藩屬國,除了進貢時得到面子上的滿足,還能有什麼好處?

  吐蕃就不說,唐太宗資吐蕃,百年後成為大唐的心腹大患,再有日本、朝鮮和越南,深受漢文明的影響,可這又如何呢?

  給漢地帶來了哪些好處?

  越南是漢地的千年之痛,朝鮮則是個巨大的包袱,而向日本輸出文明更是養虎為患!

  在楊彥的理念中,文明的交流是以等價交換為原則,你拿不出對等的文明或者利益,那對不起,我國對你關上交流的大門。

  哦~~」

  劉隗恍然大悟道:「老夫明白了,大王不嚴懲劉曜朝臣,是因劉曜本乃飽學之士,熟悉我晉家典儀,臣僚於他,無非治國安民而己,而石勒不同,羯人不識字,不習文化,本乃蠻夷,卻有張賓、徐光、程遐、裴憲、傅暢之輩仿效晉室,為之制定典儀,使其在短短數載之內迅速壯大,北方晉人深受其害,此舉確是應當,不過老夫有一疑惑,大王何不下詔嚴令禁止向胡人私授技藝文化?」

  楊彥擺擺手道:「還未到時候,如今尚有鮮卑與高句麗未平,我若過早頒布法令,必令滯於外的數十萬晉人心寒,走投無路之下,或會徹底與之合流,帶來更大的禍患,此事可待滅了鮮卑與高句麗之後再作庭議頒布。」

  任回點頭道:「雖有清河崔氏、河東裴氏等河北大族為慕容效力,但逃奔遼東的數十萬民眾尚非歸心,以緩制急,方是妥當之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