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我不是藥神》上映惹爭議!
2024-07-27 18:59:13
作者: 紀念者
《我不是藥神》還沒正式上映,口碑就已經開始醞釀發酵。
再加上全國各地的點映活動陸續展開,跟進一步的增加了推廣電影的觀眾。
首日點映只有兩場,分別在北影和中戲的學生電影院,觀眾加起來,不過一百多人。
這兩場李志凡都親自出席了現場,在電影結束後,還和學生觀眾們一起合了影。
本書首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此後一周,陸續在各大城市的學生影院裡,《我不是藥神》都進行了點映。
但點映的場次都不多,加起來也就幾場。
而後。
在上映一周前,《我不是藥神》終於進行了正式的點映。
第一天在全國就進行了一萬五千場。
不再是一些學校的電影院,而是向民眾公開的商業影院。
但也只是參與電影發行的合作院方,其他院方只有正式上映後,才能觀看。
一萬五千場的點映,為《我不是藥神》贏得了1400萬的票房。
這個成績,在國產電影點映史上,拿到了第七位的成績。
第二天,點映場次上漲到了2.7萬場,票房直接突破了4000萬,這也是第一天點映之後,口碑高漲所造成的結果。
網上,點映場可謂是一票難求,堪比李志凡的演唱會門票和春運火車票。
很多觀眾以為第三天肯定還會漲點映場,卻沒想到一下子跌的只剩下兩百多場。
立即有一大批網友開始在網上發泄不滿。
李志凡很無奈,只好站出來解釋,因為再過三天就上映了,所以點映場直接取消。
但因為看到大家熱忱高漲的觀影情緒,所以和院方進行了溝通,並向網友保證,明後兩天,也就是上映前的兩天,每天的點映排片,絕不低於兩萬五千場。
於是,次日的點映場,立即恢復了兩萬五,網絡售票已開啟,就被銷售一空。
面對這種狀況,直接將後日的點映場提高到了三萬三千場,但依然被銷售一空。
《我不是藥神》的上映首日場次,已經定為十五萬場。
因為這是一部劇情電影,有嚴肅的成分,所以排片並是不很高。
也正因此,上映前兩日的電影票,已經被預售一空。
各大影院也開始積極準備加場,影院經理高興極了,誰能跟錢過不去啊?
點映場的最終票房,拿到了1.6億。
這個點映成績,直接問鼎了華語電影點映票房榜的第一名。
當然,這也是因為有很多電影只開幾場電影,或者壓根就沒有點映。
但《藥神》這一舉動,讓各大電影公司開始蠢蠢欲動,影片質量上佳的,都瞄準了點映場。
9月25日。
《我不是藥神》全國正式上映。
這是李志凡拍的第一部現實題材劇情片。
也是第一部揭樓現實社會問題的電影。
上映首日。
《藥神》的最終首日排片終於出爐,拿到了51%。
這個排片,演員比不上《指環王》和《阿凡達》這些電影,但是也已經足夠了。
在同期上映的電影中,還有很多大導演的大製作,總不能不給人家留面子,留果子吧!
李志凡當然是不在意的,可東方文娛是一個公司,他們那些高層會在意。
經過一天緊張刺激的競爭。
《藥神》首日票房,拿到了1.77億。
快博上,圈內一片祝福,很多明星主動包場觀看,為李志凡助威。
甚至連同期上映的對手導演,都在快博上亮出了包場看《藥神》的照片,以及所有購票截圖,並且艾特李志凡,希望他也能返回頭去包一場他的電影。
李志凡可沒那閒功夫,此刻他在關注著電影口碑方面的評論。
在爛番茄上,《我不是藥神》的新鮮度,始終保持在100%。
已經有很多觀影后的觀眾們,留下了評論:
「這是一部時至今日終於拍出來的國產高分電影——拿現實題材拍商業類型片,社會性意義擺在那,群戲也處理得相當不錯。對我們國家而言,這樣的電影多一部是一部,走一步是一步。」
「電影能做到的好,這部電影都做到了。剩下的是這個時代不讓它更好。在我們剛剛經歷過的時代巨變洪流之中,有無數這樣的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中艱難生存著,同時在竭力不丟失他們的靈魂。終於有這樣一部電影,讓我們能夠看到時代,看到善意,看到希望。希望這部電影也能被這個時代善待。」
「不塗彩不抹粉不拋光,近年來少見的現實主義力作。更可貴的是,清清楚楚地寫中國的事,寫印度的事,清清楚楚地表明這是上海,車牌上大大方方印著滬,而現在很多電影已經愈發架空現實了。戰爭題材寫到恐怖分子得虛構一個不存在的國家,犯罪題材得虛構一個不存在的城市。《藥神》為中國現實主義挽回尊嚴。」
「病是一種罪,上帝也不能赦免;窮是一種病,藥神也無法醫治。思慧把脫掉的衣服一件件穿上,黃毛把留長的頭髮一寸寸剪下,程勇把缺口補上,受益把口罩摘下。法和情誰上誰下,命和錢誰上誰下,災厄的紅藥水抹到誰的頭頂,僥倖的救世主降到何方人間。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一種藥,沒藥的世界我們能不能活?」
「……」
當然,也有一部人,有自己獨特的意見,給予了差評。
「微妙地在諂媚審查機制和迎合市場需求間取得平衡。看似蜻蜓點水地在法理與人情之間徘徊著作了一番試探性反思,卻無比精明地把通過對政府(結尾法制宣傳)和主角(「神性」的被賦予)這兩極所本該承受的無論社會的、道義上的道德指責一股腦兒的推給大資本,本質上是取巧的推卸責任行為。」
「評分給一半,又一個高壓審查下變了味兒的作品,整部片子裡都是好人,就外國奸商是壞蛋。觀眾感動得一塌糊塗,再看完結局字幕,藥進醫保了,吃下了這顆廉價但有效的安慰劑。就一個問題,中國進口藥的高價是外商定價的鍋?牽扯到版權就更讓人難免浮想聯翩。」
「直面現實問題,勇氣可嘉。但把矛頭指向藥物研發廠家是不公正的,藥物研發需要巨額資金投入和漫長的時間成本投入。試想如果無人去研發藥物,仿製藥又何從仿起?對於病人來說,那才真的是只能等死。不過要是把矛頭指向了應該指向的所在,這部電影也就無法上映了,所以想通過電影來改變現實的人,醒醒吧。」
「走的路線挺好,可惜不敢打老虎,只是在老虎的默許下把狐狸揍了一頓,這極大的削弱了電影的力量,別跟韓國高分電影比了,比不了。」
「……」
這些差評,李志凡都是能想到的。
如果是以往,他會默不作聲,反正好評總比差評多。
但是這一次他沒有沉默,直接站了出來。
他將這些差評一條一條的簡介下來,連ID帶帳號,在快博上進行了回懟。
針對諂媚說,李志凡直接攻擊道:「那是廣電和上面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不是我一個電影導演要考慮的問題,我需要考慮的,就是在國家制定的規則內,把故事以最通俗的手法講出來,百姓大眾才是我的觀眾,也是這個社會的基礎組成部分,無論是我,還是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都離不開他們。」
針對那些說故事都沒講圓的,李志凡更是懶得解釋,直接道:「那麼多人都把細節看明白了,你們這些宵小之輩還看不懂?就這水平還來看電影?SB麼?」
針對那些說他不敢犯上,只敢打蚊子的,李志凡同樣怒噴:「你厲害你來拍,拍一部敢打老虎並且能上映的電影,我算你牛嗶!別在這兒裝幾把毛了,你以為你是誰?」
還有那些砸綠番茄,只因為砸紅番茄太多的,李志凡更是不客氣:「一看你就心理有病,勸你早日進精神病院瞧一瞧,不要發現晚了,連累你的家人妻兒,這麼喜歡毫無邏輯的砸綠番茄,我看你就是喜歡綠,要不要我送你幾頂綠帽子?」
李志凡懟了這麼多人以後,開始懟那些,說電影把矛頭指向正版藥商的。
他前面懟了那麼多人,但是沒懟這些人,也讓很多網友們以為,李志凡是默認了這事兒。
但,現在他的反擊來了!
李志凡直接貼出了好幾張圖片。
其中第一張,是格列衛的關鍵發明人,醫學界泰斗布萊恩教授,在網上發布了的博客評論:《不要濫用專利權》。
這個博文,之前在華中科大的時候,李志凡在演講中跟同學們提到過。
但是當時並沒有拿出原本或是截圖來。
這一次,他直接把截圖發了出來,還包括一封翻譯稿。
除了這兩張照片,後面都是一些數據圖。
首先是來自美國的。
從1892年開始,美國政府每年在藥物研究上投入的基礎公共資金,從最開始一年的幾億美金,到了今天是上千億美金。
只有在一戰和二戰期間,這筆經費略有下降,但是依然站到全民稅收的百分之四十。
接著,就是來自中國的數據圖。
從五十年代開始,每年都有經費批給醫藥研發事業,到了2023年,已經突破了兩萬億人民幣,遠高於美國的醫藥研發投入。
之後,還有日本、德國、瑞士、加拿大等各國的數據圖。
這些數據直接顯示,藥物研究的經費,國家每年都在出,而且非常高,來源都是人民稅收。
最後的兩張圖。
一張是目前全球最貴的十款靶向藥的研發單位和製藥單位。
兩張圖很輕鬆的闡釋了,研發單位前期雖然投入巨大,但是基本甚至完全靠國家基礎公共經費,尤其是一些大學的研究室。
包括哈佛、耶魯、劍橋、清北、香江中文大學醫學院等。
然而這些拿了國家的錢,研發完了藥之後,藥物的專利全部都賣給了藥品商。
只有一些低價藥,會賣給國家的製藥廠,昂貴的靶向藥,幾乎被私營藥企壟斷。
有的研究室會跟私營藥企合作,占股分成。
但也有一些直接以極低的價格就將藥物的所有產權都賣了。
而這些私營藥企,哪裡會出幾十億去買,基本上幾個億就頂天了。
是,製藥也是需要成本的。
但是很多人說的卻是前期研發的投入,這不也是轉移焦點嗎?
這不正是那些私營藥企拿來賣高價的幌子嗎?
人民以及靠納稅叫了前,為什麼後來買藥的時候,還要支付高昂的專利費?
所謂的專利費,到底合不合理?
再回到布萊恩教授的那篇《不要亂用專利權》,答案一目了然。
「我知道會有很多人說,電影把鍋甩給了製藥企業,但請你們看完這些圖之後,你們就會明白,鍋只能是他們來背。他們和那些仿製藥廠的區別,就是多掏了幾個億美金的專利費,即使以低廉的價格出售有專利權的正規藥,二十年時間依然能把這筆錢賺回來,甚至賺的更多,足夠繼續去賣下一個專利權。」
「但是他們不會這樣做,他們想的是第一年就收回專利費,然後馬上再賣下一個。」
「因為,他們的藥不能停啊!」
李志凡長篇大論說了很多,也為民眾解開了很多謎團。
那些故意說什麼電影甩鍋的,其實根本不知道研發和製藥的關係。
當然,李志凡也表明:「如果是私營藥企,自己的工作室、自己投入、自己進行研發出來的靶向藥,當然可以為收回成本賣高價,但根據目前現有的數據,還沒有哪個靶向藥研究,是完全不申請國家經費的,只是多與少的問題。格列衛原本是CG公司的科學家們研發的藥物,而這家公司是耶魯大學投資建立,藥物研發成功後,被瑞士諾華收購,收購價格不到研發經費的十分之一!」
「事後,耶魯大學以及當初研發藥物的那些教授們,面對諾華高昂的藥物費用,不止一次表達過不滿,甚至想要收回專利權,但是他們小看了商人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