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錦繡良緣之嫡女為尊> 第1016章 番外 完美(2)

第1016章 番外 完美(2)

2024-07-21 01:13:08 作者: 我吃元寶

  周乾板著臉,「准!此等妖言惑眾,詆毀朝廷將領,絕對不能姑息。」

  大漢將軍們急忙進殿,將冷汗直冒的文官給押了下去。

  其餘文官彼此看了眼,都心知肚明,皇帝這是要保住柴自修。且等等,等將來皇帝厭棄了柴家,再來對付柴自修也不遲。

  見無人再出言挑釁,周乾笑了起來。「柴愛卿勞苦功高,今日朕特意為你接風洗塵。來,朕同諸位愛卿一起,敬出征在外的,敬為國家流血流汗犧牲性命的將士,敬在這次劫難中死去的百姓,敬勞苦功高的柴將軍一杯。」

  「末將有愧。」柴自修哽咽。

  周乾走下台階,拍拍柴自修的肩膀,「柴愛卿無需如此,你的功勞,朕都記在心裡,一日不曾忘。來,我們君臣相得,這一杯喝了。」

  這一日的宮宴,也算是其樂融融。就算大家心思各異,至少面子上是做足了功夫,讓人跳不出錯來。

  

  宮宴過後,朝堂平靜了幾天。不過這只是表面上的,文臣們都在積攢力量,打算掀起一場更為猛烈的彈劾風暴,一定要將柴自修給弄下去。反正武將得意,是文臣們絕對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卻不料,數天後,皇帝沒同大家打一聲招呼,直接就下旨賜封柴自修為伯爵,封號忠順。

  朝臣譁然,禮部首先跳出來,拒不執行皇帝的這個旨意。事先沒有同禮部打一聲招呼,聖旨就賜下,這也太兒戲了。沒有禮部的配合,柴自修憑什麼封爵。還有內閣,雖然反應沒有下面的那麼劇烈,但是意思都差不多,皇帝先斬後奏,這做法委實不妥。要是以後都這樣,那朝堂豈不是亂套了。皇帝要封臣子爵位,事先好歹也要同大家商量一下嘛。

  周乾淡笑,只說此事已經同兵部,還有數位勛貴們商議過。柴自修畢竟是軍方人士,要賞賜柴自修爵位,貌似同文臣關係不大。

  眾臣張口結舌。皇帝這話是什麼意思,要分薄文官集團的權利嗎?比起柴自修的事情,這更是不能忍。但是周乾卻擺出不容辯駁的態度來,他就是要分薄文官的權利。軍就是軍,政就是政。都說軍隊最好不要讓文官參與進去,不然定會出現各種矛盾,各種紛爭,軍隊戰鬥力也會大打折扣。以前周乾對此認識不深,可是做了這麼多年的皇帝,周乾是親眼見到,文臣們的手伸得有多長。恨不得全天下的事情,都由他們來管。若是能管好,那也罷了。可是這些文臣,參與軍事,往往是壞事,並沒有起到督促的作用。還造成武將對朝廷的不信任。

  蕭明瑜曾經在私下裡,同周乾隨口提過一句,要避免文臣插手軍事,最好就是文物分家,將武舉重視起來。不僅僅是要考校武藝,更要考校文化水平。當武舉同文舉並重的時候,情況自然會逐漸改善。而且周乾也不用擔心此事會遭遇所有人的反對。因為軍隊肯定是會強烈支持此項改革,另外勛貴們肯定也會舉雙手贊成。至於文官集團的反撲,在軍隊不聽從文官集團命令的情況下,文官集團的那點反抗,完全不夠看。

  周乾深以為然,不過這項計劃,被周乾推遲了七八年,直到如今,時機成熟後,周乾才將這項計劃推出去。一開始,就打了文官集團一個措手不及。

  文官集團的人都要哭了,有大佬在早朝的時候,直接匍匐在地,嚎啕大哭。指責周乾改變祖宗規矩,這是要亡國啊。當武將沒了約束,這會造成天下大亂啊。皇帝此舉,是要亡國嗎?氣的周乾黑了一張臉,卻偏偏發作不得,還得笑哈哈的同文官們打嘴皮子官司。總之周乾表面上,做出一切都好說的態度,但是私下裡,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一是加強武將的文化素養,這幾屆的武舉,好歹是選出了部分可用之人。另外文官有國子監,有翰林院。武將也該有自己的學院才行,只有如此,才不用擔心武將斷層,無可用之人。於是在一片紛亂的吵雜聲中,武學院無聲無息的成立了。第一批學院,八成是軍中舉薦來深造,兩成是武將和勛貴世家送來的家族子弟。而首任武學院院長的就是周乾本人。當然周乾不管具體的事情,具體的事情都由副院長管理。剛回京,正處於風頭浪尖的忠順伯柴自修,就擔任了第一任副校長,用軍隊強硬的作風,來調教武學院第一批學員。

  此舉,文官譁然。當天京城學子就鼓譟起來。三日後,國子監上千學員集合在一起,沖向剛剛成立的武學院。於是本朝第一次文武學員的戰鬥就此打響。雖然武學院人少,但是戰鬥力卻是槓槓的。幾百人秒殺上千人,國子監完敗。

  對於此事,文武兩方都來周乾面前告狀。周乾的態度是和稀泥。用蕭明瑜的話說,堵不如疏,既然大家需要一個發泄的途徑,那就打架吧。只要不出人命就行。反正比嘴皮子筆桿子,武將肯定是比不過文官集團的。那就讓文官集團用人海戰術去戰勝武將吧。

  周乾哈哈大笑,東繞西繞,將所有人繞暈了,然後拋出底線。打架可以,一個月最多能打一次,勝負不論。不過不能打死打殘,誰敢往死里弄,朝廷法度不是擺設。還有凡是因為打架損壞的物件,由雙方平攤賠償。至於打架的時間,就定在每月的二十九。打完了剛好可以休息一天,然後繼續讀書上課,積蓄力量,準備下一次打架。

  文官斥責皇帝荒謬,自古以來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武將舉雙手贊成,這樣好啊,每個月都能光明正大的將文官集團收拾一頓,簡直是太幸福了。

  無論文官集團如何反對,文武最高學院的約戰就成了規矩,而且這項規矩有蔓延到地方上的趨勢。地方的文武之間,也開始或明或暗的約戰,一言不合,就挽起袖子打架。時日一長,大家就發現一個很奇妙的變化。本來斯斯文文,手無縛雞之力的學子們,也能操起板磚干架。還有的學子,乾脆請來武師傅,撿起早就丟下的騎射,開始學習武藝,爭取在下一回合中幹掉武學院。

  而武學院的學員們最大的變化,就是嘴皮子利索了很多,還有上進的學員,更用心的聽文化課內容,還虛心朝大儒們學習。爭取將自己的嘴皮子和筆桿子都練習到舉子們的水平,下次不光要打架打贏,罵架也要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