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臉譜下的大明> 第一千六十四章 拜祭

第一千六十四章 拜祭

2024-07-19 16:10:42 作者: 狂風徐徐

  長達一個月的黃梅季節即將遠去,持續了好些天的淅淅瀝瀝小雨已經不見蹤影,隱隱帶著海腥味的風兒刮來,將獨自站在半山腰的那人的衣衫吹的一片凌亂。

  山腳處,有持刀盾的精悍武卒,有恭恭敬敬的諸多官員、吏員和管事,還有那些聽聞消息湊過來的東南大戶。

  「這要等到什麼時候?」一位中年官員有些不耐煩了。

  「閉嘴!」

  低低而嚴厲的呵斥聲在兩個方向同時響起,一位是寧波推官海瑞,另一位是鎮海知縣孫鋌。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雖然這位是高拱的姻親,但這兩位完全不畏懼,一位背後有隨園,另一位是著名的頭鐵。

  「郭知府稍安勿躁。」侯汝諒頭也不回的輕聲說了句。

  郭中,高拱姻親,去年就任紹興知府,雖然無甚才能,但也秉承高拱的意願,並沒有在今年連續發生的通商亂事中做什麼手腳。

  郭中只是不忿,自己是科場前輩,和高拱都是平輩論交,卻要在這兒等著山上那個小輩。

  還想說些什麼,卻瞥見不遠處手摁刀柄的武將斜眼看來,目露凶光,郭中想起適才路上看到那座京觀,登時打了個寒顫閉上了嘴巴,

  又是一陣沉默後,面帶哀意的鄭若曾輕聲道:「嘉靖三十三年,展才在崇德縣內與荊川公初識,再至台州、寧波,雖無甚私交,卻肝膽相照……」

  遙想當年舊事,茅坤也不禁傷感,轉頭看向海瑞,「還請剛峰上山一勸。」

  今日拜祭唐順之,雖然有浙江巡撫侯汝諒在場,但主祭者是寧波推官海瑞。

  在場的人都知道,唐順之年初就是病逝在錢塘縣衙後院,也是唐順之遺書舉薦海瑞出任寧波推官。

  海瑞眼中隱隱可見淚花,卻沉默不語,適才隆重的拜祭儀式之後,諸人下山,唯有錢淵一人久久駐足墓前。

  「沒想到,你會用海瑞,這可未必是個好選擇。」

  錢淵雙手負於身後,眯著眼直視墓碑,「此人確不同凡響,為科道能肅風氣,守牧一方能政通人和。」

  「但,他攔不住我。」

  「誰也攔不住我。」

  「順勢而動,如泰山壓頂,你要如何攔?」

  錢淵踱了幾步,感慨道:「隨園中多有人知曉,東南亦多有人知曉,但他們只知道我想做什麼,但卻不知道我為什麼要做,也不知道這條路會通向哪兒……」

  「只有你隱隱察覺到了什麼……呵呵,當年南下台州,我可不是為了譚子理、戚元敬,而是為了你。」

  第一批參與到通商事中的官員有很多,其中相當一部分在之前和錢淵是沒有太多交集的,但就因為通商事,他們就算不被視為隨園一黨,在朝官的眼中,也是帶了隨園背景的。

  前者如寧波同知宋繼祖、鎮海知縣孫丕揚,後者如台州知府宋儀望、紹興知府梅守德。

  這麼多官員中,只有一個人始終和隨園在政治上保持著距離,他就是寧波知府唐順之。

  這位可能是這個時代明朝最為卓越的士子在接手通商事後,心中隱隱升騰一股帶著恐懼的戰慄感。

  「我還是要感謝你的。」錢淵突然笑了,「這個感謝是為了你之前的嘔心瀝血,也是為了你沒有將事情鬧大,雖然你將海瑞塞來了鎮海,更是為了你的死。」

  如果你不死,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太難說了。

  雖然王本固未必有膽子禍亂東南,但我的計劃也會向後推延而不可能提前。

  更別說在複雜的局勢中,巧妙而運氣的讓胡應嘉出任寧波知府。

  錢淵個人對唐順之有著極高的敬意,但也不得不慶幸唐順之死的是時候。

  唐順之雖然不能超越這個時代看清身前的迷霧,但他卻察覺到變化可能帶來的危險。

  所以,唐順之選擇讓無數人詫異的沒有歸葬鄉梓,而是躺在侯濤山上,靜靜的看著山下的甬江、碼頭、縣城以及可眺望的出海口。

  「你問我,忠耶奸耶……」

  錢淵的眼神複雜難言,三分尊敬,五分無奈,以及兩分堅定。

  都說歷朝歷代得國之正莫過於明,但也正是明朝在西方迅速發展的時候掉了鏈子,最終在種種因素下將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拖下深淵。

  你為的是一家一國之天下,而我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

  錢淵最後看了眼墓碑,緩緩轉身,大步下山,你想看,那就看著吧!

  或許很多年之後,你恨不得從黃泉中爬出來咬死我。

  但很多很多年之後,如果你還沒有投胎轉世,或許你會理解我。

  我不能保證太多,但至少,幾艘軍艦,架上幾門大炮,就能恐嚇一個歷史悠久而偉大的民族的時刻,絕不會再次來臨!

  發現前方有些騷動,個頭矮小的郭中悄悄動了動,從縫隙中看見一個身材碩長的青年官員大步下山,侍立在山路兩側的精悍武卒隨之而動,排列成隊跟在身後,令人窒息的壓迫感撲面而來。

  郭中一直在南京任職,從沒見過錢淵,今日也沒趕上拜祭,抵達鎮海後聽聞消息才過來,看見這一幕,無數關於錢砍頭、京觀的傳聞在腦海中閃過。

  「寧波知府胡克柔,同知宋繼祖,推官海瑞,鎮海知縣孫文和。」

  「浙江游擊楊文,張一山。」

  錢淵的視線在諸人臉上一一掃過,「荊川公嘔心瀝血,以至於病重身亡,方使通商事盛,朝中用度充盈。」

  「短短數月,落得如此境地,諸位有何話可說?」

  錢淵冷笑兩聲,「若汪直當日被搜捕,甚至身亡,今日東南已然倭患四起,諸位心中不愧嗎?」

  「諸般罪過只在王子民一人之身?」

  侯汝諒、方逢時、郭中以及諸多東南大戶子弟的視線都落在了一個人的身上,寧波知府胡應嘉。

  侯汝諒畢竟是浙江巡撫,任免是需要過內閣甚至皇帝手的,而王子民已經被扣押,董一奎早就滾回了杭州,其他適才被錢淵點出的人,只有胡應嘉一人是徐階門下,其他人都是隨園一黨或者背後隱隱有隨園身影。

  而且胡應嘉身為寧波知府,背這個鍋……順理成章,理所應當啊。


關閉