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結束,也是一種開始(內附完結感言)
2024-07-21 05:33:53
作者: 崛起的石頭
自從永安軍攻破了北京城後已經過去了三日,此刻蕭亦正坐在德政殿處理事務,現在蕭亦才真正體會到崇禎皇帝從早到晚都忙於朝政的感覺。
若是身在高位不貪圖享樂就已是不易,要是想做到崇禎皇帝那樣勤奮,就更加少見,這三日各方事務層出不窮,遞送降書者絡繹不絕,蕭亦忙的腳不沾地,半日過去了連飯都顧不上吃一口。
一名永安軍刀手走入德政殿,見蕭3亦正悶頭讀著什麼,在幾步外沖蕭亦恭敬一拜,低聲道。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大帥,王大虎部下突入民宅...」
聽後,蕭亦瞪了一眼,隨即拍案而起。
原來這刀手所說正是蕭亦一直擔心的,北京城內的歸附明軍不似永安軍,不僅出征的糧草皆由輜重營統帶,入京後更是有山西各地源源不斷的糧草軍械供給。
這些歸附明軍的模式和左良玉所部的明軍一樣,走到哪裡,搶到哪裡,說白了就是披著官軍皮的流賊,不僅僅是京畿周圍,其餘地方這種兵馬更多,這都是蕭亦日後要一點點處理的。
就在這一天的早晨,北京城內出現了一次豪不起眼的搶掠之舉,貌似是不得已之舉,三個明軍闖入一戶人家中,殺害老婦一人,搶走這戶人家僅有的種籽。
聽聞此事後,蕭亦當即是怒不可泄。
「此等禽獸之行萬不可在城中蔓延,農戶來年耕種全靠那一把種籽,若是沒了他們如何生活的下去?傳本帥軍令,立即將犯事明軍抓捕,斬首於西市,若有抵抗,格殺毋論!」
蕭亦處置迅速,三個明軍很快就被當街斬首,但事情遠遠沒有就此結束,僅僅在兩日後,便爆發了更大的一次動亂。
蕭亦遣返歸附明軍十餘萬,剩下在北京城中逗留的仍有五六萬人左右,這五六萬人由於沒有軍餉,又軍機敗壞,暴亂更是層出不窮。
但他們又不敢去招惹永安軍,便將目光放在了窮苦的百姓身上。
很快,零星的搶掠事件頻頻出現,入城後還不到十日,這些歸附明軍的表現甚至不如歷史上打進北京城的大順軍,已經變成了徹頭徹尾的亂軍,百姓苦不堪言。
當即,隨著奉天大元帥蕭亦的一紙軍令。
永安軍陷陣五營開出皇城,激烈的廝殺聲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再次響起,不到半日的功夫,暴亂轉瞬而息,三萬餘亂軍被趕往平亂的永安軍將士當街斬殺。
除此之外,剩下的兩萬餘人中有千餘名窮凶極惡之徒亦被當街斬首,剩下的人皆被遣返回各地,待日後處置,街巷為之一清。
現在的北京城除了十萬餘名永安軍兵士以外,已經再沒有一個歸附明軍,與在大同一樣,蕭亦的鐵腕手段並沒有因為定鼎北京而動搖,反而更加徹底,迅速使北京初步得以安定。
不過有一件事仍是困擾著蕭亦,那便是崇禎皇帝和太子朱慈烺的下落,對於蕭亦來說,找到這二人甚至比得到這個北京城還要重要。
若是沒有這兩個人,即便得到這北京城蕭亦也覺得索然無味,蕭亦可不想像歷史上的李自成一樣,進來沒多久就狼狽逃竄出去,失去民心。
正在蕭亦一籌莫展,準備動員所有力量徹底搜查北京城內外那天,一個中年的莊稼漢帶著一個約莫六七歲的小孩與一個獨臂的年輕女子來找到蕭亦。
當時石剛等人也在,這小孩子大家一眼看過去,都感覺不會是一般的農家孩子,面貌白皙有如女子,雖然灰頭土臉,但是與一般的農家孩子也是一眼就能看出區別,小臉蛋上全是害怕。
石剛悶雷一般的聲音迴蕩在大殿之上。
「奇怪,這女子怎麼是獨臂?」
史路看過去,當下也是和黃陽幾人談論起來。
黃陽、史路只是看這女子與尋常女子氣質有所不同,但他們不會知道這女子是誰,但蕭亦卻微笑起來,心中自然明白這一小一女是何人。
「公主殿下,太子殿下,本帥尋你們可尋的苦啊。」
那女子將有些害怕的小孩護住,嘴硬道:「什麼公主太子的,我們只是尋常的百姓罷了。」
這時,那莊稼漢驚訝道:「大帥果真不是凡人,草民還沒說大帥就知道了!」
果然,聽那莊稼漢說,這二人便是躲藏在他們的太子朱慈烺與長平公主,都是崇禎皇帝的兒女,正統的皇家。
這老實巴交的莊稼漢起初對大明還是有些念想的,與自家婆娘商量後,這莊稼漢決定要看看永安軍到底是不是傳聞的那樣從不擾民,是正義之師,再來決定是否說出去。
半月過去了,永安軍不僅沒有任何其擾百姓之事傳出,更是與亂軍在城內有一場激烈的廝殺,那場戰鬥對於這些城中的居民而言,比城頭的那場激烈戰鬥造成的影響更為劇烈。
一日之間,數萬亂軍喋血街巷,首級現在都堆疊在西市成觀。
所以這老實巴交的莊稼漢與他婆娘終於決定將這兩個人交給蕭大帥來處置,便帶著朱慈烺和太平公主來找蕭亦,現在正嘿嘿笑著搓手。
「來人,快講太子殿下和公主殿下接到寢宮,史路啊,帶著這位老鄉去領銀子,他可是幫了我們大忙了。」
聞言,這中年莊稼漢大喜,仰頭便拜。
「草民謝過蕭大帥的恩德,街坊四鄰都說的不錯,蕭大帥可真是活菩薩,嘿嘿!」
太平公主護著幼小的朱慈烺與幾個原來宮中的宮女朝內殿而去,但目光卻在蕭亦身上流連忘返。
太平公主臉頰泛起陣陣紅霞,看見蕭亦身披銀甲的威武身軀,心下有些納悶,這蕭亦怎麼不似傳言那樣三頭六臂,身邊的那些個軍將也不似是窮凶極惡之徒啊,反倒是個個孔武不凡。
見到那莊稼漢對蕭亦溢於言表的崇敬之意,長平公主心間一直的想法被重重的震撼。
...
幾日後,蕭亦看著被人從梅山上運回來的屍體,輕嘆一口氣,正是這大明朝的崇禎皇帝。
未曾想,自己來到明末後仍未能改變崇禎的命運。
只不過逼死崇禎的不是李自成,而成了他蕭亦,這事如果放在以前,蕭亦是無論如何也料想不到的。
手中緊緊攥著崇禎留下的血書遺詔,這遺詔蕭亦已經看過了不下二十遍,每一個字蕭亦都印在心裡。
似是下了什麼決心一般,蕭亦將遺詔放在火燭上引燃,轉頭看了一眼靜靜躺在那的崇禎皇帝。
輕嘆一口氣,雖然崇禎皇帝到最後都將自己視作亂臣賊子,但蕭亦卻對其生不出一絲恨意,只是扼腕嘆息,崇禎真是生錯了時候。
看著一旁若有所思的朱慈烺,蕭亦輕聲道:「太子殿下,將先帝厚葬吧。」
朱慈烺身邊跟著太平公主,但這六歲的小孩子與未出過深宮的少女哪裡懂得這些,蕭亦也只是象徵性的那麼一問,就算朱慈烺與太平公主說出什麼,其餘的人也只會當沒聽見。
聽到蕭亦的話後,圍在這殿內的朝廷重臣皆是叩首一拜。
「臣等謹遵大元帥、太子之令!」
......
崇禎八年三月份,崇禎皇帝以身殉國,留下血書遺詔。
「朕自登極八年,賊逆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只是這遺詔未曾傳到後世,究其原因,除了蕭亦幾人也便無人知曉。
十五日,奉天大元帥蕭亦率永安軍等,擁立年僅六歲的大明太子朱慈烺登基為帝,是為弘光帝。
登基之日,弘光帝上諡號,尊先帝崇禎為『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十六日,弘光皇帝在眾臣的請求下,拜奉天大元帥蕭亦為晉王,世襲罔替,帶尚方寶劍,統天下兵馬,以此傳檄天下,是為正統。
蕭亦手下永安軍各將皆有封賞,有五人為公爵,十一人為侯爵,三十六人為伯爵,各地總兵、副將、參將、游擊、守備等無計。
重新啟用原兵部侍郎董詠,繼任中級殿大學士兼當朝內閣首輔。
左妙才以建極殿大學士、李明睿以文華殿大學士入閣輔政,除此之外,左妙才兼領吏部、大理寺、詹事府各員。
十七日,弘光帝下詔,命中原各地軍將、文員仍各司其職,啟用盧象升任五省總督,以孫傳庭任湖廣總督協助其剿賊,將洪承疇削職為民。
追贈戰死之曹文詔為龍虎將軍,太子太保,位列三公,以其第曹變蛟為五軍都督府右都督,領官軍剿賊。
詔遼東總兵祖大壽為平西伯,新任皮島總兵趙率教為寧南伯,以吳三桂副之,遼東軍聞之即撤軍回程。
這一時代,史稱弘光晚政。
......
弘光二年(崇禎九年)五月十五日(農曆四月十一日),後金大汗皇太極稱帝,改元崇德,以是年為崇德元年。
皇太極正式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定都瀋陽,改名盛京,眾臣上尊號「寬溫仁聖皇帝。」
五月三十日,崇德皇帝皇太極盡起傾國之兵,派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等統八旗兵十萬伐明。
由是,松錦之戰拉開序幕。
遼東軍接連告急,弘光帝稱晉王蕭亦叔父,詔其帶領第七次擴招後的永安軍,戰兵計二十餘萬馳援松錦。
由於兩方兵力的質量的變化,本應持續數年的松錦之戰卻僅僅數月便宣告結束,仍是以永安軍的完勝而告終。
這一戰殺的昏天黑地,橫屍遍野,永安軍將火器之利發揮到極致,八旗軍隊血肉橫飛,阿濟格指揮八旗鐵騎死沖一點,付出巨大傷亡後兩軍展開白刃戰。
此役,永安軍斬首清軍五萬有餘,皇太極率八旗殘兵數萬狼狽逃回盛京,數月後在寵妃海蘭珠的懷中,嘔血而亡。
皇太極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便魂魂西天,臨死還呼喊著蕭亦的名字,瞪大雙眼死不瞑目的樣子,讓清將對蕭亦更是又恨又懼。
由於多爾袞被蕭亦斬殺於山西,皇太極又身死,清軍便即分裂,一部支持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一部支持皇太極之子豪格,其餘人亦是各心懷鬼胎。
清國內部動盪攻伐時,永安軍卻再次以大捷震動天下,萬民山呼晉王萬歲,早不知那小小的弘光皇帝。
弘光三年(崇禎十一年),八月二十日的朝議上,眾臣上疏,請弘光帝讓位於蕭亦。
三日後,便是八月二十三日的朝議上,弘光皇帝下詔讓皇位於晉王蕭亦,也便是這一日,前朝亡而後朝興。
眾臣請晉王蕭亦登基為帝,蕭亦三讓,眾臣三請,蕭亦登壇祭天。
「國不可一日無君,天下不可一日無主。」
一六三八年,晉王蕭亦即皇帝位,定國號「晉」,改元「萬盛」,是為大晉太祖高皇帝,同年為萬盛元年。
這一年,大晉太祖高皇帝蕭亦年僅二十六。
一批晉朝開國功臣由此誕生,最為出名者便是大晉開朝五大名將,當然了,除了這五個人之外,大晉朝亦是將星薈萃,名臣聚齊。
齊王黃陽鎮守沿海,編領大晉水師平定海波,大晉二年東伐日本,大敗德川家光幕府軍隊六萬,斬首兩萬有餘,明正天皇臣服大晉,稱臣納貢。
代王史路於大晉元年揮軍二十萬北征清國,歷經三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大晉滅清,復遼全境,並開始與沙皇俄國接觸。
初戰永安軍五萬餘人遭遇沙皇俄國兩千侵略軍,在火炮稍顯劣勢的情況下,永安軍全殲這支沙皇軍隊,繳獲各式火槍、火炮數百。
大晉皇帝蕭亦對此非常重視,募天下工匠仿之,開啟了第一輪的火器時代。
石剛為慶王,改革軍制,積累糧粟,並於大晉五年統十萬鐵軍北征蒙古,再奪河套地區,擴疆千里。
王大勇為唐王,於大晉十年,帶永安軍南下討伐前明殘餘,一路勢如破竹十六戰皆奏凱,在軍民百姓的協助下攻破南京,不到三年,江南臣服。
大晉十五年,唐王王大勇奉命軍入新疆,三戰而破贊山王、護教王聯軍,歷經十餘年,新疆納入大晉版圖。
劉通為楚王,於大晉十二年,率永安軍十二萬鎮守江南,到任後深度貫徹蕭亦的一切政令,江南更加繁華興盛。
大晉二十年,楚王劉通發兵雲南,攻滅自立之沐家,消滅最後一支前明抵抗力量。
......
大晉四十一年,某一日。
太祖高皇帝蕭亦已經六十七歲高齡,現在的蕭亦正靠在萬昌殿(皇極殿)前的玉柱上,身邊一個滿頭花白的老婦人,穿著雍容華貴,早已看不出當年鄉下丫頭的模樣。
這位老婦人便是大晉朝開國皇后黃娥,蕭亦與黃娥的手緊緊握在一起,恩愛的模樣不減當年。
看著仍是精神奕爍的蕭亦,黃娥趴在蕭亦胸膛上,依稀還能看見往昔身披銀甲,率領永安軍南征北戰卻從無一敗,叱吒風雲的不敗神將。
兩人的身側也靠著四個滿頭花白的老頭,石剛的大牙都掉了幾顆,但仍是哈哈大笑,說道。
「老哥,若是我家沖兒有定兒一半,俺老石也就瞑目了。」
史路掙扎著起身,嘆息道:「可惜啊,大勇看不到今日的朝陽了。」
頓時,蕭亦、黃娥、石剛、劉通幾人的神情也都暗淡了下去,想起了兩年前的一個夜晚,王大勇揮淚與幾人告別,那一日他們都哭的很慘。
從未感覺身體虛弱至此,蕭亦仰頭看向天,喃喃道:「老天,你待我蕭亦不薄啊,待我蕭亦不薄......」
蕭定是大晉皇太子,也是太祖皇帝蕭亦的獨苗,他正讀著什麼,忽然聽見自己的父皇蕭亦喃喃著什麼,放下手中的奏疏,輕聲問道。
「父皇,您說什麼?」
蕭亦睜著的眼睛緩緩閉上,手裡緊緊握著的那把戚家刀也「嘩啷」一聲掉落到地上,就這樣安詳的離開了這個讓他眷戀無比的世界。
見狀,蕭定手裡的奏疏再也拿不住,噗通一聲跪到地上。
「父皇,父皇你怎麼了,父皇!!!」
「老哥!」
石剛一著急,居然從靠椅上直接摔落下來,不顧腰間傳來的刺骨疼痛,石剛趴到蕭亦身前。
「老哥啊!」
「你怎麼能比兄弟先走了!!」
......
大晉四十一年九月十日,大晉太祖蕭亦溘然離世。
蕭亦在位的四十一年內,不僅為後世的資本主義萌芽提前打下了基礎,更是解除海禁,使得大晉在短短數十年之內數敗海洋馬車夫『荷蘭』,成為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
他改革軍制,革除弊病,威服四方,在位時期又被稱作萬盛盛世,為即為的大晉成祖蕭定開創永昌盛世與規模浩大的八大征打下基礎。
到了大晉成祖三十六年時,大晉朝擊敗沙皇俄國,僅是稱臣納貢的國家便超過八十個。
永昌八大征後,大晉朝疆域超過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緩緩走入極盛時代。
......
時至今日,雖然大晉朝的輝煌已然成為歷史,但華夏國的每一個方面都遠遠超過其餘各國幾百年,儼然是無法撼動的全球霸主。
每一個華夏公民,都會記得蕭亦這個名字,即使是牙牙學語的嬰孩,他們的父母便會迫不及待的為他們講述大晉太祖高皇帝蕭亦,與永安軍五大名將的傳奇。
(全書完)
完結感言:
寫下全書完三字時,石頭心中忽然覺得空落落的,雖然1629成績並不如意,期間也有無數的人勸石頭另開新坑,但石頭仍是將蕭亦的傳奇書寫了出來,可能並不完美,但石頭真的盡力了。
儘管1629還有許多篇章未曾寫出,比如那繁華的秦淮,比如齊王黃陽在日本的征戰,還有史路鏖戰數年終滅後金的故事,不過這本書的成績來看,石頭確實只能寫到這。
在這裡石頭向所有書友道一聲抱歉,如果新書成績可以的話,這些都會在新書中出現,大家可以移步觀看。
當初發這本書的時候,石頭還是什麼都不懂的新人,不懂得怎麼設置情節,不懂得如何排版整潔美觀。
所以,對能看到這裡的每一個兄弟,你們對於石頭來說,就是蕭亦的永安軍好兄弟。
在這裡還要感謝一下當世自逍遙,ALNN、何牛牛、鉞起滄海嘯、唯一的哥哥張國榮、睡時戴耳機、SAM-Tu、把盞龍血熱等許多兄弟的不離不棄,沒有你們的支持,1629或許會走上與那些太監書一樣的命運,正是你們的鼎力相助才讓石頭和蕭亦共同走到了今天。
最後再宣傳宣傳一下新書吧,新書《史上最強崇禎》已上架,首訂成績破千,篇幅會寫的很大,歡迎廣大新老書友品鑑。
頓首,再拜!
崛起的石頭於2017年四月二十八日零點十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