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後記(終章)
2024-07-20 12:35:42
作者: 晉城
趙構回京後,所有事務全部押後,不理朝政,他與母親韋氏見面,將自己見過父皇最後一面的事情說了。當韋氏聽聞趙佶未死,也未曾被俘虜而去,最後又死去,一波三折,深深地牽動著他的心,這讓韋氏難以承受,一病不起。
數日後,韋氏也與世長辭。趙構為韋氏舉行國葬,也算是為了追憶先皇,決定罷朝三日,舉國哀悼。
當韋氏喪事結束後,趙構下定決心遷都,他命令工部、戶部侍郎前往幽州,因地制宜選擇一處地方,重新建造都城,將當地的百姓重新遷移,而趙構也從國庫撥銀兩。
朝中大臣紛紛反對趙構如此做,而他毅然決然的選擇,為此他特意讓龍虎山第三十一代天師算卦,遷都有利於大宋江山社稷,眾人才相信,此乃天意,眾人不得不遵從。
趙構遷都至幽州順理成章,不再有任何阻攔,經過整整三年的時間,皇宮等全部裝飾完工,就連城牆也重新修建。因此,趙構決定在建業十三年正式遷都至幽州,並且將幽州改為『京城』,年號從『建業』改為『建元』。
因此,趙構遷都至幽州,也就是建元元年春。
宋朝遷都至幽州,此乃國事,而汴京城也不再是最繁華之地,眾多商戶紛紛北上。當首都遷至幽州時,趙構又通過一系列手段,加強了金朝土地的控制權,而蒙古遊牧民族也不敢再肆意滋擾大宋邊疆。
「皇上,現在大宋國泰民安,四海昇平,此乃真正的大宋盛世!」
趙構沉聲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不進則退。現如今大宋國泰民安,四海昇平,然而也是大宋危機的開始。無論是唐太宗,還是唐明皇皆是在唐朝極其強盛之時,由盛轉衰的局面,最後才會中原大亂。」
「朕執掌大宋江山已有十餘年,然大宋尚未真正達到鼎盛之時,與前唐還有一些差距。即日起,傳朕旨意,大宋全面開放海域,與西方各國進行來往貿易,文化交流。」
趙構沒有固步自封,也沒有被眼前的表象迷糊,在他看來反而覺得更加危險。任何朝代都會經歷盛極而衰的情況,要是大宋臣民一直以為現在的大宋真的十分強大了,那麼也是危險的開始。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現如今大宋的財力、國力、軍事力量皆是強大的,無論是周邊的蒙古,還是吐蕃等國都不敢於大宋交戰,只因宋朝掌握著令人畏懼的大炮。宋軍交戰,不再以人數居多,而是以大炮轟炸,哪怕是再多的軍隊都難以抵擋。
此外,趙構又派遣大軍南下,前往流球,加強流球的控制權。趙構派遣的大軍之中有善於播種、培育的人,還有建造大師等,為得就是讓流球變得富裕起來,這也是趙構一大心愿。
建元五年,大宋鄰國,大理皇上、吐蕃皇上、蒙古可汗等人紛紛送來朝貢的禮物,甚至連國書都送來。由於蒙古可汗不懂得漢人文化,又有一部分女真人逃入,這讓蒙古也有屬於自己的文字,只可惜宋人無人能懂。
最後,蒙古可汗學習漢文化,又重新書寫一封國書前來,表達了對天朝的尊敬,願意俯首稱臣。趙構也沒有拒絕,相比較而言,和平方式解決問題,總比發動戰爭要好。
現如今大宋的國力,周邊鄰國無人能與之匹敵。次年,東瀛天皇派來和談使,願意與大宋建立外交聯繫,趙構也答應下來。即便是高麗國也在這個時候,願意對大宋俯首稱臣。
趙構並不像以前的皇帝,任何來朝拜的大臣,就會給予大量的賞賜,以此彰顯本國實力。但是,趙構也不會吝嗇,給予適當的賞賜,要是給了太多,就會給予眾人一個錯覺,大宋很是富裕,時間久了就會引起一些人的覬覦。
此外,趙構也派大臣前往周邊鄰國出使,受到各國隆重待遇,甚至也會有賞賜。但是,那些大臣卻不敢將他們獨吞,他們也清楚外國皇帝或是君主對自己等人尊重,這一切都是緣由宋朝強大,而這一切的締造者又是宋高宗趙構。
建元十年,蒙古與基輔羅斯接壤,蒙古可汗與之發生爭鬥,蒙古大軍進入基輔羅斯地域,最後大軍被基輔羅斯聯軍打敗,蒙古可汗只能向宋朝請求援兵,最後岳飛率領大軍前去,不曾想那一戰因為蒙古可汗的受到女真人暗中挑撥,導致岳飛等將領受到敵軍埋伏,又被蒙古軍圍攻,最後戰死沙場。
當岳飛與其他將領的屍首被運送至京城,趙構雷霆大怒,命令劉光世、韓世忠二人集結八萬大軍,又帶領一支百餘人的炮兵,這些人直接奔赴蒙古,蒙古與基輔羅斯大戰已經大傷元氣,又被宋軍連續進攻,最後蒙古可汗戰死,蒙古也成為宋朝的疆土。
但是,趙構並未趕盡殺絕,他留下部分蒙古百姓,因地制宜,讓他們自行管理,不過不允許組成軍隊,軍政大權分離,就像是西夏一樣,政務大權交還給蒙古,而軍事大權則由宋朝掌控。
由於占領蒙古,趙構再次下旨,讓朝廷士兵們的戰馬,全部從蒙古得到,要知道蒙古乃是草原,放牧馬匹最適合。另外,趙構又組織一支兩千人的炮兵隊伍,這些人全部都精挑細選的士兵,全都是身家清白之人。
雖說只有兩千人,卻是戰鬥力十足,足以抵擋十萬大軍。正是有這樣一支龐大的炮兵隊伍,使得宋朝屹立於天下,無人敢動。但是,也有國家想要一探究竟,都被趙構查出來,處以極刑。
建業二十年,大宋湧現出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才,這個時候朝廷選舉的人才不僅僅是舞文弄墨,還需要有一技之長,而大宋是真正達到了鼎盛時期,真正做到四海昇平。
東方有大宋王朝,西方有拜占庭帝國,遙相呼應,稱霸東西大陸。
此時此刻的宋朝已經遠遠強盛於任何時期,哪怕是唐朝都無法比擬,大宋王朝揚名海外,而趙構也派遣使者前往拜占庭帝國,只可惜兩國路途遙遠,海上天氣多變,一直未能完成這個心愿,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朕自建業元年登基為帝,現如今過去了整整三十三年,大宋王朝之名已揚名海外。大宋的未來,朕就交給你們兄弟二人,你們一定要記住,盛極而衰的道理,也要懂得居安思危。」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大宋如何強大,都不允許忘記這兩句話。此外,擎蒼你要記住兄弟和睦,方能齊心協力治理國家,爭權奪利決不允許發生。大宋未來的局勢如何,一切都交給你們自行處理,朕累了,也該歇歇。」
趙構語重心長地教育眼前的兩人,他一生子女只有五人,除了趙懷英流落在外,宮中還有四人相伴。只不過八年前,他的兩個女兒已經嫁做人婦,趙構沒有指腹為婚,而是讓她們自行戀愛,挑選丈夫,他從不干涉。
自小被趙構寵愛的兩個女兒,出嫁的那一天,趙構放下手中的國事,親自主持,又送出厚重的禮物,有些戀戀不捨。至於眼前的兩個兒子,趙構真的沒有管束多少,基本上都是作為母親的邢秉懿,還有他們的老師潘良貴、李光等人教導,就連趙有恭也會教導,唯有趙構對他們兩兄弟十分嚴厲。
雙胞胎兄名為趙擎蒼,弟為擎宇,他們自幼習武,無論是讀書習字,還是練武都不敢有任何的偷懶。因為被趙構知道,那後果很嚴重,甚至趙構這個做父親的將他們二人直接丟進軍中歷練,而且還是分開,一人跟隨劉光世、韓世忠,一人跟隨張浚、岳飛,最後又將他們送入六部、樞密院歷練。
正因為趙構的嚴厲,終於讓他們二人憑藉自己的本事在文臣武將面前得到嘉許,這讓趙構很是欣慰。雖然是雙胞胎,不過二人的容貌去不一樣,趙擎蒼更像趙構,而趙擎宇更像邢秉懿。
但是,趙擎宇的脾性更像趙有恭,也是嗜武成痴,而趙擎蒼更加成熟穩重,這也讓趙構決定將皇位傳於趙擎蒼。至於趙擎宇則接管琥珀山莊,就像是趙構與趙有恭一樣。
趙擎蒼、趙擎宇兩兄弟與韓世忠、岳飛、張浚、劉光世等人的子女一起長大,故而他們的子女理所應當的成為趙擎蒼、趙擎宇的玩伴,關係就像是他們父輩一樣。
建元二十年,趙構退位讓賢,讓趙擎蒼登基為帝,史稱『世宗』,改年號為『建平』。
趙擎蒼登基為帝,勵精圖治,遵照趙構旨意,不斷地保持宋朝強盛。此時此刻,趙構已經帶著邢秉懿、李詩詩、趙有恭離開了京城,將大宋江山徹底交託於新帝手中,未來如何他也不管不顧,兒孫自有兒孫福,一切就看他們自己。
趙構離開皇宮,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他已經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可是他的模樣與年輕時沒有兩樣,而趙有恭也十分奇怪,這一切都源於趙構習練的內功,延年益壽,這讓他看上去十分年輕。
趙構登基為帝後,他沒有走以前皇帝的道路,一生只有兩位妻子,一人是皇后,另外一人是貴妃,再無其他妃子,也沒有後宮佳麗三千,兒女也不多,剛剛好就夠了。
雖然趙構沒有明文規定,不過趙擎蒼、趙擎宇二人居然沿著趙構的做法,最多不超過兩人,尤其是趙擎蒼他身為皇上,後宮只有兩人,尤其是兒子也不想生多,以免發生爭權奪利的事情。
趙構帶著邢秉懿、李詩詩二人,又將方金芝接來了,他再次見到了自己兒子趙懷英。此時此刻,趙懷英已經是頂天立地的男兒,也接掌了摩尼教教主之位,他的武功已經不再趙構之下,父子二人再次相聚,趙構留在趙懷英處都留了數日後,便帶著方金芝離開了。
趙構卸任皇位以後,便遊山玩水,朝中大事已經與他無關,最後更是遠赴海外遊玩,足跡踏遍大宋各個地方。直到十年後,趙構這些年來武功一直未有進展,卻意想不到的突破了。
「師傅!」
「徒兒你終於達到了這樣的境界!」陳摶老祖笑了笑,道:「孺子可教也!當初你的武功已經達到了瓶頸,這些年你一直憂心於朝中大事,以致於難以再做突破,現在你的武功真正大成,有些事情你應該也知曉了。」
趙構點點頭,道:「徒兒明白!」
「前世種下的因,今生斬斷因果,何處惹塵埃!」陳摶老祖笑道,「徒兒,這次應該是為師與你最後見面了,不日我也要羽化。至於去往何處,誰也不知道,再說我已經後繼有人,已經沒有遺憾了。」
趙構驚疑道:「難道師傅找到了傳人?」
「不錯,此人天資聰慧,深得我心,必定能將我的衣缽傳承下去!」陳摶來組回想起自己收下的弟子,不足為外人道也,最後他的身影慢慢的消散了,而趙構也從睡夢中驚醒過來。
回想起在夢中的一切,趙構算是明白自己為何會來到宋朝,再來一世,一切都是人為作祟,並未因緣巧合。若是以前,趙構肯定會有怨恨;現如今,趙構想得很開,要不是來到此地,他又如何建立大宋王朝,讓大宋徹底崛起,有因必有果,是好是壞皆有人定,非上天決定!
此趙構非歷史上的趙構,就算是轉世投胎也不可能如此巧合,只是這一切是宋太祖趙匡胤暗中安排一切,他稍微改變了一下當初發生事故的結果。縱然宋太祖趙匡胤如此做有些自私,趙構也沒有怨恨,而且趙匡胤以及當初讓自己來到大宋王朝的人都受到懲罰,這些都是他們心甘情願去做的,怨不得旁人。
從此以後,大宋王朝再無趙構等人的消息,誰也不知道他們去往何處。
大宋王朝在趙擎蒼治理下,依舊讓大宋保持強盛的國力,兵強馬壯,甚至炮兵更加精煉,而趙擎蒼更加果斷。縱然是跟隨趙構的老臣,只要觸碰大宋律法,一律嚴懲,這也讓趙擎蒼成為一代鐵血君王。
兩百年後,摩尼教已經改稱為『明教』,再次發動反叛,這一次讓大宋王朝的勢力衰弱許多,又過去了一百年時間,宋朝原本的吐蕃、蒙古、高麗等國紛紛反叛,而明教便是反抗大宋的導火線,使得大宋國土不斷的縮小。
大宋王朝在趙構手中強盛開始,一直持續了兩百年,迎來了盛極而衰的格局,朝中大臣再次出現奸佞小人,而宋朝最後一位皇帝是個昏庸無能之徒,聽信讒言,導致忠臣受到迫害,最後大宋在三百年被明教取代,史稱『明朝』。
自此,大宋王朝徹底滅亡!大宋王朝在公元九百六十年建國至公元一千三百六十七年臘月十八亡國,歷經四百零七年,共有二十九位皇上,大宋王朝從此覆滅,成為歷史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