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1629> 第四百三十三章:鐵軍十萬入山西

第四百三十三章:鐵軍十萬入山西

2024-07-21 05:33:23 作者: 崛起的石頭

  一晃眼到了崇禎七年的十二月十四日,這一天,蕭亦在征西前將軍帥府內觀看從山西發來的邸報,臉上出現少有的微笑。

  在崇禎七年的十月,崇禎皇帝聽聞農民軍聚集陝西,便即詔令河南兵入潼、華,四川兵由興、漢,山西兵出蒲州、韓城,湖廣兵入商、洛,四省合剿農民軍。

  但是戰果並未有所改觀,十一月月二十七日,四省聯軍被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與革左五營等農民軍埋伏於漢中,隨之官軍大敗,總兵楊正芳、張士達等皆戰死。

  崇禎帝聞之立即將統籌戰事的陳奇瑜下獄,並且詔令洪承疇掛兵部尚書銜,受命兼攝陝、晉、楚、豫、川五省軍務,為五省總督。

  洪承疇繼任後,立即開始準備更大規模地圍剿農民軍,傳檄五省募官軍以剿賊。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十二月初,農民軍高迎祥、李自成等部由陝東出終南山,進入河南,繼而連克陳州,靈寶、汜水、滎陽等地,聲勢復震。

  崇禎帝聞言,急令洪承疇出關與山東巡撫朱大典合力圍剿農民軍。

  幾月前風風火火的第六次擴招已經過去,那時候,蕭亦率永安軍斬首萬級,陣殺多爾袞之餘威還未散去,而各地關於朝廷與永安軍一事上,亦是謠言四起。

  用十人成虎四字來形容最為恰當,起初大同鎮的百姓們聽到的是永安軍大捷,朝廷軟禁報捷兵馬,並且對封賞之事毫無決斷。

  這話傳到整個山西時就變了個樣,變成朝廷聽聞永安軍大捷後不但未有寸賞,反而對永安軍去往京師的報捷兵馬嚴加拷打云云。

  等到這話傳遍京畿各地,乃至整個北方時那可就是什麼版本的都有了,行腳商遊走各地,說書人與茶客在茶樓、酒館等地說的是唾沫橫飛,樂此不彼。

  由此,各路官兵也是議論紛紛,永安軍如此血戰大捷也未嘗獲得賞賜,那自己為朝廷死戰還有什麼意義?

  為了讓這輿論散播的快一些,蕭亦將飛騎潑灑出去大半,到了現在已經是成效顯著。

  看著從各地傳回的信鴿卷信,蕭亦嘴角一翹,自然知道如今這件事拖得越久,形勢就對自己越有利的道理。

  現在崇禎皇帝與朝廷就好似被自己架在火上烤,拼的就是耐力,不過在這種漫長的等待下,蕭亦自然也要為自己手中添加籌碼。

  現在自己也算是與崇禎撕破臉皮,當然是拳頭越硬說話的力度也就越大。

  說起第六次擴招,因為永安軍是頭一次進行如此規模的擴招,所以蕭亦還是有些憂慮的,擔憂能否招募滿額,會不會是自己太心急了。

  不過現在看來,倒是自己多慮了,各地百姓的踴躍程度讓負責招募的將官們都是始料未及,不僅是永安軍招募滿額,就連各地的分守振威營也皆是滿額。

  翻開桌上由董英華等人整理出來的文冊,蕭亦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大。

  第六次擴招後,陷陣五營每營皆擴至兩萬,疇騎營從原本那八千經驗豐富的飛騎中招募,最後勉強湊夠了三千之數。

  如此後飛騎營便是缺額數千,餘下的人雖然沒有成功進入疇騎營,但卻都原地擢升,成為飛騎營的基層軍官,少者也是伍長管帶著五名新兵。

  車炮營仍然是各營中人數最少的,但火炮數量卻翻了個翻,原本永安軍車炮營中常用的各類火炮只有一千餘門左右,且皆是以小型炮為主,攻堅能力不足,就連上次聚落所之戰時的那幾千門炮,還是蕭亦臨時從各堡徵召而來。

  在第六次擴招後蕭亦敏銳的發現,現原有的火炮已經不能滿足永安軍各營的需求,永安軍畢竟不能總是集中作戰,總會有分兵的時候,到那時火器就不會夠用了。

  那場戰鬥後意外繳獲兩門紅夷炮,雖然這兩門紅夷炮還有很多不足,例如體型過於龐大,彈丸製作費時費力等等,但蕭亦仍是十分重視,將其視作永安軍火器的一次飛躍。

  所以蕭亦痊癒後第一時間便叫來齊浩光與王熊,讓他們兩人將手頭的事都停停,並且以重金和極高的待遇在各地招募匠戶。

  最後讓齊浩光與王熊兩人挑選出一隊人,以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匠戶為首批人,成立永安軍下屬軍械司,以齊浩光為主事,王熊副之。

  此後他們兩個人便帶著一班經驗豐富的老匠頭日夜圍在那兩門紅夷炮周圍,琢磨著怎麼能將這兩門炮改進。

  除了永安軍將要首次裝備重炮之外,蕭亦也知道,重炮用於攻堅最好,但論起野戰還是類似虎墩炮、碗口炮這類小型銅鐵炮最適合,威力不俗且方便攜帶,自然要叫人大量製造,裝配各營。

  同時也沒有放下新式火炮的研發,成立軍械司後效率果然比原來的老式工坊提升了數倍,分工明確。

  不過在紅夷炮與新式小炮研發出來之前,永安軍仍是裝備著原來的火炮,只不過數量上增加了數倍。

  如此下來,僅僅是陷陣五營的精銳戰兵便足有十萬之巨,此外又有飛騎營萬餘,疇騎三千。

  歷時六年,永安軍終成規模。

  緩緩走到堂外,外面侍立的兩個婢女連忙微微一鞠,婉聲道:「大帥,史將軍他們已經來過了,見大帥在處理政務,便沒有...」

  點了點頭,蕭亦看了一眼大同鎮暗黃的天空,緩步走出帥府,與早已等待在府外的標營騎手翻身上馬,直奔南門而去。

  等蕭亦馬蹄聲遠遠而去,那兩個侍女才敢悄悄抬頭,看著蕭亦已經遠去的背影,粉嫩的臉蛋上滿是羞怯。

  ......

  待蕭亦到達南門外的月城內時,史路、黃陽、石剛、王大勇、劉通、楊利清等六人早早便帶著幾十個永安軍的高級將官等待於此。

  見到蕭亦來到後,眾將齊齊一抱拳。

  「見過大帥!」

  蕭亦擺擺手下馬後,協同眾將登上控軍台,見到城下的情形,就連蕭亦也只覺得心頭一陣澎湃。

  大同鎮城南門上高高懸掛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曰「武定門」。

  武定門上建有重檐九級歇山頂、三層重樓一座,外有廊柱環繞,平面均為凸字形。

  蕭亦與眾將所在的這處控軍台城牆四角各建有龐大角樓,西北角樓當地人又稱「乾樓」,高大瑰麗,配合城牆上的千餘垛口,顯得威武雄壯。

  此刻,城外已然是一片鋼鐵的海洋,十萬餘永安軍兵士嚴陣以待,在蕭亦這個控軍台上看去更加清楚。

  永安軍的將士們橫縱成行,無論從哪個方向上看都是整齊的一列,挺胸立在這十二月的瑟瑟寒風下,他們手中的虎槍亦散發著令人恐懼的點點寒光。

  當見到蕭亦與永安軍的將官們登上城樓時,只見站在最前列的那些將官齊齊一喝。

  「末將等見過大帥!」

  隨即而來的便是山呼海嘯、震天動地的吼聲,每一名永安軍的將士都用最大的聲音,吶喊出自己內心的那兩個字。

  「萬勝!」「萬勝!!」

  一萬人就已經是潮水一般,更何況是十萬人列隊在城外,永安軍的將士們衣袖相接,連綿的吼聲震動平原。

  附近的百姓往事如常,忽然聽到這震天的吼聲襲來,往往都是驚的不知所措,木木的立在那聽著這驚天動地的吼聲。

  吼聲剛過去不久,官道邊的百姓便見到一個個騎兵朝遠處疾馳而去,熟悉的人都知道,這是永安軍的飛騎哨探去了。

  往常時,永安軍的飛騎倒也是經常從官道上經過,大同鎮軍民皆是習以為常,但如今情形似有不同,聽了剛剛的那陣吼聲後,不知為何,他們的心裡都有些期待,期待永安軍將要做什麼。

  永安軍的出征前向來是準備充分,輜重與車炮等準備妥當後,才會開始大規模的散布哨騎,最後才是大軍出發,就算是在大同鎮中仍是如此。

  飛騎從官道上駕馬遠去不久,遠方便傳來一陣整齊的步子聲,永安軍陷陣營的兵士邁著堅定的步伐從官道周圍聚齊的百姓身邊走過。

  ......

  崇禎七年十二月十四日上午,征西前將軍、山西總兵蕭亦以整頓山西兵備為由,以史路、黃陽、石剛、王大勇、楊利清五人為主將,舉十萬永安鐵軍,分自利民堡、神池口、廣武、大石口、平刑關入山西境內。

  永安軍此次出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卻有理有據讓人絲毫抓不到毛病,聽聞永安軍大兵將山西,州縣軍民歡呼雷動,各地賊匪皆惶惶不可終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