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

第十六章:治大國如烹小鮮

2024-07-23 20:49:08 作者: 飄依雨

  新官上任三把火,吏部為了贏得一個好印象,也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代理吏部尚書吳顯祉不僅親力親為,還挑燈夜戰,連夜趕工,總算在第二日清晨,拿出了內閣和軍事參謀部的制度規範。

  陸承啟剛剛踏入垂拱殿,當值太監便進來報告,吳顯祉在殿外求見。陸承啟正被一堆堆的奏摺弄得頭都大了,立即說道:「請他進來。」

  不多時,一個頂著熊貓眼的年輕男子闊步而入,施禮道:「見過陛下。」

  陸承啟見他黑圓圈雖濃,但精神卻極為振奮,便知道內閣和參謀部有了。立即笑道:「來人,給吳卿看座!」

  吳顯祉明顯顧不得坐,從懷中抽出一本奏摺,遞給陸承啟,說道:「陛下,微臣幸不辱命!」

  陸承啟也顧不得他,立即攤開奏摺仔仔細細看了起來。在陸承啟的計劃中,內閣大臣只有顧問權,沒有決策權。當然,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們也還是能決斷的。

  讓陸承啟啼笑皆非的是,這半個多月批閱奏摺以來,連一些宗祠糾紛都呈上來給他看,陸承啟直接批了兩個字——「無聊」便打發了。也是在那時候起,陸承啟才想到內閣制這個東西的。

  但明朝的內閣,首輔權力等同於宰相,皆因內閣太小,權力之爭太厲害,而明朝的皇帝又大多荒唐,才以至於大權旁落。陸承啟打算在律法裡面寫上,「內閣大臣,不論首輔還是閣臣,皆有皇帝任命,皇帝一旦不信任閣臣,可隨時撤換。」

  而明代內閣制不好的地方,在於內閣雖然有票擬的權力,但必須依靠太監送奏摺。這大大違背了陸承啟的底線,所以陸承啟直接規定,奏摺須先送到文德殿,由內閣大臣先批閱,再送到垂拱殿,交由他做最後決定。這治國之事,如同烹小鮮,一個不慎,便會有千萬人受難。陸承啟這樣做,也不過是為了謹慎一點罷了。

  而內閣人數,定在十二人是最好不過的。都說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更何況是十二個博學多才的內閣大臣?辦事效率雖然不敢說有所提升,但可以把失誤減至最低。

  

  同時,陸承啟規定,擔任內閣大臣,便不能分管六部,國家大權,絕不能集中在某個大臣之中,畢竟這是封建時代,陸承啟還是挺怕有人造他的反。

  陸承啟見到這內閣裡面並沒有約束皇權的地方,不由得眉頭一皺,看得吳顯祉心驚膽戰的。經過一系列的整風行動,讓整個朝堂陷入風雨之中,也讓陸承啟的威望達到了最高。

  陸承啟緩緩地說道:「需要再改改,朕希望見到,內閣大臣對與皇上的旨意,只有不甚荒唐,都必須接受。但太荒唐的,必須駁回。內閣大臣須用心輔助皇帝,但不得干涉後宮之事。」

  吳顯祉這才定下心來,說道:「微臣回去便改。」

  陸承啟再看了一下參謀部,他本來就對軍事不甚了解,可他明白,專業的事情,要交由專業的人士去處理。朝中的武官,大都是靠軍功升上去的。這都歸功於文宗的軍事改革,才得以確立這個比較好的武官晉升制度。不過,也有一些靠著世襲武官混入其中的,陸承啟也是心知肚明。一個朝代,總會有一些特權世家的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怎麼讓這些特殊世家的後代也有點用處?陸承啟一時半會還沒有頭緒,只好一鍋端,讓他們混入參謀部再說。

  陸承啟一字一句地翻看著,也沒再看出什麼不對的地方來。參謀部不過是他提高武將地位的一種手段而已,陸承啟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忘戰必危!古語有云,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一個國家連點血性都沒了,這個國家已經到亡國邊緣了。滿清的例子還歷歷在目,陸承啟不敢有任何輕視。

  陸承啟收好奏摺,遞迴給吳顯祉,說道:「總體來說,還不錯,記住朕說的,回去立即修改。吳卿,經過這次肅清貪官,可還有補缺的官員?」

  吳顯祉恭恭敬敬地說道:「回陛下,候補官員還多得是,陛下無需多慮。只不過,熟練的官吏不多了。」

  陸承啟說道:「嗯,朕知道了,你下去做事吧。修改完之後,朕會給你內閣大臣的名單。」

  吳顯祉說道:「微臣告退。」

  陸承啟一個人在垂拱殿,靜靜地坐了一會,突然高聲說道:「來人啊,請禮部尚書前來覲見!」

  在大順皇朝做官,雖然俸祿挺高,可是要早起,去各部門報到,稱之為應卯。就是說辰時之前,要簽到。如果遲到,會有考功記錄,遲到一次就要扣工資,哦不,是俸祿。

  六部的辦事處都在皇宮之中,如果皇帝召見你,你不在,那就是大大的失職了。禮部尚書馮承平接到陸承啟的召見,不敢怠慢,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隨著傳口諭的內侍,一路前往垂拱殿。

  其實,馮承平內心還是挺忐忑的,他也是大貪官一枚,但他認罪態度十分良好,幾乎散盡家財,全都捐給國庫了,但把柄全都在陸承啟手中,他還是感覺到一絲不安。

  踏入垂拱殿之中,馮承平立即施禮道:「微臣參見陛下,陛下萬歲……」

  陸承啟不耐煩地說道:「好了,別說這些沒營養的話,朕問你,春闈是什麼時候?」

  馮承平不敢遲疑,立即答道:「回陛下,我朝三年取士,上一年陛下登基,才召開過恩科,是以春闈需要在兩年後才舉辦。」

  陸承啟皺眉道:「朕等不及了,朕需要人才,這樣吧,朕下旨召開恩科,開科取士,題目由朕親擬,只要有舉人功名,都可參加,昭告全國,於明年二月十五開考。」

  現在陸承啟的權力達到了頂峰,馮承平即便心有不滿,又如何敢反駁?只好說道:「臣遵旨。」

  當即,陸承啟叫來秉筆太監,擬了一篇聖旨,蓋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之後,遞給馮承平,說道:「今日是八月初十,尚有半年時間,足夠舉子們趕路了,你下去準備吧!」

  揮退了馮承平之後,陸承啟鬆了一口氣,但一看到堆積如山的奏摺,陸承啟還是忍不住一陣苦笑:「當皇帝還真是一件累人的差事啊,也是第一高危職業。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倒在了奏摺堆上面……」

  可是陸承啟不知道的是,當他肅清官場以來,不僅他的威望達到了最高點,還得到了廣大的百姓的擁護。人人都興高采烈地看著一個個貪官被監察士捉住,抄沒家產,無不拍手稱快,更有甚者點起了鞭炮,以示慶祝……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