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最後的三國2興魏> 第2560章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2560章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4-07-24 11:24:37 作者: 風之清揚

  所以曹亮制定了一個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的作戰策略,那就是一步步地壓縮蜀軍的生存空間,在這個階段的作戰之中,曹亮並不追求殲敵的數量,而是要利用魏軍強大的威懾力,將蜀軍給逼退,最終將他們全部驅趕到成都去,然後再給予致命的一擊。

  這個戰略實施起來並不算太難,以魏軍的實力打贏這場戰爭幾乎是板上釘釘的,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懸念,唯一的懸念只剩下了魏軍需要多長的時間了。

  其實以現在的大勢,只要魏軍發起總攻,在不考慮傷亡代價的情況下,攻下成都根本不需要多長的時間,甚至當時中軍團從南中攻入到蜀中的時候,一鼓作氣打到成都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只不過現在曹亮所考慮的是,不光是如何來滅蜀,而且還得考慮用最小的傷亡代價來實現這一目標。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只有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

  曹亮知道,現在蜀國朝廷內部,也並非是鐵板一塊,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矢志不移地堅定支持蜀國,曹亮可清楚地記得,歷史上當鄧艾兵臨城下之時,蜀國的降者如雲,就連蜀國後主劉禪也架不住一大幫子的降臣忽悠,最終是棄守成都,投降了鄧艾。

  

  事實上,真正能堅守不降的三個人,全都不是蜀國人,姜維司馬倫是魏人,陸抗是吳人,而目前蜀國八成以上的軍隊,都掌握在這三個人的手中。

  而這三個人,可以說和魏國都有著深仇大恨,這種仇恨幾乎是不共戴天的,所以想要勸降這三位,可能性幾乎為零。

  所以在接下來的戰鬥之中,曹亮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下令給鄧艾、羊祜、杜預三位都督,讓他們同步協調,穩步推進,在三個方向上繼續地給蜀軍施加壓力。

  現在蜀軍的這三巨頭也正好是各守一個方向,姜維在南安守著成都的南面,陸抗在德陽,守著成都的東面,司馬倫在綿竹,守著成都的北面,三支蜀軍各守一邊,擺出了一副殊死決戰的模樣。

  而成都,也尚有兩萬的御林軍,全部是歸中都護衛將軍司馬瞻來指揮的,這也是蜀軍最後的一道防線了,只不過如果成都外圍的防線失守的話,指望諸葛瞻的這兩萬人,就想守住諾大的成都城,完全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這外圍防線上的十幾萬蜀軍,才是蜀國堅守到底的最後希望,姜維雖然坐鎮南安,只需要負責抵禦來自南面的魏軍,也就是羊祜的中軍團,但姜維的心思可不僅僅只是在此,整個成都防禦計劃,都是需要他來操心的。

  永安和劍閣的相繼失守,對姜維來說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誰都清楚,蜀國之所以能在魏國的重重壓力之下存在這麼長的時間,還不就是因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嗎?

  正是因為劍閣和永安一北一東兩座險關成為了蜀國的門戶,所以一直以來蜀國才能安枕無憂,對於魏軍來說,那怕他們實力占優,但卻始終也無法突破這兩大關隘,只要蜀軍能牢牢的守住劍閣和約永安,任憑魏軍再怎麼折騰,都不會有什麼結果的。

  但姜維顯然是低估了曹亮的滅蜀的決心,以為憑藉著劍閣和永安的這兩座雄關,就足以能擋得住魏軍了。

  可姜維萬萬沒有想到,魏軍居然會從遙遠的南線發起突襲,侵入到了南中,而南中確實是蜀國防線上最為薄弱的一環,建守太守霍弋的手中,只有一萬左右的兵馬,以這麼一點兵力,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無法擋往魏軍的進攻。

  霍弋對蜀國倒是忠心耿耿,最後他寧可死節,也不願意投降魏軍,為了應對南中的危機,霍弋甚至不惜背後下黑手,逼夷人出兵,雖然說最終的結果依然是沒有能擋得住魏軍的前進步伐,但至少霍弋是盡力了,而且也為姜維贏得了回援僰道的時間。

  如果南中速失的話,姜維恐怕就連回援的機會都等不到了,畢竟從永安到僰道,至少也是千里以上的距離,當南中失守的消息傳到永安,姜維彼時再調動兵馬,也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正是因為霍弋引誘出孟櫟來,讓他的十萬蠻兵與魏軍一決生死,這樣不僅可以起到阻擊魏軍的作用,而且一石二鳥,亦可以削弱南中蠻夷的勢力。

  雖然說姜維一直以來都是主持北伐軍務的,關注度都放在北線上,但他也並非不清楚南中的情況,自從諸葛亮南征之後,南中幾十年來再沒有發生一起波及到整個南中的叛亂事件,偶爾的一些小規模叛亂,範圍很小,並不會影響到南中的整個大局。

  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儘管當年反叛於南中的孟獲為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但孟獲死後,他們兒子們難道都能繼續死心塌地效忠蜀國朝廷嗎?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孟獲死後,他的四個兒子盡分其地,盡分其兵,甚至為了爭奪遺產,還大打出手,很難相信這麼幾個兒子會沒有野心,不想自立於南中。

  霍弋能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形勢之中牢牢地控制住南中的局面,也算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只可惜他遭遇的對手卻是羊祜這樣的一位宿將,那怕霍弋使出了渾身的解數,依然是難挽敗局,最終他也是身死異鄉,再也沒有機會能回到成都。

  南中的失守,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姜維就算是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了魏軍三路攻蜀的事情,他一樣也抽調不出來太多的兵力。

  所以說,僰道之戰的失敗,完全是一種必然之事,這根本就不關乎姜維的能力長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魏軍太強大了,強大到了無可匹敵的地步,姜維鎮守永安和劍閣時完全是將他所有的底牌都投入進來,而魏軍從南中發起進攻,姜維根本沒有多少力量能擋得住魏軍的進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