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弘光王朝
2024-07-27 07:20:05
作者: 小黑醉酒
「太師,擁立天子可是國之重事,理應由您這個大明的太師來主持,可您尚未抵達南京他們就推選福王登基,這可亂了朝廷的定製,名不正,言不順!」
「他們這是擅權,大明的天子豈能如此草率地擁立?倘若地方藩王效仿後果不堪設想。」
「南京城的那些人何德何能,有何資格來擁立天子?」
本章節來源於𝚋𝚊𝚗𝚡𝚒𝚊𝚋𝚊.𝚌𝚘𝚖
……
到了運河沿岸的重鎮濟寧後,李宏宇召集隨行的文武官員議事,把福王登基的消息告訴了他們,這使得群臣轟的一下就騷動了起來,紛紛七嘴八舌地表達著不滿和氣憤。
雖然在場的這些文武官員投降過大順軍但在他們看來是權宜之計而已,並不是真的為李自成效力,而是為了大明的將來保存實力,伺機難逃重歸大明。
歷史上,確實有一些官員從北京城逃走南下到了南京,至於他們是為了忠於大明還是無法忍受大順的「追贓助餉」這就難說了。
既然李宏宇沒有追究他們的罪責,那麼這些文武官員自然依舊是大明的臣僚,唯有大明的新天子才能撤銷他們的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他們與那些開城引大順軍進城的官員不同,那些人的行為是不折不扣的叛國,早已經被李宏宇抓了押送回南京等待審問,其罪行要由法司衙門審理,然後由繼任的天子來決斷生死。
從法理上而言,能被李宏宇召集出席議事的人現在還是大明的官員,代表了大明正統中央部院各衙門,南京的部院衙門只不過是陪襯而已。
因此,現場的文武官員對南京的人不經他們的同意就擅自擁立福王為帝感到非常惱火和不滿,這把他們置於了何地?顯而易見福王會重用那些擁立他的人,那麼他們這些從北京城趕來的官員們會受到冷落和打壓。
這種情況可是那些從北京城出來的官員所無法接受和容忍的,畢竟他們才是大明中央衙門的正統代表,豈能被南京城的那幫人踩在頭上?
「諸位大人,如今是多事之秋,所謂事急從權,既然福王已經登基那麼為了大明的將來咱們還是要擁戴此事,大局為重!」
李宏宇掃了一眼現場那些群情激奮的官員,沉吟了一下後不動聲色地說道,與其說這些人爭的是大明的正統,倒不如說他們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想在官場上失勢。
「太師所言甚是!」既然李宏宇已經開口了,那麼在座的眾位官員們也唯有接受的份兒,聞言紛紛向李宏宇躬身行禮。
私下裡,眾人暗自為李宏宇感到不平,很顯然這次連李宏宇都被排擠出了南京政權的核心,否則事先絕對不會不跟李宏宇打招呼。
「唉!」
等參加議事的文武官員三五成群地離開後,李宏宇不由得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臉上滿是無奈的神色。
雖然他人在外地,但對南京城裡發生的事情是一清二楚。
自從北京城被大順軍攻陷後,南京城的文武官員們就開始決定擁立皇族的藩王為帝,畢竟國不可一日無主,然後揮師北上恢復國土。
根據大明的定製,皇位繼承的規則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並沒有什麼「兄終弟及」的說法,那樣的話將使得不少人對皇位有覬覦之心,進而引發宮廷血案。
天啟皇帝雖然沒有子嗣,但像他這樣的情形通常都會在駕崩前選定繼承人,可崇禎皇帝的情形不同,他有三位皇儲人選但都被困在了北京城,這樣一來跟沒有子嗣沒什麼區別。
這樣一來,誰來當大明的皇帝就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按照慣例和規則應該由太后代表皇室跟朝中重臣商議後決定繼位人選。
可太后等人也被困在北京城,生死不明,這個時候就應該由朝中地位最尊貴的大臣來主持擁立新帝的事宜,也就是說這件事情應該由李宏宇來做,這樣選出來的皇儲才能稱之為正統。
雖然大明現在危機重重,但南直隸的那些官員卻為了一己私利結黨惡鬥,都想著從這次擁立天子的事情中獲得最大的好處。
其中,鳳陽總督馬士英和鳳陽監軍盧九德等淮安、揚州、廬州、泗州江北四鎮的官員支持福王朱由崧登基,理由是朱由崧是距離崇禎皇帝最近的皇族血脈。
朱由崧和崇禎皇帝都是萬曆皇帝的孫子,隨著崇禎皇帝的自盡,萬曆皇帝長子泰昌皇帝的血脈已經斷絕,次子邠王朱常漵甫生即死也無血脈。
萬曆皇帝的三子福王朱常洵雖在崇禎十四年被李自成攻破洛陽後所殺,但其長子朱由崧從洛陽逃了出來,並繼承了福王的爵位。
從血脈親緣上而言,朱由崧確實是距離崇禎皇帝最近的藩王。
不過由於朱由崧並沒有在大明祖制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範圍里,故而他的血脈雖然最近但並沒有哪條定製說他一定能繼承皇位。
理論上,這種情形下大明所有的地方藩王都有資格繼承皇位,關鍵是要看太后以及朝中重臣商議的結果,除了血脈外通常還要看能力和人品。
因此,面對被視為「閹黨」的馬士英提出朱由崧繼位,以東林黨領袖錢謙益為首的東林黨的官員以立賢為名,擁萬曆皇帝同胞弟弟潞王朱翊鏐之子朱常淓為帝。
而東林黨的另外一個大佬,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則主張既要立賢也要立親,故而擁立神宗七子桂王朱常瀛為帝。
為了反對朱由崧繼位,史可法羅列了其七大缺點,即: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和干預官吏,說朱由崧「在藩不忠不孝,恐難主天下」。
由於支持朱由崧的馬士英和盧九德是外臣,自然不比南京城裡的錢謙益和史可法在南京的影響力大,故而在爭位一事中處於下風。
可朱由崧也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馬士英手裡掌握著江北大軍,而盧九德也是南京的監軍。
故而,為了讓朱由崧登基馬士英率兵親自將其送到南京浦口,魏國公徐弘基等渡江迎接。
這使得南京城上下皆驚,誰都知道馬士英此舉是護送朱由崧登基,而南京城的軍隊當年被百餘名倭寇逼得緊閉城門,戰鬥力可想而知。
再者說了,盧九德在南京軍隊中也有不少人脈,與馬士英作戰唯有慘敗一條,這使得錢謙益和史可法等人不得不同意朱由崧繼位。
因此,南京百官迎見朱由崧於龍江關舟中請其為監國,畢竟這個時候太子和定王、永王下落不明,無法直接讓朱由崧登基。
這個時候,按照慣例朱由崧和南京的官員們玩起了勸進的把戲,朱由崧推說自己未攜宮眷一人準備避難浙東而已,並不願意當監國,在眾臣力勸幾次後這才勉強同意。.
半個月後,朱由崧在南京城皇宮武英殿登基為帝,改元弘光,成為了歷史上的弘光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朱由崧監國後發生了一件震動南京城的大事,有自稱太子朱慈烺的人抵達了南京,言明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後伺機逃了出來,要求登基繼位,揮兵北上為崇禎皇帝和被屠戮的百姓報仇雪恨。
南京城的官員們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太子驚得不知如何是好,太子在京城的時候久居東宮甚少露面,以免私交外臣。
因此,除了那些朝廷重臣外連史可法和馬士英這樣的南直隸大員都沒有見過,因此自然無法辨別真偽。
隨著京城被大順軍攻破,京城的文武官員悉數成為了大順軍的階下囚,這使得那些認識太子的人都被困在了京城,自然無人辨別其真偽。
朱由崧得知此事後下令將其關入兵馬司監獄,然後命讓文武百官在午門外審理那名太子,結果其對皇家事務對答如流,令眾官員一派譁然。
鑑於此,朱由崧下令將那名太子關進了大牢審問,一番酷刑下其終於承認是假冒的太子,真實身份是守護皇宮的龍驤衛一名士兵,知道想要趁著混亂謀奪皇位。
反正南京的官員沒有認識他的,根本無法證明他的真偽,只要能順利登機那麼以後他就是大明的天子,即便是以後有人知道他是假冒的也無可奈何,這也是他為何對皇家事務知之甚詳的原因。
雖然那名假太子的身份被審了出來,不過很多官員和百姓都認為其是真的太子,是朱由崧為了繼承皇位故意說其是假的,在社會上影響非常大。
李宏宇的到來無疑解決了朱由崧的這塊心病,因為李宏宇不僅帶來了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等人的棺木,還帶來了太子、定王和永王的棺木,再加上隨行的京城文武官員的作證,使得假太子的身份不攻自破。
對於李宏宇的到來朱由崧自然是大力歡迎,壽寧公主是朱由崧的親姑姑,而姑父冉興讓與李宏宇是至交好友,李宏宇這次前來南京肯定支持朱由崧。
為此,朱由崧特意派遣南京城的文武官員到運河邊上的碼頭迎接李宏宇的到來,同時也是恭迎崇禎皇帝一行的靈柩,場面浩大,哭聲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